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可持续发展相关学术论文怎么写 与转型升级是中国葡萄产业可持续的必由之路方面专升本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转型升级是中国葡萄产业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摘 要:本文对全国葡萄产业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8个方向.将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归纳总结为“三高、三单、三乱、三降”.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三减、三控、三提”.通过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出葡萄产业的转变方向,以实现全国葡萄产业优质、绿色、高效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葡萄产业;创新;转型;发展

DOI:10.13414/j.cnki.zwpp.2017.04.032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果品产业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到2015年底全国果品面积1280万 hm2,产量2.737亿 t,人均水果195.5 kg,是世界人均水果65 kg的3倍.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和果品产业一样发生了巨变,到2015年底葡萄面积达79.92万 hm2,产量1367.6万 t[1],同改革开放前(1978年)比,面积增加30.9倍,产量增长78.2倍,人均葡萄近10 kg,我国已成为世界葡萄生产大国.但从全国葡萄总体质量来看,还称不上生产强国,葡萄生产中的各个环节还存在诸多问题,果品质量及较低,出口量很少.因此,面对新形势,如何创新发展,实现葡萄产业的上档升级是我国葡萄发展的必经之路,下面就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及发展方向加以论述.

1 葡萄产业在世界葡萄产业中的地位

2011年起我国鲜食葡萄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到2014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已跃居世界第2位,葡萄酒产量居世界第8位.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世界鲜食葡萄总产量达到2194万 t,中国总产量为1020万 t,占世界产量的46.5%,因此中国葡萄产量几乎占据世界鲜食葡萄的半壁江山[2].

2 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 栽培区域不断扩大

由于新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南方设施栽培及避雨栽培技术的运用,使得全国葡萄种植区域不断扩大,到2016年底,除香港、澳门外,其他省、市、自治区均有葡萄种植.面积超过6.67万 hm2的有2个省,超3.33万 hm2的6个省,超6700 hm2的14个省,6700 hm2以下的9个省.

2.2 面积产量逐年增加

从几个发展节点看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更能反映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真实历史进程.1994年葡萄学会成立时全国葡萄面积仅14.89万 hm2,产量152.2万 t;2004年学会成立10周年,全国葡萄面积增加到41.35万 hm2,产量567.5万 t;到学会成立的20周年时,全国葡萄面积76.72万hm2,产量1254.6万 t.可见,在近二十年来我国鲜食葡萄产业的发展迅速,面积产量稳步增长.

2.3 新品种不断育成

自2000年以来,不断推出葡萄新品种,除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全国各地的葡萄种植户也加入了新品种的选育热潮中.据姜建福、亓桂梅等[3-4]的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到2014年短短15年间,已育成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142个,为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为葡萄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新模式不断完善

避雨栽培新模式的成功推广,使我国葡萄非适宜区的南方成为鲜食葡萄的主要产区;设施促成、设施延迟技术模式使全国每月都有葡萄成熟,丰富了果品市场,实现了周年供应;一年两熟、限域栽培技术扩大了栽培区域,增加农民收入;设施栽培新模式改变密植高产的传统种植旧观念,促进了葡萄品质提升和效益提高.

2.5 新技术不断研发

减灾栽培技术实现冰雹、大风、鸟害、冻害、沙化等自然灾害的有效防控,为葡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省力节本技术降低劳动强度和果园成本;优质绿色栽培技术提供了市场上好吃好看的优质葡萄产品;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劳动效率,使一个工人管理6.67 hm2以上葡萄园成为现实.

2.6 设施比例不断提升

设施葡萄进行反季节生产和避雨生产,改变了葡萄正常的季节生长规律和种植区域,不仅延长鲜食葡萄的供应期,丰富市场供应,提高品质,而且大幅提高葡萄,增加了果农收入,成为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设施形式不断翻新,在玻璃温室、日光大棚的基础上,研发不同材料、不同结构的新设施.如:全天候温室、连体温室、水幕帘温室、防寒大棚、避雨棚改造温室等多种新设施,有效的带动葡萄产业发展,设施葡萄面积迅速提升,达到近20万 hm2,占葡萄总面积的25%,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2.7 新产业异军突起

在以葡萄种植为主的第一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葡萄精深加工的第二产业和以葡萄休闲观光为主的第三产业异军突起,在葡萄酒的带动下,葡萄汁、葡萄醋、葡萄油、葡萄酵素、葡萄多酚、葡萄色素等产品的研发成效显著;以葡萄为主的主题公园、观光园成为不少地区休闲观光产业的主体,如上海马陆葡萄主题公园、西安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等,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2.8 新理念不断创新

学术产生理论,技术引领产业,品种打造品牌,产业对接市场.中国葡萄产业通过30多年的发展,在很多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由上海交通大学王世平教授主持的“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与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品种选择、栽培技术优化、产期调控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南方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方式的新品种,并围绕规避高地下水位、弱光和多雨高湿,通过选择适宜的整形修剪和肥水供给技术及低成本避雨设施开发,总结出一套适合南方地区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的技术体系,是国家对近年南方葡萄产业科研、生产迅速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的肯定[5].

3 葡萄产区的共性问题

葡萄产业同全国果树形势一样,面积、产量、产值连年增长,为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全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下行的压力下,在多年片面追求产量后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大体归纳如下:

3.1 追求高密度、高产量、高收益现象突出

为了追求早产和高产采用高密度定植技术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每667 hm2定植600~800株、最高可达1000多株的果园各地都有存在,在一些新兴产区流行的“葡萄密如葱”的说法并非戏言.

由于有了高密度,加上大量的肥水供应,实现了一年定植,二年达产(1000 kg/667m2),三年丰产(2000kg/667m2),连年高产,达到2500~4000 kg/667m2的生产水平.

前些年由于市场需求和供给不足,受“萝卜快了不洗泥”效应的影响,售价均在6元/kg以上,每667 m2纯收入万元以上的葡萄园非常多,比一般农作物收入多十倍以上,“一亩葡萄园强于十亩田”的现象多地都有出现,特别是在设施栽培中表现更为突出.

3.2 品种结构、种植模式、销售渠道单一问题以河北为例,酿酒葡萄中80%是赤霞珠,鲜食葡萄主要是红地球、巨峰.面积小的种植园问题不突出,但是对于大面积种植园,会出现成熟期集中、销售集中、销售难、果农相互压价、效益降低等问题.

种植模式上,主要是大棚架(多6 m),由于北方年生长量小,需5~6年才能爬满架面,前期效益不理想;二是篱架模式,多为龙干或多主蔓扇形,这种架式容易导致植株旺长,加上留枝多,虽然产量形成快,易导致枝叶郁闭,影响果品质量.

目前,多数果农只有产品意识,没有商品意识;多是零散销售,坐等地头销售的问题非常普遍.一个草帽一杯水,一个马扎几穗葡萄就是整个的销售过程.

3.3 化肥、农药、激素使用不合理

为追求高产,果农不计成本的大量使用化肥.据广东省环保产业协会提供资料显示: 我国化肥产量2014年6933.7万 t,人均50 kg.粮食与化肥使用比例从1978年到2011年的30年中粮食增产87.4%,而化肥使用量增加6.28倍.而在葡萄产业中,滥用化肥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无论在施肥量、施肥时期、施肥结构及方法中都存在诸多问题,既污染了土壤环境,又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果品质量.

在葡萄植保方面,没病不防,有病乱打药的问题较为普遍,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科学防控的理念不强.在中国,农药企业4000家,研制农药1000多种,常见的害虫20余种,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有效作用于目标害虫,99.9%的农药进入生态系统,最终这些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消费者体内.

激素在生产中应用普遍,由于科技普及不够,消费市场和消费者不成熟,滥用激素问题普遍,葡萄种植户只盯着大个、好看的外观品质,片面追求早上市卖个好价钱,市场的需动激素的应用,前期控制旺长、拉长、保果、膨大4次,后期催熟、上色最少两次,一年用6次以上.

3.4 出现土壤肥力、果实品质、经济效益下降的情况

连年单一种植葡萄,长期使用速效肥,使得土壤肥力下降、通透性降低、土壤板结严重,pH值升高、有机质降低、土壤生产能力下降.如怀来县是我国葡萄主产区,葡萄栽培中由于化肥的不合理施用,而使土壤养分状况逐年下降,如小南辛堡的土壤,经过20个样点取样分析,各项指标均很不理想,有机质处于很贫瘠水平,大量元素处于低和极低水平,pH值处于强碱水平,综合评价为很差.由于追求高产量,直接导致葡萄成熟期延后、上色不均或不上色,含糖量不高,口味变淡,病害严重等影响品质的问题发生.如夏黑葡萄亩产量1000 kg是“夏黑”,1250 kg是“夏紫”,1500 kg是“夏绿”.

品质下降导致了效益的降低,2016年饶阳同一天的维多利亚葡萄品质好的售价36元/kg,差的只卖16元/kg,可见品质对售价的影响巨大.

4 建议与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必须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三降、三控、三提”,实现葡萄产业优质、绿色、高效的健康发展.

4.1 降低定植密度、单位产量、用工成本

将每667 m2定植密度从1000株减少到几百株、几十株到几株,实现稀植、优质、高效的种植.单位产量控制在1000~2000 kg/667m2,理想控制在1500 kg左右.将每667m2用工从56个减少到45~50个,降低10%~20%,可降低成本500~1000元.

4.2 控制化肥、激素、农药使用量

严格控制化肥使用量,增加有机肥和生物菌肥的用量,前期氮肥为主,后期磷钾肥为主,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实现配方施肥或肥水一体化施肥.普及科学技术,引导消费者正确认识激素产品;教育种植者,科学合理使用激素.中国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带,雨热同期是主要气候特征,带来的病虫害问题是葡萄栽培的主要问题,实现有机化栽培,控制、合理、正确的使用.

4.3 提高管理水平、果品质量、经济效益

管理就是经营一个葡萄园的过程.首先,果农要树立商品经济的理念;其次,要利用现代工业产品武装葡萄产业;第三,要用现代科技成果来经营葡萄产业.根据市场需求,按照大粒、无核、浓香、优质、绿色发展方向,生产出好吃、好看、安全的高品质葡萄.通过提高品质、打造品牌、休闲采摘提高竞争力,提高葡萄产业的经济效益.

5 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

5.1 品种合理搭配

由少数品种当家向多、早、中、晚品种搭配种植方向转变,实现良种化、砧木化、多元化栽培,使早、中、晚品种结构调整为3:2:5或4:2:4的比例.生产栽培向优质、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5.2 转变栽培模式

据调查,在全国葡萄总体过剩、不断降低的形势下,早熟葡萄、设施葡萄、优质葡萄销售势头强劲,效益显著.因此,力求由单一的露地栽培向露地设施并重,不断提高设施葡萄栽培面积比例,达到总面积的30%~40%.由粗放型向精细型方向转变,根据葡萄生长特性和土壤性状状况,通过系统诊断、优化配方、技术集成和科学管理,提高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或最节约投入达到同等收入或更高收入,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实现精准栽培.栽培管理上,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方式的转变,利用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省力化、机械化、设施化、肥水一体化技术管理葡萄产业.

5.3 转变种植经营理念

由数量发展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除局部新区外,老产区应控制面积发展,向质量要效益,全国面积控制在70万 hm2以下为宜.由分散种植型向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规模集约型转变,鲜食葡萄要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一家一户种植向大户、合作社、企业规模化经营模式的转变.大户经营规模不低于1.3 hm2,年纯效益在10万元以上;合作社经营规模不低于3.3 hm2,年收入在几十万元以上;企业经营规模在6.7 hm2以上,利润在百万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在收获土地承包金的同时,又可在家门口的土地上打工,既解决外出打工的辛劳,又解决当地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一产的种植业要主动向附加值高的二产加工业、三产的服务业融合,把种葡萄、加工葡萄和采摘葡萄打造成一个产品、一个链条、一个市场、一个产业,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参考文献

[1] 晁无疾. 更新观念 拼搏创新 实现我国葡萄生产现代化[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5): 8-9.

[2] https://apps.fas.usda.gov/psdonline/app/index.html#/app/home.[3] 姜建福, 孙海生, 刘崇怀. 2000年以来中国葡萄育种研究进展[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0(3): 60-65.

[4] 亓桂梅, 张久慧, 张陆阳. 2010-2014年育出的葡萄新品种及特征分析[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5(5): 52-58.

[5]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编辑部. “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简介[J].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4(2): 30.

可持续发展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可持续发展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可持续发展方面论文范文。

1、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论文

2、可持续论文

3、环境和可持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