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方面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跟话语标记算了的虚化过程方面论文范文数据库

该文是关于话语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话语标记算了的虚化过程

内容摘 要:话语标记“算了”是由句法结构的“算了”发生词汇化和语法化后得来的,其意义来源于“算”的“算作、当作”之义,这种对对方言行进行评价的意义正是话语标记意义形成的语义基础.

关键词:算了词汇化语法化

“算了”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等辞书对“算了”的解释大部分都是作罢之义,为动词.其实在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算了”还有另外两种用法:表达劝阻之义,为语气词;用于语篇组织和话题转换,为话语标记.从历时的角度看语气词和话语标记是由动词“算了”词汇化而来,其语能也是语法化的结果.

《说文解字》中对“算”的解释是:算,数也.就是“计算”的意思,是实义动词.与体标记“了”组成句法结构,后面可带宾语.

一.元代

“算了”最早出现在元代口语中,数量不多.如:

(1)咱们算了房钱火钱,这一夜住的人马使唤的盘缠共该多少.(《老乞大新释》)(本文中的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语料库)

(2)牙税钱都算了.(《老乞大新释》)

通过这两例可以看出,“算”在这里是有实在意义的,“了”表示动作的完成,两者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这里的“算了”是句法组合.

二.明代

明代以后,“算+了”这种句法结构逐渐增多,后加宾语,形成“动词+了+宾语”的格式,如:

(3)我就依着,破着不赎,算了我的工食.(《醒世姻缘传》)

(4)卢俊义开言道:“我夜来算了一命,道我有血光之灾.”(《水浒全传(中)》)

以上两例,“算了”仍然为句法结构,但例(5)中的“算”表推测、猜测之义,宾语涉及命运等比较抽象的事物.但与计算数目都有一定的动作性,都属于行域.

(6)你可把他都捻了筋,单摆在那儿四十里路上两旁,教那些人不纵鹰犬,拿回城去,算了汝等功.(《西游记》38回)

明朝后期,“算”的意思又发生改变,在例(6)中解释为“看作、当作”.以上对“算”的三种不同解释是“算”词义引申的结果.计算的数目是具体的,推算的命运是抽象的,算作、当作是一种表示认可、认同的评价义的心理状态[1].而这种评价义的心理状态与话语标记的“算了”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有十分重要的语义关联.

我们在搜索明代语料时,有两例很值得引起注意:

(7)子春只道三百钱还吃不了,乃道:“余下的赏你吧,不要算了.”(《醒世恒言》)

这个句子有两种解释:一是剩下的钱都是你的了,不要再计算数目了;第二种解释是剩下的钱都归你,你不要就不给你了,不勉强你了.

(8)买的多不在行,伸伸舌,摇摇头,恐怕做错了生意,折了重本,看不上眼,还是算了,宁可苦着百来两银子送进衙门.(《二刻拍案惊奇》)

例(8)中的“算了”只有一种解释:不去计较,到此为止.这种意义的解释是把“算了”当做一个整体,并不单单是“算”或者“了”体现出来的意义.但是这一个例子并不能肯定说明“算了”已经发生词汇化.

三.清代

据语料显示,到了清初,“算了”仍然为句法结构,没有发生词汇化.刘红妮认为,成词的“算了”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中[2].那么句法结构中的“算了”是如何词化为动词表示“不算了”之义的呢?我们首先看几个例子:

(9)毕竟亏禹明吾走过来评处,将那三两定钱算了这几日空闲草料.(《醒世姻缘传》)

(10)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尖,你这算了什么.(《红楼梦》)

(11)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呢.(《红楼梦》)

这三例中的“算”都是算作、当作之义.例(9)中的“算”用于陈述句中,但后两例的“算”用在了反问句中,根据上下文推导出后两例中的“算了”意为“不算了”.从上述的举例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句子会对“算了”的具体语义的解释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算了”在反问句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其词汇化就是从反问句中开始的.

“算了”是如何具体演变为“不算了”的意思呢?刘红妮认为这中间有一个语用推理在起作用.因此我们试图用语用推理来详细解决.首先我们大家都知道一个现实情况:如果听话人的言行满足说话人的期望,那么这个话题就可以结束,说话人不会再计较;而现在听话人在从事某种言行,说话人说了表示许可、认同之义的“算了”,那么听话人就会认为说话人不会计较自己的言行,因此“算了”表示不再计较、作罢的意思.

语义上,“算”从实际的行为“行域”发展到心理上的“知域”,“计算”义逐步减弱,“看作”义增强,经此过程,“算了”才有可能凝固成词.董秀芳指出:词汇化就是“语流中高频连用成分的并合和规约化.“算”与“了”原本不在一个句法平面上,从松散的组合发展到结构凝固的动词[3].两者都失去了原本的语义,此时成词的“算了”表现出来的语义是一个整合意义—不再计较、到此为止,即为“不算了”.成词的“算了”在句中仍然作谓语,不能被删除,否则会影响句子的真值语义.

词化后的“算了”大量出现,成为动词,结构凝固,在句中作谓语,其后常带语气词“吧(罢)”.如:

(12)胜爷道:“二寨主算了吧,别不自爱啦.”(《三侠剑》)

(13)三哥,你就算了吧,你那日走了之后,我嫂嫂也埋怨我.(《彭公案》(一))

这两例中整个句子除了“算了”之外无其他谓词性成分的插入,都是名词性成分作主语,因此“算了”的谓语功能没有减弱,表达的动词性强.

(14)我此时还是认不得他们,把我当个聋子算了.(《续济公传》)

(15)你见见,叫他给你磕头就算了.(《红楼梦》曹雪芹)

在大多数情况下,实词虚化主要是由句法位置的改变而产生的.这两例“算了”前面有其他谓词性成分的修饰,导致“算了”被挤压到句尾位置,使得“算了”的谓语功能减弱表达的信息量减小,表达重点前移.当“算了”经常在句子中充当次要动词时,其词义就会慢慢抽象化、虚化,“算了”的语气功能就会凸显,主观意义大大增强,为“算了”虚化为语气词提供了条件.

语法化通常指的是“语言中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意义、只表语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4].“算了”语法化后成为语气词表达建议或劝说的祈使语气,句能更多地体现为语能,可以去掉而不影响句子的真值语义.如:

(16)众工人道:“我们也晓得是这样最好……所以到了一顿,只得个人想个人的穷主意,胡乱的吃吃算了.”(《续济公传》下)

“算了”成为语气词,位于句子的末尾,可以游离于句子的任何位置,也有可能从句子中跳脱出来,位于句与句之间.这就为“算了”进一步语法化为话语标记提供了可能.如:

(17)倒不觉哈哈大笑起来:“算了,算了,我一时冒失.”(《九尾龟(二)》

(18)姑娘忙拦他道:“算了,够酸的了.”(《儿女英雄传》)

话语标记“算了”的辖域不只只是一个命题,而是扩展到整个句子、句段.不影响句子的真值语义,仅仅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到了清代就已经出现“算了”为话语标记的用法,其形成与语义变化、句法位置的改变以及语用推理有着重要的关联.

四.结语

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存在三个“算了”,作为语气词和话语标记的“算了”

是由句法结构词汇化和语法化得来的.也就是说,句法结构的“算了”先发生词汇化后发生语法化.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

[2]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3]刘红妮.非句法结构“算了”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语言科学,2007

[4]袁钦钦.现代汉语“x了”式话语标记—以“是了”、“对了”为例[D].浙江大学,2014

[5]刘坚.曹广顺.吴福祥.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中国语文,1995

[6]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7]汤晓玲.“算了”的词汇化过程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8

注释

[1]李慧敏.“算了”的话语功能及其生成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1

[2]刘红妮.非句法结构“算了”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语言科学,2007:13

[3]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50

[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17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话语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话语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话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