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都星云录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陪都星云录有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陪都星云录论文范文参考下载,陪都星云录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陪都星云录

抗战前,中国的首都是南京.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直逼南京,形势非常危急.1937 年11 月17 日,国府主席林森率领大小官员撤离南京,3 日后在武汉宣布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战时首都,又称陪都.

三访“特园”

1945 年8 月底至10 月上旬,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期间,三访同盟主席张澜于特园.

第一次是8 月30 日,由周恩来陪同前往,张澜、鲜英迎接于特园大门口.与张澜携手步入室内后,首先转达了朱德对张澜老师的问候,然后详细介绍了《对目前时局宣言》中的6 项紧急措施.张澜连声称赞:“很公道!”并深有感触地说:“几年前我就告诉:‘只有实行,中国才有希望.’”

第二次是9 月2 日.张澜以民盟的名义宴请、周恩来、王若飞,由沈钧儒、黄培炎、左舜生、章伯钧、罗隆基、冷通、鲜英等作陪.一进特园大门就欣然说道:“这是之家,我也回到家里来了!”席间,宾主就时局问题进行了恳谈.鼓励大家道:“今天我们聚会于之家,今后共同努力,生活在之国.”

第三次是9 月14 日.再访特园时向张澜介绍了国共合谈情况之后说:目前虽已部分达成协议,但症结仍在军队和解放区问题.张澜建议:应将已取得一致的协议公诸于众,免得将来变卦.并提议说:“如果你们不便,由我来给国共双方写一封公开信,把问题摊开来,好让全国人民监督推动.”欣然采纳,当面赞誉张澜“老成谋国”.此后不久,张澜的致国共两党公开信果然在重庆《新民报》和成都《华西晚报》上发表了.

周恩来笑释名实

邹韬奋在重庆期间,尝邀周恩来出席重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每月举行的茶话会.周恩来到会后常即席发言,议论风生,妙语连篇.

一次,周恩来批驳“马克思主义是舶来品,不合中国国情”的谰言时,举了个生活实例:“日本飞机在天空扔下炸弹,地上的老太婆便念‘阿弥陀佛’.这里‘飞机’‘炸弹’‘阿弥陀佛’都是外国货,从来没有人说不合国情.”听众大笑.

周又以自己的名字为例,阐明应重实、勿拘名的道理.他说:“有些好心的朋友称许中国抗战的政策和行动,但认为‘’这名称不很好,为了有利于国共合作,建议我们改一下.我理解他们的好意.但我同他们说,名称是代表一种事物的符号,主要是看它的行动.例如我的名字叫‘恩来’,带有封建迷信的味道,但大家一向叫惯了,觉得很好,何必要改?”听众觉得合情合理,忍不住笑了起来.

张伯岑拒绝飞台

1949 年离开重庆前,曾两次亲到沙坪坝津南村探视张伯岑.先是促他出任考试院院长.张以年老多病,坚辞不受.蒋不准,继又一再要求他离开重庆,去台湾或美国定居,夫人和儿媳均可随行.后来蒋氏又派蒋经国和张群先后三次登门劝行.对此,张伯岑身边的人员意见不一:有主张不动的,也有劝说暂去美国的.南开中学副校长喻传鉴等则力劝张伯岑留在大陆.

第二次来访时,声称只要张伯岑肯走,什么条件都答应.张伯岑低头不语,宾主对坐无言,局面很僵.张伯岑夫人毅然上前说道:“蒋先生,他老了,又有病,做不了什么事啦.让他辞职吧!”说:“老先生到美国修养,跟仲述先生(张伯岑之弟张彭春,时在美国)住在一起不好吗?夫人、儿子和孙子,全家都去,不更好吗?去台湾也可以,房子都给准备好了.乘飞机如有顾虑,可以在机舱安个卧铺嘛.无论去哪儿,一切都由我设法安排.”张夫人答道:“我们的3 个儿子都在北方,我们哪里也不去.他舍不得儿孙,更舍不得他的南开学校,你叫他辞职吧!”沉默良久,遂告辞.张伯岑送到门外,又站了好久,两人仍是相对无言.当蒋终于退向汽车时,竟然一头撞在车门框上.张伯岑惊问:“撞得怎么样?”蒋捂着头,半晌才说:“不要紧!不要紧!”两天后,有人送来一封公文,内容只有“批准张伯岑辞去考试院院长职务”十几个字.

傅作义是张伯岑的老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傅作义在北京,很担心张在重庆的安全.周恩来请傅作义设法透消息给张校长,让他不要去台湾.适有中孚银行总经理孙某要去香港,傅就请他去找在港的重庆金城银行经理王恩东,要王设法通知张伯岑(王是张的学生).不久,张伯岑收到香港寄来的一封“无名氏”的来信说:“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飞飞”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时用过的笔名.张伯岑知道这是他的学生周恩来对他的关照,遂毅然做出决断,拒绝了要他飞台湾的要求.

“红岩村”的生活标准

抗日战争时期,设在嘉陵江畔红岩村的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规定的饭食标准是每人每月三元五角,都吃一样的伙食.1942 年,才在领导就餐那一桌加一个保健菜.服装的规定是单衣每人每年一套,棉衣三年一套.对于不便穿军服的,每年按普通标准发一次服装费,由各人购买,男的穿中山装,女的着旗袍.每人每月发三元五角、四元、五元不等的津贴,购买零星生活用品.

徐悲鸿与《巴之贫妇》

1937 年10 月, 徐悲鸿从桂林辗转来到重庆,在大学艺术系任教.

那一年除夕之夜,徐悲鸿独自漫步在嘉陵江畔.远处迷茫的灯火,似乎更增添了长夜的凄凉.突然间,夜幕中映出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边走边捡地上的破烂.岁暮凋年,这世界上还到处是贫苦无告的穷人.画家的心被震动了!他不由自主把手伸到衣袋里,急匆匆掏出所有的钱,塞在那妇人手中.那妇人接过钱,感激地连连鞠躬,然后拄着拐杖消失于浓雾之中.

徐悲鸿又慢慢踱回到校园,内心却再也平静不下来,一丝灵感在他脑海里翻腾着.他疾步返回宿舍,打开点灯,摊开画布.那贫苦妇人的形象,鲜明地映在他脑海里,一旦提笔,便欲罢不能.黎明前,徐悲鸿离开了画布,并后退了几步,让自己作全面审视.他的嘴唇在喃喃自语,但听不见他说的是什么.他的灵感已经升华,化作一幅杰作.

朱自清步行讲学

1946 年,原属昆明西南联大的北大、清华、南开等学校都迁回北平、天津复校.朱自清在途经重庆,候机回北平的间隙,曾到沙坪坝访友和讲学.9 月27 日,他到重庆南开中学参观,受到喻传鉴副校长等人的欢迎.上午,由语文教师杨响志陪同,参观了南开中学的语文教学;下午,由他在西南联大的高足,时任该校教务主任的刘兆吉陪同,去松林坡附近的大学学生公社,作了题为《现代散文》的演讲.2 小时演讲结束后,听众依依不舍地送他到靠汉渝路的中大校门,再由刘兆吉陪同步行到小龙坎候车回城.大作家不要汽车接送,不受午餐招待,不取任何报酬,清茶一杯,步行来去,真是难得!候车竟达2 小时,终于等来了一部破旧汽车,人们蜂拥而上,刘兆吉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这位瘦弱的文学家推上汽车.他后来深情地回忆当时情景:“朱先生身躯比较矮小,一进车门,就被摇晃的人头淹没了,我在车外跷足仰望,想再看老师一眼.但车子已开了,那辆破车像醉汉一样摇摇晃晃而去.”

陶行知自费款待周恩来

1940 年9 月24 日是中秋佳节,周恩来、邓颖超来北碚看望育才学校师生.第一天住在校长陶行知家里,第二天住北温泉数帆楼.第一餐是六菜一汤,周恩来说太浪费了,以后改为三菜一汤.9 月27 日,陶行知向学校结算这笔费用.他在给副校长马侣贤的信中写道:“关于周恩来、邓颖超诸先生来校参观之一切费用,由我个人担负.照来单所示,共计五十七元九角.现将累次代垫送上,共代育才学校垫出四十八元五分,另付上现大洋九元八角五分,共计五十七元九角,两抵正好,请赐一收据给小朋友带来,使我放心.”

邵力子语惊四座

1945 年4 月5 日,复旦新闻馆在重庆北碚开幕.开幕式后,举行了一个以“新闻教育与新闻事业”为主题的座谈会.当时,重庆各主要新闻单位的负责人都应邀出席.主持人是复旦大学校友会理事长邵力子.

在社社长萧同兹、日报主笔胡秋原、大公报总编辑王芸五发言后,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发言.这位瘦高的个子,穿着灰布长衫的社长慢条斯理地阐述了报纸应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和从读者中来、到读者中去的道理.他的声音很低,会场没有麦克风,与会的人静静地听他发言.

圆圆的头、矮矮的身材,一头白发,一身藏青色中山装,满面笑容的邵力子,在作会议的结束语时,变得十分严肃.他提高嗓子说:“如果报纸‘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这两点只让去做,站在党派的立场上说国民党是会被打败的.”邵力子一语既出,四座皆惊.

(摘自中华书局《陪都星云录》 主编:萧乾 编著:重庆市文史研究馆)

陪都星云录论文范文结:

关于陪都星云录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陪都星云录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