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和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与置管效果的影响相关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这篇全程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与置管效果的影响

摘 要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B超引导下l,ICC置管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7d焦虑、抑郁、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依从性及一次件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件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提高依从件,延续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PICC置管;全程心理干预;应激反应;依从性

doi:l0. 3969/j. issn. 1672 - 9676. 2017. 14. 062

经外周静脉穿刺巾心静脉置管(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白80年代末引入我国以来,因其安全、方便、留置时间长、可操作性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上,也是一项护理技术含量较高的技术[1].PICC穿刺会给患者带来心理与生理上的应激,加上护士操作技能、患者血管等因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PICC置管效果,甚至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不良反应.随着现代护理技术的发展,“以患者为巾心”的护理理念更强调护理过程巾的全程动态干预.本文采取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及置管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在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2~ 80岁,平均(56. 35 +4. 21)岁;患者来源:乳腺科31例,脑外科2例:文化程度:本科5例,大专10例,高rrI 10例,初rrI及以下8例:家庭人均月收入:< 3500元16例,≥3500元17例.对照组男2例,女31例;年龄42~ 78岁,平均(56. 30&plun;4. 32)岁:患者来源:乳腺科30例,脑外科3例:文化程度:本科6例,大专9例,高中11例,初中及以下7例:家庭人均月收入:< 3500元14例,≥3500元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取平卧位,B超下选择穿刺点,上肢伸展900,从预刺点沿静脉至胸锁关节向下第二、三肋间测量,建立尢菌区.嘱患者头偏向置管对侧,B超探头反复探查颈内静脉方向,观察有无等号样强回声点,B超引导下送人导管预测长度.无菌透明贴膜同定,外拉肝素帽

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包括血管评估、健康教育、心理干预、观察穿刺部位变化、并发症护理等.观察组联合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置管前心理护理.①评估.置管前1 d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疾病类型、严重程度、焦虑抑郁程度、疼痛敏感度等,分析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②健康教育.制定PICC置管相关资料的PPT,对置管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知识介绍、PICC置管的意义、穿刺部位观察、置管下生活注意事项、置管可能存在的并发症,以增强患者对PICC置管认知程度,增强置管依从性.⑧环境护理.向患者介绍病区环境、同室病友,病房可配置色彩明快装饰,根据患者喜爱播放舒缓音乐.④心理干预.尽快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取得患者配合,根据患者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安慰,同时引入移情易性法、rrI医音乐疗法等情志护理干预,以转移或化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2)置管巾的心理护理.PICC置管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状态下进行,置管过程巾采用专业术语与患者交谈,传递给患者置管的正向导向信息,通过肢体语言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同时穿刺前指导其进行深呼吸,保持呼吸平稳,做到肌肉放松,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穿刺操作.(3)置管后心理干预.①加强对置管的巡查,及时回答患者关注的疑问,向患者讲解置管注意事项,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每2 d 1次,每次20~ 30 min);制作“PICC置管知识调查问卷”,包括穿刺点观察、置管侧手臂负重要求、如何穿脱衣、导管保护、沐浴方法等,评估患者对PICC置管认知及掌握程度(每周1次).②并发症的预防.术后24 h要求患者尽量减少穿刺部位活动,穿刺48 h切忌反复更换敷贴:如出现局部静脉炎采用33%硫酸镁湿敷:出现导管堵塞,迅速用20 ml生理盐水加10万U尿激酶缓慢灌注抽吸.(4)出院指导及随访.①出院前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发放PICC导管使用指南,建立患者服务档案.②强化出院随访管理.出院后1个月,电话随访每周1次,每次20~ 30min,家庭访视每月1次,每次20~ 30 min;出院2个月后,电话随访每2周1次,每次20~ 30 min,家庭访视每月1次,每次20~ 30 min.随访内容包括PICC置管使用情况、并发症预防、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等.

1.3观察指标

1.3.1应激反应于置管前1 d、置管后7 d采用焦虑白评量表( SAS)、抑郁白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水平,分别包括20个项目.50~ 59分轻度焦虑,60~ 69分rrI度焦虑,> 69分重度焦虑:53~ 62分轻度抑郁,63~ 72分rrI度抑郁,>72分重度抑郁‘4].于置管前1 d及置管后7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生理应激水平,总分O N10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程度越强.

1.3.2置管效果包括置管依从性、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参照李美清等文献资料评估患者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遵医PICC治疗,按要求冲管及换药:部分依从,部分执行医嘱,不能按期冲管及换药:不依从,拒绝选择PICC治疗.

1.3.3 并发症 置管期间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血栓、导管破裂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1.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或爿: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等于0. 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置管前后应激反应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置管依从性比较(表2)

2.3两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比较(表3)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4)

2.5两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比较(表5)

3讨论

B超引导下PICC置管采用的是微插管鞘技术,超声引导下能够清晰观察到血流状况、血管状态(如血管内径、壁厚、光滑度、曲直情况等),可以选择适宜血管,寻找最佳穿刺点,提高置管成功率[5].与常规PICC穿刺技术相比,能够用更细的穿刺针进行静脉穿刺,减少对血管的损伤,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巾于行PICC置管患者多为静脉化疗、长期输液、肠外营养等危重患者,白身心理与生理状态较差,加上患者对PICC置管目的并不十分清楚,极易导致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因此加强PICC置管患者护理干预就显得尤为必要.

有关PICC置管患者护理方法的文献报道较多,如综合护理干预、优质护理干预、体位护理、健康教育、疼痛干预等,均在PICC置管患者护理实践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同时都存在不能根据PICC置管不同时期进行施护,缺乏动态性,难以反应置管操作前、操作巾、置管后的不同特征,同时PICC置管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较多,疾病因素、性别、年龄、学历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个人认知、社会支持等都将影响患者置管的依从性[11],而且PICC置管操作的疼痛反应也会加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全程护理干预贯穿于PICC置管的全过程,包括置管前、置管操作巾、置管后、带管出院等各环节.本文研究巾,置管前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实施以健康教育、环境护理、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策略,置管操作巾采取正向导向、肢体语言、呼吸训练等方法,置管后实施加强巡视、并发症预防等措施,带管出院患者则采取健康宣教、立档建卡、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等方法.结果表明,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置管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周红纠也有类似的文献报道,提示全程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PICC置管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应激反应是机体对抗应激源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当反应强烈时,则对机体有害.对于PICC置管患者,PICC为一种强烈的心理应激源,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疼痛是应激反应的一种生理现象,剧烈疼痛刺激也会加剧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任秀芹等通过对18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巾,认为基于疼痛.焦虑评估下的分级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心理状态,其研究设计与本文全程心理护理理念基本一致,都是强调针对不同时期的患者实施不同策略的心理护理措施.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提高置管依从性,延长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量较少,此外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尚未与患者个体特征有效结合,且未对应激反应进行动态观察,均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作进一步的研究.

全程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全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全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学位论文全程指南 全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