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跟用经典浸润童心走进国学经典导读课《清明》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国学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用经典浸润童心走进国学经典导读课《清明》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统文化?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湖南大学子弟小学杨振辉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研究与实践》,依托新编部编本语文教材,挖掘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元素,自编了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教材,不仅紧贴教材主旨,而且灵活运用教材.课题组进行了多次课堂教学实验与展示,吕蓓蓓老师执教的《清明》就是其一.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教材第三单元第9 课包含三首古诗和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此综合性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和习俗,感受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清明》一课的教学,吕老师抓住教材特点,以教材为载体,在语文课堂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为学生打一点“精神的底子”,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培育精神.

一、教师作用,导在关键

1.巧设过渡语.

《清明》一课有三个教学环节:教师导 读《清明》,教授学法;学生用所学方法自读与清明有关的诗句;教师推荐课外阅读延伸.过渡语把教学三环节有机联系起来.“有一个节气很特别,它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顺势引出了《清明》.“清明又叫做寒食,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直接把学生引入了解清明习俗这一主题.“描写清明的诗词还有很多,老师这里有一些句子都是关于清明的”,自然过渡至文本课外延伸.整堂课中,过渡语散发着浓浓的墨香,如“半醉半醒游三日”“对杜牧而言,喝酒成了疗伤去痛的乐事”“他甚至情愿‘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诗意的过渡语不仅让学生领略经典文化之美,又将教学片段有机串接,一举两得.

2.重在品意象.

《清明》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同时借助清明节的传统内涵,突出了游子的孤独之感.前两行写行旅之人在雨中赶路的愁苦,后两行则一问一答,扩出想象空间.这首小诗,孩子们不陌生,很小时就能吟诵,对诗的意境和意象,却不甚了解.吕老师巧妙地抓住“雨”和“酒”两个意象,通过赏雨景、品酒韵,让孩子们展开想象.有孩子说:“春雨绵绵,如同诗人撕碎的心.”有孩子说:“诗人孤单、寂寞,只身行走在雨中,他想喝酒排解苦闷,谁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有孩子说:“雨景和诗人的心情交融在一起,景就是情,情就是景.”孩子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画卷,他们体会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也理解了古诗的“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艺术上的“有余不尽”.

3.悟情巧点拨.

在自学与清明有关的诗句时,吕老师在孩子们划分节奏读准了诗句后,又恰当出示诗人生平与写作背景,孩子们联系作者、领悟诗情,诵读时自然有滋有味,有韵有律.“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出自唐代韩翃的《寒食》,孩子们了解到作者因此诗句而被皇帝赏识,晋升不断、春风得意时,诵读的语调不由轻松快活起来.有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诵读“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因为他知道这首诗写的是战争后的清明节,战争中死去的人太多,清明节也看不到几个人来扫墓,情绪就自然伤感起来.

二、施教之法,贵在授法

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说,新版语文教材,主治读书少.好的语文课并非是死抠课文和课本,而是要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热爱读书、喜欢思考的人.这堂国学经典导 读课形成了一个“教读———自读———课外导 读”的教学模式,达到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吕老师以《清明》一诗为桥梁,渗透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划分节奏读诗韵,想象画面明诗意,联系背景悟诗情.吕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清明》,学生倾听并划分朗读节奏,很快知道这首七言古诗可划分为“四三”.吕老师适时总结读法:一声二声拉长,三声四声读得短促点,还可以加上合适的拖长音.吕老师直接导出诗歌停顿方法,孩子们则依法而为,诗韵立现.为了让学生明白诗的意思,吕老师运用“联系扩充法”:把李清照、曾几、王维、杜牧笔下的雨对比,孩子们理解了雨就是诗人思绪的寄托.“想象入境法”:孩子们想象雨纷纷的场景,想象诗人找到酒肆后发生的故事.“表演激趣法”:男女生分角色扮演牧童和诗人,一问一答读古诗等,让孩子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表演中、在品味中、在诵读中明白了诗意.杜牧的生平介绍插入更是为孩子们领悟诗中情感插上了翅膀,有人品出了孤独,有人品出了寂寞,有人品出了惆怅,有人品出了愁苦……孩子们个性化的朗读成为本堂课的一大亮点.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教完《清明》后,吕老师在学生自学环节引入了四句古诗,让孩子们用学过的方法品读,并适当点拨,指导学生品悟诗情.正因为前面的教学方法巧妙,化有形于无形处,所以孩子们在赏诗、品诗时“拿来全不费工夫”.

三、传统文化,滋润心田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拥有精彩的文化内容,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族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这堂课中,浓浓的传统文化熏陶贯穿课堂.《节气歌》、微视频《寒食》、灵动的古典音乐、图片让孩子们了解清明的习俗:踏青、射柳、蹴鞠、禁火、扫墓、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在这节课上,传统文化有了载体,孩子们了解清明节是对历史的缅怀,对祖先的怀念,对朋友的怀念,有助于树立华夏子民同是炎黄子孙这一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中华民族的强大民族凝聚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自古文人墨客看似随意、实为用心之笔,将清明一草一木、一花一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吕老师对经典诗词顺手拈来,脱口成章,课堂沉浸在浓浓的诗词氛围中,诗意课堂芳香扑鼻.孩子们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享受着经典带来的芬芳,开阔了思维,增加了积淀,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子弟小学)

注:该文系2017 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国学经典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XJK17BZXX015)研究成果.

国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国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国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少儿国学杂志

2、国学杂志

3、国学论文

4、关于国学的论文

5、国学经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