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有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跟认识自己,且行且修胡子老师成长自述有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老师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认识自己,且行且修胡子老师成长自述

古希腊雅典城的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认识你自己.人总是对他人评头品足,对名利瞻前顾后,却很少有机会或有意识停下匆匆的脚步,放平高昂的头颅审视自己,悉数自己的优劣,打量自己的短长.

我姓胡,学生喜欢叫我“胡子老师”.我能认识自己吗?从自我磨砺的过程中,我且行且修.

好高骛远往往是年轻人的通病,其结果只能是墙头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因为我也曾年轻过,眼睛长在额头上的结果就是十年荒废.1992年8月,背着满包袱的理想和所谓“教而优则仕”的唯一成功标准,我从浙江省湘湖师范学校毕业来到原钱江中心小学.作为当时学校仅有的几名科班师范生,我受到了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格外关照与厚爱.1999年12月,我被委以重任担任原群建小学的校长.虽然学生人数不足400,可年少轻狂的我无知地以为离事业的成功更近了.坐井观天的后果便是五年后的同学会上,当我与同学站在一起时突然发现自己已是讲台上的侏儒,而他们却是讲台上的姚明.在人生的马拉松赛场上,我们曾经比肩有着相同的起跑线,如今自己被落下何止十里?“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多么痛彻的领悟!

2004年8月,借着分校撤并的机会,我婉拒了学校中层管理岗位,潜心于自己的专业成长,精耕细作在属于自己的三尺天地里.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选择符合学情的教法,编排举一反三的练习……我一方面审视自己,审视教材;一方面俯视课堂,俯视学情,努力使每一堂语文课心中有理念,脑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2005年10月,我终于取得了专业成长路上的第一份荣誉——被评为萧山区教坛新秀.两年后,我成为杭州市教坛新秀.四年后,我被评为萧山区第三届名师.原来所谓的成功不止一个标准!

我大概是典型的迟发者,迟来的成功体验更醇厚芬芳,却也意味着将付出更多的艰辛.多少个夜晚的青灯孤影,多少回冥思苦想的峰回路转,多少篇密密麻麻的教学反思……记得2009年10月,为了参加杭州市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评比,我和恩师朱华贤一起一遍遍地打磨《最后一头战象》一课.

《最后一头战象》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动物小说作家沈石溪用细腻的笔触着重记叙了战象嘎羧在临终前重新披挂象鞍、告别村民、再回战场以及在百象冢挖掘墓坑的动人故事.我最初的设计聚焦于那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复述这个动人的故事:默读全文,概括大意;梳理故事,拟小标题;品味故事,体悟感情;复述故事,回溯主题.恩师朱华贤老师听课后认为主题不够凸显,没有紧扣“战象”一词:战象嘎羧之所以令读者动容,在于它身处和平年代依旧不忘自己是一头战象——多么悲壮的一幕幕画面.于是我将设计修改成了这样:默读全文,概括大意;梳理故事,拟小标题;聚焦“战象”,体悟悲壮;复述故事,回溯主题.试教后,我们突然发现教学似乎纠缠于内容,拘泥于人文,语文课没有多少语文味.朱老师及时指出:复述故事是第二学段的语文能力点,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训练意义不大.那么如何更好地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语文味更浓呢?我们再次细读文本,发现作家的语言叙述风格采用了相声“抖包袱”的表达特色,即先物后人、先叙后述的方式.我们决定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语言表达方式上:默读全文,梳理故事;聚焦“战象”,体悟悲壮;关注语言,揣摩表达;模仿练笔,内化能力.随后,我们邀请了杭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刘荣华老师参与磨课.他听课后认为:先叙后述的文本表达特色显然拔高了六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求,建议结合课后小练笔去发现该课的语文能力提升点.在刘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发现作家“实虚结合”的另一个语言表达特色即写实与联想结合.如:“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正是由于这样的表达语言使读者感受到了战象嘎羧临终前的“悲壮之情”.最后我们将教学定位于“语用”,兼顾“悲壮”的人文主题:

1.默读全文,梳理故事.

(1)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试着为文中的几个小故事拟写简短的小标题.

2.聚焦“战象”,体悟“悲壮”.

(1)文中哪几个故事最能体现嘎羧的“战象”本色?

(2)选择一两个小故事读一读,说说自己对临终前的战象嘎羧的感受.

3.品味语言,揣摩表达.

(1)故事中哪些语句让你内心震颤,感受到临终的嘎羧多么的“悲壮”?

(2)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品味语言,比较发现作者“先实后虚——先描写后联想”的语言表达特色.

4.模仿练笔,提升能力.

小练笔: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伫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模仿披挂象鞍中“先实后虚——先描写后联想”的方法试着将故事写得更生动感人.(工具箱:常用的联想词——像、好像、似乎、似的、也许、或许、大概、可能……)

从关注故事到聚焦战象,从感悟灵性到体悟悲壮,从注重人文到凸显语用,从面面俱到到以点带面……十多次的试教,七八个版本,磨砺着我教学的耐性、悟性,也磨砺了我对语文学科教学专业的思想锋芒.那时,年轻的我居然大把大把地掉头发.或许迟发的代价就是用油亮的黑发去换取吧.

2011年,我39岁时,带着家人、朋友、同事们的不理解,带着对新疆的陌生与惶恐,踏上了那片广袤的土地,开始了自己半军事化的支教历程.在许多同事眼里,人生也就这样了,都老大不小了,还折腾个啥?可我不这么认为,正如大家都熟知的那句话:我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宽生命的宽度!那些年,我总觉得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领悟,专业成长的高度进入到了人们常说的“高原期”,为什么会这样?底蕴不足、理论贫乏是根源.所以,我一直渴望有能够远离生活琐碎、抛开人情世故的机会,安安静静地读些书,扎扎实实地为自己专业成长充充电.于是远离家乡的支教修行无疑是最好的成长方式.

四十不惑,这是个尴尬的年龄.向过去看看,抓得住青春的尾巴;向前看,终点依稀可见了.这个年龄对于人生来说,再鼓起勇气,还有新的高度可迈进,想要放弃,也就在麻木中顺坡而下了.人到中年,总该重新打量一下,是就这样了吧,还是要再出发一次?

两年的支教,两年的昆仑苦修,虽然看上去我像一下子老了5岁,还由于长期水土不服造成了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出现了缠人的牛皮癣,却是值得的.两年里我阅读了近百部书,小说、随笔、散文……一下子填补了自己学养的短板.我开始审视课改近10年来的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并反思自己以往的阅读教学课堂,建设性地撰写了《从分析、感悟到体认——“后课改时代”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一文.此文在《小学教学》发表,并被人大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同时,支教的这两年间我还利用课余时间结对阿克苏市第二小学、第四小学,与青年教师们一起磨课、反思、展示.其间我针对当地教师阅读教学更多的是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的普遍现象,撰写了《语文教材例子的多样性及其选择依据》一文,在《小学教学》发表.奔腾的小溪不会有大鱼,喧嚣的马路不会有天籁!2013年9月,也就是我结束援疆的当年,恩师要我在萧山区的新教材培训活动中亮相展示教学.当我以独有的视角,精当的教材处理,成功执教了文艺性说明文《松鼠》一课后,同事、朋友们惊呼:两年远离小学语文一线讲台,不仅没见我教学的褪色,怎么反而功力大长?这大概就是我两年踽踽独行、闭关苦修的成果吧!

“成长无止境,成长永远在路上!”我常对自己说.尽管已成长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但我依旧坚持在一线课堂.因为教研员必须是一名超低空飞行者,既要接地气,又要有一定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区域内的一线青年教师拔节成长.青蓝成长共同体、新锐成长共同体、胡海丰名师工作室……这里无不是我工作的场,蒸发自己的屉.我将与青年教师们一起成长,一同出发——脚下接地气,头上冒仙气.

成长是首歌,很美;成长是道坎,很难.因为曾经年轻过,所以懂得;因为一路走过,所以这里特别提醒各位同人:

把工作当职业,收获的是工资;把工作当事业,收获的是工资和成功的体验.

默默无闻成长五年,不如轰轰烈烈展示一回,把握公开课的机会.

技术、艺术、学术是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但得勇于跨出第一步.

教学技术、策略是术,理念、课程才是道,不要只顾手头,记得常抬头仰望星空.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教科研中心)X

老师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老师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老师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毕业论文指导老师

2、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评语

3、论文老师评语

4、幼儿园老师论文

5、论文指导老师意见

6、论文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