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者之歌方面开题报告范文 跟舞蹈中的观象生意以林怀民《流浪者之歌》为例类开题报告范文

此文是一篇流浪者之歌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舞蹈中的观象生意以林怀民《流浪者之歌》为例

一、由“象”生“意”之前提

“象”最早是作为卜筮之用,在《周易?系辞》中这样提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同样,在艺术表现上,“立象”便是为了“尽意”.舞蹈欣赏就是对舞台上的“象”进行审美活动,这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仅从舞者的肌肉线条、技术技巧而“取义”,而是观摩全“象”,从而达到理解编者的“意”,或是超乎境外的“意”.而舞蹈艺术为何能有造“象”的能力,除与编导技艺相关外,还与舞蹈本身的特性.

(一)舞蹈创作的是一种“艺术幻象”

舞蹈动作在三要素时空力的变化中创造意象,这种意象既具体又虚幻.因为舞蹈动作是可视的,同时舞蹈语境却只是人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幻象”,便出于意识空间.美学家苏珊?朗格就认为舞蹈的基本幻象是“虚幻的力”,她在《艺术问题》中写道:“舞蹈是一种形象,也可以把它称为一种幻象.它来自于演员的表演,但又与后者不同.”所以当舞蹈是可观可感的,称之为“实”;但作为意象符号时,是超乎境外的,是“虚”.综上,舞蹈是一种“实象”与“虚象”的结合体.

(二)联想与想象

在舞蹈创作上,舞蹈追求的“超以象外”、“似与不似”、“有限中出无限”这些意象必然不能够离开想象.编导在自身的生活经验下,利用艺术技巧来表达他心中所想,必然不会照搬于生活,而这利用的艺术手法,既需要有生活来源,能够普遍使用、理解于广大群众;又得在编导想象或联想下,使内容的深度更广泛.在欣赏方面,作品的意象对于接受者来说意味着什么、作品蕴含着怎样的意境,这也都需要依靠接受者的想象去感受、去理解.创作是“意”在舞先,“意”先于“形”、“意”先于“象”.而舞蹈的审美欣赏却是正好相反,“象”先于“意”.观众是从舞蹈动作形象的感知开始而展开联想和想象,最后进入到对舞蹈“意”的把握认识.但是,由于舞蹈的特殊性,导致对于舞蹈的理解或许又各自不同的见解,因为于动作而言,只有适合的解释,没有固定的解释,没有明确的指代性,因此每个人看到的“象”所联想和想象的经历和层次或许并不一致.

二、由“象”生“意”之表现

而对于身体艺术的舞蹈而言,“象”的产生绝不只靠流动的肢体,就如论述内容绝不仅靠文字一样.舞蹈表演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想要创造“超乎境外”的意象,需要依靠综合呈现.在欣赏舞蹈时,不能割裂、局部的观看某一部分,而是从整体“象”入手,而引起的共鸣.接下来将以林怀民的舞剧《流浪者之歌》为例,对“象”的生成进行分析.

(一)调度

一般情况下,调度在舞蹈中具有一定语义性.例如林怀民的《九歌》中湘夫人片段,让舞者从舞台下场口出场,这就为舞者的悲惨命运而埋下伏笔.而在整部舞剧《流浪者之歌》中,舞台调度多为渲染“象”.在《流浪者之歌》中,大部分调度都是用舞者身体流动于舞台上下,看似没有规律与混乱,但却是一种精心的意境创造.既是流浪者,必定四处漂泊,没有很多固定的队形,像是在寻找什么,没有归途、没有终点.但除去流动的上下场与舞台前后调度外,唯一出现最多的队形就是“圆弧”.在《树祭》和《火祭》舞段中都是以“圆弧”队形来舞蹈.“圆弧”调度的运用是一种“圆意象”的体现.在中国佛教中,“圆融”精神就是一大优良传统,深深影响着中国佛教思想的发展.《佛光大辞典》中解释:“圆融,谓圆满融通,无所障碍.”给人带来不谋而合的仪式感.

(二)服装

白色以及接近皮肤的肉色是作品中服装的主色调.作品中求道者白色袈裟的纯洁、无垢,与作品前半段流浪者们肉色槛褛的衣衫体现出强烈的对比,与后半段流浪者们的一袭白衫形成呼应.舞台上没有多余颜色,所以舞台显得格外干净.肉色,近乎于东方人肌体的颜色,更近乎于大地的颜色,它与人贴近,也与自然贴近,给人一种亲切熟悉感.该剧中群舞部分流浪者的肉色服装,也是为了体现这种只要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是的“自然之子”的观念.

(三)音乐

该剧没有太多音乐变化,开始在碎屑的米粒声中,传来幽幽勾人的男声呤唱,中间还时不时的流出空白,而随着舞者扭动的上场,人声越来越明显,但是那幽幽呤唱一直不断,像是在召唤什么,幽远而深沉.在之后的音乐中,都是以男声呤唱为主,再者就是留白,搭配舞者运动时与稻谷发出的声响、道具铃铛发出的声响来当作舞蹈的音乐,呈现出一种原始、自然、神圣的“象”.

(四)舞美

该剧没有笨重的舞美,只有铺满全台的稻米.在作品演出的57分50秒的时间里,“黄金稻谷”或河流般安静流淌、或雨滴般乘风漫舞、或柔软如缎、或昂扬如箭.直至落幕前,“哗”的一声,数百斤稻米以千军万马之势怒吼奔腾而下,舞台成了一幕黄河决堤的风景.在澎湃璀璨的视觉冲击后,空间复归宁静,任无限延伸的时间之河抚平体内流窜的悸动.最后,摆渡人安静的将满台的稻米耙成螺旋状,一圈又一圈,沉浸在内心的世界,与前面的修道人呼应.

三、总结

在林怀民的作品当中,笔者感受到的是“真、善、美”,在体味林怀民欲表达的“意”前,从他呈现在舞台上的“象”中求索.当然,这个“象”是以动作为基础,包括舞美、服装、音乐、调度这些综合的素材在内的整体.这些条件的整合是对环境的精炼呈现,也是确定舞蹈语境的关键.我们经常说“望文生义”,而舞蹈中没有“文”,而是“象”,所以在舞蹈中应该是“观象生义”,而观众的文化背景与经历都有所不同,因此同样的“象”可能产生不一样的“意”.

流浪者之歌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流浪者之歌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流浪者之歌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1、谷歌论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