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傅抱石画三峡方面论文范文集 跟傅抱石画三峡|胡靖方类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可用于傅抱石画三峡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傅抱石画三峡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傅抱石画三峡|胡靖方

傅抱石(1904 年~ 1965 年),江西新余人,20 世纪杰出的中国山水画家,美术史论家.傅抱石自幼学习中国画,他原名瑞麟,在看到石涛的画论后,产生共鸣,改名为抱石.所谓抱,是恪守的意思,这个恪守,显然是思想精神层面与石涛的一致,而非技法上的依傍.对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而言,真正有原创意义的大画家,一个是黄宾虹,另一个就是傅抱石了.他早年留学日本,学习东方美术史、工艺美术、雕塑,毕业于帝国美术学校,回国后任教于大学艺术系.

1960 年,傅抱石率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家实地写生,历六省,行程逾二万三千里,归来后举办“山河新貌”大型山水画展,由此产生了在全国有巨大影响力的“新金陵画派”.这一画派的创作群体以及他们的一大批山水画作品,成为了有着深远影响的山水画技法体系.

中国山水画在五代之前还只是处于人物画的附庸背景的地位.五代到北宋初年,形成了以笔法描绘山石纹理的所谓“皴法”,山水画的技法渐成体系,也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种.

线皴发展出“披麻皴”与“斧劈皴”两大体系.到了20 世纪,皴法在傅抱石的手里焕发出新的生机.他在传统技法基础上,推陈出新,独树一帜,创造出一种用笔有直有根,有折有圆,粗细、轻重、虚实变化万千的山石皴法——“抱石皴”.

郭沫若曾评价傅抱石的风格为“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由于长期对真山真水的体察,傅抱石的山水画章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犹重写生感悟,对传统中国山水画平远、深远、高远的综合应用,可谓得心应手,不落前人窠臼.尤其可贵的是,因为黄宾虹与傅抱石二人的振兴,中国山水画一改清代三百年以来的糜弱颓废之气,转为博大雄浑.

在傅抱石1960 年以后的代表作中,有两幅以三峡为题材的作品.

第一幅《西陵峡》,画面构图以深远法,用墨近浓远淡,用水近湿远燥,水平视角纵深表现西陵峡深邃浑厚的景观.画面左边前景的高山,占据一半以上的画面空间,用笔阔硕,水墨浑融,笔触有散有聚,极富气势地再现了西陵峡山石的质感.

画面下方线条向右延伸,画家以细致的笔法描画了一个航道指示标,使得浑融阔硕的用笔小结在这个微小的景物上.画家继续以细微的观察画出向远处驶去的船只,使航标的画眼作用更为突出.傅抱石以天开一线的构图,留白方式,展现深入画面的江水,点线简洁,却以少胜多,峡谷幽深、层峦叠嶂的西陵峡就在这样的山水画语言中诞生了.

这种画法,影响了后来的几代山水画家,但无人可以超越傅抱石的成就,其原因就在于此后的画家不再具备传统书法、绘画理论乃至精神层面的真正自由.

第二幅画,仍然是《西陵峡》,江水的位置、流向与上一幅一致,可整个画面的感觉,却是另一番情愫.

中国山水画,在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构图上,的确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傅抱石正是此道高手——航标、航船依旧存在,但是画面向下压的气势,却完全不同于第一幅画.第一幅画,众山高度几乎一致,画面平稳安详,而这第二幅画,画家使用了多条斜线,最近处的山坡,左高右低,右边航标突兀,但是左边的重墨有压迫之势.占据画面最大面积的石壁依然与近处山坡一样,以左高右低取势——不过这个左边的高,一直高到了画面的上边线,画面构图无天空,只取峡谷中下部,使得景物更有压迫感.画中江水右岸的山峦以及背景的远山,都以臣服姿态,或淡墨或枯笔,与画面的主石壁形成对比.

正如徐悲鸿曾经评价的:“ 抱石先生近作愈恣肆奔放,浑茫浩瀚,造景益变化无极,人物尤文理密察,所谓炉火纯青者非耶?”“此乃声色灵肉之大交响.”傅抱石的画作,总是让人叹服大师手法的不同凡响.

傅抱石画三峡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傅抱石画三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傅抱石画三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1、书和画杂志

2、石油类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