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类本科论文怎么写 和惊蛰:春雷抖衣裳和虫话短长方面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惊蛰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惊蛰:春雷抖衣裳和虫话短长

熊慕东

“惊蛰清田边,虫死几千万.”这句农谚点明了惊蛰这个物候类节气的农事主题.

蛰,指动物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中不食不动的状态.古人理解的惊蛰的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事实上,不是雷声,而是大地回春、天气变暖而使动物结束冬眠的.惊蛰期间,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已渐有春雷,春光明媚,万象更新.而北方的小麦则已开始返青拔节,农民忙于在田间清沟理墒,育苗、施肥,防治病虫草害,播种棉花和玉米.农谚说:“惊蛰春翻田,胜上一道粪.”可见惊蛰期间的主要农事是春翻、施肥以及灭虫.

对于农民来说,害虫是砸饭碗的,必须清而除之.因此,惊蛰的相关民俗就与“虫”有关了.

遍洒石灰避百虫

农谚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因此,选择在虫子刚刚起蛰的时候除之,很适时.俗话说:“除虫没有巧,只要动手早.”

惊蛰期间,百虫惊而出走,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百姓非常痛恨,想出种种带有巫术性质的做法,久而行之,形成民俗.

鲁东南一带,主妇以炊棍敲锅台,谓之“震虫”;以彩纸、秸草或细秸秆串起来悬于堂屋梁上,谓之“串龙尾”.还有的则敲面瓢,边敲边念咒语:“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的是蛇.

杀虫,除了使用上述生物武器外,还有化学武器.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月令》上就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大家就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

江西遂川,早年也有惊蛰日杀虫的习惯,在房前屋后的墙基、畜栏、厕所等处撒一些石灰粉末,以杀虫、防虫.福建汀州,人们在厨房桌角、柱下墙角等处撒石灰,另外,听到第一声春雷时,要赶紧把衣服抖一抖,认为这样可以经年不受虱子、跳蚤的侵扰.这些做法都是在百虫出蛰时给它一个下马威.

动手除虫,不限于真刀地干,还有很多厌劾之术.湖北土家族的农人于惊蛰前在田里画出弓箭的形状,举行模拟射虫的仪式.河南南阳农家主妇,此日要在门窗、炕沿处插香薰虫;并剪制鸡型图案,悬于房中,以避百虫,保护全家安康.浙江宁波过去在惊蛰日要过“扫虫节”,农民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的巫术仪式,表示将一切害虫扫除干净.

爆炒黄豆喻吃虫

中国人表达恨意,往往用“吃你的骨头喝你的血”这样的措辞.对于害虫的恨,过去的民俗也爱用吃掉来表达.

当然,虫子作为食材,只是极少数人的选择.虽然痛恨害虫以至于要吃掉才能逞其快意,但并不真吃,人们想出很多变通的法子.

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地,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放在锅里翻炒,噼里啪啦,谓之“爆龙眼”,求风调雨顺,然后男女老少争抢炒熟的黄豆吃掉,谓之“吃虫”,意喻人畜无病,庄稼无害.

现在人们总觉得两广地区的人敢吃,但吃虫不在此列.

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这天,家家户户要吃“炒虫”.把“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为求尽兴还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这里的“虫”其实是玉米粒,取其象征意义.

另外,在福建汀州,人们煮带皮的芋子,以芋子象征毛虫,吃芋子意寓除百虫.山东一带则流行在天井里擀饼烧鏊子,意思是通过烟熏火燎将家中的虫害杀死.

除了吃“虫”,山西还流行惊蛰吃梨,意寓与害虫别离.

从养生角度来看,惊蛰时日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因此惊蛰吃梨也有科学道理.

远离是非祭大虫

古时称老虎为大虫,水浒有位顾大嫂,绰号母大虫,就是母老虎的意思.惊蛰这天,民间流行祭白虎、打小人,二者有内在联系.

在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兴风作浪,阻挠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祭大虫.

怎么祭呢?其实就是拜祭用纸绘制的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猪血喂之,意思是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还有的地方以鸭蛋投食.

港片中常出现“打小人”的场景:一个老年妇女,坐在地上,拿着一只鞋敲打纸做的小人,嘴里还得念念有词,“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

这就是广东人在惊蛰这天“打小人”习俗的流变.人们相信,惊蛰一到,不仅害虫出动,小人也开始出来为害.所以过去去庙里打过小人之后,还要撒芝麻、绿豆和茶叶,表示把四方小人驱走,这一年就可以顺顺利利了.

中国人下南洋之后,把这些习俗也带了过去,如今新加坡的华人还保持着惊蛰日打小人的做法.

延伸阅读

大地复苏在惊蛰(节气·物候)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 个节气,一般在公历3 月5 日至6 日,今年惊蛰交节是3 月5 日11 时43 分,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为“二月节”,即二月的节气,但实际上它不一定都落在农历二月,如今年惊蛰就落在正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冬天的时候,昆虫、小动物都藏入土中冬眠,古人称之为“蛰”.第3 个节气到来时,地面气温回升较快,空中已有春雷萌动,于是冬天蛰伏的昆虫、小动物们纷纷结束冬眠醒来.古人以为它们是被雷震醒的,于是称之为“启蛰”.到汉朝第六代皇帝刘启的时代,人们为了避讳,将“启蛰”改为“惊蛰”,这样也更响亮生动了,沿用至今.

宋人仇远的《惊蛰日雷》诗写道: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坤宫”指西南方,“蛰户”指虫子冬眠的洞穴.诗的后两句写出了惊蛰这天雨骤风急、电闪雷鸣的景象.

古代将惊蛰15 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即桃花开放,“仓庚鸣”即黄鹂开始鸣叫,古人认为动物之间会发生变化,看到鹰少了,鸠(这里可能指布谷鸟)多起来,就认为是“鹰化为鸠”,总之惊蛰是到了桃花盛开、黄鹂鸣叫、布谷鸟飞来的时节了.

从全国的范围来说,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有寒冷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地区都开始春回大地,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江南地区为8℃以上,华南更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农谚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陆续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王玉民)

惊蛰论文范文结:

适合惊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惊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