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类有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和跨文化视域下多色调的中国形象方面专科开题报告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跨文化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跨文化视域下多色调的中国形象

摘 要:世界范围内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是一个国内外多元共生的完整生态链,但在这其中,中国形象的自我塑造与传播显然是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回望当代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虽然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21 世纪世界全球化发展的新挑战,我们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与拓展文学中中国形象的自塑与传播,才有可能在世界范西内树立多色调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跨文化;多色调;中国形象

[ 中图分类号] :I20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2-2139(2018)-35-054-01

一、中国形象内涵

形象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学科,它属于比较文学的范畴,主要研究的内容是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形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研究文学作品来了解不同民族之间是如何理解、描述对方的.形象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并不在意所研究内容与实际情况的差异,而是主要探究一种形象是如何产生,又如何不断发展变化.

中国形象实际上就是中国国家的形象,是一种“国家形象”.“国家形象”这一词汇在中国的普及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在当时的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引起了人民极大的关注,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始终没有一个准确固定的定义产生.国家形象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认识,这种认识包括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文化形态等等,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被改变、重塑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国家形象不存在标准答案,它可以是经过详细地调查后形成的较为客观的认识,也可以是一位旅者数十天的游玩之后产生的直观感受,这些不同的认识不论正面还是负面,不管全面还是片面,都是对一个国家的一种理解,拥有其存在的合理意义.中国的国家形象就是一种包含了国家和民族各方面状态的文学想象和审美认知,它一定是富有主观情绪和本土化色彩的,但是同时它又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

二、王蒙、莫言、余华笔下的中国形象

1、王蒙:走向中国化的政治中国巧象

王蒙的创作历来包含政治元素,这一特点始终贯穿于他的各个作品中,色彩鲜明但是又不唯一.在王蒙的文学世界中,有许多可以反映中国政治现实的部分,让读者阅之即明,除了这些鲜明的红色文字,王蒙也着力创作了许多反映中国政治不同色彩的内容,使他的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归于主流又复杂开放,读来耐人寻味.

(1)中国主流话语的感知与建立.

王蒙的创作时期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年代,所以他的文学作品里必然满是改革途中的热情与血泪.王蒙的作品富有时代气息,与当时的理想主义氛围十分贴合,但他并不沉迷于此,反而始终保持冷静,在火热之余总是看到那些世俗的细节,使他所描写的中国呈现出一种开放、进步且不失烟火气息的姿态.

(2)坚硬与变形的形象变奏.

王蒙作品中的中国,与现实世界里的中国始终保持同轨,一起发展着.在时代巨变的背景下,王蒙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记录着这个国家的变化、转性和成熟,他准确地抓住了中国成长历程中的核心脉络,但他的描写又不是完全的客观准确,始终有属于他个人的思考和批判.王蒙作品里的中国形象是主流的,符合时展的,但是又是带有知识分子色彩的.

2、莫言:重塑东方化的中国民间形象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莫言的作品必然有其独特的一面.作为一位本土化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莫言的作品中充满了富有个性的语言、人物和故事,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1)民间中国的发现与认知.

莫言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可以说,他和中国的农村大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决定了他的作品主要以农村题材为主,在此基础上展现出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莫言小说的一个特征就是经常性地描写一个农村中发生的故事,以小见大,体现出他的个人思考,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必然不同于鲁迅先生带有启蒙思想的文字,也绝不会和沈从文先生心中梦幻美妙的乡土世界有相似之处.

(2)生态民间的形象与精神建构.

莫言生于高密东北乡,这也是他众多文学作品中农村形象的原型,他以高密的发展变迁为基础,加以个人的想象和从小听到的农村故事,创造出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和故事,比如《生死疲劳》中喧嚣的西口屯,比如《丰乳肥臀》中守旧的大栏镇.莫言力图在他的作品中向世人展现一幅中国农村的大景象,这一景象纷乱复杂,又真实透彻,带有浓厚的中国特色.

3、余华:建构主体化的中国国民形象

余华是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主体意识强烈,其中的反思与批评深刻而又尖锐,时常触碰到历史的痛点.所以,余华作品风格的转变,其实就是他个人主体意识不断成熟的过程.余华作品中的人物有很浓的本土化色彩,但是他对于故事情节的描写又带有深刻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思考,这也是他的创作追求之一.

(1)人性感悟与形象发现.

余华的创作风格从最初的摸索阶段,到先锋、后先锋派风格,不断发展,不变的是他笔下文字中厚重的思考和批评.构建一个怎么样的中国形象从来都不是余华创作的主要目的,他所追求的是用写中国人故事的方式,呈现出对人类最根本的生命意义的思考,从而塑造出许多看似虚构却又真实可见的中国人形象.

(2)从生存走向活着.

随着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转型,中国人形象的塑造应是复杂多元的.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之下,余华的出现就具有一定的意义.他的创作紧跟时展而变化,从现代的人的“物化”,到后现代的人的“人化”,余华在世界文学的引领之下,在对中国现实镜像的构建之中,塑造出了中国国民的生动形象,展现出了他们从被动的生存走向自在地活着 的艰难历程,并由此延伸出一定的普世性人类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畅.浅析跨文化传播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建构[J].新闻研究导刊,2018.

[3]单波,王媛.跨文化互动与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6.

[4]梁晓波.中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J].武汉大学学报,2014.

跨文化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跨文化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跨文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跨文化论文

2、跨文化论文选题

3、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论文

4、跨文化管理论文

5、跨文化论文题目

6、跨文化交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