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论文怎么撰写 跟母性光辉下的成长记忆《阿长和(山海经)》细读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山海经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山海经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母性光辉下的成长记忆《阿长和(山海经)》细读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黉阳中学 张鹏

鲁迅文学世界里的人物,多是悲剧式的,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鲁迅对这些人物有无奈的同情,也有“怒其不争”的愤怒,更有对其愚昧的无情讽刺,还有对不可救药的国民性的绝望.但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却对一个保姆——阿长进行了热情的歌颂,这在鲁迅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由此足以看出鲁迅对阿长的感情之深.

很多人在分析文本的时候可能这样分析鲁迅(迅哥儿)对阿长的情感:由最初对阿长的种种不良习惯的厌恶,到阿长给“我”讲“长毛”故事产生一种“敬佩”(伟大的神力),再到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而产生发自内心的敬意,由此奠定一生的情感基调.读者从题目就可认定“山海经”一事对作者的感情转变起到的催化作用.这似乎是作者与阿长之间最清晰的情感线索.但是,这样分析忽略了很多东西,因为任何感情的发展都不会如此顺利.仅仅一本《山海经》不足以促成如此珍贵情感的产生,《山海经》的背后乃是阿长对鲁迅长期的情感倾注和无微不至的关爱.从文章表面看,是鲁迅对长妈妈从“厌恶”到“敬意”的过程.但反过来体味,文中叙述的每一件事都反映出长妈妈对鲁迅的情感付出.也就是说,不管“迅哥儿”怎么看待自己,长妈妈都是一如既往地对待他.

一、地位悬殊凸显情感的珍贵

文章用了两段文字来介绍阿长的身世背景.阿长是一个连自己名字都没有的女人,只是因为主人“叫惯了”而不再改口,于是“什么姑娘”成了“长妈妈”.她不过是个乡下人,乡下人很多粗俗的行为让所谓的“阔气”的主人所不齿,但她依旧我行我素,被人厌恶而不觉,被人误解而不知.极富标志性的“切切察察”地絮说,不雅观的“大”字睡姿,都标志着她是一个“乡下人”,一个“下人”.作者写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阿长”与“我”之间的地位的悬殊.这就意味着,在如此悬殊的地位鸿沟面前,建立起来的深厚情感是多么珍贵.他们之间的地位屏障如同坚硬的果壳,打破这“厚障壁”是多么的艰难.但这一切不是问题,最终,长妈妈获得了“迅哥儿”的尊敬和爱戴,也许只有那日复一日的几近母爱的情感关怀可以做到.

二、母性光辉融化情感的“隔膜”

鲁教版教材中这样说,“鲁迅没有专文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这篇怀念保姆的文章”,由此可见阿长在鲁迅心中的地位之高,分量之重.对于鲁迅母子的情感我们暂且不论,从文章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在某种程度上,阿长充当了一个合格的、伟大的母亲的角色,这是一般的保姆所不具备的.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得知,鲁迅的饮食起居几乎都在阿长的照料之下.作者幼年大部分的时间都跟长妈妈在一块.长妈妈教给鲁迅做人的礼节,为他的点滴进步而喜悦.大年初一,幼年鲁迅学着过年的礼节向阿长祝福新年的时候,阿长“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这个温馨的画面永远定格,宛如一对真情母子之间的画面.那些“繁琐的”的“古怪的仪式”实际上就是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做人做事的严格规范和要求.我们能感受到这位母亲细腻的心思,她在事无巨细地为孩子的成长做着规划.

对于文中“长毛”这个故事情节,很多人都认为是鲁迅对阿长感情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我”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实际上,这个情节的作用绝不限于这一点.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阿长同样讲了一个恐怖的“美女蛇”的故事,这个故事让鲁迅若干年后仍记忆犹新.这两个故事在逻辑上都是荒谬的,在成年人看来都是哄骗孩子的把戏.幼年的鲁迅却信以为真,这实际上满足了一个成长期的儿童对世界的强烈的好奇心.这里面又暗含着阿长的理解:这个世界是凶险的.这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无意义.现代社会,热衷于早教的家长往往通过讲童话故事等形式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阿长作为没有文化的传统妇女,她只能用自己的经历,用听来的传说对幼年的鲁迅进行教育.这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所能做到的,她尽最大可能影响了一个孩子的成长.

三、质朴母爱润泽成功的人生

透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可以看到,幼年的鲁迅生活在一个几近封闭的环境中,尤其是进入私塾读书的时间里,他所能接触到的只有“四书五经”,迂腐的教书先生,仁义道德的说教.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阳光、蓝天、花草以及这些东西所代表的自由而新鲜的空气,也许才是最重要的东西.他们感兴趣的也许只有“美女蛇”、《山海经》中“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这些东西代表着儿童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强烈地吸引着成长中的儿童.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成长经历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世界、探索自我的过程.无论现实的社会怎样压抑,在幼年鲁迅的眼中,快乐的阳光世界的新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他.

《山海经》的重要性由此凸现出来,它代表着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一个新鲜而刺激的外部世界.但这些在封建教育里面是不被鼓励的,勇敢的探索精神也是被禁止的,《山海经》似乎已经成为少年鲁迅心中的一个梦.想要得到而无从获取,这个尴尬的局面一直持续了很久,“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这个沉闷的局面最终被阿长打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幼年的鲁迅也许过于兴奋,以至于忘记问阿长是怎么买来的.实际上,阿长连这本书的名字都记不住,称之为“三哼经”.她费了多少劲买来的,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她只知道,迅哥儿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她的快乐来得就是这样的简单,她的幸福来得就是这样的容易.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就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

阿长实际上已经成为鲁迅知识探索领域的引路人.阿长的举动更加激发了鲁迅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探索.也许如果没有阿长,没有《山海经》,就没有《故事新编》里《铸剑》《奔月》《起死》等那些富有想象力的小说作品.可以说,阿长深沉的爱、质朴的爱润泽了鲁迅成功的人生.

四、孩童视角折射对母性的依恋

鲁迅善于在作品中用儿童的视角去讲述故事.儿童的眼神是纯净的,儿童的世界是美好的,儿童的心灵是宁静的,他们看到的东西没有沾染任何的杂质,更接近世界本来的样子,不像成人眼光,包含太多的主观色彩.《故乡》中纯美的乡村生活,《从百草园到三味屋》中儿童的世界,《孔乙已》中那个冷漠的咸亨酒店,都在孩子们眼中泛着时光的倒影,述说着鲁迅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看法.

本文中,作者在大部分的叙述中仍然沿袭这一做法,通过儿童视角叙述故事.在这里,成年的鲁迅以当年的孩子的口气、视角诉说一个在底层生活的妇女对自己的情感.这实际上是对若干年前那种充满母性情感的依恋.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这语气里尚带着些许的任性,也许只有孩子在母亲面前才能这样的毫无顾忌.

“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这里作者似乎又回到了童年时期,跟阿长在一块的日子,阿长还在,“我”还是“讨厌”她,但“我”已经容忍、理解了阿长的性格.

“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一边受着管束,一边玩耍,这种时光看似是作者所不能忍受的,但实际上却充满着怀念.尤其是阿长给作者讲“长毛”的故事的时候,我们在脑海中会浮现一幅画面:长妈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时而表情夸张,时而手舞足蹈,迅哥儿听得目瞪口呆.本来就是一个荒谬故事,迅哥儿天真的追问又将这个荒谬的故事引向更荒谬,即便是成年后的鲁迅也没有将这个故事点破.这依然是孩童的视角,用一个传统经典的母子生活的场景渲染出一种“母爱”的氛围.这依然是对母性的一种依恋!

在母亲面前,我们总是拒绝长大,纵情地享受着母爱的滋润;在母亲面前,我们都是孩子.在这种境遇下,鲁迅用孩童的视角叙述故事更容易把我们带进一个温馨的童年世界,在那里有一个唠唠叨叨、事事都管的女人,我们称之为——母亲.阿长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幼年时期鲁迅母亲的角色,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准确理解文章中的情感脉络.

山海经论文范文结:

关于山海经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山海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山海经杂志在线阅读

2、山海经期刊

3、山海经杂志社

4、山海经杂志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山海经刊物 山海经杂志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