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与雾霾治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方面论文怎么写

本文关于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雾霾治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现实

摘 要:雾霾现象是由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凸显而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面对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紧张趋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的雾霾治理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为我国努力建设生态文明,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雾霾治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现实启示

一、雾霾现象分析

1.雾霾的现状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雾霾常常在城市里出现.中国有很多地方是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的,统称为“雾霾天气”.目前我国雾霾呈现出持续天数日益增多、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特征.

2.雾霾的成因

雾霾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不断加剧的.鉴于我国的国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雾霾现象是发展中的必然产物.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文明时代,粗放的生产模式决定了在历史前进的道路中环境污染问题是不可抗拒的,目前我们还处在发展与污染共存的阶段.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许多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里涌入越来越多的人口,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小汽车作为代步工具,而且很多工厂的设备依然落后,仍需要以自然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来生产,汽车尾气、工厂里产生的废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的污水等都加剧了城市的污染.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的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3.雾霾的危害

首先,影响交通安全.当出现雾霾天气时,空气质量特别差,我们只能看到非常近距离的实物,远距离的人和物都是一片模糊,更重要的是雾霾天特别影响交通,很多交通事故都是在雾霾天发生的.其次,影响气候,不利于社会生产.雾霾多的天气常常会产生阴雨.霾的主要成分是尘埃,这对农作物及植物有很大危害.增加了植物的呼吸压力,遮盖阳光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雾霾天气温低、湿度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最后,危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雾霾的治理,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若长期达不到人们满意的效果,便会引起人们对于政府的不满和不信任.社会公众的愤怒和不满的积累,不利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的实现.且由于雾霾引起的人们对未来的恐慌,对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会严重下滑.

二、我国对雾霾的治理历程

1.我国对雾霾的治理措施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对雾霾的治理.20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就在第七、第八个“五年计划”中,将酸雨列为重点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于1987年制定并在1995年修订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了污染排放控制的相关办法,尤其是对二氧化硫的控制,自2007年起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有效地控制了酸雨的形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产生了光化学烟雾,尤其是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更为严重.因此2000 年我国政府再次对《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将机动车排放污染的防治纳入法规管理的范围,随后又对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做出多次调整,同时对污染物的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我国经济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抵消了我国对污染物控制所做的努力.虽然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受到了控制,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但是我国的污染日益变为重度复合污染.复合污染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度下降,对雾霾治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些污染物虽然在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排放强度明显下降,但是排放总量又出现上升的现象.

2.我国雾霾治理存在的问题

⑴治理模式落后.我国现行的管理体系,对于雾霾的治理模式是由环保部来制订一些总目标,之后由地区政府负责落实,地方各企业接受政府的管理,通过上交排污费来完成政府下达的任务.对于雾霾的治理大多是通过行政手段执行的,包括一些临时政策,例如北京奥运会期间、上海世博会期间出台的一些短期政策,如工厂停产、停止工地作业等,过了活动期间便失去了执行力.这些严重阻碍了企业对于环保的积极性,企业缺少对于环保治理的动力.

⑵治理对象单一.我国对雾霾的治理主要集中在对二氧化硫和工业细粉尘的控制上,缺乏全方位的治理.对细颗粒物、氮氧化物的控制力度不够.很多中小城市都还没有开展对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的监测,缺乏对其他污染源的重视.对雾霾的主要成分治理不够,这就导致虽然雾霾治理在不断推进,但是雾霾现象依然频发.

⑶法律规范缺失.我国现有的法律规范已经不适用于我国目前的雾霾污染.很多法律规范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权责模糊.这样会使治理效果事倍功半.例如,2012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虽然把PM2.5 纳入环境标准,但是与这个新修订的标准相配套的法律规范不足,责任不明确,体系混乱,调控手段也不健全,执行起来比较有难度.

⑷地区协同不足.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境污染程度也不相同.对于雾霾治理的重视程度更是参差不齐.各个城市都独立地按照自己制定的政策去操作,不能够相互配合,最后造成整体污染.一方面各个城市对雾霾主要成分的监测不一,对待雾霾的治理政策与制定的标准也不相同,处罚体制也有差异.另一方面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同,以至于对待雾霾的治理所投入的配套资金、补偿机制、技术投入等方面做不到统筹兼顾.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深入分析了人、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正确地处理好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武器.

1.人与自然

人与自然有着天然的内在统一性,这种统一性表现在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彼此联系的.人是自然的存在物,具有自然属性.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基础,而不是单纯的改造对象.自然界具有独立于人的客观性,有它自身的规律,人们要按照规律办事.恩格斯讲过:“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每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①现在出现的雾霾等生态危机便是对这段话的印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生产方式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单纯地追逐利益,对自然界无休止地剥夺以满足自己的贪欲,给城市带来大规模污染,这些对自然的破坏便造成了生态失衡,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马克思早就预见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他看到了人们的劳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方式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人们也可能是以扭曲的病态的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的方式去改造自然界,导致人与自然的分裂.

3.人与自然和解的共产主义向度

只有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解,也就是说要变革社会制度和转变社会生产方式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合理地调节自然与社会的物质变换,合理地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当人类进入到共产主义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才能够真正得到解决,克服异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四、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雾霾治理的启示

1. 从控制自然到解放自然观念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产生了一种狭隘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即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对自然界随心所欲的索取,这必然会损害自然界,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料也会受损.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在于人们不合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应该做到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充分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前提下为我们的目的服务,应该根据自然界固有的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要做到从控制自然到解放自然的转变.

2.变革社会制度,恢复人与自然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近代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制度上,导致生态失衡现象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这是制度性根源.换句话说,如果要从根本上去克服对资本主义制度框架之下所导致的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这种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替换.它将是一种把经济理性、社会公正和自然价值尊重内在统一起来的社会,而这种内在统一性的实现将同时取决于一种全新的制度构架和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体及其意识.

3.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

雾霾现象的原因有三大方面.“从制度层面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促使资本家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了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从社会层面来看,人和人之间的狭隘关系导致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狭隘关系,从而导致人类对自然无休止的索取进而破坏了生态环境;从个人层面来看,人的占有欲深化了人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②在制度层面,我们要坚决拥护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诞生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层面,调整人和人的狭隘的利益关系,需要靠社会、市场和政府的相互协调.从个人层面来说,我们要转变观念,实行可持续发展,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目标.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特别注重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和谐统一.其中关于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的思想前提.人的发展是要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的,同时也受到自然的制约,人们在发展经济为自己服务的时候一定要注重保护自然,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人的劳动既可以造福于人类,但同时也可以使人类陷入灾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经济发展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5.努力实现生态文明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后,开始进入生态文明.这是人们对传统文明尤其是生态文明反思后的结果,强调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相互融合,互为一体.在进入生态文明这个过渡期中,人们要对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进行调整,根据自然客观规律来调整与自然的物质交换,以自然界生态平衡规律为前提,使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这样人类才能真正走进生态文明,同时雾霾问题也就有机会迎刃而解了.

马克思主义论文范文结:

适合马克思主义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马克思主义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

2、马克思主义投稿

3、马克思主义论文

4、马克思主义杂志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