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和文化扎根基层,培树文明乡风衡水市文明乡风建设情况综述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乡风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文化扎根基层,培树文明乡风衡水市文明乡风建设情况综述

近年来,衡水市将基层文化建设尤其是文明乡村培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文广新局更是多措并举,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引导农村文化健康发展,大力培育文明新乡风.具体如下:

一、积极谋划,明确文明乡风建设目标

(一)结合我市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衡水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衡政办发【2017】2号)、《衡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衡政办发【2017】3号)、《衡水市“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实施方案》、《“新时尚新征程新风尚”衡水市文广新局学雷锋志愿服务进基层活动实施方案》、《衡水市2018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具体方案.

(二)明确了工作任务目标.一是按照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全市范围内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引领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2018年,50%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区建成符合标准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目前全市4854个行政村,建有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062个,覆盖率约40%.二是由衡水市河北梆子剧团和衡水市评剧团全年为全市240个农村各开展一场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涵盖戏曲(整场戏曲演出或折子戏)、歌曲、音乐快板、舞蹈、表演唱等多种艺术形式,深受基层百姓的喜爱,为丰富基层地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按照“每个行政村一月放一场公益电影”的服务目标任务,确保全年每村12场次电影放映到位,丰富和活跃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全市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为59856场,放映时间从4月份开始放映,到10月份结束.

四是市群艺馆、各县市文化馆等开展基层文艺骨干辅导每年不少于1000人次,各级文艺院团、文化志愿者全年完成“六进”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次以上.

二、创新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一)衡水因地制宜,结合本市财政拨款较少,资金匮乏的实际情况,为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推动文明乡风建设,提出打造乡村文化大院,在全国最先提出这一模式.衡水市下辖11个县市区,共建成乡村文化大院1000多个,特别是深州市(485个)、饶阳县(160个)、阜城县(210个)、故城县(200多个)等,通过上级补助、村民自筹和社会捐资等方式,建成了集图书阅览、宣传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培训、体育健身等于一体的特色鲜明、功能健全、运转正常的新型乡村文化大院,构建起了农村10分钟文化圈.

为推进文化大院的健康有序和纵深发展,衡水市不断丰富内容,拓展教化功能,使乡村文化大院真正成为活跃百姓文化生活、传播文明风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一是潜移默化传递文明新风尚.通过在文化大院里刷写图文并茂的“中国梦”宣传语、墙头诗、文化墙,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栏等,耳濡目染,让先进文化入脑入心;引导“新乡贤”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创编排演了《抢公爹》《唢呐情》《修路风波》等曲艺节目并义务巡演,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百姓的参与热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传播了致富信息等知识技能,也改变了过去农闲时节沉迷于打、玩等陋习,进一步涵养了社会正能量,引领了文明新乡风.二是重新焕发传统文化新活力.乡村文化大院在群众的现实需要和实践创造中应运而生,通过挖掘整合乡村民间民俗文化资源,使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成了文化大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安平的河西调、武强的梅花拳等民间技艺得到恢复;故城运河架鼓、阜城剪纸、景县布艺等传统民间活动项目或技艺,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三是主动传播和谐发展好声音.衡水市的乡村文化大院,不但走村传户、走亲联谊,还利用法制电影等有针对性地宣传国家政策法律,救助贫困家庭,解决了部分访积案和矛盾纠纷,传播着“明理重德、守法包容”的和谐之声,使文化大院人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员和践行者,为农村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全面丰富美丽乡村新内涵.衡水借助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契机,立足当地实际,将乡村文化大院建设与村史馆、运河文化展览馆、民俗博物馆的建设相结合,修建了故城运河文化博物馆、景县白草洼运河文化馆、阜城码头镇大龙湾运河文化长廊等大量文化配套设施,举办了全市廉政主题书画摄影、剪纸年画艺术展等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形成了以文化大院为中心的美丽乡村新风貌,全面丰富了新型现代乡村的文化内涵.

(二)“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一是把握导向对接需求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在节目创作中注重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以百姓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歌曲、音乐快板、表演唱等文艺节目诠释党和政府的声音,推动十九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二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戏曲演出内容.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艺术在农村地区的传播普及和传承发展,在演出文艺节目的基础上,市河北梆子剧团和市评剧团增加了戏曲节目和整台戏曲演出.根据农民的需求和喜好,目前已经演出了河北梆子剧《青蛇传》、《哑女告状》、《南北合》、《王宝钏》、《双错遗恨》,评剧《卖妙郎》、《窦娥冤》、《狸猫换太子》、《杨三姐告状》、《卷席筒》、《三娘教子》、《花为媒》、《林秀贞》、《火种》等二十余部传统剧目或新编剧目,有整场演出,也有精彩选段、折子戏表演,确保演出剧目体现乡土特色、内容健康向上、农民喜闻乐见,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农村绽放光彩.三是积极拓展内涵,加强文化辅导.“政府采购、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积极带动了农村秧歌队、舞蹈队、小剧团等多种类型的业余文艺表演团体的发展,剧团专业演员根据群众需求,在演出结束后随时开展戏曲、声乐、器乐、舞蹈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创作表演水平,增强了农村地区文艺的自主服务能力.

三、加强引导,培树健康文明的新乡风

(一)加强市群艺馆、县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馆站的引导作用.通过组织采风创作,创作了快板剧《修路风波》、音乐快板《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小品《抢公爹》,歌曲《唱唱咱的新农村》等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接地气的文艺节目,并开展义务巡演,进而起到了引领基层乡村健康的文艺创作导向的作用;2018年市群艺馆联合各地市文化馆组织了全市广场舞大赛,从初赛、复赛到决赛,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市文广新局通过组织衡水市首届民俗文化节、连续六届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民俗展演、河北省园博园民俗展演等来挖掘整合和激活乡村文化资源.

(二)发挥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阵地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室内外群众文化活动.利用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每年组织村村民开展不少于2次有益群众身心健康的大型文体活动.积极配合好市县乡文化系统组织开展读书征文、文艺调研、才艺比赛、健身竞赛等群众文体活动.加强对广场舞等群众文体活动的正确引导,推进广场文化健康、规范、有序发展.

(三)依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采取“轮训”形式,培育基层文化骨干、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群艺馆(文化馆)将文化大院的文艺骨干作为免费开放开展辅导培训的主要对象,在重点的村镇设立群文辅导培训中心,分级分批举办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同时安排专业人员下乡入村,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智力扶贫,加强培训辅导,帮助创排文艺节目,提升文化活动质量,真正把“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为文化大院建设培养了不走的文艺队伍;市群艺馆先后组织业务骨干到深州、桃城区、阜城县、安平等县市区的乡村开展曲艺、合唱、摄影、美术、灯光音响等培训20多场次,培训基层各类文艺骨干2000多人次;进一步引领了文明新乡风,涵养了社会正能量.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一是场所建设参差不齐.由于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一部分村基础薄弱,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只依靠上级补助、村民自筹,很难建设高标准的综合服务场所.加上县乡财政扶持经费十分有限,即使建设之后,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

二是重视建设,轻视管理.部分县市区认识不到位,看重“硬件”设施,轻视“软件”服务,往往满足于场所建了,场所有了,在管理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受人员编制制约,乡、村两级没有专职的管理人员,的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工作力度不够,措施落实不力,综合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设备缺失,利用率低.部分村综合服务场所房屋破旧、空间狭小,各设施虽然勉强齐全,但设备老化或没有,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综合利用率得不到保障,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五、下一步改进措施

一是加大对培树文明乡风相关工作的督导检查,尤其是严格按照《衡水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二是督促县级财政部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文化中心设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切实发挥好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文化阵地作用.

三是结合“双创双服”活动,通过基层文艺骨干培训和文化“六进”,提升群众文化水平,组织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政策,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树文明新乡风.

乡风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乡风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乡风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乡风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