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和基于就业和成长需要的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模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篇大学生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基于就业和成长需要的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模式

摘 要: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波新生力量.近年来,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究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教育水平和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应当只是为了培养而培养,而是应当使大学生具有较为完善的就业能力.文章基于就业与成长需要的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站在高校以及用人单位两个角度上寻求有效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关键性办法.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成长 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F240;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8)09-201-02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水平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大学生的群体也在不断扩大.众所周知,大学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大学毕业生并不等同于杰出的人才.如何在大学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成为当前许多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不应当一味地将高校的教育当作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成长产生最大影响的唯一因素.随着我国各项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这就对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三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多元主体培养体系应运而生.

二、就业与成长对于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

  (一)有关数据来源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供需不平衡的人才市场当中,高校是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者,而用人单位才是最终体现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地方,因此,大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对于厦门、福州等几个地区的几个不同种类的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收取到了200份有效问卷.在这中间,政府机关占20%,国有企业占10%,事业单位占6%,国有企业占6%,私人企业占68%.

  (二)指标构建

  主要针对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所提出的几项要求.首先是基础性能力要求,也就是大学生所具备的可以在社会上进行生存的基本能力;其次是专业性能力,也就是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主要部分,目的是为了使大学生来到就业岗位之后,可以有效地解决工作中的一些常见性问题;最后是发展性能力,这项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充分展现自身能力价值,为自己谋求更为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数据统计和结果分析

  我们通过对于各项指标的比对来确定其重要性程度,最终通过用人单位的评价进行等级判定,共分为从A到E五个等级,其重要性程度依次递减.评比的主要标准,除了个人能力素质、表达能力以及道德素养之外,还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通过最终的数据统计,可以得出结论: 不同的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成长和就业水平所提出的要求有相似的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1.相似点.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存在着一定的相似点.举例来说,不论是在哪一种类的企业当中,对员工的团队精神和个人素质都具有明确的要求,而个人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作为员工与外界进行交流的主要能力,也同样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由此看来,以上所提到的几种能力是企业十分注重的,大学生通过不断完善这些能力,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

  2.不同点.在政府机构当中,较为注重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在国有企业当中,更加注重大学生的亲和力以及行动力,这是因为在国有企业当中更加需要能够与人进行更为细致交流的能力,同时在许多工作中都需要具有切实的行动力,才能在保障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不同企业之所以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和合作模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三、“六维协同模型”的具体构建

  (一)什么是“六维协同模型”

  对用人单位来讲,对于大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并非是单一的,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虽然掌握了基础知识,但却缺乏实际经验,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之后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提升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并不仅仅是高校的义务,在大学生进入用人单位之后,用人单位也同样对于培养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具有一定的作用.也就是说,想要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仅仅通过提升专业水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尽可能地将所学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我们充分结合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所提出的要求,具体构建出了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和成长需求的“六维协同模型”.对于“六维协同模型”来说,“六维”是关键,除了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大学生之外,还包括政府、家庭以及媒体,这六个方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作用.在“六维协同模型”当中,高校对于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家庭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具有一定的归属感;用人单位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帮助大学生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媒体可以为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提供实际的连接桥梁,用人单位通过媒体来了解大学生的应聘信息,大学生通过媒体来了解用人单位所提供的招聘信息;政府在这一过程当中属于幕后的支持者,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提供资金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二)“六维协同模型”的重要性

  “六维协同模型”涵盖了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过程中的关联机制,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就业以及未来发展来说,“六维协同模型”是一项有利的基础保障,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不可以脱离其中任何一方的协助,而是需要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对大学生进行能力素质培养,必须要重视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政府、媒体以及家庭这六个主体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位置,保障每个主体都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职能.

四、对于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模式的有关建议

  在传统的培养模式当中,通常是“学校培养学生”,也就是说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任务仅由高校独自承担.为了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许多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的能力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不是一项单一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一)完善相关实践制度

  大学生的实习工作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的一个关键部分,而做好大学生实习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当前在各大高校中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一味地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实习实践的作用.部分高校认为在学生进行外出实习时很容易出现一些安全性问题,因此刻意将实习部分的课程缩短,大学生的实习操作通常只局限于表面,学生很难真正亲自动手进行实践,实习操作很难落实到实处.面对这样的问题,想要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就必须要完善大学生的专业实践制度.高校应当重视实习课程的作用,将实习课程作为某一段课堂教学的总结实践,必须做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大学生在实习课程中掌握实际的操作原则,提升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个人水平等整体素质.

  (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也是提升大学生能力素质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针对于一些特殊的学科,大学生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真正学习到其中的一些关键性知识,一味地通过课堂教学去进行描述,倒不如通过实际的操作来进行更为具体的呈现.

  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所能学到的知识含量,因此,高校应当建立起一支更为完善的专业教师队伍.除此之外,教师需要结合当代学生的发展需求适当的改变教学方法,通过对于一些必要的方面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尽可能地保障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水平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设置技能培训与共享课程

  目前在许多高校当中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由教师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教学引导.但是很多时候,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通常是应付性的,具体进行就业指导授课的教师很多时候都没有进行过相关方面的培训,加之高校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用于就业指导的软件和设施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这就导致了即使大学生经过了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可是培训的效果却微乎其微,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将对于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适当投入一些资金完善硬件教学设施,安排较为专业的教学人员进行这一方面的课程教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逐渐融入了高校的教学过程中.网络课程共享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不仅开发成本较低,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其优势是十分明显的.高校可以将就业指导课程融入到网络共享课程当中,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必要时可以将部分网络课程作为日常考核和学分考核中的一部分,以便提升大学生对于网络共享课程的重视程度.

  (四)构建协同培养机制

  除了高校之外,用人单位在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过程中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首先,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培养之前,应当充分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以此作为一个教学的方面来进行人才培养.构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协同培养机制,明确地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五、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于未来的社会发展有着有效的推进作用.本文就通过对于大学生在就业和成长过程中的能力素质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高校可以通过完善相关实践制度、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技能培训与共享课程以及构建协同培养机制等方式,来保障对于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培养.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创新,为不断完善高校教育水平、保障大学生能力素质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李韶华,吴文江,韩彦军.实践教学改革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科学教育版).2010(12):118-121

[2] 程晓农.面向需求协同创新提升为国家地方科技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J].高校教育管理2012(4):1-3

[3] 雷国铨,陈菁.新形势下大学生创业意识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83-87

[4] 陈端,吕彩保,王亚力等.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探讨[U].高等农业教育2015(5):10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作者简介:邵德福(1981—),男,吉林省九台市人,研究生学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责编:若佳)

大学生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大学生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大学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