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依法治国方面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与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类论文如何怎么撰写

这篇依法治国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育

摘 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育有较高法治素养的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但由于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等情况的制约,当前的大学生普遍法治意识达不到应有的层次,法治素养明显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改革和完善现有法治教育方式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

1 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必要性

主席在考察中国政法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1]青年大学生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未来必将担负起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和伟大使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现,除了必须拥有具有专门法律知识的高素质法治人才队伍,“全民守法”更需要有大批有理想、有信念、有知识、有文化和有较高法治素养的大学生来带头践行.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备要素.

对大学生进行法治素养培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使其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在大学生自己增强法治意识的同时借助广大大学生这一平台,以大学生为媒介,向社会更多群体、更多方面传递法治信息,宣治精神.正因为大学生群体将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时代给予了他们更高的期盼,尤其是在个人的法治素养方面,将达到一个史无前例的高度.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包括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内,真正能够既懂法又会用法的大学生比例很小.很多大学生懂法不会用法,更多大学生甚至根本不懂法.许多学者针对大体的法治素养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进而指出“大学生对法的价值在认知上有误,在权利意识上存在偏差,在责任意识上缺失严重,同时他们的程序意识还有待提高等问题.”[2]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担忧.

2 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缺乏的内外因素分析

2.1 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缺乏的内在因素分析

2.1.1 缺乏法治信心

事物都有历史性,任何观念和传统都必定受其所在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中国自古以来以人治为主导,法治的长期缺乏使人们对这一国家治理方式持有一种怀疑甚至是不信任的态度.现实生活中,很多情形下人们更愿意相信“红包”比程序正当更能带来正义.在这种心态支配下的大学生,更趋向于通过与老师搞好关系这种“捷径”来达到某些目的而不是通过努力学习这一真正的捷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3]上述现象说明法治思维还没有被完全认可,没有在大学生心中形成一种信仰.对法治缺乏信心是现阶段法治没有成为大学生内心信仰的重要原因.

2.1.2 缺乏法治意识

中国从古至今崇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与自己无关的事情,避之不及.这就导致人们通常对不涉及自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视而不见,更不会积极行使自己的批评、建议、监督、控告等权利.大学生也是一样,对他人的违法行为视若无睹,当自己遭遇事情时,其他人也一样视而不见.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法律不是因为与己相关才是法律,法治意识不仅仅在于运用法律解决自身问题,更在于运用法治眼光去审视周围的其他问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缺乏,是法治素养缺乏的又一内在因素.

2.1.3 滥用公民权利

中国人口众多、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问题,对法治教育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出现大量权利被错误运用甚至是滥用的现象.而最可怕的是错用、滥用权利还不自知.网络暴力愈发严重与人们滥用权利密不可分.网民们以作为自己的保护伞随意发表言论恶语中伤他人;不清楚真相的情况下任意指责谩骂他人.动辄以“中国法制不健全”“中国法律规定不完善”等说辞掩饰自己对法律知之甚少的事实,甚至是为违法犯罪分子找托词.大学生身为网络用户的主力军,法治素养的培育与提高事不宜迟.

2.2 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缺乏的外在因素分析

2.2.1 社会法治环境需要维护

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的最主要时期,也是大学生完善自我最重要的阶段,对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建立至关重要.在这一时期中,社会上出现的贪污腐败现象、滥用执法权力现象、执法不文明现象等无疑是对大学生刚刚建立的法治信仰沉重的打击.许多违法乱纪行为没有被发现或者没有被及时处理,在懵懂阶段的大学生便会认为这就是现在的社会风气而效仿,这将严重阻碍法律权威在大学生心中的建立.

2.2.2 网络环境需要净化

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十分发达,任何一个事情只要被发布到网上都可能会引起极大的反应.目前国内某些正规社交媒体在一些社会敏感度、关注度较高的事件的处理上,方法不够适当,反而引发更激烈的反应.大学生作为网民的主要组成部分,也会因为这些社交媒体处理问题的不当做法对我国的法治环境产生怀疑.与此同时,更有不良媒体恶意拿外国案例与国内事件作对比,以此无限放大国内一些现存的法治问题,真相的民众抵触国内法治的情绪.大学生还很少接触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还相对较弱,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一些激进或不实的言论所左右,进而影响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甚至造成法治素养的倒退.因此,净化网络环境势在必行.

3 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完善建议

3.1 入学法治教育与军训相结合,上好大学第一课

军训是我国国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军训,目的在于在开学初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教会大学生脚踏实地、迎接挑战;增强大学生爱国卫国意识;培养大学生把握自由与纪律的尺度.[4]培育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目的与军训的意义并无冲突且十分契合.完全可以将大学生入学法治教育编入到军训的必备内容当中.理由如下:第一,作为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既能贴合军训的主题,也有利于大学生认真学习法治理论,并形成深刻的认识,便于规范、指引自己的行为,为未来进一步学习法治理论打好基础.第二,军训是大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参与人数最多、组织最为规范、严密的活动.在这一期间的法治教育,将是最为全面、有效的阶段.第三,军训期间,大学生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规划,所有人统一安排,在这期间进行法治教育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强.抓住军训这一契机,上好大学生法治教育第一课,为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提供有力平台.

3.2 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各高校必设课程,但根据现有情况反馈,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去甚远,并没有发挥其该有的作用.法律与道德有各自独立的适用范围、独特的内在价值和重要意义,先要明确两者的界限,才能更好地将两者有机统一.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成两门独立的课程来上,既强调了这两门课程各自的重要性,又能保障课程时长进而保障授课质量.明确法律与道德各自的边界、明确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也要主次有序,明确德治只能是法治的辅助等内容之后,再谈二者的结合,更有利于加深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解,也有利于解决目前很多大学生以自己朴素的道德眼光审视法律问题,进而否定现行法律,以道德绑架法律,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问题.

3.3 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学课程教育我国大学教育采用“专业教育模式”,目的是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专业性人才,所以法治教育不可能占用太多专业课时间来进行.因此,选择开设与大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法学课程,也就是有针对性的法学教育是可取的办法.当然,这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法学教师来配合完成.涉及日常生活的常识性的法学内容交给“法律基础”来完成.针对不同学科制定不同教学计划,学生们更有兴趣学,学习后也更有用.

3.4 大学毕业前统一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作为必修科目,助力大学生顺利步入社会

即将毕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们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习的会更强烈.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在急于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往往对招聘者缺乏警惕,容易上当受骗.在进入职场之前了解法律对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相关规定,有助于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工作,避免再次出现“李文星事件”的悲剧.

作为即将涌入职场的新鲜血液,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的大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对法治的践行向身边的人传递法治观念,进而净化社会风气,推进全民守法.

4 结语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要放到首要位置上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当代有理想、有素质、有能力、有信仰的大学生队伍.当今大学生普遍的法治素养还无法与全面依法治国的理念相匹配,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改革与完善措施,将法律知识内化为法治意识,将法治意识外化为法治能力,最后升华为法治信仰,为法治中国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依法治国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依法治国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依法治国方面论文范文。

1、依法治国论文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