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小岗村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和传奇小岗村,四次红手印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这篇传奇小岗村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传奇小岗村,四次红手印

四十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为了治穷,第一次摁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而后又为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三次摁下红手印,让这片厚重的土地进发出—个时代的传奇.

第一次红手印:—夜跨过温饱线

1978年一个冬夜,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1 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就着昏黄的油灯,酝酿着一件“可能会坐牢”的“惊天大事”.

“当时生产队饿死了60多个人,饿绝了6户.”年逾七旬的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回忆说.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

40年前,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

“一家妻儿老小,几天不烧锅.我父亲饿得下不来床,就想吃一口芋头干,但我弄不来.”“大包干”另一位带头人严宏昌噙着泪回忆道.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

“哪一人坐牢,如果能亲眼看到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我认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说.

红手印一摁,土地就被寄予了最大的期许,这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小块因“分地”而丰收的田地悄悄地出现在荒凉的大地上.

没有不透风的墙,1 979年4月的一天,时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村所在的梨园公社检查时,发现了这个“惊天秘密”.

“陈庭元看见年轻的两口子在地里干活,问怎么就你们俩干活呢,看样子你们是分到户干的吧,两人没说话,陈庭元也就心知肚明了.”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怀仁说.

是立即扼杀还是等等再看,省市县各级政府选择了后者.1980年春节刚过,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在严宏昌家,万里和他谈了将近四个小时.

“一开始他就问‘我能随便看Ⅱ马’,我说能.他先不表态,不说好也不说坏.我心里是不安定的,他要说一声不对,那我马上就要进监狱.但是他看完第一句话是‘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就是没有人敢,你干对了’.”严宏昌说.

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5月,在一次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大包干”.1982年,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 8倍.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就此结束.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也没有今天的‘大包干’.”年迈的严俊昌激动地说.

再摁红手印:挽留改革致富带头人

20多年后,小岗人再按红手印,这次是为了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

沈浩,作为2004年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凤阳县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位后来被小岗村村民三次挽留的人,却在到来之初备受反对.

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小岗“一夜跨过温饱线”,却“二十年未进富裕门”.

“当时他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办工业、搞旅游业,有的群众讲,沈浩在这瞎吹.”时任小岗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秀华说.

“那时候农民就是觉得,我把地种好,只要有吃的就行,没想要吃得好.”“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

小岗村地处淮河南岸,离县城28公里,当时有1 08户,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3亩多地,是中国传统农区的缩影.温饱解决后,村组织长期涣散、乡村治理模式陈旧、基础设施薄弱.

沈浩初到小岗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过2000元,还有3万元集体欠债.他花了两个月,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就为说一个道理: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

“他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去华两、大寨等名村参观.相比之下,我们确实差距很远.我们是最初的改革者,但如果不与时俱进,就成了改革路上的绊脚石.”关友江说.

长期以来,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为了打破闭塞,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资金后,决定修一条水泥路.他将村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既省了钱,又唤起村民参与感.自己也天天泡在工地,什么活都干,找不到工具,就挽起袖子用手捧水泥.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节余了一半资金.

这条被命名为友谊大道的道路,成为点燃小岗的“第一把火”.随后,大包干纪念馆落成带动红色旅游,村里招商引资办起了工厂,老百姓住上了集中规划的新居,村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这年秋天,沈浩挂职期将满,小岗村民满怀深情写下挽留沈浩的书,摁下98个鲜红的手印.

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表达农民的情感?沈浩选择留下.

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行

沈浩继续留任的3年,是小岗村深化改革的3年.

小岗村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农村土地家庭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沈浩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形式加入.这让小岗村炸开了锅.

当年冒着杀头坐牢风险才分来的土地怎么能流转出去?祖袒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从不轻信口头理论.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就在其中.

“过去分田是改革,现在土地合理流转也是改革”,沈浩一趟趟往老严家跑,一遍遍地解释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触手可及的收益.老人脸转向东,他就转向东,老人脸转向西,他就跟到西.严俊昌终于点了头.

两年时间,小岗村流转了600亩土地,村里发展起粮食、葡萄规模种植,双孢菇产业和甜叶菊种埴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如破竹.

严德友,严俊昌之子,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头人.在沈浩的帮助下,他流转了1 00多亩土地进行了葡萄种植,每亩收益是种粮的10倍.严家父子俩逢人就讲:“现代农业是小岗人的救星!”

寒来暑往,又是三年,小岗人满怀着对富裕的渴望和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再次按下了挽留沈浩的红手印.“红手印不是随便按的,只有老百姓认可了,才能按下这红手印.”“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2009年1 1月,沈浩累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小岗人第三次为沈浩按下红手印,让他长眠于此.

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四次红手印见证了小岗的发展,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永远是改革路上的坚定领导者和推动者.”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传奇小岗村论文范文结:

适合传奇小岗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传奇小岗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中华传奇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