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唱练耳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与奥尔夫教学法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综述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这是一篇与视唱练耳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奥尔夫教学法在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综述以六盘水师范学院为例

基金项目:2015年贵州省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语境下贵州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GZSJG10977201502)阶段成果之一.

随着后现代音乐教育理念对工业文明时期音乐教育理念的解构,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等相关学科学术研究的深入推进,一种出于人本的、综合的、多元的音乐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形成.“母语音乐教育”“多重音感训练”“本土音乐传承”等相关词语变得耳熟能详.

奥尔夫教学法作为20世纪国际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视唱练耳》作为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在当今的音乐教育大背景下,以奥尔夫音乐教学理念为统领,立足地方院校教学实际、结合区域音乐文化特点,以视唱练耳教学为切入点,摸索出一条既体现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又满足地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音乐教育人才培养之路,一时成为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应用情况

本课题作为贵州省省级教改项目,以后现代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所提倡的“母语音乐教育”“多元文化并存”“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文化”为指导,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从本土文化出发”等教育理念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为手段,把视唱练耳技能教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学习背景之中,实现了技与艺的传承,并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教学方法改革音乐教法的改革应源于对音乐本体的深刻研究.我国古代研究音乐的专门著述《乐记.乐本篇》曾有“凡音

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之说.由此可以看出,“声、音、乐”在中国古代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乐是一种集演唱、演奏、舞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也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类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课题组在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之后,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强调的“律动性”“即兴性”为切入点,使学生脱离了教室、书桌、座椅的束缚,以开放的活动场地为教学空间,以和着音乐做律动性的即兴表现为教学手段,打破了课堂沉闷的教学氛围、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综合性”为切入点,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合了舞蹈、戏曲、说唱等姊妹艺术的元素,从而使视唱练耳教学从单纯的“听”“唱”变为了艺术素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的改革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加快,本土文化的自身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许多事实已经证明:经济一体化带来更多的是文化同质化、思维模式化,而本土文化正以其多样性缓解着同质化,以其原生性化解着模式化.丢掉了本土文化我们就丢掉了自己的文化记忆、身份象征,也就丢掉了文化创新的源泉.

纵观我国音乐教育发展史,学科的主体意识更多的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否定基础之上而存在的.西方文明凭借优势生产力开路,使得我们放弃了许多自身的传统,高师音乐教育中的“拿来主义”态度,对于本土文化创新的制约正是学科建设挥之不去的阴影和与生俱来的病痛.黄翔鹏先生曾言:“民族音乐之所以是民族的,实在来源于不同文化历史生活中人们对于相同自然、规律所做的不同选择.”因此,各地州办学单位,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办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立土,凸显本土音乐的文化价值,为学生构建相应的“音乐文化内应机制”,方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从本土文化出发”这也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核心要以所在.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在我们的视唱练耳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回到家乡采集当地的民歌,然后记录下来,作为视唱练耳课的一项假期作业.在采集的过程中,学生开始自觉的关注当地的民间音乐,在记录的过程中,他们又慢慢的唱起了家乡的民歌,在自觉与不自觉中实现了本土音乐的传承.回到学校,让他们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尽可能的介绍本民族的音乐文化.

不同的音乐有其不同的生态文化背景,只有对音乐形态背后音乐文化的深刻掌握才能实现对音乐音响的深刻理解,这也正是当今音乐人类学所倡导的“文化中的音乐”的要义所在.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通过演唱本民族的歌曲,感受到了本土音乐的魅力,传承了民族的音乐文化,同时通过相互的交流,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得以充分的提升.

人类学学者认为不同的音乐承载的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审美心理的人们对生活、对事物的不同认知,它是人们心灵深处对生活体验的物化结晶.我们在音乐学习中,只有把“音乐作为文化”来看待才会全面正确的理解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同时“任何真正的理解都来自对文化产品背景的理解,而对文化本身‘地方性情境’的把握又可以通过诠释某些关键的概念来进行,这种观念反映在人类学中就是‘从本土人的观点出发’”.因此,没有对音乐文化背景的足够了解,就不会对音乐(具体作品)有正确地解读.

鉴于此,我们依托《六盘水市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生态保护的人类学研究》、《彝族民歌的社会功能及传承发展研究》《六盘水市彝族音乐文化的生态环境研究》等科研项目,在学生们演唱、介绍本民族音乐的时候,课题组成员更多的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各少数民族的音乐做文化背景上的解释,使学生们认识到各民族的音乐是和本民族的历史、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的,是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之所以会出现不同形态的音乐文化,就是因为不同的环境使然,从而逐步树立了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平等观念.

教材建设作为教学的关键一环,如何选用教材亦或编撰出富有特色的创建性教材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课题组充分借鉴当今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文化”、“母语音乐教育”、“音乐色彩区域划分理论”作为教材编撰的指导思想,在技能训练的同时更多的兼顾文化的传承,在教材整体布局上力图摆脱民族附加模式的视唱练耳教材编撰原则,在教材章节安排上以中国不同区域音乐文化风格为切入点、以世界音乐文化为有益补充,力图跳出西方工业文明时期的德奥音乐教育范式进而进入后现代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范式.

二、教学实践的创新点

本教学实践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以后现代音乐教育学所提倡的多元化、综合性音乐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综合性、即兴性、亲自参与、诉诸感性”等教育理念为中心,打破了音乐诸本体之间、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独立分割状态,增添了视唱练耳教学内容的灵活性、趣味性,增强了艺术诸学科间的的交流与融合、对接与碰撞,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从浅层次的“音”的存在上升为了“乐”的升华.

2.以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提出的“母语音乐教育”“文化中的音乐、音乐中的文化”为手段,以奥尔夫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从本土文化出发、回归人本、为所有人”为教学指针,以科研促进教学,把课题组对本土音乐研究的理论成果应用于教学,使学生在视唱练耳的学习过程中对母语音乐、本土音乐的理解实现了由“是什么”到“为什么”的提升,使视唱练耳的教学在质与量方面实现了华丽的转身,进而使音乐的学习从技能的传授变为了技能与文化的传承.

三、结语

总之,通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成绩有之,困惑亦存在.

如何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同时兼顾技能教学与文化的传承,使学生不但掌握视唱练耳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同时更通过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理解不同区域的音乐文化,树立音乐文化平等的价值观和多元音乐传承的文化关照,这是我们应不断追问和探索的……

作者简介:

苏世奇(1983- ),男,河南洛阳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研究.

李晓艳(1981- ),女,河南洛阳人,六盘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舞蹈文化学研究.

视唱练耳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视唱练耳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视唱练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相关参考论文写作资料

视唱练耳的文献综述 视唱练耳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