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有关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与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定位、建设运行机制和功能类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定位、建设运行机制和功能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下简称为《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这段文字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公共属性进行了权威的描述.要想实现《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议必然被提上议事日程.福建省人民政府就于2015 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坚持需求导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并提出了“打造公共实训基地”的具体要求.

国家和地方相关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可以预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将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深入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的研究将对相关工作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扎实的智力支撑和决策支持.

一、非营利组织: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重新定位

在我国,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一般是由劳动部门或职业院校兴建、管理的面向公众开放的提供技术服务或技能实习实训的场所.在这一定义下,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仍然技术技能的实习实训.但在实践中,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远不止此.调研发现,无锡、青岛等地的公共实训基地已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技术推广、企业孵化等功能.因此,有必要对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进行重新定位.笔者认为,把公众实训基地纳入“非营利组织”的概念范畴是合理的.非营利组织(缩写为NPO),是一个基于市场经济、政府与企业部门严格分工、独立的企业等背景下出现的概念.在中文中,“营”的意思是谋求,“营利”相应地是指以利润为目的.因而,“非营利”的含义,并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无利润,更不是不讲经营之意,而是指这种组织的经营、运作目的不是获取利润.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以外的为实现社会公益或互益的组织,它的出现可以理解为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的产物.

托马斯·沃尔夫还认为,非营利组织的特征包括:(1)具有公共服务使命.(2)组织形式为非营利性的公司.(3)其治理结构应避免获取自我利益和个人金钱收益.(4)无须支付联邦税.(5)给予它们的捐赠能够获得税收减免的特殊法律地位.[1]在我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非营利组织“从事公益性或非营利性活动”、“工作人员不变相分配该组织的财产”等.[2]

从以上的表述看,职业教育领域的公共实训基地在很大程度上是符合其基本定义的:(1)目前的公共实训基地一般为独立的事业单位或事业单位(即学校)的二级机构,是事业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部分公共实训基地由企业举办,但也被要求不以营利为目的,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原则规定;(2)除为特定人群服务外,(如定向为学校师生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均向服务区域内公众提供公益服务或不营利的社会服务;(3)公共实训基地所取得的收入除用于与基地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外,基本做到全部用于公益性或者非营利性事业,财产及其孳息除用于工资薪金支出外不用于分配;(4)公共实训基地中企业捐赠的机器设备、社会团体提供的其他资源均转化为基地财产,投入人不再保有财产权利.

尽管在理论上公共实训基地可纳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但在实践操作中,很少有部门如此实施.因此,学界和相关部门应加大相关研究的力度,对公共实训基地的法律地位尽快做出符合理论与实际的界定.笔者认为,把公共实训基地界定为非营利组织有如下三方面便利:(1)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运营更加灵活.非营利组织可以是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社会团队、民办非法人,也可以是非营利的企业,这样有利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灵活的治理结构,开展灵活的管理,有利于公共实训基地与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2)目前,对公共实训基地实行一般化的事业单位管理,对资金、人员的调配使用均遵循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的管理原则,但公共实训基地与一般的事业单位并不完全相同,是一种介于企业与学校的中间组织形态,所以完全的事业单位管理使公共实训基地在许多管理细节上出现了僵化的倾向.而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可以比较灵活地处置组织内外资源,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3)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可确保公共实训基地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有利于公共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中,公共实训基地可以作为事业单位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申报民办非企业法人,但从长远来看,涵盖范围更宽泛的非营利组织可能更适合公共实训基地的发展.

二、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机制的基本特征

确定了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非营利组织定位后,我们就可以跳出职业教育的传统设定,从国家或地区技能形成角度设计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机制.

(一)立足基本服务区、开展体系化共建

通过对大量公共实训基地的走访,笔者了解到,无论是职业院校学生还是社会人士接受公共实训基地的实训与培训都存在时空障碍.在时间上,公共实训基地的运作时间往往与学校或企业的上学、上班时间冲突,除非有特别的时间安排,学生或企业人员难以顺畅进入公共实训基地学习.在空间上,由于实训基地的规模有限,往往只能集中于某些特定的行业、专业或项目,其不同的服务项目有着不同的服务半径,过长的服务半径往往决定着学习者的参与意愿,半小时车程内的学生或员工参与的意愿较强,空间距离越长学习者参与的意愿越弱.

由此,笔者提出了公共实训基地“基本服务区”的概念,即某一公共实训基地应有一个基本的服务区域,其专业设置、项目开发、设备增设都应基于这一个服务区,应能满足服务区内大多数学校与企业的技术技能服务要求.但从调研情况看,许多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区与其宣称的服务范围存在很大落差.以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为例,其所宣称的服务范围包括长三角地区、江苏地区以及整个无锡市,但从其业务开展的主要范围看,参与其活动的职业院校学生主要来自于其周边3 公里以内的职教园区,参与其活动的企业一线员工主要来自无锡市的西部地区,只有一些较为高端的管理者培训,才有可能来自整个长三角地区.按照这一现实,无锡市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服务区就应为无锡市西部地区,而非其宣称的长三角或整个无锡市.

根据公共实训基地基本服务区,还可以发展出公共实训专业或实训项目的基本服务区的概念,以及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服务人群等概念,并把基本服务区、基本服务人群作为设立专业、开发项目的基础性数据.

根据以上的研究,笔者认识到,要想使公共化实训落到实处,必须增加单个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服务区面积和基本服务人群数量,使公共技能服务无缝覆盖.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增加公共实训基地数量,但这在行政上又难以做到.因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1. 建立公共实训基地体系,除省公共实训基地外,各市特别是县或县级市应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由省公共实训基地(主要开展跨地域服务、跨行业服务或重点产业服务)、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主要开展县级实训基地无力开展的公共服务)、县级公共实训基地(主要面向县域内开展公共技能服务)、乡镇联合办学点(由县级公共实训基地主办,主要面向山区、海岛等偏远地区开展面向若干个乡镇的公共技能服务)和流动公共技能服务站(主要开展新技术、新技能的公共服务)组成的公共实训基地网络,从而实现公共技能服务的无死角覆盖.

2. 除建立建制化的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外,还可面向广大职业学校、企业征招建立特定技能或特定职业的公共技能服务点,如在没有职业学校的乡镇中寻求车工技术较好的企业建立车工公共技能服务点,面向公众提供车工技术培训.

这样,可以建立起多层次、多行业、多工种的公共技能服务体系和网络,极大增强公共技能服务的覆盖面.

(二)综合运用最新技术,建设智慧实训基地

目前,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存在着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表现在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薄弱、信息化资源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公共实训基地教师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针对这些问题,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化建设必须提出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落到实处,切实提升公共实训基地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

笔者建议,可以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教室、图书馆、餐厅、停车场、校门、实验室、会议室、校车和宿舍楼等各楼宇物体、区域,并连接它们,形成基地“物联网”,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智慧实训基地,即系统能够自主感应学员、教师的操作过程、错误发生和心理状态等信息,能为学员和教师自主决定学习进程、自主决策学习内容提供帮助.当教学过程实现全面的智能化后,实训的效率、质量都将有较大提高.

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显然应与其非营利组织的定位紧密相关.

(一)政府授权与公共服务: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中的政校关系

公共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在于向全社会提升公共的技术技能服务,其公共性决定了政府必然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很明显的是,由于公共实训基地需要“面向人人”,政府无法包办所有的公共技术技能服务,私人部门的参与也是必然,政府必须通过授权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加以规范并对公共服务和非公共服务进行区分.由此,政府授权和公共服务是公共实训基地的两个基本特征.

1. 政府授权.政府授权是公私合作的重要形式,即政府把原本属于公共事物的一部分职能转让给公私合作组织,由其代行部分政府职能.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中,公益性的培训项目、公共性的技能鉴定、面向学校师生的技能服务等都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授权,从而使公共实训基地在部分领域具有纯公益性的特质.但在实践上,政府授权的理念与形式并未得到真正普及,所以造成了实践中的许多困惑.

2. 公共服务.公共实训基地应注意区分强公共性服务和弱公共性服务以及非公共性服务,应在强公共性服务上多投入、多实施,弱公共性服务多交由学校举办,非公共性服务交由企业举办.根据笔者对现有公共实训基地的观察,只要在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中坚持上述机制,就会形成突破性、有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而那些政府规制较强、公共属性较弱的公共实训基地则易出现僵化的倾向.

(二)基地、行业组织、企业集群协同发展:公共实训基地运行中的校企关系

公共实训基地的运行离不开行、校、企间的密切合作.下面以福建省先进制造公共实训基地(厦门)为例说明基地、行业组织和企业集群的协同发展.

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是厦门市的重点支持产业.基地建立了校行企、校盟企机构工作小组,形成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副校长和行业联盟副秘书长双重领导,学校招就处、实训中心、专业部合作共同推进专业建设与行业和联盟的合作.基地和行业组织、产业联盟成立人才培养委员会,通过人才培养委员为厦门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光电产业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基地作为会员定期参加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组织的会议和活动,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技术进步情况.与行业组织共同成立人才培养委员会,定期组织企业人力资源人员召开人才培养会议了解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并和企业人员定期沟通常态沟通,行业组织定期向学校发送产业发展月报,提供年度产业发展报告,学校根据产业发展情况和技术升级状况动态进行课程修正和专业方向调整.基地与典型企业形成定期互访制度.专业部领导和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定期互动,基地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定期交流互动.

以上的经验表明,基地发展不能脱离产业,但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不是某一家具体的企业,而应是行业组织和有代表性的企业群,只有与行业组织、企业集群开展深度合作,才能真正使基地运行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

如果能够坚持以上的定位和建设运行机制,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将会跳出职业学校的围墙,成为整个社会技术技能服务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区域性公共技术技能服务

目前,我国多地都在努力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深圳市为例,大力开展了公共技术平台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服务.这种公共技术平台,整合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弥补了单个企业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快建设由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市场化机制运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公共技术平台.

很明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理念与运行方式在很多方面与公共实训基地存在一定的重合.区别仅在于服务的层次和深度上,由于公共实训基地的主要职能在于技能服务,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职能相对较弱,所以在技术服务方面往往只能关注小微企业和技术改造,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则更多关注高新技术的创新与推广.由此,各地公共实训基地应寻求与科技部门和工业协会、企业商会等机构的合作,努力融入国家或地方的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把自己建设成为区域性公共技术或共性技术创新、孵化、推广中心.许多小微企业技术、技能雷同,竞争激烈,但由于资源、能力等方面的欠缺,小微企业往往缺少技术创新、技术升级的手段与方法,只能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下通过延长劳动时间、压缩生产成本来谋求生存与发展.[3]政府应建立“公共技术”或“共性技术”体系,把一些涉及面广、基础性强的技术公共化,由承担政府部分职能的公共实训基地组织研发或改造,向小微企业进行非营利性推广,从而实现小微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

(二)工程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

从工程实施的过程来看,一个重大工程项目往往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和多领域的专家们协同工作,还要涉及工程的经济核算、统筹管理,直至延伸到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因此,工程型人才不但要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开发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工程的质量和效益观念.由此可见,工程型人才的主要特性在于具有工程化的思想和意识,如整体意识、系统观念、效益观念等,这是工程型人才(教育)有别于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之处.

此外,完成工程任务离不开技术的应用.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他们掌握的相关技术科学的知识来解决工程技术项目的实际问题.可以说,技术人员在工程实施中起着基础和桥梁作用,是工程规划具体执行者和工程设计的实际操作者.由此可见,工程型人才(教育)又与技术型人才(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有很多交叉重叠的地方,甚至在某些工程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技术教育的内容占有重要比重.例如,旨在培养工程技术员的工程技术教育,其培养目标明确规定是掌握一定工程技术知识,能将科学技术熟练运用到工程实践的人才.

但在实践中,工程教育重理论、轻技术的现象确实存在,许多本科高校缺少必要的技术技能训练资源.如果由本科高校进行大量投入,显然又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各地公共实训基地应从整合工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度认识到基地与本科高校开展协同教育的重要性,与相关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合作,共同培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技术操作能力的工程人才.向工程教育开放不会过多挤占实训基地的实训资源,反而有利于实训基地师生接触到最新教育理念、创新出更符合本省、本市特点的教育形式,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方式.除了把工程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各地公共实训基地还可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形成普职融合的教育局面,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公共实训基地面向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等开展的技术技能展示、职业体验活动,充分体现了不同教育类型间的融合与协同.以上是笔者对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发挥公共职能的思考,但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没有终点.随着人们对公共社会服务认识的提高,相关的讨论必将更加深入,也必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职业教育论文范文结:

关于职业教育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职业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职业教育期刊

2、职业教育杂志

3、职业教育论文

4、现代职业教育期刊

5、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6、卫生职业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