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和庄子生态哲学思想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学术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生态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庄子生态哲学思想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

张亚利

(陕西师范大学 国际汉学院,西安 710062)

摘 要: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的平等观、“无用之用”的价值观等是庄子生态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以其为理论借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加强顺其自然的道德修养等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

关键词:庄子;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中图分类号:B2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5-0079-0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提上日程,从中华文明宝藏中发掘丰富的生态思想,受到越来越多中外人士的重视.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与庄子道法自然、物无贵贱等生态智慧相契合,构成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支撑.

一、庄子生态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所属的道家,其哲学是以自然为核心.因此,道法自然在庄子哲学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庄子著作中的自然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然不同.它不是指作为人类生存家园的自然即自然实体,而是指向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宇宙.宇宙是对时空和万物的总称,庄子视“道”为宇宙生成的起源.《庄子·知北游》指出:“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此其道与!”意思是说“道”不是天地万物本身,也不是其高、广、行、昌等特征,而是世间万物之所以如此的根据.宇宙运行道法自然,并由此延伸出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的平等观,“无用之用”的价值观等.

(一)和谐统一的自然观

庄子和谐统一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肯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二十五章》)老子强调人在宇宙万物中的位置,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庄子·秋水》)人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大山上的小石和小木……号称万物的种类有万种之多,人类只是其中之一.庄子继承老子的宇宙观并有所发展,进一步指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即认为宇宙万物与人同为一体.老庄都表达了人是自然界一部分的观点,但庄子不仅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与自然和谐统一.在庄子看来,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依赖自然界才能生存、发展.因此,人类应当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与自然和谐相处.庄子充分注意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大自然养育的基本事实,并把这种养育称为“天鬻”.“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庄子·德充符》)大意是说人既然是靠自然的供养而活着,哪里还需要人为(指智慧和买卖等)呢?在这里,庄子完全否定人为和智慧的作用是错误的,但他把人受自然养育才得以生存的思想表达得十分明确.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我们必须爱戴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所谓“圣人处物而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庄子·知北游》)在庄子看来,人与自然应处于一种和谐相处、互无伤害的祥乐状态下.只有这样,才能禽兽成群,草木遂长.

(二)物无贵贱的平等观

宇宙万物形态各异,功能作用各不相同,即“四时殊气”“五官殊职”“万物殊理”.事物的器用、性能等虽各不相同,各有所长,但庄子认为,这些差异是相对的,“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德充符》)从这个角度讲,秋毫和泰山、殇子和彭祖并没有大小、寿夭之别.正如庄子所说:“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站在道的立场上,注重宇宙万物“道通为一”,小草和柱子,丑陋的女人和美丽的西施,以及形形色色神奇古怪的事物都是等同的.这种万物平等的观点,庄子称作“齐物”.

庄子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庄子·秋水》)从道的角度看,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万物各有其独特的权利和价值.万物一齐,孰短孰长.世间万物都是一样的,无所谓哪个长哪个短.庄子主张人们应该从“以道观之”“万物一齐”的立场去“兼怀万物”,即以无私、包容的情怀去对待天下万物,承认人和万物并没有贵贱之分.

(三)无用之用的价值观

自然具有自然价值即自然万物中能够直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价值.庄子根据自然价值把自然万物分为两种:“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所谓“有用之用”是指对人有用的自然物,这种自然物因为能够满足主体的某种物质需要而具有价值;反之,就是所谓的“无用之用”.

“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之说出于《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山上的树木是自己招致侵害,膏火是自己招致煎熬.桂树的果实因为可以吃,所以遭到砍伐;漆因为可以用,所以才遭刀割.世人只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除了桂树、漆树之外,作为“有用之用”的例子庄子还列举过楸树、柏树和桑树.它们可以做盖房的栋梁,可以做棺材等.而关于“无用之用”,他举了栎树作为例子.他说:“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庄子·人间世》)大意是说:栎树是没有用处的树木,用它做船、棺材、器具、门窗和柱子都不行,正因为“无用”,它才得以长寿.但庄子认为用它做仅供祭祀和观赏的社树却是可以的.这时候,是使栎树的“无用”变成了“有用”,栎树派上了最合适的用场.“无用之用”经过人的创造性参与,也可变为“有用之用”.

二、庄子生态哲学思想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人类历史在经历了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一些有前瞻性的学者向人类发出了及时而中肯的警告.自那以后,他们的思想观点,特别是关于生态危机、环境保护的观点和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很快成为共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等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的出现,环境危机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人与环境,亦即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庄子·骈姆》云:“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回过头来看当今已成为危害人类生存根本问题的“生态危机”,何尝不是这种“截长续短”所带来的悲忧.庄子对于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做过很多思考,提出了很多深刻的见解.诸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等,充分反映了庄子的生态智慧.这些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庄子和谐统一的自然观有助于我们能更好地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能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定的哲学指导.

当今时代,由于人们不能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人与自然处于一种严重的对立之中,人类一味地征服自然、盘剥自然并最终作茧自缚、自食恶果,从而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这是人类的悲剧.庄子和谐统一的自然观提醒我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自然界自有其美好的安排和秩序,人类只需遵从这一秩序,让万物顺其自然,正所谓“天地有大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庄子·知北游》)人类对待自然的最好方式就是听任其自由发展,让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天性生活.如果喜欢鸟,就应该“以鸟养养鸟”,而不是“以己养养鸟”,让鸟在森林中栖息,在江湖上飞翔.庄子认为:“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庄子·渔父》)一切都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二)加强顺其自然的道德修养

庄子认为虽然人具有尊重和顺应自然的天性,但是这种天性却常常受到外物(名利、、生死等)的干扰,会出现“以物易性”“失性于俗”.庄子说外物是伤身之物,会引发人类道德堕落的问题,使人的道德本性的污染不断加深.要想免于外物的束缚,还原道德的纯真,就需要通过心性的修养功夫来发掘人类的天性,从而以无知、无为、无欲的方式顺应自然,以“逍遥游”的心态看待万物,这就是顺其自然的道德境界.

(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如前所说,庄子按能否满足人的需要把自然资源分为“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两类.如何利用“有用之用”呢?庄子主张应当尽量利用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自然资源,如日月之光和雨水等等;应当有节制地开发和使用消耗性的自然资源,如像桂、漆、楸、柏和桑等木材.当然这些木材可以采伐使用,但必须使它们“尽天年”,即在符合自然本性和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加以使用.那么,又该如何利用“无用之用”呢?庄子提出变无用为有用,即“变废为宝”.换种方式说,就是价值的转换.如不能直接利用的自然物,可以通过加工改造使之具有经济价值.如前面所说,栎树是没有用处的树木,用它做船、棺材、器具、门窗和柱子都不行,但庄子认为用它做仅供祭祀和观赏的社树却是可以的.这时候,就使栎树的“无用”变成了“有用”.

综上所述,由庄子所提倡的道法自然这一主要生态哲学思想所扩展出来的一系列思想,是针对当今的生态危机而提出的.诸如和谐统一的自然观、物无贵贱的平等观、“无用之用”的价值观等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为我们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模式和可靠的哲学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素芬.顺物自然——生态语境下的庄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304-305.

[3]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生态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生态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生态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生态环境论文

2、生态环境的保护论文

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题目

4、生态旅游论文

5、生态经济论文

6、生态环境保护论文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