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类有关在职开题报告范文 与高职院校环境类科研实验室的规划和构建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这篇高职院校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高职院校环境类科研实验室的规划和构建

李保庆,郭艳平,任随周

(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 佛山 528216)

[摘 要]从高职院校特色出发,阐述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现状、实验室规划和构建体系,就指导思想、建设目标、管理平台规划、硬件平台规划、成果转化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开放基金等提出了符合本院校特点的实验室建设体系,并给出了实验室建设保障措施,确保实验室的快速和持续发展,并借此为其他地方职业院校建设环境类实验室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 键词]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科研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6-0052-03

科研实验室是高校重要的科技创新研发平台之一,是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服务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科研装备先进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应区别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实验室,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深化产学研合作,重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自我可持续发展,需要建设符合学院本身情况的特色型重点实验室.本文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环境类科研实验室的规划与构建.

一、实验室建设现状

面对我国近年来环境保护领域突出环境问题和严峻形势,2012年4月,学院组建了“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在我院开展传统重金属污废水末端治理技术服务的基础上,立足于当前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难点问题,开展资源综合利用、修复技术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攻关.

实验室建设初期,依托2011年、2013年广东省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对学院实训楼D栋201、203、205、207、209房进行改造并购置专用科研仪器设备,完成了我院“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部分功能平台的初步建设.实验室室内建筑面积约为600 m2,专属仪器设备固定总资产累计约300万元,涉及固体废弃物预处理、固体废弃物有价金属提取、固化体养护成型、固废(水样)元素分析测试、材料性能检测等领域.

通过3年来的发展,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离高校公共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的建设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由于初期实验室规划不完善,导致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脱节、实验室布局结构分散等问题逐步凸显,主要存在问题如下:管理体制不清晰,工作成效低;研究方向不成熟,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气氛不浓,高水平研究队伍缺乏;实验室管理不完善,资源利用率低.

二、实验室规划与构建体系

(一)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1.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相关精神为指导,以我院中长期建设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发展规划为依据,全面落实我院科研管理部门有关规定,有序推进重点实验室硬件平台与管理平台建设,实现以科研增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发展,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提高,以科研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最终形成高职院校科研业务的特色和办学的良性循环.

2.原则

(1)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围绕国家和我省在相关领域的环境保护重点问题,整合我院环境工程系、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系及相关系部的学科建设发展优势,结合分析测试中心承担对外监测服务的大型精密仪器平台,在实验室已有平台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整体规划及研究定位,统筹合理安排整体布局和建设步骤,优先安排已有研究基础方向的平台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建设.

(2)资源共享,全面开放

要尽量从为学院相关领域高水平科研队伍服务、提高科研专用仪器设备(尤其是贵重高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率、提升功能平台管理成效、实现资源共享的角度进行规划,结合我院实际,建设一个面向全学院师生、面向社会的“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重点实验室.

(3)合作共建,协同创新

要在利用主渠道资金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以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共建重点实验室功能平台,更好地发挥重点实验室在我院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目标与研究方向

根据国家和我省大力发展环境保护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环保技术应用及环保产业发展情况,主要围绕重金属污染防治与资源综合利用行业领域,构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国内领先的环保技术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开展创新性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研究成果进入国内外先进行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主要研究领域,成为国内具有行业办学特色的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现代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拟研究方向如下:

(1)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有价金属的提取与回收;(2)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材料化利用;(3)危险废弃物的固体化成型处理处置技术;(4)涉重金属清洁生产及污废水治理.

(二)主要任务

1.管理平台的规划与构建

(1)组织架构

努力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实行上级部门与依托单位直接领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管理方针,强调职责和责任权限,保证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实验室设立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分别负责实验室的发展规划、建设和审议实验室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审议实验室的重大学术活动、年度工作等.

(2)管理制度的规划与构建

为保证实验室各项事务高效运行,建立有利于推动技术应用与转化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度,有利于教师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成果,在企业中转化.建立健全实验室运行管理、日常管理、安全管理、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管理、废弃物管理等一整套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考核考勤、经费管理制度,做到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按照制度进行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为确保实验室卫生整洁,实验室在校内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并制定勤工俭学管理制度.

2.硬件平台的规划与构建

目前,我院在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有价金属的提取与回收、含重金属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材料化利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的固化体成型处理处置技术研究及应用,作为一个重要拟拓展研究方向,相关仪器设备已购置齐全.

根据环境类实验室功能与内涵分析,我院环境类科研实验室功能分区及基础硬件平台建设情况主要分为毒性污染物实验室、高温实验室、原料预处理室、水污染控制室、材料性能检测室、分析前处理室等.

3.成果转化平台的规划与构建

随着实验室基础硬件平台建设日臻成熟完善、科研研究成果不断积累发展,为了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后期需对具备发展潜力、有合作意向、有市场价值的项目,通过资助、实验室加强引导、聘请专家指导、对外联合攻关等形式确立合作关系,加大力度推进以校企合作、多渠道协同创新的方式建设重点实验室成果转化功能平台.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有价金属提取回收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加强和完善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努力促进建成至数个技术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再生铜冶炼阳极泥、飞灰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中试基地、固体废弃物高附加值材料化利用中试基地)或校企共建联合实验室,为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成果奖励奠定基础.

4.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规划与构建

为了高效实现重点实验室资源共享,确保实验室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中期重点推进实验室建设与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该平台可引进其他高校已经成熟应用的相关软件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结合我院管理架构和相关机制进行二次开发.信息化管系统涵盖实验室仪器设备采购、维护、使用预约,实验室科研使用预约登记,试剂耗材采购、整理清点等与科研相关的各方面.

5.开放基金的设立

在实验室发展初具规模和研究成果成熟后,远期为进一步促进实验室建设,加强本领域有望取得国际前沿性科研成果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设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以开放基金为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重点实验室完成的研究成果、专著、论文等均应署重点实验室名称,专利成果转让及实施需及时向有关部门办理登记手续.

(三)实验室构建体系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重点实验室组织机构建设应确保结构合理、运转灵活、执行高效,上下级之间、各组织之间、各组织内部之间责权明晰,为实验室高效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实验室组织机构应不断提升管理效能,明确目标;注重学习先进的管理思想,提升实验室管理档次,适应学院未来发展需要.各组织既能各司其职强化责任,又能便于沟通协作;简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重点实验室实行上级部门与依托单位直接领导、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指导下的主任负责制;坚持“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开放运行管理方针,充分发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指导、监督作用,实验室主任的管理作用,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创新思想的发源地、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和高新技术的支撑点.

2.经费保障

学院每年下拨专项经费用于实验室的建设发展、仪器购置和对外学术交流等,随着实验室建设的不断完善,实验室具备项目承担和运行的能力将逐步得到提升,并通过企业合作、对外技术服务和承担有关项目形成自身收入,为实验室继续运行提供足够费用保障.实验室各项经费使用,必须按照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财务装备处管理办法实施.实验室的专项经费收支由实验室主任负责管理.研究课题经费由各课题负责人管理,专款专用.实验室的新建、改建或扩建,都需纳入学院的预算内基本建设计划,提前或同步进行安排.仪器设备的购买和维护,须经各研究小组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经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同意购买,填写申请表,递交学院审批.实验室每年定期制作年度收支明细表,经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和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交财务处审核.

3.交流学习

(1)加强校企合作

为了确保实验室建设运行和技术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以行业领域技术瓶颈问题为工作重点,立足区域、面向国内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核心技术和优势产品的开发和推动.目前,实验室已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等环保关键技术的研发.

(2)参加学术会议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深入了解和把握国内外学术界环保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前沿问题,加快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提高实验室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培育系列性科研成果,不断扩大影响,提升环保科研的竞争力,使重点实验室成为成果转化的高效平台.

4.创新发展

(1)机制创新

在学院内部,重点实验室与各教学系部、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环院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环境科学研究所、实训中心等机构之间,建立联合运行机制,不断提高资源共享能力.

根据学院和企业自身需求,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实现联合体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力推动企业在高校或高校在企业设立相关科研创新平台,方便、快捷、高效地实现业务交流与合作.

(2)技术创新

实验室建设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最新技术平台(包括多媒体技术、信息化管理技术、物联网技术)建设适合当前公共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特点,按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科研实验资源.同时,适当引进学科最新仪器设备和相关技术,确保科研实验准确、快速完成.

三、结语

重金属污染控制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只是学院协同创新公共科研科研平台的一部分,其规划和构建模式可以为后续平台的建设提供很大的借鉴作用.为更好地服务于学院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更广泛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后期建设和发展中,会继续在人才队伍、资源共享等方面不断探索、改进、完善,做到与时俱进,以确保重点实验室快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峰,陈志鸿,王敏,等.地方高校科研平台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3(4):197-199.

[2]何丽芝.资源环境类实验平台体系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9):149-150.

[3]王小治,柏彦超,赵海涛,等.环境科学类专业研究性实验教学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5(1):202-205.

[4]黄守磊.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2):131-133.

[5]伍扬.校企联合实验室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0):235-237.

高职院校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高职院校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高职院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