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相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与余韵悠且长杨贵妃形象在唐宋传奇中的流变有关论文写作技巧范文

本文是一篇关于杨贵妃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余韵悠且长杨贵妃形象在唐宋传奇中的流变

王立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 要:自唐以降,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广为流传,历代文士以此为母题创作了《长恨歌》《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梧桐雨》《长生殿》等繁多著作,当中杨贵妃形象更是百端千变.唐传奇《长恨歌传》和宋传奇《杨太真外传》虽同为传奇,也因处于唐宋两个时代而赋予杨妃形象新意,在人物品评中不尽相同,是杨妃形象流变中重要一节.

关键词:杨贵妃;唐传奇;宋传奇

中图分类号: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2596(2016) 03- 0181- 02

自古帝王和后妃的爱情故事颇受民间关注,杨贵妃和唐玄宗这段帝妃恋更因安史之乱和马嵬坡之变,在后代众多演绎中增添了家国天下的沉重感情.在杨妃形象流变过程中《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等作品从体裁、传统文化和接受层面的角度加以分析重视,而陈鸿《长恨歌传》只是作为《长恨歌》的传提及,乐史《杨太真外传》则研究甚少.两部作品即分别是唐、宋传奇中杨妃题材的代表作,在塑造杨妃形象自然有所不同,也是其形象流变中可或缺的一节.且唐宋传奇虽常被一起提及,却有着不可忽视和逾越的差异,关照唐宋二朝不同生存状态,并在具体描写、情节和品评考察中,两个截然不同却形象鲜明的杨妃呼之欲出.

一、杨贵妃美的阐释:简明勾勒和平实详瞻

杨贵妃为四大美女之一,其容貌姿态想见一斑.《长恨歌传》中,陈鸿描绘杨妃体态外貌用语考究,比如李夫人之神韵鬓发腻理,纤穰中度,举止闲冶”,又有我见犹怜的娇柔?体弱力微,若不任罗绮.举止闲冶,转动照人”,但都属极为简明的粗线条勾勒,也是唐传奇在描写人物外貌特征时常用的手法,如《李娃传》中描写李娃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绝代未有”明眸皓腕,举步艳冶”《莺莺传》中?常服啐容,不加新饰,垂鬟接黛,双脸销红而已,颜色艳异,光辉动人.”三两句虽未细节刻画,详述女子基础外貌,却以风韵神致代替之,也使读者联想出女子姣好的容貌、体态的娇媚.相对于六朝小说?有意为小说”的唐传奇,在人物形象的展示上更为刻画精心巧妙,也可看出唐传奇中这些描写语言已脱离单纯的外貌描写,着意将读者难以感知的人物内在的气质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在形象的描写上偏向于神韵.同时,唐传奇文备众体”的艺术体制,也增添了关于贵妃描写中诗笔”的特征.《新唐书-选举志上》首次提及科场试诗:进士试杂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后试策.”而陈鸿登太常为进士,是在唐贞元二十一年(805).在唐代诗赋取士”之后.陈鸿诗赋修养不言而喻,在创作《长恨歌传》也会不自觉地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方法,倾向诗意化.文章首段叙杨妃入宫后避暑骊山宫,偶逢佳节,铺排桌几仪仗,陈列瓜果舒食,于庭院中焚香祭拜,于七夕夜乞巧,渲染乞巧节意境,在唐宫的生活状态?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杨贵妃行为表现益才智,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等诸多语言中,行文韵散有致,描写宛转委曲,精细多样,比唐以前叙述性的语言更多样化、灵活化、诗意化,在杨妃美艳得宠背景的营造之外,也丰满其形象,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文末评论奠定基础.

传奇小说发展至宋代,有了诸多新变,宋代市井经济繁荣,话本小说勃兴,且宋代传奇作者群体逐渐下移,多是没有功名的下层文人,而传奇的接受者也多为市民阶层,受这种文化水平和阅读水平的限制,作为文言小说的宋传奇向通俗化转化,语言论述也更善用实,写作内容平实,不再似唐传奇中虚构写意、铺陈色彩、精彩情志的语言.这些特征反应在杨太真外传》中,杨妃丰硕修整”细节形象的外貌描写,话语更为平实具体:愿大家好注,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乞容礼佛“何学士能辱人如斯“尔贫,无可献师长,带我为尔与”,描述杨妃心理活动和行为时用词丰富,表现感情各有不一,如“泣涕呜咽,语不胜情”妃子惊曰”妃子深然”.较之于《长恨歌传》中带有诗意性的描述,宋传奇中对杨贵妃的描写平白又贴近生活,且有如此细腻详瞻的描写,虽是综前代材料作成,别有一番韵味.

二、情节的选取:以文为稗和以稗为文

以自居易《长恨歌》为底本进行创作的《长恨歌传》和《杨太真外传》,在叙述顺序上都相类似,基本上都可将杨贵妃生平分为:玉环入宫册封为贵妃、作为贵妃的宫内生活、安史之乱爆发后被缢死在马嵬坡下、于仙界和玄宗使者详谈回忆往事这4个阶段.在这种行文结构下,又因唐宋传奇的差异,对涉及杨妃的具体情节选择和编排上有所不同.

钱希言《狯园自序》云:唐人以文为稗,妙在不典不经.”同以为《长恨歌》作传而流传于世的《长恨歌传》,行文思路虽一样,但陈鸿对杨贵妃的故事做了详细的描写,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陈鸿,虽叙述有真实史实,还会蔓延附会,作为劝诫小说创作.如在文中增添了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的隐晦事实,安禄山起兵反唐,且以讨伐杨氏、夺取杨贵妃为托词的附会,并且补充了与杨妃有直接密切关系的杨家家族地位的情节叔父昆弟皆列位清贵,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宫,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矣,比及皇族的待遇,侧面烘托杨妃的受宠.这一系列有一定因果联系的情节组成了完整的小说结构,也为文后批判的评论奠定了情节基础.

马嵬坡之变后,杨妃成了颇受后代文人骚客青睐的创作原型.在宋代之前,就在诗文中被反复描绘,有了不同的素材.钱希言《狯园自序》云?宋人以稗为文.”鲁迅更进一步阐释乐史创作说?至绿珠太真二传,本荟萃稗史成文.”9乐史本身是位史官,详悉史料,又在宋传奇的创作环境下,难免写作中会借鉴前人所创.据李剑国先生考证《杨太真外传》中采录的唐人著作,有20种之多,如在文中引用《逸史》辞句,张祜诗?梨花静院无人见,闲把宁王玉笛吹.”荟萃前人创作,捏造拼合情节,集一篇之中.同时《杨太真外传》中也有增设的情节,且较为详瞻:贵妃两次忤旨,一次贵妃以拜泣谢过”召回宫中,第二次以断发赎罪而重获恩宠:贵妃在宫内百人为之掌刺绣织锦等奢侈生活:私自给予安禄山东西.乐史在文中增添的这些情节,大举烘托贵妃宫庭生活浮华,以及贵妃嫉妒等性情特征,使宋传奇真切成为下层士人写给一般人民欣赏的文学形态,贵妃身上具有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符合市井居民的审美趣味和对上层阶级生活的猎奇心态.

三、作者倾向:惩尤物和理性之思

《长恨歌传》和杨太真外传》虽都以杨贵妃为中心人物,但在唐、宋创作大背景下关照作者的褒贬态度,则大大不同.《长恨歌传》云其创作意图,使后人不但对此事深有感触,也有亦欲惩尤物室乱阶,垂于将来者也”的反思.文后的评论己将杨贵妃视为尤物,意欲惩之以劝诫后世,参照文中描述的带有一定因果联系的情节,如从寿王府邸得到杨贵妃的丑闻?以其殊艳,才智,善巧便佞,先意希旨,使天子无顾盼意,自是六宫无复进者”的不择手段、蓄意争宠的妃子形象,可以看出描述的己不再是《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脱俗清新的杨贵妃,而是毫无后妃之德善妒妃子的形象.这般讽喻与陈鸿的史学涵养不无关系,安史之乱后,虽唐朝国祚渐衰,后人却有天不保佑玄宗,人不厌唐德”的思想,将这种盛唐衰落带来的悲愤情感宣泄到杨贵妃身上.身为史官的陈鸿更是在文中巧妙安排情节,以微言大义的风格审视这种敏感的历史题材,反思历史,将传说中美艳的杨贵妃和自己主观中乱国的杨贵妃集合到作品中,从而塑造了美色祸国的杨贵妃形象.

比起唐传《长恨歌传》直指杨贵妃尤物的评价,宋传奇《杨太真外传》则理性一些,带有理性之思的态度,经历五代十国和宋朝南渡的动乱之后,人们痛定思痛,从各自的立场观点来总结沉痛的教训;鲁迅认为,宋传奇文后评论之语亦如唐人,而增其严冷,则宋人积习是也”,宋人以理学著称,讲究经世致用的学识、从传世典籍中寻找治世依据的品性和价值基础.这类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乐史对贵妃的评估,虽在文中对贵妃的描绘有诗谶之类带有明显悲剧宿命论,但文后评论玄宗在位久,倦于万机……皆国忠之召祸也”,并未将朝代兴衰归咎于一介女子身上,而是以理性的视角关照.参照乐史的另一部传奇《绿珠传》,所持态度亦是相同,绿珠和贵妃只是作为石崇、玄宗的陪衬存在,所有荣誉都是赐予,要真正探讨的话,恐怕会归咎这些上层统治者的身上,观点中亦带有市井小民视角的烙印.

萧统《文选·序》称文为?随时变改,难可详悉.”既是如此,依托于诗歌、小说、戏曲等各种体裁的杨妃形象不一,因时而变《长恨歌传》《杨太真外传》虽同为传奇,也因处于唐宋两个时代而赋予杨妃形象新意,在人物品评中不尽相同,是杨妃形象流变中重要一节.

(责任编辑孙国军)

杨贵妃论文范文结:

关于杨贵妃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杨贵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