区域有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 跟区域造就深度的散文诗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区域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区域造就深度的散文诗

——小议散文诗与地域的关系

彭俐辉

毋庸置疑,新时期散文诗的发展一直是呈上升、健康、多元的趋势,虽然路途艰辛,中间还有迷茫、停滞,有徘徊和探索,但天南地北的散文诗人热情加入,让这支队伍明显庞大起来,呈现出万紫千红的色彩.再加上它独特的文体——短小、哲思、轻盈、空灵,已经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

可以说,散文诗的未来大有前景.

任何创作,都离不开生活、离不开作者的环境、经历、教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位置、生态境遇、自然条件,也为散文诗营造出不同的风格和品性来.

散文诗大家郭风说,我立置于养育自己的天地,从自然界的树和竹中提取诗情与灵感.这就道出了区域与创作之间的某种关系.

顺着这个思路看下去,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南方的散文诗,多钟情于山水、丘陵、土壤、树林,从而形成阴柔、甜美、流畅、委婉、哀怨、细腻的风格:北方的散文诗人,则以粗犷、豪迈、悲凉、突兀的姿态,扬扬洒洒地步人诗坛,表达他们冷峻的思考和情感,构成悲悯、苍凉、气势磅礴、纷纷扬扬的特点;西部的散文诗,往往以辽阔、狼烟、寂地、边陲、黄沙为抒写对象,读来让人心潮澎拜,充满向往之情;而工业发达的沿海之地,其散文诗则流露出困惑、迷茫、焦虑,以及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忧思和不解.这不能不说与作者的生活、感受、见解有着较大的关系.

这期间,虽然选择的意象、场景、题材,也在交替出现,互相补充,但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散文诗,不论是叙述的节奏、词语的选择,还是场景的布置、意象的组合,都多多少少离不开作者生存的那片土壤,而这样的散文诗,读来也感觉真实可信,很容易引起共鸣.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居住在什么地方,就应该写什么样的作品,而是说,散文诗与地域有着较大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笔者认为地域对散文诗的影响有三个方面:

一、熟悉的环境决定作品的深度.

一章散文诗能有多少抵达心灵的力量,与作者思考的深度肯定有着巨大的关系.而环境就为思考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或信马由缰,或纵横千里.

散文诗人灵焚先生提出过这样的观点:散文诗是“暴露的艺术”.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透过一章散文诗,可以窥视出作者的性情、倾向、取舍、偏爱.也就是说,散文诗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作者背后的景、脚下的土,以及环绕四周的颜色.

散文诗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高度的凝聚力,要在短短的篇幅里,用最具张力的语言、最传神的意象,表现作者的情怀,仅有高学历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作者对环境的理解、认识、感悟、热爱与提炼,而这就是功夫,就是技巧,就是挖掘.

二、熟悉的语言决定作品的流畅.

有人认为,散文诗就是一个简单的文体,可以随意铺张.其实,优秀的散文诗除了深刻的思想、意境的精彩外,还有一个重要元素,就是语言的流畅,如何让语言流畅起来,除了学习经典以外,就是用自己最熟悉的语言说话,让散文诗鲜活起来.而这个“熟悉”,就是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传承,甚至发扬,超越.

散文诗人喻子涵说过,所谓区域,除了指范围这层外在的意义外,更重要的内涵是,指某一类群体在这个区域长期生存及发展演变所形成的具有特质的时空环境.

语言,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文本的“调子”,只有熟悉这个“曲调”,才能唱出属于自己的“歌”,如散文诗人皇泯的散文诗集《七只笛孔洞穿的一支歌》,就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让熟悉与不熟悉的人,都能读出“湘”味.

试想,一个长期在南方居住的人,会熟悉北方的表达习惯吗?即使有些语言很陌生,很奇特,但拨开迷雾,我们还是能看到地域对作者内心深远的影响,看到作者是用什么语言在“说话”.

我认为只有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才能较为准确地抒写,真正使作品流畅通达起来,如一幅自然而然展开的画卷.

三、熟悉的“根”决定作品的内涵

在当今这个社会,什么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这样那样的缘由,散文诗人的生活、环境有可能发生改变,离开生他养他的地方,来到陌生之地.

但我们发现,陌生之地,往往并不能给散文诗人真正带来许多新鲜的诗意,让他们有感而发,写得最成功的作品,还是他们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依恋,这就是“根”,那份由来已久的情怀,朴素而热烈.

有了“根”,作者就有了挖掘的源头,作品就有了铺展的基础,这或许就是主体性,一个“朝向自身的世界”(马利坦语).像上海的徐俊国,尽管生活在大都市,但感怀记忆的,还是他的乡土情结,因为他的根在那里,他熟悉、留恋、热爱.所以他不厌其烦地抒写,所以读来让人感动.

区域论文范文结:

关于区域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区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区域经济学论文选题

2、区域经济一体化论文

3、农村区域专业论文

4、区域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