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因素分析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和辽源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与解决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因素分析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辽源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与解决

付 文

(辽源市农业经营管理总站, 吉林辽源 136200)

[摘 要]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既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吉林省辽源市的劳动力基本情况做样本,分析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提出促进劳动力转移应当采取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剩余劳动力 转移 制约因素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 (2016)05-0011-01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的中南部,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现有农业人口6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4%,农村劳动力33万人,其中约9.3万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常年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多没有割断农业脐带,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有客观分析制约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才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辽源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

1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

1.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辽源市所辖两县都是商品粮基地县,其中东辽县又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县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交通区位优势不明显,辽源市处于交通枢纽的四平、通化和辽宁省沈阳、抚顺、铁岭等城市的夹角地带,发展受前后夹击;经济结构不优,辽源因煤而兴,亦因煤而衰,以往以煤炭为主的资源已近枯竭,经济转型刚刚起步,经济总量仅占全省的5%左右,综合发展指数处于全省九个市州偏下水平?;农民收入渠道有限,全市农民依靠经营土地获取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性收入的占比为70%左右,工资性收入占比为20%左右,而转移支付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占比仅为10%左右;用工市场不景气,房地产开发市场疲软,建筑性用工明显减少,城市能提供给农民的就业岗位在工种、技术等方面要求严格,技术密集型工业企业用工总量偏少.

1.2相关制度

一是农与非农存在待遇上的本质区别,城市居民特别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财政予以补贴相当比例的“五险一金”,退休后由财政负责供养,养老无忧,而农民基础养老金也只有每月每人70元,与城镇企业退休职工每月每人养老金平均数2000 元比较,相差28.6倍;城镇职工有公益岗位等可供选择,子女按照学区管理,就近就便入学有,农民如果进城打工,少有企业为农民足额按时交纳“五险一金”或其中一部分,部分企业不能按时结算农民的工资、工伤得不到及时救治和补偿、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就业性别歧视等都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

1.3劳动力自身问题

一是全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存量较大,增量空间充足.全市未来5—10年,仍会有2—3万的剩余劳动力增加空间,总量供给是有保证的、充足的;另一方面,辽源市城区、东丰县县城东丰镇、东辽县县城白泉镇分别确定了城市扩容目标、实施战略、主要任务,随着上述项目的如期实施和推进,均会不同程度拉动区域性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预计未来3—5年对劳动力的需求仍有较大空间;再有农村土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工商资本下乡、农业科技进步、农业设施改善、农业综合开发等不同程度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减缓劳动力向土地的过度依赖经营,可腾出部分农民成为剩余劳动力.

1.4劳动力素质和市场

全市农村劳动力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占87.5%,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初级?职业技术培训等才19.5%;农业产业化链条太短,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产品精深加工不够;全市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高,对农村劳动力需求不足,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减少,工业吸收农村劳动力能力降低;小城镇建设只注重人口扩张、房地产开发,缺少应有的产业支撑,无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1.5土地承包政策

土地承包政策长期不变的信号加上近年来发放各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化和加强,给农民赋予土地更多的留恋情结.由于农民收入的相当比重和份额出自于经营土地,且多数农民没有更出色的一门手艺,对其他行业不愿入门,经营土地只需简单劳动,几乎没有太精尖的技术含量,效益虽说不是很高,但基本把握性很大,不是有更好的项目、更好的产业来维系农民的生活,农民不会轻易放弃对土地的经营.

2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2.1强化农业保护政策

面对各地出现的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市场竞争力低下、大宗农产品结构性趋同等问题,要在政策上、信息上、技术指导上、财政支持上予以扶持,向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等方向发展,坚持农产品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效衔接,实现品牌推动、集约经营、搭建平台、利益共享、实现双赢的目标.

2.2建章立制

政府应当研究和出台创新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有偿转让、转租、入股抵押等有关政策,细化有关规定,释放农村改革新的信息,逐步消除农民恋土恋家,过度依赖经营土地的倾向;建立和深化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的“暂住证”制度,逐步解决农民与城镇职工的平等待遇问题;要改革财政支农政策的结构性问题,要在解决农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福利、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有实质性突破.

2.3不断拓展就业空间

开辟多渠道的转移途径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不断拓宽生产新领域,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要通过大力发展乡镇民营企业吸收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切实改变目前因布局过于分散、无法发挥集聚效应而造成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现状.

2.4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不断增强县城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小城镇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成本和风险.

2.5规范服务机构从业行为

要规范现有各种信息、培训、咨询和职业介绍等服务机构,加快建立中介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及时提供劳务信息,提高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2.6强化教育培训

要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借助国家“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的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政策,开展各种就业培训和教育,提高转移劳动力的技能水平.

因素分析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写作因素分析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