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技术方面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跟农业技术推广:演变模式有关毕业论文范文

这篇农业技术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农业技术推广:演变模式

[中图分类号] S-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2-0153-02

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农村种养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党、国务院高度重视,《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以及连续10年发的一号文件,都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国的农技推广体系在逐渐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要求.农技推广体系的组织管理、推广工作的内容、推广人员的素质、推广的方法和手段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仍存在很大不足.

1.1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模式

1.1.1行政型,即政府主导.它是政府开展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示范的推广.属于事业单位和非赢利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将各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农业科研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农民中去.推广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事业拨款,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是投资主体,技术承包或低价的技术咨询服务费来弥补弥补政府投资的不足.一般有“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十农户”、“政府+科教单位十农户”、“政府十企业+农户”3种模式.

1.1.2教育型,即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主导.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项目经费、项目创收经费和涉农组织及个人的捐款等.主要运行模式有“科教单位+基地+农户”、“科教单位+企业+农户”、“科教单位+推广机构七农户”等.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科教单位的科技优势和培训优势,最新的成果和技术能够直接应用到农村,迅速被农民掌握.

1.1.3自助型,即农村经济技术合作组织主导.基于对技术的迫切需要,具有相同或相似技术需求的农业生产者自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经费来源于会员集资,大都以适用性较强且成本相对低廉的技术为重点,一般模式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十科技+农户”. 在这些民间组织中,农民彼此协作、自我服务,形成了一种有效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是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1.2 贾汪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1.2.1 区级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贾汪区区级农技推广机构17个,副科级建制的有农广校,股级建制的有土肥作栽站、植保站、蔬菜办、种子站、园艺指导站、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林政管理站、林果技术指导站、农机安全监理所、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监督所、渔政管理站、水产技术推广站、能环站、区农技推广中心.区级农技推广机构核定编79人,实有70人,在编在岗70人,在编不在岗人员9人,不缺编.在编在岗70人中:研究生5人,本科生51人,大专8人,中专6人;男性43人,女性27人,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47人,初级职称14人,技术员4人,50岁以上7人,40-50岁26人,30-40岁30人,30岁以下7人. 2、村级农技机构及人员情况.目前全区各地农业村均未设立农技机构,没有配备专职农技人员.全区仅有紫庄镇和贾汪镇分别明确各村配备农技人员1人. 但目前,该区仍主要依靠行政型、项目型两类模式,面向广大农户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推广的方式主要是以产中的技术指导为主,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农业示范点建设为辅.

2 当前农技推广存在问题

2.1 定位不清,管理和职能不分.政机构而设置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一直没有理顺,同时,推广机构设置不规范,既有综合办站,又有专业设站,且名称不一,难以形成相对稳定和规范的管理体制.乡镇推广机构人、财、物由乡镇政府统一管理,由于缺乏垂直制约,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如技术人员被乡镇“中心工作”频繁借用,乡镇行政工作变成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主要工作,多数地方改革后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从事行政中心工作的时间都在70%以上,有些地方的农业技术人员当乡镇干部一样使用,根本无精力和时间专职从事技术稚广.同时还存在非技术人员挤占技术人员编制等问题.有的乡镇把一些不具备职业资格的人员调进农技推广队伍,而一些专业学校毕业的急需的农业技术人才却因此被挡在门外.截至2014年底,贾汪区在农技中心岗位的在编人员有39人,在畜牧兽医站岗位的在编人员有16人,实际在编在岗人员共55人.其中种植业16人、畜牧业16人、林业8人、水产7人、农机8人.近期统计,全区镇级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又退休9人、内退及长期病假6人、调出3人,全区在镇级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岗位的但本人是外单位编制的人员有4人,全区在镇级农技中心、畜牧兽医站岗位的还有不在编制本人是大学生村官及2004年镇级农技服务体系机构改革落聘人员返聘人员有13人.此外,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未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况且在职称评聘上也没起到激励作用,有的常年不沾农的农技员却评上了中级职称,无法调动农业技术推广主客体的积极性.

2.2 经费不足,保障不力.研究表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总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仅低于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投资年平均增长率却只有6.41,还低于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率,即低于财政对农业的平均投入水平.贾汪区区级财政目前尚未列支过农技推广专项资金.该区乡镇(街道)的8个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没有1个拥有自有资产的办公用房,只能依靠镇政府办公.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设施简陋,办公条件差,大都缺少推广所需的试验示范地、技术设施及化验分析检测设备等,大部分推广机构没有公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用的是最原始的推广手段,无法及时地向农民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无法向农民传授保证农产品安全的技术.有些工作人员想干农技推广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制约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开展.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村级、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专业人才、新鲜血液流失严重,一些专业学校的毕业生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3 完善我国

农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建议1、借助农业院校力量,加强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一要完善用人制度.机构改革中要保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基本编制.目前贾汪区镇级农技中心实际在编在岗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情况,严重影响到全区农业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各乡镇遇到有农技推广人员退休或退养时,要及时进行补充,纠正目前存在随意借用农技人员现象,保持稳定的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做到编、岗、人三到位,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二要设立村级农技机构,建立农技推广人员队伍.省农委苏农科〔2012〕18号《关于印发《江苏省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明确提出省农委决定全面启动“江苏省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工作.三要启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设岗位计划.积极吸纳各大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发挥其专业特长,引进专业人才,使其参与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提高我区农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解决农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2、加强财政保障,增加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公共技术推广的投入是实施农业技术推广的物质保障.由于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是一项国家、消费者均会受益的公共事业,为此,政府除建立相应的制度外,还应在经费上提供充分保障.《农技推广法》第23条规定,县乡都要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投入力度,在财政预算内保障农业技术推广资金,并逐年增加投资数额,保障农技推广单位进行农技推广试验、示范所必须的经费,改善农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以保证农技推广事业的正常开展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乐琴.汤国辉.《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的几种模式》.中国农业教育.2006(2)

作者简介:吴欣欣,女,(1974.1-),江苏省徐州市人,本科,职称:农业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农业技术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农业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农业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农业技术杂志

2、农业和技术杂志社

3、农业技术论文

4、农业和技术杂志

5、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6、农业和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