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学相关论文范文检索 跟民国词史的失踪者吴眉孙的文学交游与词学贡献方面论文范文检索

这是一篇与文学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民国词史的失踪者吴眉孙的文学交游与词学贡献

薛玉坤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苏州 215123)

关键词:吴眉孙;午社;《寒竽阁词》;民国词

摘 要:民国词人吴眉孙在当时虽享有美誉,身后却令名不彰,是民国词史上众多“失踪者”之一.其人长期在金融界工作,因得益于早年所受传统教育,有着相当深厚的旧学根底.且与当时旧式文人文酒诗会,交游密切,诗词吟咏相当活跃.其生前结集刊行的词集《寒竽阁词》,内容丰富,感情真率诚挚,疏旷洒脱,风格兼有清丽与雄放之美.同时,在词集校勘与词人考订、词风与词派、词乐与词律等方面,吴眉孙均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和成果丰富的著述,是当时词学界颇为活跃的词学研究者.

〔中图分类号〕I20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35(2018)-120-06

DOI:10.13399/j.cnki.zgwxyj.2018.04.016

Missing Person in the History of Ci-poetr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u Meisun’s Literature Communication and His Study of Ci-poetry

XUE Yuku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nagsu 215123)

Key words: Wu Meisun; Wushe club; Ci-poetry of Han Yu Ge; Ci-poetr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Although Wu Meisun, a modern Chinese Ci-poet, enjoyed a high reputation during his active years, the influence of his work was not so far reaching after he passed away. He was one of the missing person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Ci-poetry. While making his living by working for the financial industry, Wu had an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foundation thanks to the solid tradi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he received during his early age. He also maintained a close connection with many famous modern Chinese Ci-poets by actively attending their gatherings and workshops. The collection of his Ci-poems, Ci-poetry of Han Yu Ge, covered a rich set of contents, and was spectacular in both the presentation and emotion. Its style was a mixture of both elegance and magnificence. At the same time, Wu Meisun had a deep discussion and abundant works in the aspects of the collation, writer examination, style and school, music and law of Ci-poetry, and Wu Meisun was a very active researcher in the circle of modern Chinese Ci-poets at that time.

吴庠(1878~1961),原名清庠,字眉孙,号寒竽,别署双红豆斋主,以字行,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绪己酉(1909)优贡.民初至北京,一度任旧交通系领袖梁士诒秘书,后长期任职上海交通银行,抗战爆发后随总行部分机构迁往香港,不久受命回沪修纂行史.1940年以老病退闲,蛰居上海,1953年入上海文史馆为馆员.?譹?訛吴眉孙工诗词联语,曾参加丽则吟社、南园赓社、海门吟社、南社、午社等文学社团.其词学成就尤为时人称许,与并世词流如邵瑞彭、夏敬观、林葆恒、廖恩焘、叶恭绰、龙榆生、冒广生、夏承焘等时相往还.著有《寒竽阁词》一卷,及《四声说》《清空质实说》等词学论文若干,另著有《遗山乐府编年小笺》.但颇为遗憾的是,吴眉孙在当时词坛虽享有美誉,身后却令名不彰,是民国词史上众多“失踪者”之一.因此,钩沉其文学活动,探析其词学成就,对理解民国时期传统文人的文学生活、文化立场,以及民国词史、词学史的还原与建构,自当不无裨益.

一、雅集唱酬:吴眉孙的文学生活

吴眉孙早年读书丹徒,以诗文名乡里,光绪二十二年(1896)考取秀才.此后吴眉孙虽入读上海南洋公学,接受新式教育,并长期在金融界工作,但得益于早年所受传统教育,因此有着相当深厚的旧学根底.且与当时旧式文人文酒诗会,交游密切,诗词吟咏非常活跃.

光绪三十四年(1908),已届而立之年的吴眉孙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这一年三月,谢企石等创《国魂报》于上海,主笔戚牧(饭牛),以丽则洁身社名义对外编辑发行.又以《国魂报》为基地,结成“丽则吟社”,推杨葆光(古酝)为社长.核心成员则有杨了公、陈蝶仙、叶寿祺、蔡芝眉、奚生白等.?譺?訛吴眉孙当时亦积极撰文,为吟社骨干之一,与谢企石、戚饭牛、奚燕子等有“国魂九才子”之誉.?譻?訛

为《国魂报》撰稿的同时,吴眉孙还参加了南园赓社的唱和.南园位于太仓,初为明万历首辅王锡爵别墅,清道光年间,奉讳家居的徐元润与沈端、盛大士等常在此唱和,后成《南园秋社诗》一卷.南园赓社即以赓续南园秋社而得名,其诗“乃追和昔年秋社而作”?譼?訛,首唱为徐元润之孙徐敦穆,参加者有刘炳照、吴眉孙、汪元文、钱溯耆等10人,宣统元年(1909)八月辑成《南园赓社诗存》一卷刊行.其活动方式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集会唱酬,而主要依靠通信,邮筒往来.《诗存》收有吴眉孙《追和南园秋社叠韵四章》等七律四题13首,数量仅次于钱溯耆(17首)、刘炳照(16首).

稍后不久,吴眉孙又加入了南社.据柳亚子《南社社友姓氏录》,吴眉孙并没有填写入社书,但其姓名之后表示入社先后的汉文数字为“二六”?譽?訛,显示吴眉孙当是南社早期社员.虽然入社甚早,但吴眉孙并未参加当时在上海张园、愚园等地举行的南社雅集,《南社》丛刻中亦仅收其《叶中泠词集序》及《齐天乐》(蟋蟀)《水龙吟》(咏萍)《喝火令》(别后寄阿连)等词.

大概在辛亥革命前夕,吴眉孙从上海回到镇江,参与了家乡海门吟社的雅集唱酬.海门吟社成立于1911年夏,发起人赵光荣、叶玉森、于树森,首任社长赵曾望.成员除吴眉孙外,另有姜若、邱锦荣、程鉴、张承恩等35人,以丹徒籍为主,埠外社员中声名较著者有当涂奚若、江宁陈匪石、松江姚鹓鶵、昆山胡石予等.只是社集甫举办三次,即因辛亥革命爆发而终止.1915年,赵光荣倡议海门吟社复社,因社长赵曾望已过世,议决由奚侗、吴眉孙、白中磊三人轮流主持社集,三集之后又因护国战争而于1916年2月终止.社集作品后由赵光荣编辑成《海门吟社初编》,前有叶玉森、吴眉孙二序及《海门吟社同人姓氏》.因第三集作品散佚,《初编》实存五集,计诗396首、词24阕.其中收吴眉孙诗12首、词2阕.

1915年至1928年,吴眉孙先后任职于北京审计院编纂处与北京交通银行.有关这一阶段的文学交游与诗词创作,相关记载甚少.就笔者所见,吴眉孙曾参加1916年11月12日在北京公园举行的南社第8次北京雅集,当时到者有高旭、陈去病、陈匪石、吴眉孙等19人,雅集照片后刊《南社》第二十集.此外,1917年春,吴兴周庆云游北京,曾假下斜街畿辅先贤祠遥集楼修禊,到吴眉孙、邵瑞彭、溥侗等19人.次日,吴眉孙、邵瑞彭、徐森玉等又设宴崇效寺,请周庆云观赏牡丹.由于资料有限,吴眉孙参加这些雅集是否作有诗词,暂未得知,但从这些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想其在北京的文学交游情形.

1928年11月,吴眉孙随交通银行总部迁往上海, 又因抗战爆发而于1937年冬随交行部分机构迁往香港.期间吴眉孙的文学创作赖《交行通信》得以大量存留.《交行通信》是由交行总行事务处负责编辑出版的行业刊物,主要刊载银行业务研究、金融动态等方面的文章,但设有“同人学艺”专栏,登载同人艺文作品.其中刊有吴眉孙诗、词、联语、文、函牍等各体文字近百篇(首).从内容上来看,这些作品虽多寿诗、悼文、挽联等应酬性文字,但从中亦不难窥见吴眉孙的学识与才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吴眉孙还与当时沪上最著名的《青鹤》杂志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青鹤》1932年11月创刊于上海,月出两期,至1937年7月因抗战爆发而终刊,共出版114期.创办人兼总编辑陈灨一(甘簃),作者则多为其师友.《青鹤》的宗旨是“存故实,明是非,存久远”?譾?訛,而从其创刊号所列105人的“特约撰述”名单来看,这应该是抗战之前上海最重要的旧式文人同人刊物.这些人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大多具有较好的旧学修养与诗文创作功底.吴眉孙亦名列其间,且与总编陈灨一时有唱和.

1939年春,吴眉孙受命纂修交通银行行史,从香港回到上海,不久退老,从此蛰居上海.不过其与文坛特别是词坛的交游却日渐密切,表现之一就是加入了著名的词社午社,社友廖恩焘、林鹍翔、冒广生、夏敬观、陈运彰等,皆为当时词坛名流.吴眉孙除与众人雅集唱酬之外,还参与了午社内部关于词之声律问题的讨论(详见下文),相关论述刊于午社社友龙榆生主编的《同声月刊》,成为词坛瞩目的焦点人物之一.

除以上所揭,吴眉孙应该还参加过无锡墨缘吟社和上诲怀超社的唱和.总之,吴眉孙虽长期在银行任职,但文学交游和唱和活动频繁,且其交游对象多为当时旧式文人.这一方面表明在新旧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依旧保持着相当大的惯性.另一方面,这也应当看成是吴眉孙这一类人固守自身文化立场与文学趣味的自然结果.

二、不傍门户:吴眉孙的《寒竽阁词》

吴眉孙留存于世的文学作品,以词作最多,但其生前结集刊行的《寒竽阁词》(1957年油印本),仅收录1938年至1947年间所作170阕.此集封面题签江庸,题作《寒竽阁集》,内页作《寒竽阁词》,前有张尔田序及作者题记,后有其弟子王百里1957年跋.关于此集的编辑缘起,作者题记云:

六十以前所作词,随手抛弃,不自爱惜.六十以后,乃稍稍留稿.时值乱离,语多危苦,虽承师友许可,而自视终不惬心,从未敢刊以问世.今文史研究馆举行馆员作品观摩会,谨录戊寅至丁亥十年间旧稿百七十篇,乞诸馆长及同馆诸君子指教.?譿?訛

据此,《寒竽阁词》原为吴眉孙应上海文史馆馆员作品观摩会之需而手自删订.但实际上,抗战结束前夕吴眉孙已整理过自己的词稿,并曾请序于张尔田.今传《寒竽阁词》当是在初稿基础上又有续补.

《寒竽阁词》集中反映了吴眉孙这十年间的生活和情感,概括起来,以下三个方面最值得注意:

1. 扬风扢雅,唱和投赠

这一阶段,吴眉孙绝大多数时候都是赋闲在沪,与沪上词坛关系密切.《寒竽阁词》中除了参加午社的社词之外,数量最多的就是与师友的投赠之作,诸如祝寿、哀挽、赠别、题集、题画之作比比皆是.尤其是题画词,竟达41阕之多,几占全集的四分之一,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则是填词图的题咏.填词图题咏自清初《迦陵填词图》以来就在词人中非常流行,它勾连着绘画、交游与填词的文人雅事,成为词人间重要的交际方式.《寒竽阁词》中题咏的填词图有《林讱庵填词图》《吷庵填词图》《上彊村授砚图》《林讱庵勘词图》等,这些在当时也都曾引起过众多词人的争相唱和,影响巨大.可以说,在题画词的吟咏中,吴眉孙与其他词人声应气求,叠相唱酬,结成了一个更为广泛的词学交游网络.而作者本人亦借此播扬声名,扩大影响,强化了世人心目中以词名家的形象定位.

2. 黍离之悲,情辞沉痛

日本侵华战争的爆发,给词人生活带来了直接影响.尤其是“七·七事变”与“八·一三事变”之后,词人更是被迫远走香港.《寒竽阁词》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用或悲或愤的笔调,抒写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感.友人吴言钦在“八·一三事变”中罹难,作者赋《金缕曲》哀悼,其上片云:“兵火弥天劫,莽神州、轰雷掣电,杀机齐发.粉骨碎身全不怕,慷慨男儿气节.叫白昼、鬼车翼折.国难如山人命贱,恸三良、携手同埋穴.(虞、余二君同时罹难)千万恨,向谁说?”作者满心而发,肆口而成,短短篇幅中,鼓荡着对日寇的愤怒、对抗战将士的礼赞以及对亡友的哀痛.

词人又曾多次在“七·七事变”和“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纪念日赋词言恨,如1938年7月7日赋《浪淘沙》,1941年12月8日赋《八归》,1944年至1946年连续三年的7月7日赋《鹧鸪天》(计九首),以1944年所作《鹧鸪天》其二为例:

孤注拚教一掷轻,侧身地棘复天荆.卢沟晓月凄行色,黄浦秋潮咽恨声.

歌当哭,醉还醒,自怜玉貌在围城.朝来细把舆图检,消息重洋望太平.?讀?訛

词的上片铺写战争带来的创伤,以卢沟晓月与黄浦秋潮两个典型意象,渲染出凄怆哀婉的内心伤痛.下片则慷慨直陈,叩问天地,既有对河山破碎的悲愤,又有对和平的渴望,情绪跌宕起伏,感人至深.

此外,《寒竽阁词》中还有数首《鹧鸪天》借咏史来表达对卖国和戎的汪精卫的嘲讽,以及对依附汪伪政权的友人如梁鸿志、龙榆生、瞿宣颖等人的惋惜,这从另一个侧面彰显了吴眉孙的民族情怀.

3. 书写香港风物,开拓词境

从1937年冬至1939年春,吴眉孙避居香港一年有余.《寒竽阁词》中有16阕《望江南》,是作者回沪后对在港生活的追忆.当时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且在英人治理下香港呈现出与大陆不同的风光与民俗风情,初来乍到的吴眉孙曾视香港为“世外小桃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新奇.举凡山川形胜、市井繁华、夜场娱乐、奇珍异馔,以及各阶层人物,都一一在作者笔下各呈其态,且词后多有作者自注作补充描写,极富地域文化气息与人文色彩,其审美与史料价值颇类“志风土而详习尚”的竹枝词.

清末民国以来,由于愈来愈多的词人具有海外生活的经历,词中域外题材的书写,给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审美视野.如吕碧城词中的欧洲风光,廖恩焘词中的阿根廷音乐,陈匪石词中的南洋风情,均是前所未有的词境.香港虽有别于严格意义上的域外,但其在英人统治之下已近百年,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都不同于内地.将吴眉孙这16阕《望江南》置于这样的背景下审视,自可体会其开拓词境的意义.

至于吴眉孙的词风,张尔田曾誉以“清雄”?讁?訛二字.词史上,清雄常用来指一种刚柔相济,既清新又雄放的风格.前人多认为古代词人能达此高境者,唯有苏轼.如王鹏运云:“北宋人词,如潘逍遥之超逸,宋子京之华贵,欧阳文忠之骚雅,……皆可模拟得其仿佛.唯苏文忠之清雄,夐乎轶尘绝迹,令人无从步趋.”?輥?輮?訛张尔田以此称许吴眉孙,当有师友间的恭维因素.客观来说,吴词的境界离“清雄”尚有距离.但《寒竽阁词》中确实清丽纤秀者有之,雄放雅健者亦有之.前者如“眉翠朝慵,额黄春透,瑶台悄立婵娟瘦.”(《踏莎行》)、“抱叶哀蝉,西风消息,向谁诉?晚妆衣薄,人更比伤春苦.”(《长亭怨慢》)、“影恨落湘南,流怨清商调.坠粉零香赠远人,何日重回棹?”(《卜算子》),后者如“婆娑风月神差王,销磨尽、鬓眉兀傲,胸怀抗脏.”(《金缕曲》)、“百计都休,一钱不直,名士由来画饼看.”(《沁园春》)、“功业艰难三十载,填委胸中案牍.好消受、画帘红烛.簪笔佣书声价重,漫文章、贱等倡优蓄.”(《金缕曲》),惜乎两者不能相济相融.虽如此,吴词总体上呈现出感情真率诚挚,疏旷洒脱的特点,在表达上亦大致能做到清而不弱,豪而能收,诚如张尔田所云:“其词豪迈矣而不失之伧,沉骏矣而不失于放.折旋于一节一刌之间,而声容言笑又非一节一刌所能缚.”?輥?輯?訛

一般而言,民国词坛受朱祖谋沾溉甚远,词学审美取向多奉梦窗、清真词为圭臬.以此对照,我们不难发现吴眉孙《寒竽阁词》实有不傍门户、自具风貌的特点.

三、关注热点:吴眉孙的词学研究

吴眉孙不仅以词著称,其在词学研究方面也有引人瞩目的探索,且和当时词学界多有争鸣,以下三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

1. 词集校勘与词人考订

吴眉孙富藏书,善校雠.潘伯鹰《白发校书的吴眉孙》一文称:“吴眉孙还不仅是讲版本的老行家,并且又是一位老词人,他对于中国文学的博览,久已为人所知.而他每读一书必定以朱笔校勘异同,尤其令人佩服.因此之故,中国集部书经他点校的甚多.”?輥?輰?訛仅以词集而言,他藏有郑大鹤手批《集》、樊增祥手批《彊村词》?輥?輱?訛,曾比勘过《片玉集》十卷本与郑大鹤校本异同?輥?輲?訛,又录副过夏敬观手批梦窗词?輥?輳?訛、陈澧手批《山中白云词》?輥?輴?訛等前贤评识,而用力最勤的则是《遗山乐府编年小笺》.此书在其身后由子女根据手稿整理而成,前有凡例,后附《书邵次公重刊阳泉山庄本〈遗山乐府〉跋后》《旧抄鲍渌饮校本〈遗山乐府〉跋》二文.元好问《遗山乐府》传世诸本多分调编次,《词学季刊》1936年第1卷第2、3号曾连载缪钺《遗山乐府编年小笺》,吴眉孙同名之作虽晚于缪钺,但缪著仅就三卷本《遗山乐府》中能够系年的53阕词作编年笺注,而吴著则“以三卷本为主,五卷本溢出诸篇可编年者增入之”,又“分金亡前为第一卷,入元以后为第二卷,以无从编年者别为第三卷”,笺注则“先考词题本事,后下笺语.词中措语涉及本事者间为疏释,不编年词题亦略及之”?輥?輵?訛,体例上较缪著更加完备,规模亦较大,是吴眉孙词集校勘成就的集中展现.

在词人考订方面,吴眉孙也颇有自己的见解.词学史上,有关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序后署年的真伪正误,是至今仍然争讼不已的学术公案.明清《金石录》诸家刻本所附《后序》序尾皆有“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十六字,但是此作年与文中所叙之事多相扞格牴牾.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王璠、汝舟、浦江清等曾撰文探究?輥?輶?訛.1937年,夏承焘先生在为清代学者俞正夑《易安居士事辑》所作《后语》一文中,认为“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系“绍兴五年壮(八)月玄黓(壬)朔甲寅”之误?輥?輷?訛.针对夏承焘的观点,吴眉孙引用其他材料佐证夏承焘所认为的序作于绍兴五年的观点,但对夏承焘大改原文署年顺序的揣测,提出了四点疑问,并推测“易安原稿,洪氏获见时,其署年尚存,后经传录遗脱,好事者以序中述事止于壬子,遂意造此署年一行,而不知与序中之语不符,又乖谬迭出也.”?輦?輮?訛

此外,对晚清词人蒋春霖与其妾黄婉君之死,吴眉孙《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书》指出了龙榆生《水云楼词解题》之误,并爬梳史载与传闻,提出“鹿潭之死,半为婉君因贫而不安室处,半为杜筱舫因贵而落寞故人”?輦?輯?訛的观点,虽是推测之辞,亦颇合情理.

2. 词风与词派

清代以来,词坛多为浙派、常派所笼罩,或学姜白石之清空,或学吴梦窗之质实.吴眉孙则摒弃门户,于词坛末流学梦窗一味艰深晦涩的风气尤为深恶痛绝.其《清空质实论》?輦?輰?訛一文针对张炎《词源》“清空”“质实”之说,指出二者并非对举的概念,其意即在打破清代以来词坛浙、常二派的成见.作者以“清”为词中贯注之清气,“质”为词人命意,且以词中“文质多寡分等”,认为 “词有表里俱佳,文质适中者”,“有质过于文者”,“有文过于质者”,“有有文无质者”,“有质亡而并无文者”.

作者进而将现代词坛风气分为尚质和尚文两派,尚质派以王国维《人间词话》为代表,尚文派则是当时推尊吴梦窗者.对于这两派,吴眉孙各有批判,认为“质者意也,文者辞也.辞以达意,无意必不成辞”,并特别强调“清气”的作用,主张“填词者,先有真意,后有好辞,庶几成矣.然尤贵能行之以清气,无此清气,则文不成章,质亦不萤”.而有此基础,则填词无须偏师某家某派,但求“文质适中”而已.这种以“文质多寡”为标准来区分词风或词派的方式,体现了吴眉孙对词体以及词史发展独特的认知,其观点相当通脱.

3. 词乐与词律

词本是“倚声填词”的音乐文体,虽然后世逐渐脱离音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但是学界有关词乐与词律的讨论一直不绝.吴眉孙这一方面的论述亦颇为丰富,撰有《唐人打令考补义》《与夏瞿禅等论词书四通》《宋人阳上作去辨》《四声说》等.

《唐人打令考补义》是吴眉孙对罗庸、叶玉华《唐人打令考》?輦?輱?訛的商补之文.1938年,罗庸、叶玉华据刘半农《敦煌掇琐》所收敦煌舞谱残卷,撰文研究唐人打令与令词起源关系,认为敦煌舞谱实为唐人打令谱,1940年出版后尝寄呈冒广生请益,冒广生携示吴眉孙,吴遂有此《补义》之作.《补义》正文从“令之界说”“打令之界说”“打令之器”“打令之词”“打令之状”“瓦谜”“敦煌残谱”“敦煌残谱释词”“打令之变迁”“酒令歌令与令词之别”等十个方面,详细讨论歌、舞、词三者之内涵与关系,其“结论”一节云:“愚以为唐人令词,可兼歌舞,宋人慢词,能歌疑未必能舞.……敦煌谱仅存曲名,无曲词,更无曲声.虽拘十三词目,可略推想歌舞之法,而不能知其如何歌,如何舞,以及如何打,如何吹弹.”?輦?輲?訛二十世纪初,敦煌舞谱残卷的发现,对研究词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吴眉孙的《补义》是学界仅后于罗、叶的第二篇研究之作,其结论或有商榷之处,但探索之功当不可没.

在词的音谱散佚、唱法失传之后,后世有关词律的讨论,因无从关注词的“音律”而不得不向检讨词的“格律”转变.在此背景下,维护词体音乐性的努力,主要体现为对词中用字的平仄四声的考求.午社词人尝就四声存废、宽严问题各陈其说,争执不下,成为现代词坛引人注目的一大景观.吴眉孙《与夏瞿禅等论词书四通》《宋词阳上作去辨》《四声说》诸作即产生于这一背景.其主要观点是强烈反对当时词坛竞填涩调、死守四声的风气,在《致夏瞿禅书》中,他立场鲜明地表示:“私心不喜,约有三端:当代词人,务填涩体,字荆句棘,性梏情囚,心力虚抛,语言鲜妙,此其一也.谓填创调,必依四声,本不能歌,乃矜合律.且四声之中,古有通变,入固可以代平,上亦可以代入.……乃彼迂拘,一声不易,如斯泥古,大可笑人,此其二也.吾家梦窗,足称隐秀,相皮可爱,学步最难.近代词坛,瓣香所奉,类皆涂抹脂粉,碎裂绮罗,字字饾饤,语语襞缋,土木之形骸略具,乾坤之清气毫无,作者先难其详,读者更莫名其妙,此其三也.”?輦?輳?訛其《四声说》一文又通过对宋代词人同一作者的同调之词、南宋和北宋不同词人所填同调之词对勘,发现宋人填词四声亦不尽相同,因而主张“按谱填词,参之《词律》《词谱》二书,解得某字可平可仄,某字宜仄,如作诗者,解得声调谱之例,能有当于吟讽,斯可矣”?輦?輴?訛,倾向化繁为简,解除四声对于词人的束缚.

概而言之,吴眉孙一生频繁参加各文学社团,与师友唱酬不绝,是旧式文人在新时代坚持传统文学生活的缩影.而其所作不傍门户,又忧生念乱,感慨时事,表现出具有时代感的忧患意识.同时,吴眉孙又积极参与词学争鸣,在词集校勘与词人考订、词风与词派、词乐与词律等方面著述丰富,是民国词学研究版图中重要的一笔.虽然身后令名不彰,但终究不当成为民国词史的“失踪者”.

注 释:

①?輥?輵?訛吴眉孙:《遗山乐府编年小笺》,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2年,第144-146页,第4页.

②祝均宙,黄培玮:《中国近代文艺报刊概览》(二),《中国近代文学大系·史料索引集二》,上海:上海书店,1996年,第230页.

③郑逸梅《天虚我生主持“自由谈”》一文称:“曩年海上有国魂九才子之称,如谢企石、吴眉孙、蔡眉良、戚饭牛、奚燕子等均掞其才藻,为一时之俊.”郑逸梅:《逸梅杂札》,济南:齐鲁书社,1985年,第108页.

④(清)钱溯耆:《南园赓社诗存跋》,南江涛:《清末民国旧体诗词结社文献汇编》(第8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第237页.

⑤柳无忌:《南社纪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89页.

⑥汤漪:《青鹤别叙》,《青鹤》1932年第11期.

⑦⑧⑨?輥?輯?訛吴眉孙:《寒竽阁词》,油印本,1957年,第2页,第36页,第1页,第1页.

⑩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26页.

?輥?輰?訛潘伯鹰:《小沧桑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第58页.

?輥?輱?訛范凤书:《中国著名藏书家与藏书楼》,郑州:大象出版社,2013年,第383页.

?輥?輲?訛陈匪石:《校清真集跋》,《文教资料》1989年第3期,第34页.

?輥?輳?訛郑逸梅:《艺林散叶续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239页.

?輥?輴?訛葛渭君:《几种知见的前贤手批宋人词集》,《中国韵文学刊》1996年第1期.

?輥?輶?訛王璠:《金石录后序作年考》,《学风》1935年第5卷第2期;汝舟:《读〈金石录后序作年考〉以后》,《学风》1935年第5卷第4期;浦江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国文月刊》1940年第2期.

?輥?輷?訛夏承焘:《易安居士事辑后语》,《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1941年第6期.

?輦?輮?訛吴眉孙:《李易安金石录后序署年记疑》,《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1941年第6期.

?輦?輯?訛吴眉孙:《与龙榆生言蒋鹿潭遗事书》,《同声月刊》1941年第5期.

?輦?輰?訛吴眉孙:《清空质实论》,《同声月刊》1941年第9期.

?輦?輱?訛罗庸,叶玉华:《唐人打令考》,《国立北京大学四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乙编上),1940年,第219页.

?輦?輲?訛吴眉孙:《唐人打令考补义》,《之江中国文学会集刊》1941年第6期.

?輦?輳?訛吴眉孙:《致夏瞿禅书》,《同声月刊》1941年第3期.

?輦?輴?訛吴眉孙:《四声说》,《同声月刊》1941年第6期.

(责任编辑:周仁政)

文学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文学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文学刊物投稿

2、文学杂志投稿

3、外国文学期刊

4、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5、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6、文学杂志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