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池生平论文写作参考范文 跟关于王凤池生平与其瓷画的考辨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池生平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关于王凤池生平与其瓷画的考辨

在中国陶瓷史上,参与陶瓷创作极为重要的文人官吏,除了陈鸿寿就是王凤池.他们两位,都是博极古书的人,尤其是在官职、书画、陶瓷等方面都极为相似.但历来论者对陈鸿寿的研究相当重视,因为王凤池是近年来才被人发现的,因此对他的研究相当薄弱.笔者不揣浅陋,试就王凤池生平和瓷画进行考辨.

一、王凤池生平

王凤池(1824—1898),谱名王隆桃,字兆木,一字丹臣,号敬庵,湖北阳新县人.他本是一个翰林,娴于诗文,时称江南才子.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特授南康知府分发江西候补.光绪二年(1876),暂时代理景镇榷务,光绪三年(1877)任南康府事.光绪六年解官回籍,主持修葺儒学考棚,大兴读书风气.又与同乡刘凤纶续修《兴国州志》,著有《福云堂诗稿》.

关于王凤池任职江西时间、地点和职务的记载,存有分歧.今人意见也各不相同,并且还有严重误解.例如:

(1)陈树群《情系珠山绘瓷笺—金品卿、王少维、王凤池合作八条屏赏析》则说:“1875年,即光绪元年,一位饱读诗书的官员就任江西南康.”

(2)朱军《王凤池藏瓷鉴定及其相关问题》:“光绪元年(1875)因亲老告养即以知府分发江西,三年(1877)署南康知府,其间为政深得民心.”

(3)初国卿《浅绛瓷板上的翰林风华》:“1875年,51岁时以知府分发江右.江右即江西饶州府,辖景德镇、上饶、鄱阳等地.后又署南康府事、九江知府.”

(4)戴奇伟《江南才子王凤池》:“1874年,王凤池被任命为江西试用知府.”“1875年,王凤池正式被任命为江西饶州知府.1877年,署南康知府.”

(5)《阳新县志》:“1875年,因亲老告养,即以知府分发江右.1877年署南康府事.”

(6)《宫中朱批奏折》:王凤池于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中举人,同治四年乙丑(1865年)科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之职.同治十三年(1874年)八月,遵例报捐知府分发江西试用.(转引戴奇伟《江南才子王凤池》.原件藏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7)王凤池《黄公定占传并赞》:“池于丙子(1876年)赴景镇权榷务”,末署“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分发江西候补知府特授南康知府,如小弟王凤池顿首拜撰.”(《黄氏宗谱》)

就其分发江西的时间而言,有两种说法:1874年、1875年.就其分发江西就职的先后地点和职务而言,大致有四条:饶州知府、景德镇榷务、南康知府、九江知府.

以上资料最为可靠的记载,显然是《宫中朱批奏折》和王凤池《黄公定占传并赞》.

据王凤池《黄公定占传并赞》云:“池于丙子赴景镇权榷务”,末署“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分发江西候补知府特授南康知府,如小弟王凤池顿首拜撰.”按黄公卒于光绪八年(1882),可见实际上王凤池只是委署南康知事,并没有被任命为饶州和九江知府.

又“《宫中朱批奏折》中辑录的一则关于王凤池任命江西知县的奏折,无疑是对其任职履历最为客观真实的记录”.据此二则及其瓷画的内容可知其事迹是:1874年8月,王凤池以特授南康知府的身份被分发到江西候补.在候补期间,即1875至1877年间,王凤池似乎在御窑推广雅瓷,与陶工切磋技艺,并创作了大量瓷绘作品.1876年,又暂时代理景镇榷务,直到1877年补授南康知府的实缺为止.查南康知府,治星子县(与九江相邻).而九江府,府治德化,在今九江市.

另外值得注意的证据是,无论是《王氏家谱》《兴国州志》《黄公定占传并赞》,或是《阳新县志》(新修本)及锹溪王氏网《锹溪琅琊后裔江南才子王凤池》一文,各方面都没有提及王凤池任饶州和九江知事.

二、王凤池瓷画

关于王凤池的书画,史无记载.他的作品,大多见于瓷画里.其他尚有书法立轴,例如行书七言联(图1)、“唐诗”、“兰亭集序”节录四条屏等,不过流传并不多,仅是偶见而已.

在王凤池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

(1)其生平多名号,如小樵、云樵、太史、福云、王福云、福云小樵、观棋后樵、集古痴子、词垣痴客、昌江使者、改屐从游匡庐使者、改屐从游庐山小樵等.此外,护环翠亭使者,也可能是他的名号(见马景政《文人画·功德碑·里程碑——程门浅绛彩瓷板画《垂帘燕坐图》及其背后的故事》).

(2)其作品有自藏品、馈赠品两种,且其数量相当惊人,光是所见存世作品约近二百件.其原有数目,更可想而知了!

(3)其作品多见于书法,绘画则较为罕见,且大多与金、王二人书画合作.

(4)其作品年代,为光绪元年至三年之间.这一段时间正是王凤池在江西候补知府之时.

关于王凤池的自藏品,朱军在《王凤池藏瓷鉴定及其相关问题》中介绍其藏瓷八件,均为从王氏后裔中征集而来.其中有两件作品,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一是王凤池题跋金品卿山水花觚(图2),高61.5厘米.该器颈部记有一段关于陶瓷的行书简介:“有坦白先生者,其甲子似在羲王以上之年.陶其姓也,名以钧传.体成端雅,质赋刚坚.昌浦之源,珠山之巅.发祥协吉,以生斯贤.浑融谦冲,正直平圆.凝精于地,受圆于天.众芳在宥,得气之先.丙子新秋日,丹臣凤池撰.”画面下方另有一段隶书文字,则是有关其藏瓷名称的解释,文曰:“坦白先生,陶门之贤士也.万象春君、六合春君,其父师也.如润春君、守春君、涵春君、养春君,皆其友若弟.惟仰天春君,则其兄也.同会于福云山房,以品群芳.”白文印:“丹臣”.

二是这里提到的名曰“仰天春君”者,就是王凤池题跋王廷佐人物花口大瓶(图3).其高91厘米,背面题字:“仰天春.光绪二年丙子春正选于昌江珠山,丹臣记.”白文印:“太史氏珍藏”;画右题跋:“此少维神品也.丹臣评画.”下有“少维王廷佐画”及白文印“王廷佐”、朱文印“少维”.

在这两件王凤池的题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王凤池的瓷器中以‘春字’命名的一组,分别为万象春、六合春、润春、守春、涵春、养春、仰天春等,并皆尊称为‘君’.”其实这一组“七春”花瓶,当时都是成对的,共计十四件.而如今所发现的也只有仰天春君(人物大瓶)、涵春君(花鸟大瓶)、润春君(花鸟琮瓶)这三件,可见其损失之巨.

除了“七春”之外,还见有“四方春”,即光绪二年王少维人物琮瓶(见梁基永《中国浅绛彩瓷画赏玩》40-41页).

最可注意的是,所见王凤池藏瓷中最宏富的一组是书画八扇瓷屏风.该屏原为五十件,现存四十七件,其画中诗文、款识全由王凤池代题,绘画则是金品卿、王少维二人.另有二十一件为书法文字板,则由王凤池、王臣弼、许善长、李嘉乐、王先谦等十人书写,实属罕见.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王方玉的一组瓷板,其部分款识是:福云山房方玉选古;王氏方玉选意,少维写;方玉记意,评少维之笔;方玉谨记,少维敬绘;方玉氏选于昌江之珠山南轩,金品卿写仿遗□.其题款均似由王凤池题写.此王方玉与王凤池是同一个人还是宗亲关系,很值得研究研究.

关于王凤池的馈赠品,有寄赠海帆司马、逢卿刺史、利仁二兄、小鸿仁兄、畅□老弟及□□(按:名字已被磨掉)老法家我弟大人等.其中最可注意的是光绪元年王少维的人物瓷板.在这件作品里,尚有王凤池、黄定占二人的题赠诗,全文如下:

乙亥秋九月手裁,奉海帆司马老弟大人雅鉴:江州司马去何早,浔阳千古月浩浩.饶州司马来何迟,望碧一亭春熙熙.虞官纳言之子孙,洞庭源流衡岳根.一琴一鹤莅昌浦,静治喧杂简治繁.我绘赵公入蜀意,为君调琴饲鹤计.非贪安逸尚清淡,座中无事心有事.事国家事补疮痍,万里骥足詎限之.如兄定占赠并题.

材吾楚也用于吴,琴不凄凉鹤不孤.有眼莫将图错认,龙昌江是赵成都.弹得太和元气出,鸣将最始九天通.才长用短人休笑,先看东山别驾功.海帆司马仁弟大人映之,丹臣如兄王凤池.(图见《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166页)

关于黄定占,王凤池在《黄公定占传并赞》中有这样的记述:“同治甲子冬,蔡芥舟观察奉传旨办陶务,聘赴景镇董其事.公见景镇经粤匪蹂躏,窑厂荒凉,焦思劳心,极力经营.后历任道宪皆倚重之.景镇五方杂处,技陶者不下数十万,类群分党,最易滋事.公设法布置,阅十九年安静一律.阖镇尝以‘静镇’二字颂公,笔之匾额,至今犹口碑载道.”又“池于丙子赴景镇权榷务,昕夕过从.公于暇时,谈其生平节略,池识之未忘.迄今追思风采,辄以隔幽明为憾.特就池之所以识者表之,以为之赞曰……”

根据这段自述,我们很清楚地知道黄定占被聘为御窑厂的实际管理人,并且很有成绩,深受各界拥护.又知黄、王谊兼师友,相与共事,无间晨夕,过从甚密.

这件三人合作的馈赠海帆司马的人物瓷板,就是王凤池做帮手的有力证据.由此可见,王凤池是雅瓷的重要“串客”,他在江西候补期间,曾在御窑“琴鹤厅间选画情”(见167页题赠海帆山水瓷板诗),亲自为御窑雅瓷打广告.

现在我们进一步探讨王凤池的瓷画.除了明显的书画合作外,也有一些只署名王凤池的瓷画.试举几件样本如下:

(1)光绪元年山水瓷板,上题:“琴鹤厅间选画情,胸中灵秀有湘衡.前身定是陶宏景,听遍松涛万壑清.乙亥冬,就海帆司马仁老弟大人两政,丹臣如兄王凤池题.”(《中国晚清浅绛彩瓷器》2011年版,第167页)

(2)光绪二年山水瓷板(图4),上题:“写林和靖观梅之意,为□□(按:名字已被磨掉)老法家我弟大人雅映.丹臣兄池又临.”(王凤池书法、绘画四条屏十二件之一)

(3)光绪三年山水瓷板(图5),上题:“松风清籁.丁丑冬日仿黄子久笔意于昌江客舍,以应利仁二兄大人清正.丹臣王凤池.”(《瓷板画鉴赏》1999年版,第78页)

(4)光绪时期人物琮瓶(图6),一题:“咏南山乐□图,临于昌江珠山室.福云小樵学谱.”一题:“‘小立梧岗初日影,教忠更有扇头诗’之句.改屐从游匡庐使者学画.”

在以上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凤池兼善山水、人物,且笔法娴熟,意境高远,又风格多变,足见艺术功力很深.然而奇怪的是,以他当时的身份地位,具有如此精湛的画技,为何竟然未见史书记载?更加蹊跷的是,为何多见其瓷画,竟未见其片纸零缣?

这是我从一开始便有的疑问.难道是真正的画者隐藏了姓名?这种现象是瓷器款识中所常有的,倒也不足为奇.因此不可不辨.我们再转过来对以上三件山水画样本,略加考辨:

第一件山水作品,其画风近似王少维,因此画册中也标明作者为王少维.

第三件山水作品,其画风竟酷肖程门,故而此画作者很可能是程门.此作最早见于《瓷板画鉴赏》,也是首次发现王凤池其人,然当时尚未知其真正身份.

第二件山水作品,其画风和构图,与以下三例作品,酷似乃尔.

(1)光绪三年山水瓷板(图7),上题:“山似嵩恒路一条,林亭泉石入烟霄.骑驴两个奚囊客,得句成功过野桥.丁丑秋,评清修道人画意.丹臣王凤池.”钤印:王氏、丹臣.

(2)光绪三年山水花瓶(图8),上题:“丁丑新秋,为小园仁棣大人清玩.定占衍之持赠.”钤印:定占.

(3)光绪三年山水瓷板(图9),上题:“桑落村中酒一觥,八年未见米颠兄.昌江日对黄山谷,画里诗间说曼卿.丁丑夏日临匡庐盆浦之谱,以奉小鸿仁兄大人映正.丹臣弟王凤池寄意.”钤印三:恩水画(引首章)、王氏、丹臣.

据此,可推断第二件的作者可能就是恩水,别号清修道人.至于恩水其人,未见史书记载,可资材料更少.例(1)的“评清修道人画意”,为王凤池题画的典型特征,可与“评少维之笔”“丹臣评画”相印证.例(2)的引首章“恩水画”,与前述王凤池题跋的金品卿花觚,及王凤池、黄定占、王少维三人合作的书画瓷板的情形相类,即在画家署名的体例上,都只是一方印章.这都是署名近似于半隐半露的例子.

这种隐藏画家的手法,似未为人注意.目前不少研究者因忽略此一点,常常产生误判.例如初国卿在《浅绛瓷板上的翰林风华》中称:“《昌江日对黄山图》则是他的独立之作.”这个结论明显有失察之处.此外,其对下面最重要的信息,也未进行认真审视和比较研究.即2005年曙光在雅昌论坛发表《王凤池寻访记》中,曾提到“在已发现的‘三春’中,‘涵春’和‘润春’为王凤池亲自绘画题款.‘涵春’和‘润春’改日拍照后上图.”以及“先让王凤池自画自题的大瓶‘含春君’露一下小脸吧!”的话及其图片.

这件王凤池自画自藏并作于光绪二年的“含春君”花鸟大瓶,尽管只是一张并不十分清晰的局部图像(图10),但我们仍可看出:其笔墨功力与前者却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很难设想二者是同出于一人之手.

写到这里,我们便更明白了:王凤池虽也能画,但并不尤善绘事.这就是他的画未见于史书记载也未见其片纸零缣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即使如此,也毫不撼动王凤池在陶瓷史上的超卓地位.其实,他的陶瓷创作在当时瓷画界很受瞩目,也不乏伪造或托名之作.如光绪二年五伦图圆板(图11),款署:“以应□□大人雅属即政,丹臣凤池.”印章:王氏、仿古.(题款疑是蒋玉卿)又如光绪九年同光彩人物四方笔筒(图12),款署:“泽润大相公正之,丹臣王凤池作.”(题款疑是卅六峰人)又如光绪十四年同光彩人物提壶(图13),署款:“王凤池作.”由此我们可看出他在当时的影响了.

总之,在参与陶瓷书画创作方面,王凤池堪与陈鸿寿比肩,虽然其不及陈鸿寿名气大,但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并促进了陶瓷创作与实践,这是他们对陶瓷发展所作出的宝贵贡献.

池生平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池生平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池生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