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和新诗的小众化与其反思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新诗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新诗的小众化与其反思

内容摘 要:中国新诗自1917年诞生至今已走过百年历程,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进程,也是一个艰难前行的过程.它的成就与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仍旧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诗歌的通识教育薄弱、部分新诗缺乏韵律的美感以及诗歌界存在着“私语化”的倾向等,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新诗到目前为止,仅仅是活跃于小众化的边缘地带.

关键词:小众化新诗反思展望

一.回眸百年新诗

若是将1917年胡适发表的《白话诗八首》作为中国新诗的起源,至今中国新诗已有百年历史.相对于旧诗的传统,新诗对于汉语的根本性变革,可谓是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诗界革命”[1].我们可以用一句名言来描述新诗:“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中国新诗的大致模样是由五四时期的诗人们通过学习西方诗歌构造出来的,当时中国大规模地学习并引进一些西方思想,比如后现代思潮等,在这些西方思想广泛深入的影响下,新诗的创作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总的来说,中国新诗是在辗转逆行中完成了它的初创.中国当代诗歌超越了古代诗歌原有的定义,并且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系列有趣且可靠的文本供我们欣赏[2].短短百年中,新诗所取得的成就和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还仅仅是走了“万里长征”中的一小步,新诗还未达到它应有的高度,这里从小众化这一问题着手,对新诗的过去与现状进行反思与探讨.

二.小众化原因分析

中国新诗虽有百年历史,但按照目前的形式来看,依旧还存在于小众化范围的流传中,我们无法将其与唐诗宋词的传播力度相比,更是无法达到当我们一说到新诗人人都能脱口而出吟诵一首的程度.若是希望新诗能够更好的繁荣发展,那么对于其无法大众化的原因进行探讨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在此笔者由三个主要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1.诗歌的通识教育薄弱

长久以来对于中小学的课程学习的设置中,我们最常见的也是古典诗歌的学习,而新诗范文只是寥寥几篇,更别说系统地介绍新诗发展历程了.长时间对于新诗的忽略不仅加大了培养新一代的诗人的难度,也让那些对于新诗一知半解的所谓学者们理所当然地将新诗的地位一降再降,在他们眼里,只有古典诗词是值得人们反复琢磨学习的,至于那些优秀的新诗,他们甚至用不屑的态度去评说,甚至有的人认为,现代诗歌只有欧美人写的才算是优秀.

由此可见新诗的通识教育的薄弱进一步加重了小众化倾向,想要在短期内有突破性的进展还不太可能,好在目前学术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诗歌在我们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了,故而在解决新诗的通识教育薄弱这一方面还是抱有希望的.

2.部分缺乏韵律的美感

中国的古典诗词大多是严格按照格律写成,也会配合相应的音乐进行传唱,有一定的韵律美,因此一篇好的诗词就很容易传唱至大街小巷,在家家户户传播开来.而放眼当下的新诗创作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一部分诗人过于追求自由化而所创作出的语言极其晦涩难懂,毫无韵律美感,更别说能够像古典诗词一样与音乐相结合进行传唱了.

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学者认为新诗应该回到我们的汉语母语中,从那里去挖掘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重新借鉴古典诗词的韵律写作[3].这里所指的韵律是指那些既能够唤起我们内在生命的旋律效应,又不再是固定的僵死的韵律,它需要借鉴一些古典诗词的传统并且在其基础上进行一些革新创造.例如中国第一首白话诗《尝试集·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不难发现,这首诗无论是字句还是字节和韵律都依旧有着传统诗词的印记.一些流传至今可称为新诗经典的如郭沫若早期的《女神》、《凤凰涅槃》等,无不张扬着传统诗歌强烈韵律美的光辉.因此,若是新诗想要获取大众化的地位,当务之急便是重回韵律的怀抱.

3.存在“私语化”倾向

目前的新诗呈现出一种艺术风格、审美个性乃至创作方法多元化的生动局面,但是过分强调个性而淡化甚至无视社会性的时候,就会出现另一种偏颇:一些文人骚客由于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甚至陷溺其中无法自拔,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毫不关心,继而所创作的诗歌越来越晦涩难懂,失去诗意,而慢慢的失去受众的亲睐.这样一种没有精神内容的诗歌写作被称为“个人写作”[4].这些写着私人话语的诗人们往往躲进内心深处,没有读者还洋洋自乐认为这是自身独特的代表.美国诗人路易斯.金斯伯格说过这样一句话:“这是打着哈欠吐出一大堆混乱不堪的废话”,诗歌的创作应该是诗人与自然、社会相互感应、渗透后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发而为诗的过程,这种诗应当是能与读者产生共鸣的,若是没有人看懂,又怎么能奢求广泛传播呢?

三.中国新诗的未来展望

紧锣密鼓的生活节奏所凸显的意象变得越来越密集,人们的内心也不断有着新的要求,情绪也从而有些焦躁不安.作为改变人们思维方式的最佳手段之一的新诗应不断提升自我,建立一个大汉诗观,让漂浮的心灵归于平静.新诗本应像唐诗宋词一样受到人们最高的歌颂与赞扬,不应是目前这样存在于小众的边缘,探求出一条属于新诗大众的路径在目前的形式看来显得尤为重要.在多元共生,众声喧哗的诗坛,为避免快餐式写作,在寂寞中坚守的诗人在写作时或许该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即在形式上达到具有韵律美的新诗体以及从内容上贴近现实的关怀.

首先对于新诗韵律的缺乏这一问题,闻一多曾明确的说过这样一句话:“棋不能废除规矩,诗也就不能废除格律[5].新诗同样应讲究节奏、用韵,要有和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现代新诗无论想采取何种形式来进行创作,都不能抛开其语言特点和艺术特质,且应强调段落节与节之间的均匀和句的平衡感,如此才能塑造出匀称、整齐之印象与和谐、抑扬顿挫的音乐美[6].新诗一旦借助了音韵的力量,再配以现代灵活多样的传播形式,便能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的传播,那么离拥趸者众的景象也就不远了.

其次,诗歌的内容应该是贴近社会的.放眼望去,那些广为流传之名作无不是围绕着民生,文学研究会曾提出“为人生”的观点,这也说明了诗歌作为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是贴近对实际的眷怀而作.好比王小妮之前所作的《背煤的人》一诗就对矿工这一弱势群体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这首诗也在当下获得了一致的好评.读者们更容易接受和吟诵这种美与善高度协调和统一的诗歌,帮助大众通过诗的方式去把握世界,感受世界的苦难与美好,这才是新诗流传的意义之所在.

总而言之,作为自我生命独特存在方式的新诗不应只是小众而已,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符合现代诗歌美学要求的世界将会形成,诗人们将会在灵魂粘合剂中重新建筑起一座诗歌生命的宫殿.

参考文献

[1]李永才.新诗百年:贡献、问题及展望[J].诗歌评论,2017(1):122.

[2]余怒,杨小滨,杨巧巧:《重磅:白话百年中国当代诗歌百人微访谈(四)》,作家网,2016年7月16日.

[3]骆英.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新诗再反思[J].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78.

[4]骆英.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新诗再反思[J].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279.

[5]闻一多.诗的格律[A].闻一多全集(卷2)[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6]左攀峰,赵文阁.诗歌韵律的破与立[N].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1):17.

(作者介绍:林玮婧,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新诗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新诗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新诗方面论文范文。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新诗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