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论文范文例文 与毫州方言歇后语探究方面论文怎么撰写

本论文为您写方言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毫州方言歇后语探究

摘 要:歇后语是亳州方言中比较具有特色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包括喻意类歇后语、谐音类歇后语和注释类歇后语等3种类型.亳州方言中歇后语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取材广泛、形象具体、选词通俗、内涵丰富等特征.亳州歇后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如苦中作乐、洒脱从容的豪迈性情、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乐观精神、勤劳踏实、安分守己的务实精神、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侠义精神等.

关键词:亳州方言;歇后语;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H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7-0132-04

歇后语是汉语的特殊表现形式,以其幽默、诙谐的方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我国学者对歇后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成果比较零散,直到解放后,对歇后语的研究才真正发展起来,学者们从歇后语的名称、性质、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如马国凡、高歌东从歇后语的来源、性质、结构、发展以及语法修辞方面对其进行了详细阐释;温端政在其著作中系统阐释了歇后语的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方言文化的关注,学者们开始进行地域性的方言歇后语研究,如《山西浑源方言歇后语的语义分析及其特点》《蒙城方言歇后语探究》《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从潮汕方言歇后语中窥探潮汕方言的特点》等等.亳州方言歇后语是亳州地区百姓生产实践和生活经验的所形成的地方语言,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只说出具体形象的前半部分,即“留下引子”,后半部分不说,即“歇后”,由听者自己去体味.这种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当地人的价值观念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

一、亳州方言歇后语的分类

亳州方言歇后语总体可以分为三大类,包括喻义类歇后语、谐音类歇后语和注释类歇后语.喻义类歇后语主要依靠比喻、打比方来说明道理,前面的比喻部分和后面的说明部分有着内在联系,如:

(1)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2)癞蛤蟆垫桌腿——强撑.

(3)老鼠啃书本——咬文嚼字.

例(1)中木锨的前端是柄,柄的横截面较小,老鼠要拖动木锨,显然要拉着柄走,这样就是较小的一面在前面,而较大的木锨头在后面.形容事物仅是刚露出皮毛,更大的更重要的还在后面.例(2)中蛤蟆承担整张桌子的重量,只能是强撑,形容去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或承担过重的责任.例(3)中老鼠把书本啃烂了,吃进肚里,可不就是咬的是书里的文嚼的是文里的字嘛,形容说话过于斟酌字句,抠字眼.

谐音类歇后语是在比喻的基础上利用同音或近音字进行替换,进而引申出另一层意思.这类歇后语往往更富有趣味性,需要听者绕个弯才能理解说话人的意思,如:

(4)铁匠死了不闭眼——欠捶(锤).

(5)小孩吃瓜子——绝(嚼)完了.

(6)司马懿不带刀——单见(剑).

例(4)中铁匠一辈子以打铁为生,临终也不忘自己谋生的工具——锤子,这里巧妙的把“锤”替换捶打的“捶”,表达的意思是“欠打”“欠挨揍”的意思.(5)中小孩子吃瓜子不会嗑瓜子皮,都是用牙连瓜子瓤和皮一起嚼嚼咽下去,所以说“嚼完了”,这里“绝”和“嚼”在亳州方言中都读作“zuo”(二声),表示事情做的精彩.例(6)中“见”和“剑”谐音,“单见”比喻单打独斗,面对面较量.

注释类歇后语前一部分指出事实或动作,后一部分解释或进一步说明前面动作或事实的原因,这一类歇后语从形式上和内容的对应上说,不能“歇后”,即后一部分往往不能省略.

(7)阴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8)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9)瞎子打孩子——这下可抓着了.

例(7)中亳州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老一辈人基本上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阴雨天的时候,基本上足不出户,在家呆着,所以就有了阴雨天里打孩子,比喻没事也得找点事做.例(8)替古人担忧,指管的太宽,尽操闲心.例(9)意思是抓住机会了,逮住机遇了.这里的“可”是亳州方言中的副词,表示“终于”“总算”的意思.

二、亳州方言歇后语的特征

亳州方言歇后语和普通话歇后语有很多共同的特征,结构上都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使用通俗的大众语言材料,后一部分指出要表达的真正意义;语音上都具有和谐完整的特点;语义上都具有含蓄隐晦的特征,表现形式风趣幽默、诙谐俏皮.除此之外,亳州方言歇后语还具有特殊的地域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取材广泛,地方特色鲜明

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孕育其发展的特定文化环境,这也使得语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亳州方言歇后语取材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经验,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歇后语中的很多喻体的选择也是亳州特色方言词汇.

(10)蛐蟮找他二大娘——弯弯曲曲.

(11)二大爷赶集——随便遛.

(12)老鸹不叫老鸹——叫黑和(鹤).

例(10)比喻人说话做事拐弯抹角,亳州方言中的“蛐蟮”即“蚯蚓”,是无脊椎动物,身体呈圆柱形,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没有骨骼,在体表覆盖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爬行时,先向后伸,垛起一丘再向前行,呈弯曲状.例(11)中“二大爷”即普通话中的“二伯父”,亳州方言中爸爸的大哥称为“大爷”,二哥即为“二大爷”,相应的“大爷”“二大爷”的妻子称为:“大娘”“二大娘”.例(12)中的是“乌鸦”的俗称,全身或大部分羽毛为乌黑色.多在高树上用干树枝搭巢,因此在亳州地区,“老鸹”又被成为“黑鹤”.“和”在此读四声,指“附和,应和”,本义指“老鸹”又叫“黑鹤”,转义指恶意窜掇,挑拨.

(二)形象具体,语言诙谐幽默

在亳州方言中,人们喜欢用具体形象的代表人、物和事例来阐释较为抽象的道理或表达情感.通过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描绘来引起听话者的联想和思考,进而表达或调侃讽刺或诙谐自嘲的情感.

(13)黄鼠狼叨油馍——对色.

(14)赖蛤蟆爬到脚面子上——不咬人恶心人.

(15)蚂虾掉到藕莲蓬叶上——充绿.

上述例子的“黄鼠狼”“癞蛤蟆”“蚂蚁”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具体的形象,例(13)中的“油馍”即“油条”,由起面和油做成的条状食物,色泽金黄,外酥内软,所以说“黄鼠狼叨油馍——对色”.例(15)“莲蓬叶”是绿色的,且体积较大,而“蚂蚁”多为黑褐色,体积较小,因此用“蚂虾掉到藕莲蓬叶上”来比喻“逞强,瞎逞能”.这些歇后语巧妙地运用形象的事物、现象来表达深刻含义,显示了亳州人的幽默和智慧.

(三)选词通俗,展示当地风貌

不同的熟语对应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如果说成语与高雅文化相对应,歇后语显然与普通百姓的世俗文化相对应,体现着亦庄亦谐的特征.亳州方言歇后语往往包含一些比较通俗的方言词汇,这些词汇贬义色彩明显,通过歇后语的形式体现出当地百姓朴实的民风和鲜明的爱憎情感色彩.

(16)老舐牛耍车轱辘——一个牛逼接一个牛逼.

(17)头打喷嚏——洋气.

(18)光腚猴掀锅——嘘皮.

在亳州地区,公羊母羊、公牛母牛都有其特殊的叫法,公牛叫老犍或者牤牛,母牛叫舐牛;公羊叫头,母羊叫做水羊.例(16)中的“老舐牛”即年数较大的母牛,“耍车轱辘”是指像车轱辘那样手撑在地上站着翻圈,一般亳州地区的青少年较多喜爱这项运动,老年人不宜.所以“老舐牛耍车轱辘——一个牛逼接一个牛逼”本义是指老黄牛不自量力,实际是形容“说大话,不自量力,不停地吹牛”.例(17)中的“头”即是“公羊”的意思,这个词语含有贬义的色彩,整句歇后语是嘲讽别人“充时尚、装时髦”.例(18)中“腚”即普通话中的“屁股”,猴子的屁股不长毛,所以成称为“光腚猴”,“嘘”在亳州话中指“烫伤”,猴子去掀热锅盖,猴子身上有毛,只有屁股上没毛,热锅里的蒸汽会烫伤猴屁股,比喻“没有多大本事,不怎样”.

(四)内涵丰富,体现历史风俗

亳州方言歇后语与当地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亳州历史发展的痕迹,是亳州地区年俗节令、社会民风、衣食住行的折射.

(19)二桥口的生意——拦腰砍.

(20)剃头的拿锥子——各师傅各传授.

(21)二月二的仓——各人围(为)各人的.

例(19)中的“二桥口”是亳州涡河上的老桥之一.老亳州涡河上有4座大桥,都是木桥,从东到西,依次为洋桥、江桥、太平桥、拉车路嘴子桥.江桥,后来俗称“二桥口”,就因为从东边数,在第二的位置.江南一带的大米都是通过淮河进入涡河,水运而来,因为装卸方便,运米的船都停在“二桥口”码头上发卖,由此而带动这附近的商贸往来,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也由此而导致“二桥口”的商品虚高.如今的亳州“二桥口”已不再有当年的繁荣景象,年轻一代的人甚至不知道“二桥口”在什么地方.

老一辈的亳州人没有去过理发店,大多是找剃头师傅修剪发型,一些技艺精湛的理发师用锥子给客人剃光头,现在使用锥子剃头已不多见,大部分是使用推子推头.正如例(20)所述,有理发师用锥子给顾客剃头,也有理发师用推子给顾客剃头,技艺都是各自的师傅传授的.

每年二月二,亳州百姓都会把草木灰撒在家门口,围成圆形,中间放上农作物的种子果实,祈求来年农作物的大丰收,俗称“围粮仓”.每家每户“各围各的”,围仓的形式各样,数目也不尽相同.如今,随着亳州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建设,农民和耕地的数量逐渐减少,“围粮仓”的习俗已经很少见到,但从例(21)这样的歇后语中,还是可以看出亳州百姓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三、亳州方言歇后语蕴含的精神文化

歇后语是亳州方言语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诙谐幽默、生动活泼,一方面反映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另一方面歇后语凝聚几千年来亳州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亳州历史的“活化石”,体现了亳州地区深厚的社会文化和亳州百姓丰富的精神风貌.

(一)苦中作乐、洒脱从容的豪迈性情

亳州地处淮河以北,安徽省西北部,亳州地区百姓有着北方人所特有的粗犷豪爽,洒脱从容.作为一座传统的农业城市,大部分亳州百姓的生活并不富裕,但贫困的生活没有影响亳州人的生活热情,反而在长期贫困的生活中造就了亳州人苦中作乐、洒脱从容的豪迈性情.

(22)有钱的买炮放——没钱的爷(也)听响.

(23)腊月三十逮个兔子——有你过年,没你也过年.

(24)蒜苔调藕——有光棍有眼子.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这合家团团的日子,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诉说着一年来的酸甜苦辣.然而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能力过上大鱼大肉的日子,正如例(24)所说,“蒜苔调藕——有光棍有眼子”,有的人家是吃香喝辣的,还有的人家连肉都没钱买.贫困的生活没有影响亳州人迎接过年的热情,自己没钱买鞭炮,可以听别人放鞭炮,在他们看来,“过年”是一种情怀,父慈子孝、亲戚和睦,一家人相亲相爱,这才是“过年”的意义.

(二)积极向上、坚持不懈的乐观精神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亳州地区经济不是特别发达,但生性豁达、乐观的亳州人没有妄自菲薄,怨天尤人,他们坚信只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辛勤劳作,一定可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带领全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25)老奶奶跳井——尖脚(坚决)到底.

(26)卖了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蒸(争)口气.

(27)小米子出锅——熬出来了.

(28)卖糖稀的盖楼——熬的.

例(25)中的“尖脚”和“坚决”在亳州妇女方言中读音相同,都读为“jianjue”.例(28)中的“糖稀”,是由麦芽中的糖化酶作用于碎米中的淀粉所制成的一种糖,为浅粘稠透明液体,可以做成各种动物和人的形状,因此又称“糖人”.“糖稀”味美价廉,一个大约几毛钱,还可以做成玩具,深受孩童喜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亳州人积极乐观的心态,他们坚信“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只要坚持不懈,并持之以恒地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

(三)勤劳踏实、安分守己的务实精神

勤劳务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一辈的亳州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方式,深受农耕文化熏陶,形成了勤劳踏实、不奢不靡、安分守己的古朴民风.这种古朴民风在亳州歇后语有较多体现.

(29)扳倒树掏老鸹——稳当着来.

(30)鼻涕流到嘴里——各吃各的.

例(29)是指亳州人说话办事情讲究稳重,不求大富大贵,只盼通过踏踏实实的劳作,过上衣食富足的生活.例(30)有安分守己的意思,大家各过各的日子,各家管好各家的事,邻居生活条件好不羡慕,生活条件差也不过多议论.以上歇后语体现了亳州人为人踏实、生活中安分守己、不奢不靡、做事情讲究稳当的务实精神.

(四)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侠义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崇拜英雄、义士,中国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侠义”的成分,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为人仗义,乐于助人.这些“侠义”精神在亳州方言中也有所体现:

(31)粪池子里冒沫——作到劲了.

(32)打绳的摆手——倒劲了.

(33)卖枣的碰见卖碗的——早早晚晚(枣枣碗碗).

(34)门后头拴老鳖——光明正规(关门挣龟).

例(31)“粪池子”是装大小便的地方,农村一般把积攒下来的粪便作为肥料用来种庄稼,有利于庄稼的生产.“作”是亳州方言此,指的是“胡作非为,不干好事”.整句是指“坏事干到头了,终将会恶有恶报”.例(32)是指为人处事差到了极点,让人无法忍受.例(33)(34)都是谐音类歇后语,(33)是指做了坏事,总有一天会受到惩罚;(34)是指“做事情要光明磊落,有理可循”.以上例子反映了亳州人嫉恶如仇、光明磊落的侠义情怀.

探讨亳州方言歇后语的类型、特征和蕴含的精神文化,可为亳州方言熟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宝贵资料.本文的研究尚浅,还有更多的歇后语存在于亳州民间口语中,有待研究者去发掘和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1〕吴芳.从潮汕方言歇后语中窥探潮汕方言的特点[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3(01):49-54.

〔2〕张丽娟.甘肃省陇南地区方言歇后语的特征及其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01):80-84.

〔3〕张亭立.内蒙古西部方言歇后语反映的地域文化[J].语言文学研究,2017,(10):20-21.

〔4〕邓梅.贵州方言歇后语初探[J].语文建设,2014,(01):24-26.

〔5〕杨静.朔州方言中的歇后语研究[J].现代语文,2015,(02):35-37.

〔6〕李宗侠.重庆方言歇后语初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66-68.

〔7〕高利娟.山西浑源方言歇后语的语义分析及其特点[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66-70.

(责任编辑王文江)

方言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方言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方言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