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分析类论文范文例文 跟重庆市6所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类论文范文数据库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因素分析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重庆市6所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分析与建议

■ 郑双江① 周泓羽① 滕 苗① 杨 巧① 肖明朝① 徐 玲①

【关键词】患者安全 安全文化 不良事件

【摘 要】目的:了解重庆市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现状,明确优势领域、待改进领域及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医院患者安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对重庆市6所医院员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6所医院总体积极反应率为59.34%,总得分为3.56&plun;0.43;“部门内部团队合作”和“团队学习与持续改进”为优势领域,“对于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置”和“事件报告频率”为待改进领域,影响医院员工患者安全文化的因素有医院、职称、学历、科室、岗位类别、本科室/专业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时间.结论:重庆市6所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有待进一步形成,建议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加大人力资源配置、树立标杆医院、加强重点人群的患者安全认知教育与管理、定期进行患者安全文化评估.

研究显示,在持续改进患者安全的过程中,患者安全文化培育和形成是改善患者安全的核心要素,患者安全文化与医疗结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1 ].美国医疗机构联合评审委员会2007年开始要求所有的参评机构都需对患者安全文化进行测评,并将患者安全文化列为JCI评审的重要指标[ 2 ].目前,国外医疗机构己经大规模开展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研究,用于衡量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工具超过20个[ 3 ].为进一步推进我国患者安全文化建设,2016年7月,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gency for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授权下,中国医院协会联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对其共同主办的医政创新管理研修班(第3期)全体学员开展了“中国患者安全文化调查研究”.作为学员所在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响应,组织本院员工,并动员4所医联体成员单位和1所友好单位员工积极参与本次调查,以期了解重庆市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现状,明确优势领域、待改进领域及影响因素,为持续改进医院患者安全提供政策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立意抽样的方式,选取重庆市6所医院员工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其中医院4所、二级医院2所.调查对象为医院各级各类员工.6所医院员工数量为13524人,受访者为3751人,占27.74%.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汉化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量表(hos p i t a lsurvey on patient safety culture,HSOPSC).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总体情况(包括12个维度及43个条目评价、科室患者安全工作评级和过去12个月内上报不良事件数量).量表评分表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正向题目,从“很不同意/从不”到“很同意/总是”分别赋值1~5分,反向题目反向计分,维度得分计算该维度所有条目得分的平均值.积极反应率=积极反应数/应答数.积极反应率>75%为优势领域,<50%为待改进领域.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一般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

2 研究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3 7 5 1 名受访者中, 女性占8 1 . 5 8%;年龄分布中,以2 6~3 5岁为主,占60.94%;学历分布中,以大学本科和专科为主,分别占52.92%和31.01%;科室分布中,以非手术科室和手术科室为主,分别占46.33%和24.8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护士占58.28%,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生占22.85%;职称分布中,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分别占60.04%和20.26%;专业/专科工作年限分布中,以1~5年和6~10年为主,分别占44.76%和25.51%;医院工作时长和科室工作时长分布中,皆以2年以上为主,分别占76.75%和72.83%;每周工作时长中,以40~59小时为主,达76.06%.

2.2 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情况

总体积极反应率为5 9 . 3 4 % , 总得分为3 . 5 6 &plun; 0 . 4 3 .1 2 维度平均分数分布在2.76~3.92,积极反应率在25.73%~79.54%.“部门内部团队合作”“团队学习与持续改进”(接近75%)为优势领域,“对于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人员配置”和“事件报告频率”为待改进领域.详见表1.

2.3 患者安全文化测评的影响因素分析

以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为因变量,受访者的医院、职称、学历、科室、岗位类别、本科室/专业工作时间和每周工作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显示,所有因素皆在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采用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显示,医院A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高于医院B、医院C、医院E和医院F;在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中,大学专科的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最高,而研究生总评分最低;没有职称受访者的评分高于初级、中级和副高职称受访者,初级、副高和正高职称受访者的评分高于中级职称受访者;行政后勤科室的受访者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最高,非手术科室次之;与患者直接接触的医生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最低;本科室/专科工作时间少于1年的受访者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高于1~5年、6~10年和11~15年受访者,1~5年受访者的评分高于6~10年和11~15年受访者;每周工作时间39个小时、40~59小时的受访者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高于60~79小时、80~89小时和100小时及以上受访者,工作60~79小时的受访者总评分高于80~89小时和100小时及以上受访者.

2.4 受访者对所在科室患者安全等级的评价情况

74.67%的受访者认为科室的患者安全优秀或良好,高于AHRQ 2016年患者安全文化调查数据库中71所5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平均值(以下简称“AHRQ2016数据库值”)71%,表明受访者对所在科室的患者安全整体评价较为积极.1.92%的受访者认为科室的患者安全“差”或“失败”.

2.5 受访者对不良事件的报告情况近半的受访者( 1 8 2 7 人,48.71%)未报告不良事件,说明员工报告不良事件的情况有待改进.优于AHRQ2016数据库值55%,可见惩罚性文化在世界各地都很常见,对此的改善仍然任重而道远.已报告不良事件的受访者主要报告数量为1~2个,占30.93%.

3 讨论与分析

3.1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测评成绩结果显示,重庆市6所医院总体积极反应率为59.34%,低于AHRQ2016数据库值62%[4],说明重庆市二、医疗机构需进一步加强患者安全文化建设.

3.2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优势领域和待改进领域

3.2.1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优势领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6所医院整体的优势领域维度为“部门内部团队合作”和“团队学习与持续改进”,与国内多数医院[5]和国外大部分医院[6]得出的结果相同,与AHRQ2016数据库值类似[4].

“部门内部团队合作”和“团队学习与持续改进”的积极反应率在国内外医院都很高,这与医疗行业的内在特性(团队协作、终生学习)相关.此外,6所医院都经历了等级医院创建和复评,故在“团队学习与持续改进”这一维度上积极反应率较高.

3 . 2 . 2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待改进

领域.结果显示, 有3 个维度为待改进领域: “ 对于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25.73%)、“人员配置”( 3 6 . 3 0 % ) 和“ 事件报告频率”(46.64%),与国内多数医院和国外大部分医院得出的结果相同, 与AHRQ2016数据库值类似[4].可见,国内外各医疗机构在“对于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和“人员配置”两个维度上都有较大的改善空间.43个条目中积极反应率低于50%的条目有13个,其中维度“对于过失的非惩罚性反应”和“人员配置”各有3个条目,维度“事件上报频率”有2个条目.说明6所医院需重点关注不良事件报告、不良事件处理和人员配置方面对患者安全的影响.

3.3 患者安全文化测评影响因素

3.3.1 医院影响因素.医院A在构建患者安全文化上有一定成效.深入分析可知,医院A在国内率先成立了以患者安全为目标的“患者安全研讨小组”,率先将患者安全课程引入医学院校,涵盖了本科生、研究生层面的30余个专业.同时,医院还将患者安全融入医院各级各类层次培训中.继2005年引入5S管理、2009年引入根本原因分析法、2010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2年,医院A以新一轮综合医院评审为契机,引入PDCA,掀起全院质量管理工具的学习与实践浪潮,形成人人参与管理的局面[7].

2014年3月,医院A率先在国内创办推广患者安全的信息平台:“患者安全”微信号.在中国医院协会指导下,医院A牵头制定了“2016-2017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并作为核心专家单位组建“中国患者安全教育与研究协作网”和发起第一次中国患者安全大会.3.3.2 其他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受访者学历越高,所在岗位或科室越与患者直接接触,评分就越低;本科室/专科工作时间为16年以下的受访者中,工作时间越短,评分可能越高;每周工作时间在59小时及以下的受访者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较高,且当每周工作时间超过79小时评分更低.

本研究结果与既往在重庆、安徽等省市的患者安全文化调查结果基本一致,显示高学历、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科室、在本专科/专业工作时间长的医生/护士是加强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教育和管理的重点人群.此外,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合理控制每周工作时间也可能有益于医务人员患者安全文化总评分的提高.

4 对策和建议

根据本调查研究发现的问题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结合文献分析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完善不良事件上报系统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是促进患者安全的关键措施.通过对大量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根本原因分析,从而发布警示信息,提出改进建议并实施,在错误中不断学习,避免今后犯类似的错误,这一做法已得到国际认可.本研究中,维度“不良事件报告的频率”的积极反应率为46.64%,位于国内相关研究的中位水平,显著低于AHRQ2016数据库值65%[4].此外,条目“科室员工担心他们造成的失误会被记录在个人档案中”的积极反应率仅为11.01%,说明受访者对报告自身不良事件或讨论患者安全问题有所顾虑.故建议重庆市各医疗机构应充分践行非惩罚性文化,建立和完善无惩罚、保密的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促使医务人员积极上报不良事件,并以系统观方式处理差错;同时,及时对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并反馈,适时发布警示信息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便在自身医疗机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报告文化.

4.2 加大人力资源配置

临床一线人员配置相对不足,使医务人员经常疲劳行医,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调查显示,我国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及强度大,常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8].故中国医院协会《2014-2015年患者安全目标》将“建立医务人员劳动强度评估制度,关注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纳入十大安全目标之一,促使各医疗机构关注医务人员工作负荷对患者安全的影响,加大人力资源配置.

4.3 树立标杆医院

标杆学习是全球公认的管理方法,各医疗机构应积极将自己与区域内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医疗机构进行对比,在明确差距的基础上,借鉴优秀医疗机构的成功做法与经验,改善患者安全.

4.4 加强重点人群的患者安全认知教育与管理

调查显示, 高学历、临床科室(尤其是手术科室)、在本专科/专业工作时间长的医生/护士评分相对较低.故医疗机构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应重点加强以上人员患者安全认知的教育与管理.

4.5 定期进行患者安全文化评估

了解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得分基线,有助于医院管理者动态了解院内的安全文化状况,从而针对性地做出改善措施.建议医疗机构管理者采用成熟的安全文化测评工具,定期进行患者安全文化测评,为持续改进提供有力依据.此外,可参照ARHQ相关经验,在相关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更大规模的定期患者安全文化评估,形成反馈性、周期性、信息共享性为特点的测评体系,为改善患者安全文化提供科学的循证参考,更大力度地保障患者安全.

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因素分析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