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价值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跟用音乐发出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方面论文怎么写

本论文可用于有价值论文范文参考下载,有价值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用音乐发出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

在广播传播的惯性思维中,音乐广播与重大社会关切之间横着一条鸿沟:音乐广播提供的是精神愉悦范畴的内容,在相对偏硬的重大社会关切面前,其可作为的空间十分有限.然而,置身于多元的传播环境里,任何一种将媒体属性与传播内容进行绝对分割的认识和实践,都是片面的.面对重大社会关切,音乐广播作为媒体,首先不是看客,其次,就其功能而言,完全可以发挥温暖人心、凝聚力量、彰显美好的独特作用.

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组建不到三年,先后成功组织了两个重大主题系列音乐广播节目,一是体现“美丽中国”主题的《蓝色音乐札记》,二是展示“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进程的《丝路欢歌——从丝绸之路发来的音乐札记》.音乐广播用鲜活的实践证明:在重大主题宣传中,音乐广播完全可以用其传播的音乐发出独特而有价值的声音.音乐广播实施大型系列节目的思考与探索,对丰富广播大型系列报道的实践而言,将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标本.

一、在大型系列节目的探索中,彰显音乐广播的传播价值

音乐广播部是湖北广播电视台整合湖北经典音乐广播和楚天音乐广播频率的改革成果.整合前,两套频率对音乐广播如何在重大社会关切中发挥自身作用,就做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在音乐广播看来,任何重大社会关切如果缺少了音乐,这些关切本身是不完整的:而音乐向来都与重大社会关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岁月,音乐始终是所有重大社会关切的参与者.在这种参与中,诞生过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更是成为一个时代和民族的集体记忆.音乐广播作为媒体,产生传播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体现在要跟时代和人民同频共振.如果在社会重大关切面前失声,且不说传播价值,单就媒体的社会担当来说,就意味着主动放弃,这显然有违作为媒体人的职业理想.

然而,必须看到,尽管音乐广播完全应该在社会重大关切面前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如何发声,则大有讲究.其一,音乐广播的频率属性要求其所传播的内容必须与自身定位产生共鸣.为了发声而发声,既伤社会重大关切的内容传播,更与音乐广播频率自身的传播规律相悖.其二,任何社会重大关切的表达呈现,与其说是一种传播行为,不如说是传播艺术.生硬的嫁接,生涩的展示,生造的模式,只会让传播行为最终为受众诟病.这在一些重大社会关切传播事件中是有着深刻教训的.其三,音乐广播完全可以建立一整套有别于新闻综合类广播媒体的重大社会关切传播体系,具体说来,就是要用音乐的视角、音乐的手法、音乐的立场来观察重大社会关切,并在对这些重大社会关切的传播中体现出音乐的意义、音乐的态度和音乐的价值.只有这样,音乐广播在社会重大关切面前才能从容以对,并生产出社会认可、受众欢迎、市场追捧的优秀传播作品来.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两套音乐广播频率在整合前就推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宣传,既体现了对重大社会关切的媒体使命,又彰显了音乐广播的独特优势,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2007年,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楚天音乐广播推出10集系列专题音乐节目《香港十年回旋曲》,派出十多名编辑、记者、主持人前往香港进行深度采访.该系列专题音乐节目以音乐人、音乐作品、音乐现象为线索,对香港回归十年来的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景展现,用轻盈、舒展的节奏,时尚、个性的形态,悦耳、律动的音乐,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这一重大主题进行了生动呈现.楚天音乐广播在重大主题表达上的这一成功实践,为进一步展开系列节目和主题宣传上的探索,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2008年,两套音乐广播分别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声.经典音乐广播推出了22集大型系列广播《荆楚乐坛30年》,以改革开放30年湖北省音乐界的成就为主线,通过系列广播专题形式,将话筒伸向30年来湖北音乐界的主要人物、事件、团体,并对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歌曲、器乐曲、歌剧、合唱表演、团体、研究等方面的突出代表人物作全面、系统的采访、回顾,从音乐的角度全面展示了湖北省构建和谐文化、推动文化强省的光荣历程.楚天音乐广播推出了20集大型系列广播《和青春有关的旋律——中国内地流行音乐30年记录》,用音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标注.这组系列节目纵向梳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从发轫到兴起,再到全面开花的基本脉络.节目以专业音乐电台的视角,剖析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对社会生活、文化形态和民众心理带来的深刻影响,整个节目既有理论的切片,又有作品的赏析,更有丰富的声音元素,再现30年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不寻常的发展轨迹.

2009年起,经典音乐广播连续三年推出系列节目《音乐绽放》,分别围绕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80周年等重大主题策划系列广播节目,在这一系列中,推出了《红歌60年,我们一起唱》《转手遇到爱》《银屏颂歌大家唱》等优秀作品.楚天音乐广播则在2009年推出了7集系列广播节目《共和国之恋》,用综艺剧的形式,通过音乐、文学、影视作品的贯穿,全面展现建国6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在这个系列节目中,楚天音乐广播大胆尝试运用了娱乐的表现手法,使得“共和国60年”这个重大主题在广播中的呈现更加轻巧、更具可听性.

2011年,是中国诞生90周年.楚天音乐广播紧紧围绕建党9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以饱满的热情,提前谋划、密切跟踪、及时反应,精心采编制作9集大型专题音乐广播《红色音乐札记》,先后派出6路11名记者,奔赴上海、北京、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以反映党的奋斗历程的优秀音乐作品为线索,进行深入的采访,汇集了30篇风格各异的音乐札记,贯穿在该专题音乐广播中,义打了一场主题宣传战役.整档节目以中国90年历程为基本脉络,按照一个年代一组札记、一个年代一组音乐的方式,用音乐的语言、散文的笔触描绘中国90年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中华民族新纪元的壮丽画卷.该专题音乐广播在楚天音乐广播早晚黄金时间播出的同时,还通过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进行全球网络同步播出,依托全国卫星音乐广播协作网,在全国二十余家音乐电台落地播出:、节目播出后,还根据节目的文字、采访时留下的影像以及制作后的成品推出了同名电子书通过网络发行,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湖北经典音乐广播采编播人员深入湖北十多个市州县,采制推出了28集大型系列广播《荆楚踏歌行》,、该节目以音乐为语言,生动展现了湖北“十二五”以来在音乐文化与旅游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为了扩大影响,这个系列广播节目还在全国14家省级电台、200家市级以上电台每周六联播的《环球旅行家》节目中播出,为宣传湖北“中部崛起、唱响全国”战略发挥了积极作用.节目播出后,作品文字经编辑成册,作为《武汉一周》增刊出版发行.

通过梳理,不难发现,音乐广播在重大社会关切面前运用系列节目的方式进行表达是富有成效的,对提升音乐广播的传播价值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整个系列节目的实施过程中也颇具音乐广播的特色,有别于新闻综合类广播媒体在系列节目中表现出来的庄重、沉稳、醇厚特色,音乐广播在系列节目实施方面主要呈现㈩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

1.主动而为,轻巧发力、就音乐广播的传播特性而言,对重大社会关切的表达,主动而为往往赢得更大的空间,而轻巧发力,则是对音乐广播传播规律的精准把握,这些大型系列节目都是找准了一个适合音乐广播表现的“点”后,轻举轻放,在“巧”字上做文章,从而产生了较好的传播效果.

2.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音乐广播在组织大型系列节目方面因其传播内容的缘故,在表现形式上可以更加多样,既有举重兵采制的成果,也有集纳式编辑制作的作品.而内容上更因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高度黏合,显得丰富多彩.有对音乐现象的透析,也有对社会生活的描摹.

3.可听性强,易于传播.好听、悦耳,这是音乐广播在大型系列节目生产上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这里既有音乐与好听悦耳天然结缘的因素,也有系列节目追求制作效果的原因,这些也使得音乐广播的大型系列节目更易于传播,甚至可以不受地域属性的影响,实现全国、全球的传播.

二、把创新刻在大型系列节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2013年,音乐广播部组建后,把创新作为两套音乐广播频率实现整体全面升级的核心.在创新思维主导下,主题宣传,尤其是大型系列节目的生产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态:首先,大型系列节目将从过去的单频率操作转变为双频率集团式出击的模式,这对大型系列节目的组织、统筹、协调、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唯有创新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机制,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模式转换;其次,两套音乐广播定位不同、受众不一,大型系列节目的内容确立和表现形式也从过去只强调单频率定位,转变为双频率兼顾,要做到大型系列节目的运作与两个频率定位的协调,也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问题:再次,在全媒体传播的背景下,大型系列节目在呈现、展示、推送等方面要想实现新的突破,必须紧紧依靠创新,处处追求创新.

于是,音乐广播部成立后的第一个大型系列节目《蓝色音乐札记》就随着这样的思考应运而生.而在大型系列节目《蓝色音乐札记》诞生的过程中,每一个细节也都体现出创新的思维.

《蓝色音乐札记》以生态文明为主旨,以湖泊故事为线索,以音乐作品为主体,以札记形式为载体,通过编辑、记者、主持人实地寻访,亲身体验,深度感悟,展现湖泊与湖泊文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思、风情之韵.这个选题策划在创新上实现了多重要素的组合:一是音乐与湖泊的结合,讲究有湖的地方要有音乐,突出了音乐广播的媒体属性.这样,无论是经典也好,流行也罢,对湖?白音乐的容纳都可以做到零距离对接.二是生态文明与音乐文化的结合,把音乐文化与生态文明放在同一个坐标体系下来观察,并通过音乐广播独特的话语方式,将湖泊的生态之美与音乐的文化之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三是音乐作品与记者体验的结合,强调了前往实地采访的记者要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度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充分地展现在系列节目中.这个大型系列节目历时10个月,音乐广播部调动40名编辑记者主持人,走遍17个省份、21面湖泊,采访了数以百计的人物、采集了超过1万分钟音乐素材.沿途发回连线报道50余组,新媒体图文报道100余篇次,报刊联动报道数十篇,制作了22集总计550分钟的精品音乐节目《蓝色音乐札记》.整个《蓝色音乐札记》是音乐广播部发挥音乐广播的独特优势,展示湖?白文化丰富内涵、探寻美丽中国建设轨迹的创新之作、创优之作.

——内容上,它将新闻性、文学性、故事性、音乐性做了有机的结合,尤其是在音乐的采撷上,突破了流行和经典的界限,视野非常宽广,既有传统民歌,又有流行金曲,更有散发着浓郁水草芬芳的原生态湖泊音乐.比如,鄱阳湖的渔歌、喀纳斯的楚吾尔、呼伦湖的呼麦与长调、日月潭的杵音和吟唱、大九湖的民谣和传奇……一听,就能把人带到那个特定的场景中,仿佛走进了这些地方一样.

——形式上,散文化的遣词行文和精细化的广播制作,让《蓝色音乐札记》实现了可听性和可读性的协调,加之所有的采编播人员都是自己采写、自己播音主持制作,整组节目显得形态丰富、风格多样、个性突出.如,有一组节目中,主持人跟当地音乐家一边聊,一边学唱当地民歌:还有一组节目,主持人让当地姑娘以湖水为背景给听众演唱湖区民歌,歌声背后就是湖水拍岸的声音,非常生动,听得人恨不得马上就亲身前往那里一探究竟.

——呈现上,实现了广播、书报刊、新媒体、体验展、全方位互动等多层次、多维度、多途径、多种类的融合式传播,体现了媒体融合时代的传播创新.尤其是体验展和图书出版,既体现了广播特色,又彰显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鲜明特征,创新感十足.如体验展,以图文声像作为主要形式,来表现悠远深沉的湖泊音乐主题,为观众提供一个全面体验湖泊文化和广播节目的独特空间,是广播媒体跨界创新的成功探索.再如图书出版.以《蓝色音乐札记》为蓝本的图书《倾听湖泊的声音》,把广播节目进入阅读领域后的体验作为创新点.版式设计上,大胆留白,给听众以回味感;在功能搭建上,引入互联网二维码技术,将互联网二维码信息与图文设计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扫一扫.听音频”的功能,读者拿起智能手机只需对着二维码一扫,对应的篇目就会呈现在耳边.同时,在图书设计中,还加入了气味元素,当读者翻开图书时,清新的荷叶香便会扑面而来.这些环节上的创新,大大延伸了大型系列广播节目的传播触角,除了让入耳目一新,更提升了音乐广播在不同领域的传播价值.

2015年,音乐广播部在成功推出大型系列节目《蓝色音乐札记》的基础上,继续延续创新思维,策划实施了大型主题宣传《丝路欢歌——从丝绸之路上发来的音乐札记》.如果说《蓝色音乐札记》是音乐广播组织实施大型系列节目的开山之作,那么,《丝路欢歌》则是音乐广播在大型系列节目创新实践上的升级版.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音乐广播记者的足迹首次延伸到了海外.《丝路欢歌》以音乐为主线,以自然人文和社会文化为延伸,深度探访丝绸之路,发现和展示丝绸之路沿线的音乐美、自然风、人文情、社会景、文化潮,用音乐广播特有的视角为听众讲述丝绸之路经济带独具韵味的音乐传奇、独具况味的古今风情、独具意味的文化变迁.按照这样的策划设计,《丝路欢歌》的采制如果仅仅停留在国内,显然是有失片面的.赴国外采访,与丝绸之路零距离、零时差接触,这无疑对整个系列节目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促使着音乐广播将大型系列节目的创新继续往前推进.

第二,实现了选题与采编团队遴选机制的升级.组织《蓝色音乐札记》时,音乐广播部采取的是集中策划选题、集中确定人选的办法.但是,经过实践的考验,这种集中有大包大揽之嫌,对采编播人员个性的充分发挥和才能的全面展示,多多少少有些抑制.为了优化大型系列节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在启动《丝路欢歌》时,音乐广播部进一步创新,编委会只确定实施方案和主题框架,具体选题和采编团队则由采编播人员投标产生.投标竞标打破职级、岗位、部门甚至员丁用工身份的限制,整个过程向全体员工公开,借助互联网数字信息技术,评委当场打分、当场亮分并公布结果.中标人中有的是普通的主持人,但其领导的团队成员却有部室的高级主管:团队成员中,有的才刚刚进入音乐广播丁作,有的还只是客座主持人.公平、公开的竞争大大调动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各个采编团队反复研讨选题,运用各自的资源跑签证、找线索、定行程.音乐广播大型系列节目的生产南原来以编委会为中心的创新模式,转变为以若干个采编团队为主体的创新模式.

第三,推送形式朝多元、实时、密集方向升级.在历次大型系列节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音乐广播基本按照一路采访、一路连线、集中呈现的方式对大型系列节目进行推送.《丝路欢歌》的采访点多线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按照采访实施计划,《丝路欢歌》从启动到最终播出要经历七八个月的时间,如果还是按照过去的推送方式,很可能出现长时间的间隔,不利于大型系列节目整体品牌的打造.同时,仅仅只进行广播推送,在媒体融合时代显然已经落伍.在《丝路欢歌》实施中,音乐广播提出了全程推送、多元推送、实时推送、密集推送的创新思路,为此,专门建立了推送团队,前后方实现无缝对接,《丝路欢歌》现场连线由以往类似情况下的不定期播出变为日播的常态节目,天天跟听众见面.大型系列节目不再是 “一时爆发”的集中形态,而是一个逐渐推进的全面推送.尤其是大力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视频推送,实现了大型系列广播节目的立体式传播,常常是前方还在采访,后方的视频推送已经上线,鼓舞了前方的士气,提升了推送的质量.

第四,对大型系列节目进行品牌化运作,变节目形态为资源形态.大型系列节目的生产制作是大投入、高成本的丁程,如果将大型系列节目简单理解为节目生产,那么,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时代,要么是短视之举,要么是对资源的无谓浪费.早在《丝路欢歌》还处在策划阶段时,音乐广播部就把这个主题宣传项目作为招商资源,放在了年度广告客户会上进行品牌推介.经过多方努力,《丝路欢歌》成为赢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成为音乐广播历史上第一个被冠名和特约的大型系列节目.随着《丝路欢歌》的逐步推进,地产商、展览商、影视拍摄机构也纷纷加入到与《丝路欢歌》的合作中,或通过赞助,或通过资源置换.使《丝路欢歌》的后期呈现成为一个品牌展示的平台,实现了由节目形态向资源形态的跨越.

三、突破,是组织实施大型系列节目的永恒主题

毫无疑问,音乐广播以其不懈的创新力,已经成为大型系列广播节目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的实践表明,音乐广播部早已把组织实施大型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作为锻造品牌、锻炼队伍的常态之举和重中之重,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成为音乐广播部价值提升、人才培养的重要源泉.但是,也必须看到,音乐广播在组织实施大型系列节目方面,还有许多方面需要去突破,换言之,不断突破自己,不断突破既有的高度,将是音乐广播在实施大型系列节目上永恒的主题.

一是,期待评价体系的突破:尽管音乐广播推出的一批大型系列节目在质量提升上仍有文章可做,但是,就其整体水平而言,还是可圈可点的.而回到现实来看,对音乐广播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在综合评价上仍处于长期被低估的状态.在各级各类的评奖评比活动中,由于音乐广播推出的大型系列节目介乎音乐、新闻、文化之间,往往找不到对应的类别,从而导致了节目送评任何一个类别都必然“吃亏”的局面.当然,组织实施大型系列节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评奖,然而,从建立健全广播节目评价体系的角度看,如果没有与音乐广播在大型系列节目上的实际作为相对应的机制,显然有失公允,也不利于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

二是,传播行为到传播现象的突破.客观地说,音乐广播实施的大型系列节目还处在传播行为的层面上,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为了体现某一重大主题而进行的有目的采编播行动,其实质还是一种传播行为.长此以往,很难产生长尾效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节目也就进入到了历史的档案馆.这里就提出了一个课题:如何让大型系列节目的生产从传播行为突破到传播现象?如,系列节目品牌链的建立、系列节目版权的运作甚至围绕系列节目的产业开发,都是值得探索的领域.

三是,努力实现系列节目在视野上的突破.对音乐广播而言,系列节目的生产当然离不开,也不应该离开音乐这个范畴,但是,抓住音乐与社会生活高度关联的特性,把音乐广播实施大型系列节目的视野进一步打开,进而实现突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如,大型系列节目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结合、围绕热门热点事件有机融人音乐元素、选题由“面的铺开”到“点的深入”等等,完全可以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大胆的探索.

实践、创新、突破.沿着这一脉络.音乐广播在大型系列广播节目的组织实施上不断思索、不断探索.一路走来,收获了一件件值得骄傲的声音作品,也收获了音乐广播在节目生产、品牌运作、资源整合方面的珍贵经验,更收获了一支能征善战、勇于创新的高质量采编运作队伍.所有这些,其实不是大型系列广播节目思考和探索的终点,恰恰相反,它意味着“用音乐发出独特而有价值声音”的历程才刚刚开始.音乐广播在路上,关于大型系列节目的思考和探索就在路上.

(湖北音乐广播)

有价值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有价值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有价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价值论文

2、价值工程杂志社

3、思修论文人生价值

4、价值工程杂志

5、人生价值论文

6、价值工程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