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的防控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猪口蹄疫的防控方面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本论文是一篇免费优秀的关于猪口蹄疫的防控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猪口蹄疫的防控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口腔黏膜、蹄部、鼻端、母猪出现水疱为特征,传播速度极快.

一、病原

口蹄疫的病原体是口蹄疫病毒,已知口蹄疫病毒有七种血清型,即O型、A 型、C 型、亚洲1 型、南非1 型、南非2 型、南非3 型.每种血清型还有若干个亚型,我国猪口蹄疫主要以O 型为主.不同血清型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基本一致,但交互免疫原性不强.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寒冷天气,口蹄疫病毒在外界环境存活时间长,在冰冻情况下,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 ~ 170 d,温暖季节粪便可存活30d 左右;夏季阳光照射下很快即可死亡,52℃~ 55℃加热20 min 左右即可灭活,80℃加热几分钟即可杀灭,100℃可立即杀灭;在土壤表面存活,秋季约28 d,夏季约3 d ;在猪舍污水澡存活约三周.

口蹄疫对酸碱的作用敏感,易被酸性或碱性消毒剂杀死, 故1% ~ 2% 的氢氧化钠溶液,1% ~ 2%的甲醛溶液,0.5% ~ 1% 的过氧乙酸、10% 的新鲜石灰乳剂等常用消毒剂都有效.酒精、来苏水、新洁尔来等对口蹄疫病毒无杀灭能力.单纯性猪口蹄疫只引起猪发病,牛羊极少感染发病.

二、流行病学

不同年龄的猪易感程度不同,新生仔猪易感性高,死亡也多,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达80% 以上.成年猪7 ~ 10 d 可自行康复,并且血液中不再含有病毒,但康复猪可带毒一个月左右.本病的传染性强,传播迅速,常呈大流行性发生,传播方式有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流行的同期性已不明显,几乎年年均可流行与发生.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通过水疱液、分泌物、排泄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除病毒.

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配种等途径感染和传播,鸟类、老鼠等野生动物及外来狗猫等动物也能传播本病,特别是外来购猪人员、畜产品、运输工具也是本病的传播媒介,风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因素,有时传播距离可达几十千米.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较寒冷时多发,尤以2 ~ 3 月份达到高峰.寒冷季节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温暖季节.在一个猪场发生时,往往第一周为高发期,第二周会相对减弱,第三周就会基本稳定.

三、临床症状

口蹄疫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1 ~ 2 d.猪只突然跛行,不愿站立,仔细观察蹄冠、蹄踵、蹄叉、唇内面、齿龈、舌面、口腔腭部、颊部黏膜以及母猪(哺乳母猪为主)的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和溃疡.有的蹄冠部在出现水疱前可见一明显隆起的白圈,跛行明显.

病猪初期表现精神不振,不愿采食,同时伴有体温升高.水疱内充满淡或微浊的浆液,水疱会很快破溃,如无细菌继发感染,约1周病损部位结痂愈合,如有细菌继发感染,水疱发生化脓与坏死、溃疡,蹄不能着地,甚至蹄壳脱落.整个病程约7 ~ 8d,蹄部严重病损则需3 周以上才能痊愈.哺乳仔猪受感染时,水疱症状有时不明显,主要表现为急性心肌炎和急性肠炎,病程很短,致死率高达80% 以上.

仔猪心肌外膜出现条纹斑,有的心外膜有出血点,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斑点或条纹,称虎斑心.

成年大猪多呈良性经过,无继发感染时,约两周左右自行康复,致死率一般不超过3%.哺乳母猪的发病率远远高于妊娠母猪.

哺乳仔猪最急性感染时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有的是尖叫几声死亡,有的是跳动几下死亡,短期内几乎整窝死亡.解剖死亡仔猪可见唇内面、齿龈、口腔腭部、颊部以及舌面黏膜等部有小米粒状白色或淡红色突起,由于感染死亡快,很少发展到水疱或溃疡的程度.由于是急性心肌炎死亡,所以,“虎斑心”较为明显.这种情况出现后3 ~ 4 d,母猪才会表现出临床症状.所以生产上遇到整窝哺乳仔猪短时间突然死亡时,就应引起警惕,并仔细持续观察猪群一段时间.正常仔哺乳母猪感染后,吃奶的仔猪会很快受到感染,即使使用抗生素抗继发感染治疗,仔猪的死亡率也很高,特别是母猪上的水疱溃烂时,仔猪的感染和死亡更快.所以,在难以避免哺乳母猪感染的情况下,为保仔猪,两周以上能断奶的仔猪想办法尽快断奶,断奶后即便感染,死亡率也会较低,还有利于保护母猪的奶头不受伤害;如果该母猪是在生产的一个周之前感染的,产后的哺乳仔猪健康几乎不会有任何问题;如果该母猪是在产前一周之内感染的,产后的哺乳仔猪大多会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死亡率可能不高.

妊娠母猪感染率相对哺乳母猪要低得多,部位几乎不会出现水疱,个别母猪会发生流产,感染一周以后的自愈母猪,所产仔猪大都健康.

断奶空怀猪自愈母猪一般不影响发情配种,但有的母猪下一胎次产仔数可能相对要少.

种公猪发病期没发烧或只有1 ~ 2 d 的发烧,对品质影响很小,自发病起两周后就可参加配种.但发烧时间较长的公猪,对品质影响较大,应在自愈后2 ~ 3 周,经品质检查后再决定是否使用.断奶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个别继发感染重症猪可因治疗不及时死亡,因此,应注意观察猪群,对重症猪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避免猪只出现死亡损失.口蹄疫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几乎没什么影响,同批次猪发病与没发病出栏重大体相当.

四、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并结合流行病学,一般不难做出初步诊断,对疑似病例,则必须结合实验手段进行确诊.

五、预防措施

(一)实行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减少病原传入机会

做好猪场的日常消毒防护,选择优质的消毒剂,如碘制剂、酸制剂、氯制剂、醛制剂等定期对猪场环境、猪舍内外通道、猪栏、上猪台、猪体表等喷淋消毒,平时2 ~ 3 d 消毒一次,周围有疫情时应每天消毒一次.随时对入场人员、车辆、物品进行严格消毒;上猪台用后及时清洗消毒.消毒池内消毒水定期(一周)更换.

严禁从疫区(场)购猪,引进种猪或仔猪应严格检疫、隔离观察.不得用未经煮开的泔水喂猪.猪肉及猪肉制品严禁进入猪场,猪场生产区内的用具不要带出场外使用.

(二)重视与加强疫苗注射1. 定期做抗体水平检测.定期对猪群的口蹄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作为合理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依据.2. 加强口蹄疫疫苗注射.口蹄疫的感染情况与猪的免疫状态有关,合理地注射疫苗,是预防口蹄疫感染或减低感染率最有效的措施.3. 疫苗的选择.使用猪口蹄疫O 型佐浓缩灭活疫苗或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双抗原或三抗原),不要使用牛用疫苗.

4. 疫苗免疫程序.

(1)常年免疫.种猪三个月一次,一年四次,南方猪场免疫时,为避免高温应激,最好避开7 ~ 8 月的高温月份,比如:3、6、9、12 月份各免疫一次.

(2)季节性免疫.种猪十月份注射一次,间隔3 ~ 4 周加强一次,三个月后,即来年的二月份再免疫一次.

(3)重胎母猪为避免注射疫苗可能引起的应激流产,在后海穴注射较为安全.

(4)对于外购后备种猪或仔猪,必须在注射一次后间隔3 ~ 4 周加强免疫一次.

(5)合理接种口蹄疫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70 日龄首免较为合适,3 ~ 4 周需要再注射第二针.未接种过口蹄疫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断奶前几天或断奶一周后首免,3 ~ 4周再加强一次.

(6)注射剂量.按照所使用说明书剂量或适当增加剂量注射即可,对于灭活疫苗,加大一倍剂量效果会更好.

疫苗免疫程序也可按照“2016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中的“口蹄疫免疫计划”进行.

为使注射疫苗达到安全高效的目的,解除部分猪场担心注射疫苗可能出现的部分猪只应激的顾虑,可在注射疫苗前对猪群进行一次药物(中药+ 西药)保健,即将药物加入饲料中饲喂5 ~ 7 d,停药后即可注射疫苗.

生产上猪群只注射一次疫苗或只注射种猪而保育猪、生长育肥猪不注射的做法,都是不合理的,会造成免疫漏洞.

六、控制措施

一旦发生疑似病例,则应立即上报,同时严格实施封锁、隔离、消毒、紧急接种及治疗等综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猪口蹄疫的防控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猪口蹄疫的防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猪口蹄疫的防控方面论文范文。

1、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导论论文

2、测控技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