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访谈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与岩上无心云相逐袁绍明访谈录方面论文范文例文

关于免费访谈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访谈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岩上无心云相逐袁绍明访谈录

○ 孙 婵

“野桥人迹少,林静谷风闲.谁识孤峰顶,悠然宇宙宽.”这是宋人的一首小诗,诗里有荒莽的远古和静止的时间.品读袁绍明其人其画,亦如此境,静守一隅,云淡风闲,天地辽阔.袁绍明说:他要保持住一份寂寞的心境,一种孤往的精神!

孙婵(以下简称孙):品读您的画,通常是荒山乱石间,有几棵杂树,数朵闲花,二间歪屋,一片变幻莫测的云,一个萧索寂寞的人,色彩艳丽而深沉,境界神秘且荒寒.您认同这样的解读吗?

袁绍明(以下简称袁):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特点即强调画外之意,不同的人对我的画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比如有人在我的画中看到了浪漫和孤独,有的人看到了闲适和平静,有些人觉得古典,也有人觉得现代.我觉得都有其道理,画要有立体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玩味.我一直在似与不似之间把眼中的风景进行抽象、升华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即内心的意境,使得岩上缭绕的云无心而出岫,只求岩间古木幽花自成馨逸,这就是我追求的.

孙:有人说您画中人就是您自己,或立于门口,或室内,或独自一人,或与三两只羊为伴,与那纷繁复杂的树石形成鲜明的对比,透出丝丝禅意和超脱的心境.您画中之境就是您心中的归隐之所吗?

袁:画是储藏你思想的地方,画如其人,相由心生,说的意思差不多.我喜欢安静,悠闲,与现实保持点距离,这些都在我作品中可能有所体现,我内心世界并非灰暗,有许多许多的想法,是不是画里表现得很充分?不知道.我不是归隐之人,现实中太多的东西对我都有极大的诱惑,我认为我很世俗,我讨厌装高雅、装腔作势、装神弄鬼等等.

我不善言辞,也不爱无效的交往,呆在自己的画室犹如世外桃源,池斋之中称皇帝,在这里,一切由我做主听我指挥,我喜欢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感觉和有点孤僻的状态.我并非有意与他人、与社会拉开距离,更没有孤傲的意思,我只是觉得在艺术上发现自我、做好自己、保持自己就很好了、足够了,事实上这样已是很难很难.

孙:您如何定义自己的山水画风格?

袁: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所谓的风格,朋友说我画的山水既不像是南方的,也不像是北方的,我画山水时本来就没有地域山水的意识.我在画潜意识中的山水、心中的山水.我借助了传统山水画的工具材料,但与传统山水有了很多区别.其实,将我的画定义为水墨更为贴切,因为水墨涉及的范围更广,也更自由,只要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审美,大可以去做不同的尝试.我的观念可能更趋向于现代,但从不排斥古典的技巧,创作时把眼界放宽,你的表达只要能够适合于自己的审美就可以了.画家只能画出他能画的画.

孙:不过无论是哪种风格,意境永远是山水画创作的灵魂所在,也是画家人格品质、学识修养的再现,亦是画家精神世界的表达.有人评论您的画是以虚幻、缥缈的意境打动了观者的心灵.

袁:意境很重要,山水画的最高境界不是模写对象.艺术家需要将“眼中之竹”赋予自己的色彩,化为“胸中之竹”,而胸中之竹必将展现出现实之竹所没有的意境,这种意境就是山水画之魂.

孙:您现在的创作风格的形成受到过怎样的思想观念和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袁:我从幼时嗜画到上大学学艺术专业,毕业后又去做艺术学院的老师,后来读中国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又去美术学院进修,再到现在成为省画院的专职画家,数年来,写字画画已成为我的职业,更是生活习惯和精神寄托.我从小接受的都是西画的训练方法,这深深影响了我的思维和审美.就山水画而言,一方面水墨在宣纸上渗化的效果很让我着迷,另一方面传统山水画构图和用色我都不很喜欢,所以我只能将自己的西画思维与传统山水的成份杂揉在一起作画,跟着内心的感觉走.我学得很杂,创作起来自然不拘一格,我画画时,水彩、素描、版画等不同画种里的技巧都有可能被我随意拿来,只要自己感觉对了就行.我写字,二王的雅逸与民间的率性也可以融为一纸,像厨师作菜,各种调料全凭喜好随意添加,不过,作品整体的风格协调统一还是第一位的,各种不同的技法技巧最终要通过化学反应变成一个东西.

孙:您在构图和用色上都不拘一格,能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请您谈谈您的创作体验.

袁:闭门,铺纸,挥毫,毛笔在手中像花开放,线条像岩上漂浮的云捉摸不定.我作字画画,总是心无成竹,面对一纸空旷,一片茫然,像人就要开始的一生,有必然,有意料,而更多的是不可预知,我不知道最后会是怎样的结局,任随心性流淌.我看重意外、追求偶然的效果,每一张作品都有其不可重复性,连自己也决不可能复制.我甚至不喜欢古人的“随类赋彩”,山石树云可以是任一色彩,设色只根据画面的和谐或当时心情的变幻而不太讲道理或规则.

孙:您的画作中题款也是一大特点.它既契合了画作主题,又深化了画作的意境.在这一方面您有怎样的创作意图?

袁:我喜欢选些我喜欢的诗句题在画上,不是对画的注解,而是画意的延伸.我一直不喜欢太直白的东西,画不能直白,诗也不能.尽量给观众留一点空间,有些东西讲不清道不明让观众去想.

孙:古人云:“书画同源.”您的艺术成就不止在画画方面,书法亦是一绝,也取得了很多成绩.您的作品曾入展全国第五、六、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一、二、三届流行书风展,全国二、三届新人新作展,全国首届刻字展,并在第三回大韩民国华虹(国际)书艺-文人画大展中获最高奖,在全国第一届风景名胜楹联展荣获特等奖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您有三件作品闯入中青展,其中《兰亭序印象》作为学院派的代表作,成为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并在书法界引发一场关于探索性新书法的学术讨论.陈振濂先生还为此撰文《兰亭序印象奇遇记》,刊发在《中国书画报》头版.跟我们讲讲您的代表作吧.

袁:我的老师陈振濂先生是这样评价的:《兰亭序印象》的创作方式,是在笔法字形上完全取古典姿态,但在形式上却取新的构成方式,而在构思上则有较明确的立意,这可以说是学院派书法在全国性大展中的第一次亮相.……《兰亭序印象》与我们习惯中的书法概念相去甚远,它是具有反传统的精神意蕴的.

孙:您学书法是从何入手的?

袁:我自幼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习书法,从小耳濡目染,竟也情有独钟,研笔习墨,如痴如狂.我学习书法与常人不同,不专一家,不固一体,全任趣味相投.我曾习过魏碑,也学过王羲之、米芾和何绍基,但却一炉共冶,与自身喜好和学养融合.1997年考上了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研究生班,接受陈振濂等老师的全新教学模式的洗礼,进行有构思、有主题又有形式感的书法创作,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我今后的创作影响颇大.

孙:有人评论您的字既有传统的气息,又有敦煌民间书法的率意.您有怎样的创作体验?

袁:我曾在《学书偶得》中说:“我之书法结体不循规范,率意行笔,擒纵由心;布局不求齐整.俯仰欹侧,转变悉异.虽不欲以狂怪为胜,却力争字间参差错落有致,向背高低,顾盼生情.欹中求正,险处求稳.以获灵性豁畅,天趣盎然,含蓄蕴藉,意态朴拙之艺术功效.”

我在书法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经典书法和敦煌民间书法都有涉猎,但一般人可能看不见,所以收藏我书作的人很多是搞书法的人.书法的高境界不是你写得像王羲之、颜真卿,或是楷书怎么见功力,功夫功力应是藏在作品背后,不显山露水的,我很看不起炫技的获奖作品,那些东西大多流于表面.书法应像心电图、脑电图一样是你内心的东西,且只属于你.我早些年是把字往好处写,后来是往险处写,现在是往“坏”处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然心中是有数有节制的,古人讲“真放在精微”,如果乱写一通,那有点破罐子破摔了,肯定不高级.要看似不起眼,实则有巨大的积累就好.像二王、鲁公、宋四家、八大、弘一、鲁迅、谢无量等都是我极推崇和膜拜的对象,他们的高度和妙处我们大都还没读懂,也许只学一点皮毛而已.

孙:我感觉您的画中体现出来的是平静和理性,而书作中更多的是放纵和自由.书和画比较起来,哪个更能表达您的情感?

袁:画画更便于拓展,能把你所有的能力想法注入作品中;书法很抽象,表达情感更直接,书法中点画的长短精细、结体的大小参差错落都能直接对应情感的喜怒哀乐.总之,画画写字表达情感方式不一样,做到了内心自由、真实就对了.

孙:今天的书画创作完全不同于古人,当下的艺术也遭遇市场,艺术家面临新的挑战和考验,很多人在为生计奔波,您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袁:我觉得古人的艺术或许是因为交通闭塞,信息短缺而成就的,即使现代,徐生翁一辈子都只是沉默寂寥地呆在绍兴,他写字,只是为了心灵的需要,没有另外的目的,用不着取悦别人,用不着迎合市场,用不着追逐时风,他几乎把自己封闭起来而不和外界接触.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德国人康德一生也是深居简出、从未踏出过出生地柯尼斯堡半步.现在不一样了,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艺术创作需要融合,艺术作品需要市场,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还能促进艺术的发展.真正的大家,市场是会围着他转的,不要他去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我们无法左右市场,要做的是把所有的想法象说话那样表达出来,真正观照内心的感受,挖掘潜意识的东西.感动自己有可能会感染别人,市场可能会亲近你.物质上的富足会让你去追求精神上的东西,艺术创作会走得更远.

袁绍明是一位兼具灵性与个性的艺术家,既将书法和绘画巧妙融合,又在形式构思上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他凭着扎实的功底和对艺术的满腔热忱,在书画的笔墨语境中构建他的精神家园,彰显出独特的意蕴雅趣.

(作者单位:湖南省文联)

本栏目责任编辑 孙 婵

访谈论文范文结:

适合访谈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访谈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