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论文范文素材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例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此文是一篇旅游景区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以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例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在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以及激发人类的创造力.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从旅游的视角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旅游越来越成为当代人休闲度假的好方式,当代的游客外出旅游已不单单是游山玩水、欣赏风景,更多的是认知一个区域的民族、民俗文化,观看历史遗留文化资源,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实现自身文化权利的诉求也越来越强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的见证、民族智慧的结晶,不仅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文明,也体现着地域文化的多样性.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为人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这些传统的、宝贵的非物质遗产资源是我国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应在人类之间乃至后代得到保护、传承与发扬光大.将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融入旅游业的发展中,满足不同地域游客的文化认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在国家政策支持的大背景下,拥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应科学、合理开发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立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保护传承,同时让更多国民对祖先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认知和弘扬.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槟榔谷的应用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建于1998年,国家AAAA旅游景区.槟榔谷以“挖掘、保护、传承、弘扬海南黎苗文化,使其生生不息”为历史使命,对原有千亩槟榔园科学合理开发,致力保护黎苗文化核心资源和生态环境.另外,旅游区内有十个非遗项目,分别以舞台演出、展馆展览、体验旅游等形式向游客们展示,包括黎族打柴舞、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纺染织绣技艺(世界级)、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黎族钻木取火技艺、黎族“三月三”节、黎族竹木器乐、黎族船形屋营造技艺、黎族服饰以及海南八音器乐.

(一)多种形式向游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

槟榔谷采取实物展示形式对船型屋还原,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茅草,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形象地展示了船型屋海南省黎族古老的民居形式原貌,这是他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被称为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五大方言服饰展示区采取服饰陈列的方式将黎族传统图案多样、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精美秀丽的服饰展示出来.据解说员介绍:“黎族传统服饰是黎族社会历史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积淀而形成的,它根植于黎族的社会生活中,凝聚着黎族人民的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以及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黎族历史的‘活化石’,对于探讨海南黎族的社会发展历史、文化艺术、民俗形态、宗教信仰以及生产生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

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展示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发展历程.树皮衣是人类重大发明之一,是早期人类文明的见证和人类服饰的始祖、活化石,是人类衣物从无纺布向有纺布发展的历史见证.2006年5月,黎族树皮衣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关专家认为,海南岛黎族是最早发明和使用树皮衣的民族之一,海南岛树皮衣的历史约有4000年.麻纺织工艺是纺织业的里程碑,可以说没有原始的麻纺织工艺就不可能有闻名遐迩的黎锦.黎族是最早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少数民族,其很早就懂得利用当地野生的木棉纺织各种服饰.无纺馆、麻纺馆、棉纺馆记录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发展历程,向游客们展示了黎族纺染织绣技艺的魅力.

乐器展示馆陈列展示了海南八音器乐和竹木乐曲.海南八大器乐为弦、琴、笛、管、箫、锣、鼓、钹.海南俗称的八音既包括乐器、乐曲,也包括乐队.海南八音的乐曲异常丰富,它根植在群众之中,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是农民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

(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体验旅游相结合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历史悠久,从解说员的解说中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族就懂得用木棉纤维纺织衣被,元代黄道婆从上海乌泥泾来到海南崖州水南村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元贞年间,黄道婆返回故乡,推广植棉和改进纺织工艺技术,促进了江南棉纺织业的迅猛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纺织家.2009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保护名录项目.”黎族制陶技艺也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槟榔谷建立黎锦坊和陶艺馆,为游客带来参观和动手参与制作的体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体验旅游相结合,增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趣味性和通俗性.

(三)以实景演出形式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槟榔·古韵》是海南唯一一个以黎苗文化为主题的大型原生态实景演出,浓郁的黎苗风韵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被、、商务部、财政部、以及联合授予“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已成为槟榔谷的核心品牌.整场演出通过《钻木取火》《织黎锦》《捏》《拜扣帕曼情歌对唱》《舂米》《黎族传统服饰秀》《打柴舞》《鼓舞》等节目形态,展现世界非物质遗产的古老魅力,呈现出一幅少数民族劳作耕耘、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融的原生态奇观,再现千年史诗般的民族画卷.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景区中的应用启示

(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旅游景区建设的核心内容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内容的文化旅游开发的核心基础是在完全掌控当地各个民族和社区民众等群体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数值、类别、数量、分布情况、原生态情况、保护现状、数据库建设与否以及现存问题特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在前期建设开发和后期运营旅游区过程中,需要与当地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部门和政府部门进行合作,对当地及周边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考察,做好相关数据分析和统计工作,请教相关专家,使用文字记载、影音系统记录、数字化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建立详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作为旅游区开发的核心资源和内容.

(二)建立良好的制度以经济利益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景区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在有效资本运作下实现经济价值并收获经济利益,因此景区企业和其员工应自觉自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当地民族传统.在使用非物质文化资源为企业赚取经济利益的同时,应与相关组织合作,建立针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科研以及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专项资金,为当地居民谋福利,从而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三)在旅游开发中要突出其原生属性设计旅游产品

在旅游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文化所独有的特色特性,通过创新性加工的方式,设计满足不同消费目标人群需求的旅游产品,在保证其原生性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属地的文化特性文化认同感的前提之下,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不断满足旅游市场和游客的新需求,着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转化成为实际经济价值,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实现真正的共赢.

(四)物质文化遗产要与时俱进,方能可持续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持并不意味着以保守的姿态对待这些有限的遗产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需要随着时展的脚步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爱川纪子指出:“传统的文化表达必须适应现代生活,才能保证生存下去,挑战在于找到积极的、具有社会基础的、合作性的方法来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将来的生存和活力.”面对新时代、新的市场环境,束之高阁、抱残守缺固然不行,要善于捕捉市场生机,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纳入世界发展的格局中去思考,赋予它时代新意使之焕发出新的光彩,以求吸引更多的观众.

(作者单位: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MTA中心;2.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研究所)

旅游景区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旅游景区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旅游景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旅游管理论文题目

2、旅游杂志推荐

3、旅游杂志

4、生态旅游论文

5、旅游期刊杂志

6、旅游电子商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