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音乐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与回归和承接:新时代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再塑相关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该文是关于传统音乐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回归和承接:新时代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再塑

摘 要:在全体华夏儿女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其回归与承接是新时代的题中应有之义,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内涵.本文从时代大背景出发,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审视,探讨如何实现新时代视野下中国传统音乐的生命再塑.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传统音乐;回归;承接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传统音乐:何去何从?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当今世界音乐文化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烙印着不同民族风格的音乐通过各种新兴传播媒介正跨越时间、跨越国界向我们走来,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在丰富我国人民的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音乐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大量引入和借鉴他国经验进行音乐教育及音乐创作,使我国音乐事业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文化失重现象.如今中国传统音乐在我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许多日韩欧美等外国流行音乐.如何积极引导中国传统音乐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内在需求,实现民族音乐的回归、承接与再创造,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课题.

二、从文化视角窥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在价值及现实意义

(一)文化功能:德、智、体、娱、美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绵延了几千年,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德——《晋书?乐志》云:“是以闻其宫声、使人温良而宽大;闻其商声,使人方廉而好义;闻其角声,使人倾隐而仁爱;闻其微声,使人乐养而好使;闻其羽声,使人恭俭而好礼.”中国自古有音乐教化人心一说,音乐以其美学特征作用于人的情感,引发共鸣,中国传统音乐中渗透着仁、礼、和的美学思想,以潜移默化的方式给人民以高尚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

智——音乐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综合思维,以抽象艺术的形式激发人的想象力,学习音乐往往使人具备更强的记忆力、专注力和创造力.一个民族整体创造活力的培养离不开音乐的塑造功能,中国传统音乐应发挥其培养发散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体——劳动是音乐产生最原始、最直接的活动因素,音乐的体态表达是情感宣泄的基本方式,中国古代宫廷音乐重“莺歌燕舞”,音乐无疑对人体的锻炼和形体美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

娱——娱乐是音乐最为普遍的功能,中国古代传统音乐重“娱己”的文化功能,与西方商业文明下音乐重“娱人”的性质有根本不同.

美——音乐使人具有美的气质,中国传统音乐在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的风韵,塑造了独有的民族气质.

(二)审美旨趣:情、韵

相比西方音乐对曲式调式、和声织体、演奏法等高超技巧的追求,中国传统音乐往往更重视情味和韵味,强调内心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表达人的精神世界.

(三)人文情怀

中国传统音乐多源于生活,是历朝历代民众生活与情感的真实写照,有的是劳动生活的剪影,有的表达爱情主题,有的抒发生活愁苦或乐观向上的人文情怀,还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讽刺和控诉统治阶级,反映尖锐的阶级矛盾.

(四)价值认同:民族瑰宝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是由民众创作、收集、记录并代代相传的,是经历过时间的检验而被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宝藏,时至今日依然能够引起强烈共鸣,凝聚民族力量,是当之无愧的民族瑰宝.

三、新时代中国传统音乐再塑的路径探讨

(一)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回归与承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国传统音乐应该立足于人民在长期历史实践中积累和延留至今的优秀音乐财富,抓住中华民族音乐的“根”,通过锐意创新,将中国传统音乐打造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气魄、华夏情韵的文化瑰宝.

(二)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汲取其他民族优秀音乐的精华,实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再塑,葆其永恒魅力.中国传统音乐要体现其世界价值,就要牢牢抓住“本来”这一主体,汲取各方营养,以各国人民所广泛接受的作品形式展现在世界面前,推出一系列具有中国元素、中国神韵的音乐作品.

(三)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本上改变我国音乐的方向偏离态势.当下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课程被边缘化的情况依然严峻,必须加以反思,革新教育理念,特别重视青年在中国传统音乐再塑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民族音乐家,把音乐谱写在华夏大地上.

(四)重视和推进民族音乐的深度研究,寻找与时代的创新结点,挖掘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内涵.随着如今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传统音乐的形式已不再适应当代生活,音乐家们需要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发展脉络,对传统音乐作品进行改编、修整和再演绎,使之成为顺应时展潮流,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当代作品.

(五)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紧跟时代步伐.新的中国音乐作品只有通过多样的新媒体渠道才能广泛的传播,真正融入民众的生活,引导人民感受和发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六)舆论引导,通过多种渠道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广泛关注.政府以及社会相关组织应积极举办中国音乐作品专题赛事,多主体并进,采取相关措施鼓励和倡导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再创作,从创新民族音乐的编排形式、配器方式、表演形式等方面入手,以更符合新时代人民需求的崭新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

四、结语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珍贵结晶,其回归与承接需要我们把握新时代的脉搏,积极探寻,方可实现其生命再塑.

参考文献:

[1]苏冰叶.中国民族音乐的人文关照[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92-95.

[2]王秀庭,杨玉芹,郇玖妹.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探论[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6-18.

传统音乐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传统音乐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传统音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音乐生论文

2、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3、音乐刊物

4、音乐期刊

5、北方音乐期刊

6、亚太传统医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