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戏剧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马金萍的戏剧人生类自考开题报告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戏剧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戏剧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马金萍的戏剧人生

文/孙鹤 李欣育

1978年春天,他通过新华书店的一个熟人,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本《曹禺剧作选》.当他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他绝望了,手捧书本,躺在炕上,嚎啕大哭.读完这本书他才知道,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创作.

马金萍与刘德华的首度合作

在马金萍那间充盈着冬日暖阳的客厅里,我们采访了他.话题首先从票房热卖的电影《夏洛特烦恼》谈起.因为在这部电影里,有一首充满了东北风情的歌曲《咱们屯里人》,却是用粤语演唱的.本来这首歌从歌词到音乐,都充满了东北文化元素,现在竟然用粤语唱出来了,马金萍曾经担心,北艺南移,北歌南唱,是否非驴非马,不伦不类,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呢?但没想到,通过电影的热卖,人们非但没有反感,反而还把这首歌给带火了.一时间,大街小巷,网上网下,到处流传着粤语版的《咱们屯里人》.让这首歌的词作者马金萍觉得即奇怪又开心.奇怪的是,为什么这么一首浓郁的北方流行歌曲,南方人也能接受呢?开心的是,这首曾作为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的主题歌,已经流行了十几年,通过《夏洛特烦恼》这么一唱,居然又火起来了,而且火得一塌糊涂.仅网上手机铃声的下载数量就非常惊人.而作为这首歌的词作者,马金萍思考得更多的是,流行文化的嫁接问题.为什么一首流传了十几年的东北风情的歌曲,用粤语一唱,就变得“时髦”起来了呢?马金萍觉得,这确实是一种文化现象,值得很好的研究.由于粤语版的《咱们屯里人》的流行,一下子竟然流行到香港去了.此后不久,香港演艺界四大天王之一的刘德华,竟然通过他的歌曲制作公司的经纪人给马金萍打来电话说,刘德华本人希望用粤语翻唱这首歌,他想把这首歌镶嵌在他的那首著名的歌曲《恭喜发财》中,作为单曲在春节期间发行.同时,他还想跟李宇春在电影《澳门风云3》中,用粤语演唱这首歌.

能跟天王级的艺人合作,这当然是好事,马金萍没有理由不答应,于是,在去年的春节期间,我们终于听到了刘天王演唱的《屯儿》(国语版其实是赵本山原唱的《咱们屯里人》),他这么一唱不要紧,好多影视歌星都跟着唱了起来,一个十几年前创作的歌曲,十几年后,竟然还这么火,这真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庆幸的事.

从战士到文人的转变

马金萍老家是扶余,现在的松原市宁江区所在地.如今,提起马金萍这个名字,或许许多年轻人并不熟悉,但如果说到歌曲《大姑娘美大姑娘浪》以及前阵子被几度唱火的《咱们屯里人》以及小沈阳和他媳妇演唱的《东北二人转转歌》,阎学晶在《讨个老婆过大年》中演唱的主题歌《永远伴随你一生》等歌曲,我们相信,很多人大概就知道马金萍是谁了吧?对,他就是这些歌曲的词作者.

马金萍出生在一个贫苦的渔民家庭.父亲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母亲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马金萍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父母在没有文化的苦痛中,深深知道,文化对于一个人的作用,因此,尽管家庭生活贫寒困苦,还是用节省下来的那点微薄的工资来供马金萍读书,一直上到初中,文化大革命来了.在动荡狂乱的年月中,马金萍从最初的狂热,到后来的隐遁,一直到1968年的春天,这时,由于文化大革命已经停顿的征兵工作重新启动,面对前途,一片茫然的他,没有跟任何人商量,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当兵的这条路.虽然那时候他根本就不够当兵的条件,但由于他文笔好,在征兵动员大会上,他上台发言的发言稿,得到了接兵首长的青睐;另外,他又是学校宣传队的成员,会吹笛子,就这样,他破例被来接兵的部队首长接走,从此走上了军旅生涯.入伍的当年,由于当时部队的文化人不多,初中还没毕业的马金萍,就算是有学问的人了,一些小节目,就得让他来编.自然就被选到了宣传队里.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正式开始接触了文艺这行.没想到,他编的那些小演唱、小快板,深受战士们的喜爱,一时间,马金萍成了360团的“名人”,更成了宣传队的骨干.

1976年,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动乱十年的,正式宣告结束.后来出山,国家开始拨乱反正,前被批判、被打倒、被关进牛棚的那些文化人,老作家,重新露面,他们在中被批判的作品,重新问世.时代的车轮驶入了一个新的轨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渐入而立之年的马金萍,忽然觉得自己不会写了,面对新的生活,新的世界,新的时代,他茫然失措,无所适从.马金萍永远都忘不了,1978年春天,他通过新华书店的一个熟人,好不容易买到了一本《曹禺剧作选》,这本书中只收录了曹禺先生的三个剧本,《雷雨》《日出》《北京人》.那时候,他的孩子还小,创作组不坐班,他就在家,一边摇着摇车里熟睡的孩子,一边看那本新买来的《曹禺剧作选》,整整一天一宿,他手不释卷,当他把这本书读完的时候,他绝望了,手捧书本,躺在炕上,嚎啕大哭.读完这本书他才知道,什么是戏剧,什么是戏剧创作.他觉得凭着自己的学养,这辈子都不可能搞创作写剧本了.因为,前面的高山太高了,高山仰止,难以超越,有曹禺那样的大剧作家在前面横着,自己这辈子还搞什么戏剧了.就在那时候,他打退堂鼓了,主动要求调到文化馆去搞业余创作辅导.同时并张罗着转行,不再干创作这行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马金萍得了一场大病,先是咳嗽,咳血,发热,在县医院住了一段时间院,但总不见好,于是,又转院到省里的医院,通过熟人,找到了一个教授级别的医生,那医生看了他的片子,诊断为肺癌晚期,这对刚刚30岁出头、正是大好年纪而且前途一片光明的他无疑是晴天霹雳.后来,他又去北京治病,前前后后一年多,终不得要领.

从北京看病回来之后,马金萍通过朋友,找到当时他们县中医院的一个老中医,老中医给他号了号脉,说,没事,吃几副小中药就好了,于是给他开了些中药,这以后,他的病竟然神奇的好了,也许真的是老中医的中药起了作用,也许是误诊,反正死亡边缘的马金萍又活了过来.

俗话讲:“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病好后的马金萍又重操旧业继续自己的写作生涯,他开始给各大报社投稿,而且又回到了创作组,1984年,他创作了之后的第一个戏剧作品,拉场戏《海棠花搭班》,并代表白城地区参加了全省二人转汇演,在汇演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争议,虽然最后没有获奖,但却让他名声鹊起,吉林省的二人转界终于知道了,扶余有一个会写拉场戏的马金萍.马金萍一下子成了令吉林省文艺界瞩目的作者.

歌曲被美国列入教材

马金萍还创作过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那就是由他作词的《大姑娘美大姑娘浪》,这首歌已经被美国某音乐学院列入了中国乡村歌曲的教材.说到这首歌的时候,马老师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那个年代,台湾的邓丽君,香港的一些流行歌曲磁带,悄悄的开始在大陆流行,时髦的小青年,就跟今天的广场大妈似的,穿着喇叭裤,手里拿着装有磁带的录音机在广场上跳舞.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后期,以西北风为主要音乐元素的歌曲几乎垄断了整个大陆的音乐市场,这时长白山音像社有个朋友来找马金萍,认为西北风刮过以后就应该刮刮东北风了,因此想做个具有东北文化元素的歌曲磁带,由于马金萍是二人转作家,曲作者杨柏森是写二人转的音乐家,两人又是合作默契的好友,所以想请他们二人创作这盘带子.马金萍说:“为了创作这盘歌曲磁带,我专门下去体验生活,想把那些最能代表东北文化的元素都揉进这些歌曲里.可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他还记得,当时他写的歌词有《棒槌鸟》《月亮泡上的小船》《寂静的白桦林》等,后来都没有成功.从1988年年底,到1989年的年底,几乎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那盘叫做《黑土地——生死之吻》的歌曲磁带,才艰难面世.这盘歌曲磁带收录了10首歌曲,其中的《闯关东》《努尔哈赤的故乡》《苣荬菜情歌》等,从歌词到音乐,都非常好听,尤其是主打歌《黑土地——生死之吻》,被广播电台作为每周一歌,在电台连续播放了半个月,并且广播电台还重新找了当时的名歌手安东重新录制.磁带的封面设计也非常大气,总的来说,马金萍对这盘带子还是比较满意的.但磁带发行之后,市场上的反响并不尽如人意,虽然没赔钱,但也并没有给出版社带来多少利润,这让马金萍多多少少有一些不甘心.《黑土地——生死之吻》出版发行之后,出版社又让他们接着再创作一盘,同样是带有东北文化元素的磁带.这就是《青纱帐——黑土之恋》.《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就是这盘磁带里的一首歌.由于当时录制设备和录制水平比较低下,录音棚录制歌曲,都是一轨一轨的录,各种乐器都是一件一件的进,还得总谱,写配器,很麻烦的.为了把这盘磁好,音像社专门从上海请来了大音乐家杨立青(后来成为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给这盘带子写配器.就是在那年的冬天,他们住在省文化厅那个简陋的招待所里,一句歌词一句歌词的反复推敲,终于把歌曲录制成了.马金萍拿着录制成的小样,回到家里,把这些歌放给家人和战友们听,没想到战友们都很喜欢这首歌.1990年,吉林电视台录制春节晚会,这首歌被当做舞蹈节目,在春节期间播放,影响甚广,后来,音像社就把这首歌当作磁带的主打歌,并以此歌为名,上市发行,一时间,大街小巷,城市乡村,东北的所有音像店,都把这首歌当做招牌歌曲,大放特放.使得这首歌风靡一时,一直唱到今天,仍然在社会上广为流行.马金萍说,一首并不被主流文化所认同的歌曲,能够在民间流传将近三十年,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吧.

此时,天光近晚,夕阳西下,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跟马老师聊了两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马金萍目前正在创作一个电影剧本,为了不打扰他的写作,我们只好跟他告别.望着头发稀疏,满脸沧桑,却精神矍铄的马老师,我们感慨万千,是啊!这就是马金萍,这就是那个曾经穷得连房子都买不起的穷小子,如今却成为了一名国家一级编剧和知名的作家,命运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戏剧论文范文结:

关于戏剧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戏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戏剧鉴赏论文

2、戏剧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