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跟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方面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和防治

樊 丽 殷宇峰 何 浩 胡作栋

樊丽,陕西省乾县农业信息站,邮编713300;殷宇峰,乾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何浩,胡作栋,乾县植保植检站.

收稿日期:2016-07-14

豇豆蛀荚害虫主要有豇豆螟和豆荚螟两种,隶属鳞翅目螟蛾科.豇豆螟又名豇豆荚螟、豆荚野螟、豇豆蛀螟、豆野螟、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等,豆荚螟又名大豆荚螟、洋槐荚螟、槐 荚螟、豆钻心虫、豆蛀螟等.这两种害虫广泛 分布于全国各地,寄主有豇豆、菜豆、荷兰豆、大豆、豌豆、蚕豆、绿豆等许多种豆科植物,是豆科蔬菜田的主要害虫,其中以豇豆受害 最重.

1 为害特点

豇豆螟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和嫩荚内取食,被害花蕾或嫩荚不久同幼虫一起脱落,而幼虫还可重返植株为害.1头幼虫一生可钻蛀花蕾20余朵.幼虫3龄后在豆荚上结一白色薄丝茧,从丝茧下蛀入嫩荚,取食豆粒,蛀孔为圆形,多在两荚的碰接处,或豆荚与花瓣、叶片、茎梗贴靠处.被害荚的豆粒被虫蛀伤,蛀孔常有绿色虫粪,并伴有丝状物,虫蛀荚常因雨水灌入而腐烂.幼虫为害叶片时,常吐丝把两叶粘在一起,躲在其中啃食叶肉,残留叶脉、叶柄.端梢和幼嫩茎蔓被害时,常将一侧咬伤萎蔫而形成枯梢或凋落.

豆荚螟初孵幼虫先在幼嫩芽荚表面吐丝结白色丝囊躲藏其中,数小时后咬破荚面蛀入荚内为害,被害芽荚不久同幼虫一起脱落,而幼虫还可重返植株为害.3龄后幼虫一般从豆荚中部蛀入,在豆荚内蛀食豆粒,可在豆粒间转移取食,也可转荚为害.4~5龄幼虫食量大增,每天可取食豆粒1/3~1/2粒,1头幼虫一生可取食豆粒3~5粒.幼虫先在植株上部为害,渐至下部转移,每头幼虫可转荚为害1~3次,被害荚内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幼虫还可蛀入茎蔓内取食为害.

由于这两种害虫的为害,对豆荚造成不同程度的蛀伤和污染,影响豇豆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2 发生规律

2.1 豇豆螟发生规律 豇豆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1年发生4代,以蛹越冬.来年5月份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第1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份,第2、第3、第4代幼虫发生期分别在7月至8月上旬、8—9月、9—10月.从第2始,世代重叠,尤其是8—10月份,田间同时存在各种虫态.10月中下旬以后,老熟幼虫入土结茧化蛹,以蛹越冬,也有少数在茧内以老熟幼虫 或预蛹越冬.7—9月份该虫主要在豇豆上发生为害.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停息于植株丛中较高处.稍有惊动则迅速飞散.有趋光性,但不强.羽化后需吸取花蜜作为补充营养,交尾、产卵均在傍晚,尤其以19:00—21:00为最盛,产卵前期2~5天,少数1天.卵多产在花蕾、花瓣或苞叶及花托上,少数产在幼嫩茎蔓及豆荚上.卵散产,偶尔4~5粒粘在一起.每头雌成虫产卵80粒左右,最高可达400多粒.卵期3~5天.

幼虫多在6:00—9:00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尔后在花器上咬一小孔钻入,或从花瓣缝隙潜入,取食雌雄和幼嫩子房.1~2龄幼虫嗜好花器,每朵被害花器中虫数不等,最多可达14头.3龄以后幼虫能吐丝下垂,将附近的荚与花、荚与荚、荚与叶缀连在一起,蛀食为害.蛀入孔较圆滑,幼虫蛀入后,常排出粪便并伴有丝状物填塞蛀孔.幼虫昼伏夜出,有背光性,白天潜藏在花器、豆荚内,傍晚至翌日晨7:00爬出孔道停留片刻后又钻回原蛀孔,或作短距离活动转移为害,幼虫一生可转株转荚2~3次.3龄后幼虫嗜食鲜荚,荚内蛀道长1~5 cm.4龄后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幼虫历期春秋季节13~20天,夏季10~12天.幼虫老熟后多数从豆荚内爬出,常在叶背主脉两侧吐丝结茧化蛹,或在豆株上缀连枯枝残叶结茧化蛹,或在浅土层内吐丝将泥土缀连成疏松的蛹室化蛹;也有少数在豆荚内化蛹.蛹历期春秋季10~11天,夏季6~7天.

豇豆螟发生的轻重,与寄主的关系密切.由于豇豆的播种期有早有晚,受害程度亦有差异,如豇豆的整个开花结荚阶段与幼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则受害严重,反之则轻.花序梗长、粒小荚短、光滑少毛的豇豆品种发生轻,长荚大粒品种受害重.

豇豆螟是一种喜温湿的害虫,尤其喜高湿度,而高温对其发生不利.连续阴雨相对湿度高,为豇豆螟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因而受害严重.

2.2 豆荚螟发生规律 豆荚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1年发生3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土表下5~6 cm深处结茧越冬,也有部分以蛹越冬.来年5月份越冬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第1代幼虫发生期在6月至7月上中旬,第2代幼虫发生期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第3代幼虫发生期在8月下旬至10月份.10月中下旬以后,老熟幼虫入土结茧越冬,也有少数在茧内化蛹越冬.7—9月份该虫主要在豇豆上发生为害.

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停息于植株丛中及杂草丛中,傍晚开始活动,稍有惊动则迅速飞散.有较强的趋光性.羽化后当日即可交尾、产卵,产卵前期1~2天.卵多产在幼嫩的叶柄、花柄、嫩芽或嫩叶背面,豇豆结荚后卵多产在豆荚的细毛间或萼片下面,特别喜产在刚刚伸展的幼嫩芽荚上,以有毛品种的豆荚上产卵尤多.卵散产,通常一荚产卵1~2粒.每头雌成虫产卵80多粒,最高可达226粒.雌成虫寿命9~12天,卵期3~6天.

幼虫多在6:00—9:00孵化.初孵幼虫先取食卵壳,尔后在荚面爬行1~3小时,先在豆荚表面选择适当部位吐丝结白色薄丝囊藏身其中,经6~8小时,从丝囊下咬穿荚面蛀入,也有少数吐丝悬垂至其他枝蔓豆荚上蛀入取食.1~2龄幼虫嗜好幼嫩芽荚,或蛀入幼嫩茎蔓内取食为害.3龄后幼虫食量渐增,可以转荚为害,转荚入孔处也有丝囊,但脱荚孔无丝囊.4~5龄幼虫食量大增,每天可蛀食豆粒1/3~1/2粒,1头幼虫一生可取食豆粒4~5粒,转荚为害1~3次,被害荚内充满黄褐色虫粪.豆荚螟先在植抹上部为害,逐渐向下部迁移,因而分布在植株上部的幼虫多于中下部.幼虫历期第1代、第2代为9~15天.幼虫老熟后,咬破荚壳,入土在5~6 cm深处作茧化蛹,茧外黏有土粒;也有少数老熟幼虫植株上吐丝缀连相邻两荚,或吐丝缀连相邻一叶一荚,在其中化蛹.蛹期6~11天.在25~30 ℃变温条件下,第1代、第2代豆荚螟完成1代历期39天左右.第3代幼虫老熟后,咬破荚壳,入土结茧越冬,历期长达5个多月.来年春季化蛹,蛹期28天左右.

豆荚螟发生的轻重,与寄主的关系密切.由于豇豆的播种期有早有晚,受害程度亦有差异,如豇豆的整个开花结荚阶段与幼虫发生高峰期相吻合,则受害严重,反之则轻.结荚期长的品种较结荚期短的品种受害重,荚毛多的品种比荚毛少和无毛的品种受害重.

冬季低温对豆荚螟的越冬幼虫有很大的影响,温度越低,死亡率越高.豆荚螟对温度的适宜范围很广,7~31 ℃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28 ℃.在适宜温度条件下,豆荚螟的产卵、化蛹和羽化与湿度关系密切.成虫产卵的适宜湿度为70%,若相对湿度低于60%以下时,产卵少甚至不能产卵;湿度过高对其产卵也不利.7月上中旬降雨量为50 mm以上或灌水时,由于土壤湿度大,透气性差,对蛹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化蛹率和羽化率均低;土壤湿度39%左右时,化蛹率和羽化率均高,因而干旱年份豆荚螟发生为害严重,多雨年份发生为害相对较轻.

3 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保持田园清洁,及时清除田间落花、落叶、落荚,并摘除被害豆荚和被缀卷的叶片,集中处理,以消灭其中为害的幼虫.及时采收上市,避免能上市的豇豆遭受到幼虫的再次转移危害.

3.2 灯光诱杀 根据豇豆螟和豆荚螟成虫有趋光性的特性,从越冬代成虫羽化期开始,在蔬菜田安装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灯位稍高于豆架.

3.3 化学防治 在豇豆螟和豆荚螟各代成虫盛发期至卵孵化盛期,喷药1~2次,以消灭成虫及初孵化的幼虫.根据成虫昼伏夜出和幼虫多在6:00—9:00孵化的特性,喷药时间以8:00—10:00效果最佳.在幼虫为害期,视豇豆受害的轻重程度,喷药1~2次,以消灭转移为害的幼虫.根据幼虫傍晚在豆荚外爬行转移的习性,喷药时间以19:00—21:00效果最佳.药剂可选2.5%溴氰菊酯(敌杀死)乳油2 000~2 5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乳油2 000~ 3 000倍液、10%氯氰菊酯(安绿宝)乳油2 000~3 000倍液、20%甲氰菊酯(灭扫利)乳油2 000~3 000倍液、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乳油 2 000~3 000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5 000~ 6 000倍液、2.5%多杀菌素(菜喜)悬浮剂 1 000~1 500倍液等.

3.4 天敌控制 豇豆螟和豆荚螟的寄生性天敌有10余种寄生蜂(豆荚螟甲腹茧蜂、小茧蜂、豆荚螟白点姬蜂、赤眼蜂)、寄生蝇、寄生性微生物等,捕食性天敌有多种蜘蛛、蠼螋等.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应采取保护利用这些天敌资源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其在自然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豇豆蛀荚害虫的发生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2、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