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剧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互联网视域下电视剧价值批评反馈方式的嬗变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免费电视剧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电视剧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互联网视域下电视剧价值批评反馈方式的嬗变

  摘 要:电视剧价值批评是对电视剧文本内容的阐释与再解读,互联网时代批评活动开展的时代语境、反馈方式等都在发生改变.运用互联网思维,对不同媒介时代下的批评反馈机制进行梳理,可以探究电视剧的价值批评反馈方式的嬗变.

  关键词:互联网 电视剧 价值批评 反馈方式

  电视剧为观众生产影视作品,同时也在为作品生产观众.从电视剧是否能够实现其意义的维度来看,电视剧只有进入大众视野,被观众欣赏和批评,并及时得到反馈,才能实现作品本身的意义.批评反馈是电视作品价值传播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作用不可忽视,反馈方式的变化,反馈主体的不同等都会影响到影视价值的传播范围.

价值反馈渠道的变化

  严格意义上的电视剧要经历审核批准、上架播放、回收反馈三个基本环节才称得上是完整的作品.反馈环节有助于制作方对作品进行修正,提升创作水平,为下一部影视作品积累经验.基于时代的发展变化,电视剧价值批评的传播媒介发生了变化,其反馈方式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电视剧价值批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可能脱离技术而独立存在.在电视剧产业早期,对电视剧观后的感想、心得一般通过写信来表达.信件成为观众发表批评的载体,但纸质媒介下的反馈存在时空差异,传播需要克服时间的滞后性,且信件在投递过程中极易丢失,批评的传播安全性得不到保证.上世纪80年代电话开始普及,电视剧的观后反馈有了新的传播通道.相比于信件反馈而言,电话在反馈形式上发生了由写到说的改变,通信跨越了时空,大大压缩了反馈的时间.无论是信件还是电话,基于自身的物理结构,都无法打破“一对一”的定向反馈模式,但互联网技术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网络“多对多”的反馈形式不仅让批评者可以畅所欲言,还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即时互动.如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播出,同是现象级的热播剧,相较于上世纪90年代大火的《渴望》,观众对《人民的名义》的批评铺天盖地,这种现象的出现和新的网络批评场域的形成关系密切.《渴望》是“电视”时代的代表作,而《人民的名义》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产物,观众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以互联网为依托,把握其传播广而快的特点,即时进行价值批评,选择性的发布在相关平台上,真正做到了即看即评,即评即发.

  随着媒体融合的推进,受众的反馈活动不仅是电视发展的花絮,而且是内容生产与运营的有机部分.①价值批评为影视创作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无论是信件、电话时代,还是基于网络背景,电视剧价值批评始终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可能脱离技术而独立存在,以弹幕文化、微博话题为代表的即评反馈,正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下传播渠道拓宽所诞生的新兴事物.

多元化的批评话语

  无论是历史语境还是互联网时代,任何社会活动的主体始终都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但关于“人”的定位,却从来都不是具体的、固定的,这在电视剧批评反馈活动中可见一斑.

  互联网视域下,电视剧批评的反馈正朝着多元化态势发展.所谓“多元化”,不仅仅是指主体对作品阐释的反馈渠道多样态,还包括了批评反馈的参与群体迈向了社会化的范畴.作为体现人民诉求的电视剧,前期的价值批判话语权却一直被少数精英群体紧握,参看早期关于影视批评的文献,大多出自于批评学者之手,批评理论深奥复杂,晦涩难懂.随着反馈渠道的拓宽,电视剧影视制作方也参与批评活动之中,但电视剧的商品属性使制片方对作品只褒不贬,带有功利性的批评不能从根本上客观解读和阐示影视剧的内涵.在互联网时代来临前,电视剧价值批评的话语权要么把握在批评理论学家手里,要么被影视资本家所控制,而作为最广泛受众群体的老百姓,却没有发言权.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普及似乎使批评话语权下移,同时不断冲击着前者的批评主导地位.

  鲁迅说:“看人生因作者而不同,看作品又因读者而不同.”②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批评学家尚不能代替普通观众的立场对电视剧进行批评,不同的观众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化素养、审美取向等自身因素,对意识形态的阐读也尽然不同.网络信息时代,受众审美意识觉醒,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想要参与到批评活动中来.但在传统媒介下,固有的“你说我听”的传受关系,让受众没有信息发布的机会和平台.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网络重塑了受众的身份定位,受众到用户的角色转换,使其拥有了独立自主的空间进行价值批评.互联网用户正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包容性、便捷性等特点对抗着传统媒介的反馈传播,电视剧价值批评的话语权不再被少数人所拥有,以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平台,让所有电视剧观众都能够获得电视剧批评的话语权.网络除了拓宽批评言论发布的渠道外,还拥有强大的互动功能,这种互动性加强了受众的话语主导权,淡化了传统传播方式中传者的地位.互联网媒介属于“交互式”的个性化传播,在打破单向传输模式,下放批评话语权的同时,大大缩短了反馈的时间.如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它与《黑洞》《局长》等同题材剧相比不见得尺度更大,但却引起了更大的社会反响,起到了价值传播的更大化,这和新网络批评场域的形成不无关系.网络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凡是拥有互联网的人都可以成为价值批评者,不关乎性别年龄,职业爱好.相较于电视剧《黑洞》的价值批评传播而言,《人民的名义》拥有的价值批评群体更为广泛,除了理论批评学者、制作方,网络自媒体、资深影评人、个体网民等都参与其中,且批评传播媒介的容纳性也更强,无限制的热议和互动不仅提高了收视率,还扩大了电视剧价值的影响力.

  在以数字技术为支撑运作的互联网新媒体传播空间下,网络不仅降低了批评参与的门槛,缩短了反馈的时间,还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同时间互动.互联网使电视剧价值批评的反馈活动从形式到影响力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改变了人们的批评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从而构建起了一个新的平民批评话语场.

社会观照与反向影响的发酵

  电视剧对社会现实有着强大的镜像作用,一部电视剧的热播,必然会从不同程度、多个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社会问题、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态度等变迁.

  基于早前学者对于“《渴望》热”的分析,不难得出《渴望》大火的内在动因是触碰到了国家、民族、百姓心中最挚诚的心愿:渴望免受战乱之苦,渴望美好新生活.电视剧《渴望》的出现恰好表达出了社会“渴望”的心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爱情、亲情、友情的美好向往.同是现象级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热播响应和满足了响应“苍蝇老虎一起打”的号召以及直击百姓心中痛恨贪官污吏的社会心理,其中“赵德汉”“丁义珍”等角色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确有其人.电视剧不仅映照了社会问题、现实生活,同时改变着观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活动.《人民的名义》热播时期,网上不断爆出“某地惊现电视剧同款‘蹲式窗口’”,“某地公交车站指示牌两米多高”等社会问题,并发出“以人民的名义要求抓紧整改”的批评.无需政府颁布法令条文,一部电视剧达到了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发展的效果,在电视剧价值观念的传播上,可谓是大获成功.《人民的名义》在封镜时的意义和价值已基本形成,但在现实反馈的过程中传播的价值似乎更加深刻.网络环境下,电视剧价值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手段进行爆炸式传播,受众的积极参与、再解读和阐示,使电视剧的价值增值,从这个层面来讲,电视剧成了“开放的作品”,而相较于传统接受渠道下的观众而言,互联网下的观众也成了意义与价值的生产者.

  网络对电视剧价值传播的阐释能力不断加强,受众通过贴合实际,梳理解读,深化了电视剧的思想意义,超越了文本自身存在的价值空间.互联网语境下,以网络受众为主体的批评群体也正在创造着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实现电视剧价值传播最大化的契机.

  价值批评是促进电视剧事业发展的手段,也是观众对影视作品价值解读表达的载体,而价值批评反馈作为电视剧传播中的末端环节,作用不可小觑.互联网方兴未艾,电视剧作为精神文化的视听展现,不可回避互联网技术对其价值批评反馈方式的影响.“互联网+”语境下影视价值反馈方式的转变,让越来越多的观众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真正参与到电视剧价值批评中去.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栏目责编:陈道生

  注释:

  ①宴 青:《媒体融合下电视的反馈机制与评估新路》,《中国电视》,2015(9).

  ②鲁 迅:《鲁迅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电视剧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电视剧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电视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