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鸟道雄关行记论文范文文献 与鸟道雄关行记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鸟道雄关行记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鸟道雄关行记

去鸟道雄关采风的车驶入了弯弯曲曲的山路,路继续向前,车继续颠簸.坐在这车上,还真是有历经惊涛骇浪的惊心动魄.也许,我该看看外面,分散一下颠簸的感觉.想到这,我把眼光看向窗外.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山,是从天而降的,一泻而下的绿,犹如九天仙女飘然而下的绿长裙.爱美的仙女姐姐嫌绿色太单调,不能尽显她的气质与个性,便用巧手绣上一树一树的白杜鹃花,让她的长裙更多些灵动与层次.风儿轻轻吹过,绿裙白花柔柔舞动,这正是仙女姐姐在向我们展示曼妙舞姿.看着看着,我便有了买条绿底白花的飘飘长裙的愿望,有了做回仙女姐姐的遐想.

这绿底白花的长裙还在我心底荡漾,马上又有新东西冲击我的味蕾.车窗外,一路都是带刺的小黄果,都在唱着歌儿招着手:“路旁的花儿正在开,树上的果儿等人摘,等人摘.”这小小的黄果是我童年的最爱,我们当地人都叫它黄泡,也许是它像一个一个的泡泡而得名吧.

童年时,每到这个季节,总会与几个小伙伴相约去摘.摘的时候总是争着抢着,可吃的时候又总是慷慨解囊,毫无保留地分享着,品尝着,说笑着.那酸酸甜甜的味,至今记忆犹新.那一串一串的笑语,至今萦绕脑际.我几次跃跃欲试,想在车驶过黄泡树的一刹那,顺手摘几小颗解解馋.坐在旁边的同志发现了我的动机:“小王,注意安全,等下会有你吃的.”我扮个鬼脸,只得乖乖坐好.

车停了下来,我们到石甲村委会小憩.虽说是小憩,但收获并没有因为小憩而停止.随着彝家阿妹端茶倒水走过,吸引你目光的定是那身绚丽的彝家盛装耀眼得如同盛开的山茶花,热情、奔放.我是爱美的,一直贪婪地盯着漂亮衣服不放.这时,村委会的同志征求女同胞的意见,要不要做回彝家姑娘,这可乐坏了我,迫不及待就要换上.

到了彝家姑娘的闺房,那一身彝装竟让我无从下手,它犹如天边扯下一片一片的彩云,一块做长裳,一块做小褂,一块是围腰,一块是裹背……就是一块一块的,好像都没有裁剪,没有缝制,更没有钉纽扣……我是真的不知道要怎么穿!

彝家小姐姐一边帮我穿衣服,一边给我介绍这一片区服饰的特点:我们彝族服饰以银饰和绣花为主.你看,我们已婚女子结发髻,发髻呈宝塔壮.发髻上戴“别子”(“别子”其实就是发卡,它分4串,每串有两个灯笼绣球、两个响钟和两尾小鱼,均为银制品).发髻外包裹黑包头(未婚女子不裹包头,戴银鼓帽),包头上有银串珠和亮球装饰.上衣领和袖、襟,镶上多层、鲜艳且样式不相同的金银丝瓣或自绣花纹.上衣外罩齐腰蓝布短领褂,领口饰有由7个银鼓钉拼成的5个叶子,彝语称之为“披巴”.领褂四周用银鼓钉镶边,共4排,每排36颗,一件领褂有200多颗.胸前佩戴银质“三须”针筒,“菱角吊”和鸡心型绣花荷包.腰间系围腰.背背直径一尺左右的圆裹背,上绣两朵太阳花,一大一小,对称排烈.裹背分内外两层,中可载物.鞋是绣花鞋,船型或凤头型.鞋面绣40余朵小花,中夹40余片绿叶.

一套服饰,竟有这么多学问.它的美,不仅是外在美.更是有内涵的美.我不禁赞叹起彝家先人的用心和智慧.

第一次穿上盛装,我掩饰不住做彝家人的骄傲和美不过盛装的娇羞,甚至幻想着我就是待出嫁的姑娘,羞答答地送出我亲手绣制的荷包.村委会的一位老艺人告诉我:“我们彝家人的围腰与圆裹背都有着优美的传说.”

“彝族人称围腰为‘给布’,比汉族人的要大,一般长55公分,宽40公分.左右下镶各自喜爱的花边.从民族学角度讲,给布表现彝族女性的羞耻意识.”红山讲起了故事:“传说天地老祖来人间闲逛,看见一个貌美如花农妇在地里种小麦,老祖惊异人间有这等灵物,就想考考这农妇:喂,你一天锄地锄了多少锄?农妇看一看老祖说:我一天锄了几千几万锄,你一天走路走了多少步?老祖无话可答.第二天,老祖骑着高头大马来到农妇家,高声对农妇说:我上马还是下马?农妇走到自家门槛上,对老祖说:我进门还是出门?老祖又输了.老祖感觉世间女子太聪明了,应该让她们收敛一点,就拿出一个围腰送给农妇.农妇系上围腰后,就没男人聪明了.从此,彝族人便有了围腰.”

老艺人讲完围腰的故事,又讲起“圆裹背”的故事.圆裹背的故事比围腰的故事要感人些:它讲述的是一对青年男女相爱,遭到迫害后逃到山洞,蜘蛛吐丝织网封住洞口救下他们的事.这是一个不畏权势、战胜恶势力的故事:是一个可歌可泣追寻真爱的故事:这更是一个“滴水之恩,泉涌相报”的感恩故事.红山讲得绘声绘色,我听得津津有味.这又岂止是一个故事,这些服饰在繁复的花纹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民族情感,像是彝族文化里的山茶花,在美丽中饱含着独特的气质.这是一个民族的气魄和灵魂:一身服饰、一种精神、一种象征.

吃过中午饭,真正开始走古道.对我来说,古道就是一个古老的故事,就是一首古老的歌,随着叮叮当当的马铃声,从远古回荡至今.歌声流过昨天、今天、明天,是那一路的艰辛,一路的期盼……

不是么,那石板坡的每一块石板上,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记是阿哥一步三回头的“脚迹窝”.赶起马帮,走出这山涧,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归,才能再见到阿妹的身影听见阿妹的山歌.多想说“阿妹阿妹等着我”,又不敢说:这一路,重重关山,漫漫风雨,猛兽出没,匪徒抢杀,马帮一去归期不定,怕误了阿妹青春和心意.一路的纠结一路的留恋,阿妹只得藏心里,藏梦里:只得为你唱响离别的歌:“阿哥走过石板坡,石板坡上风吹过.哥爱小妹口难说,只把阿妹记心窝.”

走在石板路上,听着石板坡每块石板下的水流过,那是阿妹想念阿哥流泪时的呜咽.阿哥你不辞而别,但阿妹知道昨晚阿妹窗前你来过.深情的目光在月光下闪烁,你的身影在月光中婆娑.阿哥啊阿哥,你为何不叫阿妹等着哥?

阿哥啊阿哥,你从石板坡上走过,可知阿妹送你也到石板坡?“石板块块哥走过,泪水滴滴妹送哥.阿哥阿哥你回头,回头看看阿妹我.”

马帮远了,阿哥远了,相思近了,想念近了,“赶马调”“送郎调”唱起来了……

走过斜扬而上的石板坡,也就到了山顶.往左走,弥渡与巍山的交界处,立有一块长1.45米,高40厘米,厚20厘米的石碑,上面自右至左刻着“鸟道雄关”四个大字.石碑旁边,不知道是一小座石房子还是算一块碑,上面还有浅浮雕神像,反正我是叫不出神像名字的.但这些神像,定是能祈求平安、丰收、兴旺的!

据说,每年的仲秋时节,成千上万的候鸟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迁徙,飞往缅甸、印度、马来半岛等地过冬.于是有了“鸟道雄关”一景.“鸟道雄关”不仅是一条鸟道,也是一条马帮之道.站在这石碑旁边,脑际不仅浮现雾朦星稀的夜晚,当地彝民在这里烧起松明火诱惑各种鸟扑向火边捕鸟的情景:眼前还会浮现有一条若隐若现的崎岖山道,赶马人不紧不慢走过,留下深深浅浅的马蹄印:当然,耳边仿佛还能聆听到叮当叮当的马铃声:还能感受那一段历史的久远与艰辛.

鸟道雄关行记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鸟道雄关行记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鸟道雄关行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师道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