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美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以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这是一篇与审美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论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以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为例

梁远翥

【摘 要】英语诗歌欣赏的审美教学是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诗歌富有音乐性的音韵美,语言的修辞美,深刻的意象美,以及诗歌所体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美.英诗审美教学的实施,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甚至背诵,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英语诗歌欣赏 审美教学 罗伯特·彭斯 一朵红红的玫瑰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热带海洋学院2016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英语诗歌教学探索”(项目编号:RDJGb2016-50).

作者简介:梁远翥(1973-),男,广西岑溪人,硕士,海南热带海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和英美文学.

审美教学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诗歌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一门课.当前,英语诗歌欣赏这门课不受学生欢迎.其原因在于英诗晦涩难懂,品味英诗耗时较多,市场经济大潮下的浮躁心理和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学生的时间分配和学习观念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授课方式也是很重要原因,教师讲授英语诗歌往往还停留在分析词句、作品背景、中心思想等传统“一言堂”教学方法,学生被动接受.这些原因使英诗欣赏难教,学生不爱学,教师不愿承担这门课.要这个难题,要把英诗欣赏放在审美的视角下,挖掘英诗的美,引导学生去欣赏美.笔者就罗伯特·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来谈谈英诗欣赏的审美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英诗欣赏的审美教学要素

诗歌能具有持久的感染力,就在于其具有鲜明的美学要素,诗人“以语言为基础铺垫,以意象为塑造工具,以抒情为感发目的,砌筑了英语诗歌美的大厦”[1],语言、意象、情怀这些美学要素能唤起读者的审美愉悦,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挖掘这些美学要素.罗伯特·彭斯是英国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苏格兰杰出的农民诗人.他善写抒情诗,爱情诗又是他抒情诗中最精彩的部分,“A red,red rose”是他的代表作.“他的诗主旨鲜明,语言淳朴,极富乡土气息,一扫18世纪古典主义、伤感充满活力的沉闷忧郁的诗风,为19世纪浪漫主义的发展带来一股醇香浓郁的土地气息和一股强有力的新风尚.”[2]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挖掘这首诗的美学特征.

(一)音韵美

诗歌是富有音乐美的语言艺术,它的音乐美主要是从音韵美来分析.英诗的音韵美主要从格律美和韵律美来进行分析.这首诗的押韵方式有点特别,前两节一三句不押韵,二四句交叉韵,押韵方式为ABCB;后两节押交叉韵,押韵方式为ABAB.这样韵脚布局是独具匠心的,既体现了苏格兰的民谣特征,又表现了诗歌的内涵:前两节描述的爱情是诗人和爱人之间的事,后两节把海洋、太阳、岩石、时间等事物拉进来,是全宇宙的事,诗歌的爱情主题得到了深化和升华,诗人的爱情走向了永恒.这样的押韵方式就起到了强调的作用.韵脚使用了[n]、[ai]、[i]、[v]、[l],这些发音比较柔和,适合诗歌表达柔情蜜意的爱情主题.英国诗人蒲柏认为,“语音一定要显得是语义的回声”[3],可以说,诗人使用的每一个词都进行了认真地推敲.

(二)修辞美

诗歌离不开修辞,修辞是诗人创作的一大利器,因此,诗歌的审美教学离不开对诗歌的修辞解读.在这首诗歌里,诗人使用多种修辞格.本文主要解读比喻、夸张、反复这三种修辞格.

1.比喻

第一节的第一、三句用的就是比喻句,诗人把自己的爱人比喻成一朵红红的玫瑰和一支乐曲,这两个比喻可以让读者从视觉、嗅觉和听觉感受到:一朵火红的玫瑰在六月里初开,在夏日的和煦清风里摇曳,空气中飘来缕缕玫瑰的清香,美丽的世界荡涤着温婉的乐音.第二、四句用的辞格是延喻(extended metaphor),延喻就是对喻体的进一步延伸,说明喻体具体是什么.这两个比喻和延喻体现了诗人对爱人的一往情深.

2.夸张

单纯比喻,不足以那份深沉的爱.在第三、四节里,诗人连用了几个夸张:“till all the seas gang dry”,“the rocks melt with the sun”,“while the sands of life shall run”,“though it were ten thousand mile”.这些夸张和汉乐府民歌《上邪》里的夸张一样,虽然表达的都是现实世界里不可能发生的事,但表达了现实中那种跨越时空的深沉的爱恋.夸张是一座桥梁,完美融合了现实与虚构、现实与浪漫来体现文学的美.

3.反复

比喻和夸张虽然能表达爱的深沉,但还不足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用反复的修辞格.题目“a red, red rose”就是反复,玫瑰的“红”被凸显出来,既体现少女的青春活力和热情奔放,又体现出诗人对少女的无限而浓烈的情怀;反复“fare thee weel”,与恋人依依不舍分离的深情跃然纸上;反复“O, my love’s like a”,达到一唱二叹的效果,对恋人进行多角度的描述;“And I love thee still”,“my dear”,“my love”等进行反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为爱进行奔走呼告,勾勒出青年男女间炽热的爱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意象美

诗歌的审美解读离不开对诗歌意象美的解读.意象即承载主观之意的客观物象,是丰富诗歌内涵的关键,是诗歌的灵魂.意象的解读和象征暗示要融合一起.这首诗里,“红红的玫瑰”象征纯洁的、炽热的、完美的爱情,“甜甜的乐曲”象征甜蜜的爱,“深深的大海”象征深沉的爱,“炽热的太阳”象征无坚不摧的爱,“坚硬的岩石”象征坚强的爱,“永不停息的沙漏”象征久远的爱.这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生动意象使诗歌的韵味深远,非常富有艺术感染力.

(四)人文美

以上三种美只是对诗歌表面的语言进行解读,我们还需要对诗歌深层次的美进行挖掘.把这首诗和汉乐府民歌《上邪》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中英爱情诗歌的不同.中国人对爱情的表白比较腼腆,《上邪》里通篇没有一个“爱”字;而西方人比较直白、胆大.这是为什么呢?课堂上笔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些学生认为,西方属开放的海洋文明,一直都在对外积极拓展,因此在文学的表达上是比较开放和大胆;中国属相对封闭的农业文明,长期受儒家文化“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对爱情的直接表白会被认为有失体统,因此在文学表达上相对腼腆.学生的答案是一定道理的.对诗歌人文美的挖掘是诗歌审美教学的最终目的,诗歌的学习过程,就是审美的过程,“真正的文学教育不在读过多少书和知道一些文学上的理论和史实,而在于培养出纯正的趣味”.[4]

二、英诗欣赏审美教学的组织实施

诗歌是极富美感的艺术品,英诗欣赏的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诗歌产生一定的美感.“美感是当人感觉到能够满足人的主观需求的客观事物的存在时,客观事物的形态使人产生出的快乐感觉,是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5]英诗诗欣赏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于能否培养学生对诗歌产生美感,在于教学的美感引导是否成功.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美感,进行诗歌的审美教学.

(一)让学生反复诵读甚至背诵,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诵读是英诗欣赏的第一步.这首诗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有很大的不同,莎士比亚的诗是五音步到底,而这首诗在四音步和三音步间进行切换,诵读中要把握这种错落有致的诗行音步变化.一二节和三四节在内容上也发生变化,三四节里诗人的爱有一个更深的广度,诗句显更加澎湃.诵读中语调要逐渐加强,音量加大,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诗歌富有音乐性的音韵美.让学生背诵诗歌,让他们掌握更多的词汇和句型模板,这对他们的英语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首诗里,诗人把爱人比作玫瑰、乐曲,这样的比喻虽然并不特别,但平凡之中孕育不平凡,平凡中见真情.然后诗人的感情逐渐加深,与大海、天地、日月共生.这样的想象是奇特的,教学中要把它与《上邪》进行对比,感受两首诗在想象上的异同.笔者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该诗进行Paraphrase,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来阐释这首诗.

(三)运用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审美教学

传统的诗歌教学是一言堂,学生没有机会发言,这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课堂上,笔者尝试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从不同角度来阐释这首诗,最后让学生形成读书报告,每个小组还要选派代表在课堂上阐述本小组的诗歌解读观点.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也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实践证明,诗歌的审美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英诗欣赏这门课的教学现状,且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朗诵、背诵名家名篇,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写作的模板,让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到一定的提高;激发想象力,让学生有了文学创作的热情,有些学生开始尝试了文学创作;小组讨论、辩论,让学生知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中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不过,诗歌审美教学也有其不易操作的短板,如果诗歌篇幅较长或难以理解,就需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同时,审美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诗歌理论十分熟悉,能敏锐地捕捉诗歌的美,并能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出来.

参考文献:

[1]刘秋香.英语诗歌审美浅析[J].美与时代月刊,2002(4):81~82.

[2]侯维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253.

[3]Pope A.An Essay on Critici[A].J.Bult.The poems of Alexander Pope[C].New H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63:155.

[4]朱光潜.无言之美[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4.

[5]吴晓.意象符号与情感空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1990:19.

(作者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外国语与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审美论文范文结:

关于审美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审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