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棉花类论文范本 与随水滴施3种生物菌肥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棉花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随水滴施3种生物菌肥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摘 要:选取近年来黄萎病害发病较重的滴灌棉田,开展随水滴施枯草芽孢杆菌肥、“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和“99”植保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试验.每种药剂分别设置3个施药浓度,通过调查统计棉花不同生育期的发病率、病指和防效,结果表明,“99”植保素施用量3.00kg/667 m2、木霉菌剂施用量1.20kg/667 m2、水溶性枯草芽孢杆菌肥用量3.00kg/667 m2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棉田黄萎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57.31%、49.82%、47.45%,防效分别提高了75.70%、69.31%、65.89%.

关键词:生物药剂;随水滴施;棉花;黄萎病;发病率;防效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产值占全疆农业总产值的45%,棉花产业在新疆的经济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连年种植、不合理的施用化肥,以及高密度覆膜栽培等,新疆棉区黄萎病为害日趋严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两萎”病混生棉田已达70%~80%,每年由于枯萎病、黄萎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5%左右[1-2],成为当前制约新疆棉花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开展新疆棉花黄萎病的防治研究,十分迫切.

生产上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的化学杀菌剂种类繁多,但是没有一种能有效控制黄萎病的危害,且长期以来黄萎病依赖于化学防治,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生态平衡也造成了极大影响[3-4].生物药剂是利用微生物本身或其代谢物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制剂,易于降解、不易积累、环境兼容性好,生物药剂应用于农田植保,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以生防菌为主的生物防治方法逐渐替代化学农药受到人们的重视.

棉花黄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真菌病害,大量研究表明,棉花黄萎病的发生情况与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存在着密切关系[5-6].将生物药剂采用随水滴施技术直接施入棉花根部,成为棉花绿色且高效防控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于2015年开展了随水滴施生物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害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针对农业生产上已有的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物药剂,通过小区试验筛选出适合滴灌系统且防效较好的生物药剂3种,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剂、“99”植保素、“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设置3种菌剂不同浓度处理的田间对比试验,通过调查统计棉田黄萎病发病率和防效,确定了3种生物药剂合适的滴施水平,可为科学合理利用生物菌剂防治棉花黄萎病提供理论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在新疆石河子市一四三团14连科技合作户李家新棉花种植地,该试验地连续种植棉花8年.供试土壤类型为灰漠土,质地为中壤,土壤耕层(0~40cm)有机质含量为13.40g/kg,pH值为8.20.

1.2供试材料

微生物菌剂:(1)配制的水溶性枯草芽孢杆菌肥(技术指标:枯草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0.4亿个活芽孢菌/g;含水溶性有机质30%);(2)“99”植保素(重庆市联普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主要菌种:哈氏木霉厚垣孢子≥2.0亿/g,海南金雨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供试棉花品种:8026.

1.3试验设计

田间试验采取裂区设计.设置4个主处理(3种药剂+清水对照),每种药剂设置3个施药浓度为副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主区面积为667m2,副区面积42m2(2.8m×15.0m).

根据不同药剂有效菌数含量及生产厂家提供的一般生产施用量,并结合当地棉花生产病虫害防治的生产实际,每个施药处理设置3个不同水平施药量,并先后分3次随水施入(具体见表1).分别在发病初期即棉花苗期(6月15日)滴施50%、蕾期(7月10日)滴施25%、初花期(8月5日)滴施25%.以相邻不施药剂的棉花为对照,设为处理D.除施药处理外,其余田管措施各处理均相同.

滴灌施药方式全部采用移动加压滴灌模式,于滴水结束前约2h内进行,将药剂加入到滴灌系统的配药箱中,随水滴入完成施药.试验于棉花发病前期开始施药,整个生育期滴施3次,根据不同生育期发病情况确定滴施比例(见表1).

1.4调查指标及方法

每个副区选取3个固定调查点,每点面积6.6m2(2.0m×3.3m).于施药前(6月初)调查黄萎病发病基数,施药后分别于7月5日、8月18日、9月20日定期进行棉花发病情况的田间调查.蕾期、花铃期通过观察病叶、吐絮期剖秆观察棉秆木质部颜色变化,统计棉花发病株数,计算发病率、病指和防治效果.调查记载中按照沈其益5级分级标准[7]表述病情.

发病率(%) 等于 发病植株数/全部调查植株数

× 100(1)

病情指数 等于 ∑(各级病情数 × 各级样本数)/(最高病情级数 × 调查总样本数) × 100(2)

防治效果(%) 等于 (CK处理病情指数 - 施药处理病情指数)/CK处理病情指数 × 100(3)

其中,发病率记作Ri;病情指数记作Di.Di是衡量发病率和严重度的综合指标.

1.5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1.5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用Duncan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P等于0.05),分析不同生物药剂3个不同水平施药量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率、防效的影响.图表中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plun; 标准偏差.运用Sigmaplot12.5制图,构建不同药剂处理与调查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

2试验结果

2.1不同生物药剂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率的影响

本试验条件下,通过对棉花不同生育期发病棉株的调查和统计,发现3种生物药剂滴施后对棉花各生长阶段黄萎病发病率的影响显著不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2),蕾期不同施药处理之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较对照、C处理黄萎病发病情况最轻,B和A处理对黄萎病发生率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同一药剂处理不同施药量之间发病率差异不大,A处理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发病率依次降低,B处理3个施药量之间无显著差异,C处理C2发病率显著低于C1和C3.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因7~9月份持续的高温阴雨天气(当地日气温最高温度 ≥ 40 ℃)及覆膜滴灌密闭的植株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花铃期、吐絮期黄萎病发病情况显著较蕾期明显加重,花铃期和吐絮期A、B、C、D各处理的发病率分别为31.55%、31.91%、27.08%、51.85%和52.91%、51.02%、47.54%、86.08%,但与对照相比较,3种药剂处理均降低了黄萎病发病率,其中,以C处理的降低效果最明显.棉花生育中后期,同一药剂下不同浓度处理对黄萎病发病率影响不同,A处理不同浓度之间发病率变化趋势与蕾期相一致,B处理C2发病率显著低于C1和C3,C1和C3之间差异不大;C处理3个不同水平施药量下的发病率大小为C2<C1<C3.

从棉花全生育期黄萎病总体发病情况来看,滴施生物药剂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具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等于0.011).A处理的C1、C2、C3施药量下棉花黄萎病发病率较不施药处理分别降低了37.20%、42.33%、47.45%,随着施药量的增加发病率呈现降低趋势;B和C处理的C1、C2、C3施药量下棉花黄萎病发病率分别降低了42.63%、49.82%、43.33%和50.93%、57.30%、46.50%,以C2施药量对黄萎病发病率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其它施药量处理.

2.2不同生物药剂对棉花黄萎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对基于发病率的棉花黄萎病病情指数计算结果显示,棉花各生育期不同药剂处理的病指变化与发病率变化趋势相一致(见表2).与清水处理相比,生物药剂的滴施显著降低了各生育期黄萎病的发病程度(P等于0.033).从全生育期黄萎病的总体发病程度来看,较不施药处理,A、B、C各处理的病情指数依次降低了53.95%、57.18%、60.64%,显示C处理的发病程度最轻,B处理居中,其次是A处理.

每种药剂不同施药量处理对病情指数的影响也达到显著水平,A处理3个施药量的发病指数依次为15.66%、13.54%、11.91%,表现为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药量的增加,病指显著降低;B处理的C2病指显著低于C1和C3,C处理不同施药量处理的病指大小为C3>C1>C2.

2.3不同生物药剂滴施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通过对各施药处理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计算分析,发现本试验所选取的3种生物药剂分期随水滴施后,对棉花黄萎病均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见图1).棉花蕾期,A、B、C处理黄萎病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0.13%、84.65%、92.03%,C处理的防病效果显著高于B和A处理(P等于0.015).同一药剂不同施药量处理之间的防效差异显著,A处理的不同施药量防病效果大小依次为C3>C2>C1,B和C处理的C2防病效果较高于其它2个处理.棉花花铃期,A、B、C处理防效依次为55.82%、55.69%、61.36%,各施药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每种药剂的不同施药量对黄萎病防效影响不同,A处理下随着施药量的增加,防病效果显著增加.棉花吐絮期,通过剖秆观察黄萎病病级并统计发病率,结果显示,前期滴施的生物药剂对棉花生长后期黄萎病起到了显著的防治作用(P等于0.031),A、B、C处理黄萎病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50.94%、54.68%、56.56%.每个药剂处理下不同浓度的防效变化与蕾期基本一致.

从棉花全生育期的平均防效来看,C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A和B处理,A与B处理之间差异不大.A处理的C3对黄萎病防效显著高于C1和C2,达到65.89%;B处理的C2黄萎病的防效显著高于和C1和C3,达到69.31%,C1与C3的防效差异不明显;C处理的C1、C2、C3的防效为分别达到了68.63%、75.70%、65.60%,C2的防效最高,其次是C1、C3相对较低.

3结论与讨论

生物药剂施入土壤,通过药剂本身的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及其代谢物,产生抗菌物质和生长激素类物质,抑制土壤中的病原菌的侵染和危害,从而增强棉花的抵抗力[8].生物药剂滴施用量过少,药剂本身的抗病菌如果不能稳定繁殖并在根际微生物群落中占据优势地位,就无法与土壤病原菌形成有效竞争力;如果滴施用量过多,势必会对土壤其它有益菌群数量及酶活性等微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所以合适的施用浓度,是生物药剂应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关键.

结合棉田发病率、病情指数,计算分析各施药处理棉花黄萎病的防效,研究显示,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所选用的3种生物药剂,在棉花生育期分3次随水滴施后,对棉花黄萎病起到了不同程度的防治作用.“99”植保素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施倍健”哈茨木霉菌剂与配制的水溶性枯草芽孢杆菌肥防病效果差异不大.其中,“99”植保素滴施用量3.00kg/667 m2、木霉菌剂滴施用量1.20kg/667 m2、水溶性芽孢杆菌肥用量3.00kg/667 m2,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

本研究仅是一年的观测结果,试验时间相对短暂,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生物药剂使用成本相对化学药剂要高,且生物菌剂施入土壤药效的发挥需要一定时间,明确不同生物药剂合适的施药时间很关键;另外,生物药剂随水滴施后必然引起土壤微生态的变化,生物菌剂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机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胡保明.新疆棉花资源优势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2,25(3):87-90.

[2]刘海洋,王伟,张仁福,等.新疆主要棉区棉花黄萎病发生概况[J].植物保护,2015,41(3):138-142.

[3]XiaoGL,YanAZ,ChangFD.DeclinedsoilsuppressivenesstoFusariumoxysporumbyrhizosphere microfloraofcottoninsoilsickness[J].BiolFertilSoils,2015(51):935-946.

[4]李明桃.棉花黄萎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探析[J].园艺与种苗,2014,(4):52-55.

[5]顾美英,徐万里,茆军,等.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J].西北农业学报,2009,18(2):276-279.

[6]徐瑞富,陆宁海,李小丽,等.土壤微生物群落对棉花黄萎病的影响[J].棉花学报,2004,16(6):357-359.

[7]沈其益.棉花病害基础研究与防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8]张升,缪卫国,努尔孜亚,等.新型生物制剂对棉花黄、枯萎的病田间防治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S1):71-73.

棉花论文范文结:

关于棉花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棉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