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虫害防治相关论文例文 和布尔津县打瓜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本科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布尔津县打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孙广平

(新疆布尔津县农技推广中心,新疆布尔津 836600)

[中图分类号] S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09-092-02

打瓜作为布尔津县主要经济作物的历史比较久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是布尔津县农牧民增产增收的主要渠道.因此持续保障打瓜高产、高效,预防和防治好病虫害的危害是关键.现就布尔津县打瓜常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1 主要病害

1.1 枯萎病

1.1.1 症状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镰刀菌属.苗期发病引起烂种、烂芽和立枯死苗.开花结果期枯萎病症状为叶片中午枯萎明显,早晚恢复,3~5天后叶片萎蔫下垂不能恢复,后青枯死亡,病株根茎维管束呈黄褐色,湿度大时,病部生红色或白色霉状物.

1.1.2 侵染循环

通过根部伤口或根毛先端细胞间隙侵入,在寄主管壁细胞间以及细胞内不断生长,并逐渐进入维管束,在导管内发育,病菌分泌果胶酶,分解破坏细胞,使导管内的果胶类物质不断积累造成导管堵塞,进而阻碍水分的正常输送,使植株整体萎蔫.主要的传播途径为:土壤传播.作物的重茬,导致病菌的集聚,重病株率可达70%左右.另外,植株的病残体或种子都可能成为传染源.

1.1.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无病种子;提倡秋翻、冬灌;清洁田园,清除病苗及病残体,深埋或烧毁.

1.1.4 药剂防治

苗期选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霉抗)1500~2000倍液或40%多福(枯萎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优质叶面肥,混合均匀后喷雾.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2次,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实行滴灌的,在滴水时滴施75%敌克松可溶性粉剂150~200克/667米2或25%络氨铜水剂200~250毫升/667米2,能有效防治打瓜枯萎病.

1.2 病

1.2.1 症状

病原为菌,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叶柄.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圆形斑点病斑,扩大后连成片,严重时叶片正反面茎蔓一层,病叶枯萎发脆卷缩.发病后期呈灰白色.

1.2.2 侵染循环

在低温干燥地区,瓜类病以有性世代的闭囊壳随病株残体遗留在田间越冬;在较温暧的地区,病菌以菌丝体在保护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的被害寄主植物上越冬.越冬后的闭囊壳一般在第二年的5~6月份当气温在于20℃~25℃时释放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体上产生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侵入寄主,造成初次侵染.子囊孢子及分生孢子主要借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当条件适宜时,在当年初发病的部位上又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至晚秋,在受害部位再形成闭囊壳越冬.

1.2.3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播无病种子;实行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排除积水,清洁田园,清除病苗及病残体,深埋或烧毁.

1.2.4 药剂防治

苗期选用20%酮(粉锈宁)乳油800~1000倍液,加优质叶面肥,或用1%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0%氯硅唑(福星)7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世高)15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防治2~3次,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1.3 炭疽病

1.3.1 症状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类炭疽病.主要危害打瓜的茎、叶和果实.瓜苗受害,病苗叶边缘出现半圆形褐色病斑,幼茎病部黑褐色,并缢缩,瓜苗易死亡,成株期叶片受害,呈黑色或紫黑色有同心轮纹圆斑,如果周边环境比较干燥,叶片很容易破裂;但如果比较湿润,病斑上还会有粘稠状液体溢出,甚至发生腐烂.

1.3.2 侵染循环

病菌主要通过病残植株或土地进行越冬,一般是以菌丝体和拟菌核存在,也可以附着在种子表皮的黏膜上进行越冬.此外,在温室或塑料大棚中,病菌也可以在旧木料上进行腐生生活,以此来保证其生命.越冬后,病菌会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增加侵染基数,是田间发病的重要初侵染来源.分生孢子主要通过流水、雨水、甲虫和人畜活动进行传播.摘瓜时瓜果表面常带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在贮藏运输中病菌也能侵入发病.

1.3.3 农业防治

选择抗病品种;与非瓜类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实行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清除田间杂草.

1.3.4 物理防治:

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冷却阴干播种.

1.3.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可加适量的优质叶面肥.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2次,每种剂药只能使用1次.

1.4 霜霉病

1.4.1 症状

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霜霉菌.主要对植株的叶片造成危害.患病初期,叶片上出现小斑点,呈呈水渍状且颜色褪淡;后期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扩大,并呈不规则多角形,且颜色转为褐色.如果周围环境潮湿,还会生出霉层,呈淡灰色或灰色.最终,病斑扩大成枯黄大斑,且焦枯卷缩,就好像被火烧一样.

1.4.2 侵染循环

田间病菌主要靠气流传播,从叶片气孔侵入,霜霉病的发生与植株周围的温湿度关系非常密切,发病适温为20℃~24℃,叶面有水膜时容易侵入.在湿度高、温度较低、通风不良时很容易发生,且发展很快.

1.4.3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80%乙蒜素(群科)乳油20毫升/667米2,加10%微量元素(金k素)叶面肥20毫升/667米2混合均匀后,兑水3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或用53%金雷多米尔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用72.2%霜霉威(普力克)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防治2~3次,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1.5 细菌性果斑病

1.5.1 症状

病原为微单胞菌,苗期和成株均可发病.瓜苗染病沿中脉出现不规则褐色病斑.种子带菌的瓜苗在发病后7~20天即死亡.瓜果染病,初在果实表面灰绿色呈暗绿色水渍状斑点,后逐渐扩大,直至腐烂.

1.5.2 侵染循环

病菌可附着在打瓜种子表面,也可能侵入种子内部组织.种子发芽后病菌可以感染幼苗的子叶和真叶,子叶背面即呈现黑色水渍状病斑,且很快坏死.幼苗感病后借雨水或喷灌而传播,病菌可由果实上的伤口或气孔感染果实.幼果受感染后病斑不明显,但到果实成熟前病斑迅速扩大.病菌也可直接感染中、后期果实,在28~32℃的适温条件下,3~5天就可以形成明显的斑块.病斑有时龟裂,并分泌出淡褐色的脓,造成二次感染源.病果如果继续留在田间,最终腐烂而释放出带菌种子,并散落田间,长出的染病的瓜株,成为感染下茬打瓜的重要菌源.

1.5.3 农业防治

加强检疫,不用病区种子,发现病种应在当地销毁,严禁外销.

1.5.4 种子消毒

用72%农用链霉素200倍液浸种,搅拌均匀后摊开阴干后播种,或用40%150倍液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浸泡2~3天,捞出阴干进行播种,或用50℃温烫浸种20分钟,阴干播种.

1.5.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72%农用链霉素4000~6000倍液,或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霉抗)1500~2000倍液,加优质叶面肥,或用47%春·王铜(加瑞农)600倍液、53.8%氢氧化铜(可杀得)75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2次,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1.6 蔓枯病

1.6.1 症状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二孢属.叶片侵染呈不规则黑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叶片变黑而枯死.瓜蔓侵染初期有水渍状病斑,后期黑褐色开裂枯死.

1.6.2 侵染循环

病原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座随植物病残组织在地表、土壤上越冬,在适宜的环境下,借风、雨和浇水传播蔓延,可直接侵染或从伤口侵入.

1.6.3 农业防治

与非瓜类作物轮作5年以上;因地制宜,选择抗病品种.

1.6.4 种子消毒

选用50%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1%~0.2%拌种,搅拌均匀后摊开晾干.

1.6.5 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用50%敌磺钠(敌克松)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用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霉抗)1500~2000倍液,或用47%春·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2次,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2 主要虫害

2.1 地老虎

2.1.1 为害症状

主要咬食植株近土表的柔嫩组织,在苗期被危害,常出现大量断苗.

2.1.2 发生规律

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化蛹,越冬代成虫4~6月出现,5月上旬进入盛期,一代幼虫发生在5~7月,龄期参差不齐,6~7月为幼虫危害盛期,第一代成虫7~9月出现,10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老熟后进入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在干旱少雨地区发生危害重.

2.1.3 农业防治

秋翻、春翻地耙耱杀卵;冬灌;适时早播,及时消灭田间杂草.

2.1.4 物理防治

利用成虫趋化性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杀效果.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二是毒饵诱杀幼虫.三是堆草诱杀幼虫,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荬菜、小旋花、苜蓿、艾蒿、青蒿、白茅、鹅儿草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2.1.5 药剂防治

选用3%劈蛄螬(固体辛硫磷)颗粒剂或90%敌百虫原药播种时带肥播下或实施滴灌滴施药剂.

2.2 红蜘蛛

2.2.1 为害症状

以成虫、若虫、幼螨在叶背面吸食汁液,并结丝成网.初期叶面出现褪绿小白点,严重的整片叶布满褪绿小白点,造成叶片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干枯脱落,植株早衰,使产量下降.

2.2.2 发生规律

成螨主要在土缝、树皮、杂草根部成群越冬,翌年气温10℃以上时,开始大量繁殖.叶螨靠爬行或吐丝下垂进行近距离扩散,借风和农事操作远距离传播.气温29~31℃、相对湿度35%~55%,是叶螨发生与繁殖的最佳条件,但超过70%则不利于其繁殖.杂草丛生且管理粗放的田块,叶螨发生严重.

2.2.3 农业防治

收获作物后,要及时清除残留植株,合理焚烧,同时要深翻土地,破坏叶螨越冬场所,减少虫源.如果天气干旱,要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可以有效防止叶螨的繁殖.

2.2.4?药剂防治

用73%的克螨特1000倍液,或用25%灭螨锰1200倍液,或用20%复方浏阳霉素10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防治1~2次,每种药剂只能使用1次.

病虫害防治论文范文结:

关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病虫害防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环境污染防治论文

2、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

3、中华肿瘤防治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