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创新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与LivingLah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型支部建设相关论文例文

本论文可用于大学生创新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大学生创新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LivingLah模式下大学生创业型支部建设

[摘 要] 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将大学生党支部构建为创新创业型党支部,培养学生党员的学习力和创新力,增强党员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基于Living Lab创新模式,以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西二在线党支部为例,从组织模式、骨干培养、项目驱动和条件保障四方面阐述这一模式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这种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多学科交流,结合互联网创新,使创新创业成为大学生党支部的一种内在要求,为高校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型党支部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Living Lab模式;大学生党支部;创新创业型支部;支部建设;互联网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6)05-0159-0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愈加严峻.未来几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还将持续上升.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焦点,创新创业教育也随之被各高校重视[1].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入,作为高校优秀学生组织的学生党支部应走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前列,将建设学习型党支部延展为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型党支部.这有利于培养党员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党员的竞争力.本文基于Living Lab创新模式,以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西二在线党支部为例,描述这一模式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党支部建设中的应用,为将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为创新创业型党支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Living Lab创新模式

移动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知识社会的创新模式.科技创新从少数人的专利,逐步转向为大众驱动创新.大众的需求和体验成为创新的驱动,普及便捷的移动开发技术让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成为创新主体.Living Lab可翻译为“应用创新实验室”,起源于美国,之后在欧洲迅猛发展.Living Lab创新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和共同创新,将真实的用户作为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核心驱动力,用户的实际应用和测试成为产品和服务创新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

从不同视角来看,Living Lab创新模式既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论,也可以是一种系统论[2].目前较为公认的定义是,Living Lab是一种基于用户驱动的开放的创新建设方法.Living Lab的教育创新模式涵盖了学生、企业、社会团体、教学团队、学校机构等诸多要素,其中的核心要素分别是学生、研究性学习方法和多元评价体系、交叉学科/专业的真实情景,以及信息技术支持[3].

福州大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的专业特点,成立了西二在线党支部,实践创新创业型党支部建设.西二在线党支部以1998年成立的西二在线工作室为基础,以体验、学习与创新为理念,围绕着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学生搭建一个共同发展与创新的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移动信息生活的构建过程中.目前西二在线党支部已形成了一支涵盖界面设计、移动开发、多媒体开发的多方向技术力量的党员队伍.西二在线党支部依托福州大学的校园环境,基于Living Lab创新模式,鼓励和培养学生亲自参与技术创新、技术创业,实现产品的需求挖掘、界面设计、技术实现和产品推广等一系列的完整的产品流程.

二、当前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的现状

(一)学生党支部设置以年级、班级为主,缺乏延续性和发展性

-

目前,高校党支部是横向设置在年级或班级,支部在班级或年级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但班级或年级党支部是依托在班级或年级的基础上,会随着班级或年级的解散而解散,其支部成员都是归属同一班级或年级,跟其他年级的党员交流较少,并随同支部解散而离开[4].当支部各项工作走上正轨,支部干部相对成熟时,却因为学生毕业而自然解散,学生支部建设缺乏新老党员的传帮带,缺乏支部建设的积淀和延续发展,不利于创新创业型支部的建设.

(二)学生党支部指导老师角色缺乏,支部骨干亟待加强

目前,许多高校的党务工作还是以辅导员为主.虽然高校中拥有许多优秀的教师和科技创新人才,但他们参与学生支部建设的热情不高,许多老师都是游离于学生支部之外,很少参与指导学生支部的建设.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支部在专业方向的学习和活动较少,“又红又专”的支部骨干缺乏.

(三)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学习内容脱节,支部的创先争优的堡垒作用无法发挥

由于缺少学校或者院系层面的重视和推动,加上没有高年级优秀学长和老师的指导,学生党支部在如何开展贴近学生专业学习实际、紧跟时代且受学生党员喜欢的组织活动方面,主动性不够,创新意识淡薄,甚至满足于得过且过的状态;活动方式限于文件解读或观看新闻等老方式;活动缺乏生气,缺乏探索互动的乐趣,缺少思想碰撞的,更谈不上有良好的成效[5].支部在创新争优活动中的堡垒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三、Living Lab模式下西二在线创新创业党支部的建设

高校的职责主要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其本身就是学习创新创业的场所.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学生党支部理应成为校园创新实践的载体之一,挖掘学生党员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党员的创业技能,引领校园创新创业文化.

Living Lab创新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依托真实生活环境,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驱动,以移动技术开发为平台,将学生、企业、社会团体、教学团队、学校等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西二在线党支部作为创新创业型党支部,基于Living Lab创新模式,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学习型创新创业党支部构建为目标,鼓励学生党员主动学习和探索创新.

(一)跨学科、年级选择学生组成,优化支部组织模式

Living Lab是一种开放式的创新体系,要求参与主体的多样化,目的就是为了从不同的视角激发创新灵感,从不同的领域服务于创新.传统支部组织是横向设置在班级,不利于不同技术背景的学生交流,高低年级的党员传帮带,影响支部的延续发展.西二在线创新创业党支部按管理的功能划分,融合横向和纵向特点,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学生组合到支部中,使支部党员各有所长,各有所为,促进支部内部的自发组织性学习,从而使支部学习出现叠加式反馈,产生“1+1>等于2”的效果[6].这样设置的好处是,首先,它突破了年级界限,三个年级的党员组成一个支部,形成梯形结构,保证支部活力;其次,它能充分发挥支部中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的传帮带作用.梯形的组织结构优势就在于老的骨干党员可以对下一届的骨干党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最后,不同技术背景、不同性别的党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创新实践的单一性和简单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风险.

西二在线党支部特别重视对支部成员的选拔培养,考虑到支部的发展和成员的合作,鼓励和培养有不同专业背景和擅长不同领域的学生进入支部,以完善支部的资源配置.支部每年都安排支部党员骨干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普及型技术培训,组建兴趣小组.支部党员从思想理论、技术学习和工作实践等多方面对小组成员进行指导.再根据小组成员在兴趣小组的学习和工作综合表现,选拔优秀成员进入工作室.经过几年的实践,西二在线党支部目前形成了一年级的入党积极分子组建兴趣小组,二年级的预备党员作为支部项目成员,三年级的正式党员作为支部骨干,进行项目指导的金字塔结构.支部成员涵盖了计算机、数字媒体设计和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支部根据每个成员的专长,组建项目组完成产品的定位、UI设计和产品功能设计等系列工作.以支部的“福大助手”产品为例,产品项目小组成员来自多个不同专业,产品从13年开始设计研发,历经11级、12级和13级三个年级学生党员的不断优化升级,产品实现了Android和IOS两个客户端版本,方便用户进行校园网内外的使用.支部成员的更替,没有导致项目的终结,而是不断推动产品的功能创新和技术创新.

(二)结合体验教育和企业交流,多元化支部骨干培养

党员骨干在支部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党支部有无战斗力、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部党员骨干的素质和能力.针对西二在线党支部这样一个新时期的创新创业型党支部的特点,必须探索一种包括专业指导、职业规划、参与竞赛等多元化培养模式,提高支部党员骨干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以保证学生党员符合时代的创新创业要求[7].

Living Lab创新模式强调以人为本,从真实的用户体验为产品设计提出需求和反馈.西二在线从Living Lab的产品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组织支部学生参与企业体验,真实感受产品的生产历程,了解一个产品从想法、项目设立、项目分工、用户接口设计以及整个开发周期,让学生尽可能具体了解创新过程.每学年支部会组织学生参与企业体验实践活动,例如锐捷网络、网龙、新大陆等校外合作企业.学生体验企业文化、了解移动互联网产品的生产历程,为学生植入产品设计和运营推广的概念,这种体验教育,可以带给学生最直观的创新感性认识,强化创新意识,迸发创新灵感.

创新体验带给支部学生创新热情,但不能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支部重视开展多元化的创新教育.支部积极开展“塔?职场?人生”专题交流会,邀请校友回家,包括思博科技创始人、阿里巴巴高级工程师、网龙CEO等,以成功的创业案例为题材,通过对学生关注的互联网产业链条中各类案例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整个互联网产业进行思考.同时,支部还邀请多名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对支部党员开展性格分析和生涯规划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

(三)鼓励项目实践和竞赛参与,驱动支部创新创业

项目参与式的创新方法,使学生通过在项目中参与创新理念、创新认知、创新技能、户外拓展训练、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和水平[8].西二在线创新创业党支部围绕“技术学习,技术服务,技术创新”的思路,鼓励学生在项目参与中学习技术,提升能力,实现创新,同时积极拓宽思路,开拓了以技术服务、技术竞赛和前沿探索的多渠道项目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

技术服务是结合校园内的实际工作和生活需求,将传统的纸质化转化为信息化,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支部结合校园学生工作需要开发辅导员考评系统、宿舍管理系统,其中宿舍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工作实时性慢、汇总量大,工作重复等缺点.支部还为学院就业工作服务,打造了就业信息手机平台软件,提高就业求职信息通知覆盖率.此外,支部在自身的党建工作中发现传统的党建工作的不足,与学校组织部合作,开发离校党员管理系统和基层党支部立项管理系统,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网络建设.

技术竞赛主要是企业和社会举办的各类互联网竞赛.校外的互联网竞赛项目能很好的反映社会当前的技术热点和市场需求,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需求,提升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支部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各类互联网软件开发比赛.目前,支部成员已多次组队参加“挑战杯”竞赛、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取得优异的成绩.

前沿探索主要是支部组织骨干党员以学习行业前沿技术为任务,探索前沿技术融入校园生活、服务校园生活.支部成员发现身边的同学频繁抱怨教务处网站不易使用、加载缓慢,结合到校园流行的微信公众平台,开发了课程成绩查询、空教室查询、学院新生宿舍查询等服务功能.此后,支部的成员进一步调研发现,校园内信息提供端过多,不同的校内服务要登入不同的网站,且校园外网络无法访问.支部党员因此立项设计实现了“福大助手”,并于2013年上线,通过三年的迭代更新,目前“福大助手”已有多个客户端版本,校园网内外均可使用,下载使用量已达5 000多人次.

(四)提供全方位的保障,持续推进支部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型支部作为校园创新创业团队的实践,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学院都应充分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为创新创业型支部提供发展支持.西二在线党支部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保障支部的创新创业建设.

(1)支部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宿舍和教学区距离较远,设置两个固定的活动场所,一个设置在宿舍区活动室,主要用以小组交流,团队学习和项目讨论;一个设置在学院实验楼,主要用途是项目汇报、产品设计和实现.固定便捷的活动场所,避免了支部因活动空间不固定而涣散,提升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支部的战斗力.

(2)支部邀请校内来自计算机、数字媒体设计、就业指导、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同时邀请优秀的企业家及创业教育专家作为创新创业导师,共同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服务.

(3)支部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学院支持、技术服务费用和承接项目费用三大块.支部鼓励党员组建团队,开展创新项目.支部会根据项目的需求和项目团队提交的经费申请预算为团队提供项目支持经费,保障项目的正常进行;对于部分已上线的产品,鼓励产品到企业或机构中寻找合作,如“福大助手”就与金智公司进行推广合作.这样不仅为完成项目储备了资金,也有助于产品最后的运营和推广.

西二在线党支部以Living Lab从需求出发、多主体参与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型党支部建设,成立多个创业团队,积极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团队作品《云消息推送系统》获第二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梦想闹钟》和《云涛记》获第三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一等奖;作品《生活能量》《Dream Note(梦想笔记)》和《2D涂鸦》获第四届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一等奖;支部成员毕业后创立的“福州希尔在线信息有限公司”获得CCTV财经频道“创业中国榜”福州赛区6强.

四、结语

目前,校园创新实践已经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也逐渐成为高校办学理念的一部分.Living Lab创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多学科交流,强调互联网创新,符合时代创新创业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新时期学生支部建设结合,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型支部建设,使学生党支部建设符合时展的要求,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瑞宝,翁谦.构建基于三螺旋结构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福州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3):62-65

[2] 王楠.基于Living Lab的大学教育创新生态体系构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3):107-111

[3] 王新宇,娄秋艳,卢文凯,等. Living Lab创新体系下的大学实践教育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04-110

[4] 刘功成.关于创新大学生党支部设置模式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2(34):90-91

[5] 倪思亮,刘杰.新时期高校研究生党支部建设探究与实践[J].求实, 2010(Z1):28-29

[6] 朱琥.多学科协作创新学生团队建设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2(6):51-52

[7] 赖婧,周烨.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就业指导模式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 2014(6):44-45

[8] 王双宏.大学生项目参与式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5(6):30-31

[编辑:汪晓]

大学生创新论文范文结:

适合大学生创新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学生创新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