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颈长尾雉类学年毕业论文范文 跟黑颈长尾雉:鸟中潘安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黑颈长尾雉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黑颈长尾雉:鸟中潘安

萧野

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丛林中,生长着一种不善鸣叫的“哑巴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人的房前屋后还经常能看见它,如今在野外已经难觅其踪迹.所谓的“哑巴鸡”其实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全球濒危雉类——黑颈长尾雉.

彩羽加身很漂亮

顾名思义,黑颈长尾雉最显著的外型特征是脖子黑、尾巴长.黑颈长尾雉属于鸡形目雉科,体型较大,体长约55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它们是留鸟,不迁徙.雄鸟称得起“漂亮”二字.它们眼睛乌黑,羽毛颜色有光泽明艳的鲜红色、栗子色、宝蓝色,搭配白色和黑色,用色彩缤纷来形容毫不为过,堪称鸟中“潘安”.雌鸟相比雄鸟,外貌则要平淡得多,通体大致褐色,没有雄鸟那长长的尾羽.

黑颈长尾雉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年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专家还认为黑颈长尾雉种群丰富,如今它们已被列入全球“近危”等级,生存状况堪忧.关于黑颈长尾雉的全球数量,有专家估计约1500 ~ 3500只.这种雉类在各国的分布区域十分狭窄,在我国只分布在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在国外见于泰国西北部、印度阿萨姆邦东北部和缅甸.

2008年,我国设立了全国首个以黑颈长尾雉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金钟山黑颈长尾雉国家级自然保护.金钟山保护区交通闭塞、重峦叠嶂.温暖湿润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据考察,该保护区原生性分布的黑颈长尾雉约200只,是全球目前已知种群数量最多的黑颈长尾雉分布点.整个广西该物种的野外生存数量近500只.

善潜伏 不爱鸣叫

黑颈长尾雉生性机警,不像其他鸡形目鸟类有明显的鸣叫行为,通常在天亮后就活动,中午在林间空地上或灌丛中休息,晚上栖息于树上.它们是杂食性鸟类,以浆果、树根、野山药、嫩芽等为食,亦吃部分蠕虫、蜘蛛等动物.

黑颈长尾雉在不同季节会选择不同的栖息地.食物资源、天敌、隐蔽条件与人为干扰是影响栖息地选择的重要因素.从生境类型来看,它们偏好选择阔叶林和针叶林生境.从生境的微细结构来看,它们对乔木、灌木、草本及地面覆盖物均有一定要求,通常选择隐蔽且易于逃逸的地方作为夜宿地,以保证夜宿的安全.

每年3 ~ 4月间,黑颈长尾雉以一雄二雌的结构结群活动,并开始筑巢产卵,每窝产卵7 ~ 9枚.孵卵期约28天,雌鸟单独孵卵.巢置于地上或裸岩间隙中,较为简陋,多数以地面的浅凹坑做窝.

水源是黑颈长尾雉选择巢址的重要考虑因素.孵化期天气相对较热,食物的水分不能补充长时间卧巢丢失的水分,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离巢后会马上飞到水源地饮水.

黑颈长尾雉孵卵的巢址通常距离觅食区80 ~ 120米左右.在孵化期间,雌雉是完全避开雄雉的.因为雄雉有啄卵现象,雌雉把巢址选择远离觅食区是为了避免干扰,以利于孵化的进行.

生境丧失和生境退化以及偷猎,是黑颈长尾雉最主要的威胁.随着人口增多,人为干扰强度的加大,金钟山地区黑颈长尾雉栖息地在不断缩小,被分割成破碎化的生境斑块.当务之急是通过生境恢复、廊道重建及增强群众保护意识等措施,加强对黑颈长尾雉的保护.

本栏目责编/ 叶晓婷 yexiaoting@vip.163.com

黑颈长尾雉论文范文结:

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黑颈长尾雉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黑颈长尾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尾注格式

2、论文尾注和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