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方面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跟近五年海外国际传播管窥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际传播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近五年海外国际传播管窥

一、研究设计与数据统计

本文对国际传播领域近五年的国外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试图从中管窥国际学界当下的研究动向,为我国国际传播研究提供经验和借鉴.

文章选择的两种期刊,分别是由美国传播协会(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主办的《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C ommu n i c a t i o n 》与英国S AG E 学术出版社的《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二者是外国传播学期刊中为数不多的以国际传播为主题、经过同行评审的期刊.

本文综述的国际传播研究既包含各层面的信息传播过程、内容、效果、理论等研究,也包含国际传播组织机构的设计、运行、管理等研究.笔者以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为时间范围,从JIIC中筛选出文章26篇,ICG中选出186篇,总计212篇.

笔者对文章进行了两方面的统计,一是研究主题,主要参考国际传播协会(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Association)和NCA对传播学研究的分类方法,将研究主题分类统计如表1.二是研究对象的国别/地区,统计结果如表2.

总体看来,表1数据显示,大众传播研究占据国际传播领域的“半壁江山”;同时,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传播技术成为仅次于传统媒体的焦点.内容上来说,涉及政治的传播和涉及族群文化的传播是热门.最后,传播理论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从表2来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据大部分研究热点,但中国也已经跃居第二热门国家,成为国际传播的重要对象国.

下文中,笔者将结合研究案例,从信息、技术、文化、理论四个方面分析统计结果,并分析近五年来我国作为国际传播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二、信息的国际传播

表1中大众传播研究的压倒性数量说明,传统媒体依旧是各国进行信息国际传播的主要阵地.当前研究对传统媒体报道内容、传播效果,记者和编辑的工作方式,大众传播体系建设问题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横向国别对比和纵向历史研究,对国际传播有了全景式的概括.

其中,内容生产和传播体系建构是大众传播研究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内容生产主要指媒体对国际新闻的呈现方式,议程设置理论和框架理论广泛应用于此类研究中.例如,对英美俄的叙利亚战争报道对比研究发现“国家”框架的出现最为频繁,其次是“责任”和“冲突”框架.研究者观察到各国媒体在报道国际新闻时的不同视角,并分析指出内容的差异可能来自于国家立场、民族文化的差异.

大众传播体系建构主要指各国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布局、实践,以及与国际传播相关管控政策.对西方国家主导国际传播格局的反思和突破是这类研究的核心思想: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避免“随波逐流”,保存本土文化特色,同时向国际社会传递本国声音,是学界持续关注的内容.例如,在帝国主义理论视角下对美国对巴拿马广播历史的研究,文章指出美国国际广播体系和媒介霸权的建立与其国际地位的变化有极大关系;也有人研究了新南斯拉夫通讯社(TANJUG)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作用,认为该社在冷战前后的活跃姿态为非西方媒体参与国际传播提供了榜样.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国家特征,传递国家立场,同时国际传播将影响一国的国际形象、话语权,因此建设和完善以传统媒体机构为主导的国际传播体系将是当前和今后各国国际传播实践的着力点.在这一点上,半岛电视台等非西方主流媒体的成功为中国提供了借鉴,它在Facebook等新媒体平台上的活跃,受到了网民的关注和支持.

三、新技术的国际传播

传播技术研究关注可总结为两点,一是新技术对媒体行业的影响,二是新技术的社会作用.

对于新闻机构来说,互联网特别是社交网络的出现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机制.有研究者持乐观态度,认为新媒体工具的普及会对传统媒体提高报道质量有所助益,同时记者对新闻专业主义原则的恪守使新媒体的商业化和娱乐化不会对媒体内容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另一些则表达了忧虑,指出互联网商业媒体以盈利作为首要任务,而无暇顾及媒体责任,使公共服务信息传播不足.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影响力国际国内有目共睹,其双刃剑的特征也仍然被激烈讨论.

新技术除了向媒体机构渗透之外,也嵌入了大众的日常生活.如:印度尼西亚妇女使用博客进行自我表达、马来西亚青少年利用在线视频参与社会抗争、受灾难民利用YouTube平台募捐.值得注意的是,新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研究通常以发展中国家和西方新媒体平台为对象,研究结论大多称赞新媒体的赋权功能,指出它帮助受众获得知识、表达权、行动力,并由此推动社会运动和革新.可以说,整体研究思路沿袭了以现代化理论为基础的“发展传播学”①这方面的核心理念认为新媒体的普及传播了关于“现代化”的知识和价值观,引导发展中国家实践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而对新技术的崇拜迷思,其背后以西方工业化、信息化为主导发展传播学的价值观,以及对新技术社会影响力的乐观估计,或许值得学界进行反思.

四、文化的国际传播

文化的国际传播可以从跨越国家边界的政治传播和跨越族群边界的文化碰撞两方面考察.

当前的政治传播对公共外交给予了很大关注,使国际政治传播出现了文化的转向.公共外交指“由一国的政府为了实现本国的国家利益,对国外民众展开的旨在创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的外交活动”.为了取得他国政府和民众深层次的理解和支持,公共外交策略必须将本国文化和价值观融入传播内容中.例如Buhmann和Ingenhoff提出了国家形象建构的“四维模型”,通过功能、规范和美学三个维度的公共外交来取得其他国家“共感”维度上的的理解与支持②.其中,规范维度指国家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美学维度则指国家的文化与传统,在公共外交策略中,这些内容的传播被认为与一个国家的政治立场、经济实力的展现同等重要.

跨族群传播研究中,穆斯林群体/伊斯兰文化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文化碰撞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亨廷顿1996年提出的“文明的冲突”理论被认为在当今时代得到了证实③,西方媒体以“他者”身份、“恐伊(Islamophobic)”话语框架来塑造穆斯林群体和伊斯兰宗教,使大众对该群体的评价以负面为主,甚至“反穆(anti-Muslim)”情绪高涨④,继而使群众更加支持政府对穆斯林群体实施更严厉的政策⑤.另一方面,也有学者为伊斯兰世界的反美情绪感到忧心,提出美国政府应当从公共外交入手,进行真诚对话,缓和穆斯林群体对西方的不满⑥.

公共外交和跨族群传播表现出了对国家、民族文化的建构、传播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界限,使其转向以“误会-理解”为导向的跨文化传播⑦.身份理论、文化理论的引入表明,国际传播的目的已不再是简单地传递信息、立场或经济实力,而是更深层次的观念和文化上的交流.取得异文化成员的理解,将是提升国际传播效果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国今后的传播策略或许要以文化为核心考量而进行调整和完善.

五、理论思想的国际传播

随着传播学国际交流范围扩大,理论范式革新也进一步发展,表现在理论研究也占据了国际传播研究中的一定比例.

传播学研究始于世界大战时期美国的战争宣传研究,美国学界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建构了这一学科理论、范式的根基,但在当今时代,随着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验的研究者的加入,以往被奉为经典的西方传播学理论也逐渐受到了“全球化”的拷问,来自东方和全球南方研究经验正在逐渐受到重视.例如,在传播哲学层面,Gunaratne提出将佛学整体的、循环的哲学观念引入传播学研究⑧;Chasi等人则提出全球南方的经验不应当被西方主流研究所无视,而是应当打破西方理论范式的框定,用于提出自己的见解⑨.在新闻理论层面,有英国学者反思了西方启蒙运动奠定的以堆砌实证材料为“真实”的新闻理念,认为缺乏精神性、人性层面解读的新闻并不是“真实”,并呼吁引入东方哲学,特别是印度宗教哲学来完善新闻理论⑩;另有学者指出,非洲独特的殖民地背景和地区文化让记者对真实性、客观性的理解与西方不同,因此遵循的新闻理念也有很大差异,而西方的新闻研究很大程度上并不适用于非洲本地新闻研究11.

可以说,以往的理论传播是单向的从西方学界传递到世界各国,而当下,学界一方面对西方哲学和研究范式进行反思,另一方面,亚洲、非洲等地区的研究者提出了以东方和全球南方哲学思想、理论范式充实传播学研究,真正意义上构成了思想理论的交流.但遗憾的是,在本文综述的文献中并未发现介绍中国哲学思想和理论范式的文章,或许可以期待我国传播学界今后在思想理论层面更多地参与国际讨论,提高中国哲学和理论范式的国际地位,共同建设和完善传播学科.

六、中国成为国际传播的焦点

表2国别/地区统计结果显示,海外学界的研究重点仍集中在欧洲、北美的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涉及这些国家中的著名媒体,美国《纽约时报》、CNN、YouTube、Facebook、英国BBC等的报道内容、话语框架.此类研究内容数量庞大,说明这些媒体在国际范围内影响力可观,是国际信息传播的主要和重要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国际传播领域第二热门的研究对象.这说明面对中国发展和崛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将中国视作国际力量、国际传播实践对象12,并高度关注中国的国际传播的战略和实践.

对中国的研究主要涉及四个层面.第一,人际传播方面,比较中国与西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往方式、策略的异同.例如,中国人和美国人的交往回避策略中的文化差异.第二,组织传播方面,如何提高在中国境内、与中国合作的组织传播的沟通效率和技巧.例如,国际非政府组织(NGO)如何利用中国媒体资源加强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中美合资公司如何发展合作竞争的经营理念.第三,大众传播层面,中外媒体如何塑造彼此国家形象.如:美国媒体将中国塑造为“国际大国”“威胁”,欧洲媒体将中国塑造为“经济伙伴”“竞争对手”;中国媒体对欧债危机、难民问题的报道如何影响中国与欧盟的关系,反映了双方政治理念的何种区别;第四,新媒体技术的传播效果受到学者关注,如中国政府网站对欧洲受众的服务成功提升了中国政府国际形象的案例.

综上所述,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其他国家国际传播的重要对象.对中国的研究成果涉及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从社会文化到政府政策都有分析.笔者认为这或许也在敦促我国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研究,同时向海外学界借鉴研究经验,细化研究对象,丰富研究层次,进行理论范式建设,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因篇幅所限,注释部分有所删减.)

国际传播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国际传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国际传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2、国际物流论文

3、国际经济和贸易毕业论文选题

4、国际会计论文

5、国际贸易实务论文

6、国际眼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