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癌痛不该也不必忍方面论文范文资料 跟癌痛不该也不必忍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本论文为您写癌痛不该也不必忍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癌痛不该也不必忍

10月11日是世界镇痛日.疼痛是身体最强烈的感知.2001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疼痛列为继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

有些疼痛是短暂的,比如受伤;有些疼痛会随着疾病恢复而消失,比如感冒喉咙疼;但有一种疼痛却会长时间反复折磨患者,令他们身心痛苦,严重影响生存质量和癌症治疗效果,这就是癌痛.

据统计,我国有61.6%肿瘤患者伴有癌痛,但是,一半以上癌症病人没能有效控制疼痛.这些癌痛患者基本分两类,一类是对止痛治疗的重视不够,没把止痛治疗当成癌症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一类虽然接受了止痛治疗,但没按时、按量服药,导致止痛效果不佳.为了帮更多癌痛患者早日正确认识、了解止痛治疗,本刊特地采访了浙江省肿瘤医院麻醉疼痛科副主任医师付霜.

癌痛从何而来

癌痛指患有恶性肿瘤后出现的疼痛,也就是癌性疼痛,这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不止是癌症的一种症状.约1/3的早期癌症患者会产生疼痛,约90%的终末期癌症患者都会出现疼痛.

一般将癌痛分成三类:约75%~80%的癌痛是由肿瘤本身引起的疼痛(不是所有癌症都会出现疼痛),是最主要的癌痛类型;10%~15%的癌痛是由治疗引起的疼痛,如化疗、放疗等治疗引起;第三类指癌症患者平时所伴随的慢性疼痛,比如伴有三叉神经痛、腰腿痛或者带状疱疹神经痛.

付医生表示,癌痛还和患者的心态紧密相关.几乎所有癌症患者得知自己病情后,都会经历感觉到“世界崩塌”,产生伤心、悲痛过度、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如果再加上无效治疗、诊断不明确、家庭经济负担加重、失去工作等糟糕的情况,疼痛也会加剧.在癌症晚期,疼痛几乎令人痛不欲生,会大大削弱病人的意志力甚至求生欲,令癌症患者和家人深陷痛苦的深渊.

止痛治疗越早越好

国人一向比较会忍痛,但疼痛是身体不适的信号,忽视就有可能出大问题,尤其是癌症病人.癌痛与一些慢性痛有明显不同:一般良性疼痛如关节、颈椎痛等会有明确诱发因素并间断发作,但癌痛很少有间歇期,癌症一旦进展,疼痛感会越来越重.这时,如果没能及时进行正确的止痛治疗,病人因疼痛折磨,睡不好、吃不下,精神状态差,最终导致免疫力低下;而癌症细胞一般在人体抵抗力较差时发展最迅速,病人免疫力低下后更加没法跟癌症细胞斗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

付医生表示,癌症治疗中,放疗、化疗、手术等都需要病人有好的身体底子.但是,不少癌症中晚期患者因长期疼痛折磨,睡眠、胃口不佳,身体非常虚弱,甚至不得不终止常规的癌症治疗.“因此,一旦有了癌痛,越早治疗越好.要把治疗癌症和癌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两个治疗同步进行,患者才有体能接受放化疗,才有足够的抵抗力与癌症作抗争.”

另外,已经确诊过的癌症患者,哪怕取得了阶段性治疗效果,如果出现疼痛,依然要引起足够重视,有可能是癌症复发或癌症细胞转移.千万别自己随便吃止痛药、按摩、针灸,就可能会延误重要的治疗时机.

如何判断疼痛指数

在进行止痛治疗前,医生先会根据患者自己描述的来做疼痛级别的判断.表达疼痛的程度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疼痛数字评分法:在白纸上画一条粗直线,将直线分成十等分,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标记数字0~10,从不痛到最严重的剧痛.患者根据自己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某一点作一记号,以表示疼痛的强度.

第二种方法是疼痛评估法: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

●中度疼痛:疼痛持续出现,法忍受,要求使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睡眠严重受干扰,出现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付医生表示,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不同,有时候或许描述和表达会有出入,这时,最常用的判断标准以疼痛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睡眠.确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后,再进行相应规范的止痛治疗.

治疗首选口服止痛药

止痛治疗主要分为药物、微创介入等方法.其中,口服止痛药简单、经济、方便、安全,是首选的方法.具体分为三阶梯: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用普通止痛药,包括意施丁(吲哚美辛缓释片)、芬必得、扶他林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主要用弱阿片药,包括、奇曼丁(马多缓释片);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主要用强阿片药物,包括美施康定(硫酸缓释片)、奥施康定(盐酸控释片).

当口服、注射、静脉输注等效果不佳时,可以把止痛药装入体内(鞘内植入式给药装置).这是一种安在身体内的止痛装置,控制剂量,定期更换针头即可.

当止痛药效果不佳时,还可以进行微创介入治疗(也被称为癌痛的第四阶梯治疗),包括神经毁损、神经阻滞、调制等.付医生打了个形象的比喻,感知疼痛的神经就像出了问题的水管,通过微创介入治疗,在源头打通或毁掉这段“问题神经”,让病人感觉不到疼痛.“当然,这样的治疗只针对感觉神经,如果涉及到运动神经,就不能采取毁损神经的方法.”

别陷入这些治癌痛误区

误区一:非阿片类药物比阿片类药物更安全.

真相:长期需要止痛治疗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更安全有效

一位50多岁的女癌症患者在家属陪同下第一次来到疼痛门诊.她疼得彻夜难眠,严重影响了家人的正常休息.付医生询问了病情后,给开了相应的阿片类止痛药.女患者的家属有点不放心地说:“医生,能不能给开点药效‘轻’点的止痛药?怕一开始就吃很厉害的止痛药,后面就麻烦了.”

付医生表示,这个家属对止痛药的观念很有代表性,但却是错误的.首先,医生开药根据的是病人疼痛的指数,目的是达到有效、迅速缓解疼痛,让病人可以好好睡觉,充分休息,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慢慢加止痛药效,也不是在癌症终末期才能用.其次,阿片类的止疼药没有想象中那么吓人:从镇痛效果看,阿片类药物强效,非阿片类药物弱效;从封顶效应看(即是药物加到一定量后,药效不会再增加),阿片类药物没有,非阿片类药物有;从长期用药对胃肠、肝肾的影响看,阿片类药物不会刺激肠胃,但非阿片类药物却有影响.

误区二:只有在剧烈疼痛时才服止痛药.

真相:及时、按时用镇痛药更安全有效.

出于对止痛药副作用的害怕和担心,不少病人只在疼痛剧烈时才会想到吃止痛药.但是,这对止痛治疗是非常不利的.以阿片类止痛药为例,一般按医嘱正常持续吃,所需要的镇痛药强度和剂量是最低的,止痛效果始终保持.但是一旦停药,等下次感到疼痛后再吃,原来的剂量就不太够了.付医生打个了比方,把止痛药和疼痛作为敌我双方,本来持续吃止痛药对抗、压制疼痛,病人就不痛了,但是止痛药停止后,疼痛再次开始后,需要更大的火力才能压制住,这时止痛的剂量就得增加.另外,按医嘱持续吃止痛药,还能避免出现痛觉过敏、异常疼痛、难治性疼痛等.

误区三:长期用阿片类镇痛药不可避免会成瘾.

真相:规范化用药“成瘾”风险极低(<4/10000).

一般人都觉得阿片类药跟毒品似乎挨得很近,事实上,阿片类止痛药是中重度疼痛治疗的首选用药.对于疼痛病人来说,合理给阿片类止痛药只是刚好“对付”了疼痛,只有普通人服用这类药物,才会出现上瘾的可能性.而且,国家对于阿片类止痛药的管理非常严格.服用这类止痛药,遵医嘱服用是关键,不用担心上瘾问题.一旦疼痛得到有效控制,可以经医生同意,停止服用或换成非阿片类止痛药.

误区四: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等反应,立即停药.

真相:除便秘外,其他不良反应忍一忍就会过去.

刚开始服用阿片类止痛药,大部分病人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这时,只要坚持,一般4~7 天可以适应(少部分病人需要更长点的时间).因为身体对药物需要一个适应时间,为了达到止痛的目的,医生会建议患者忍一忍,实在不舒服的,可以服止吐剂.而便秘一般会一直伴随服用止痛药的患者,需要多喝水、吃蔬菜水果,多运动,严重时配以药物解决.

误区五:针剂比口服(透皮)用阿片类药更有效

事实:作用于阿片受体的药物浓度决定疗效而非给药途径.

针剂和口服(透皮)各有优势,但决定止痛效果的是药物浓度而非给药方法.针剂的优势首剂起效快,便于剂量滴定,等效剂量口服(透皮)与针剂同样有效,更安全.

出现癌痛记得这样做

■主动告诉医生寻求帮助,而不是独自忍受

忍受疼痛没有任何益处,不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放化疗的治疗和康复,还会给肿瘤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

疼痛的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要尽量保持耐心,和医生做好配合,定期检查,及时根据疼痛评估对药物进行调整,焦虑、烦躁、不安等消极因素对疼痛的缓解有百害而无一益.

■不要对药物副作用过度担心

目前,世界范围内都使用做为治疗重度癌痛的金标准.只要按照医嘱规范化使用药物,如尽量口服、按时给药、及时注意监测不良反应等,副作用包括成瘾率非常低,不用担心.如果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积极和医生沟通,不要擅自减药停药.

■在家积极用非药物治疗作为止痛的辅助方法

包括休息、按摩、呼吸放松操、热敷、冷敷、冥想、聆听舒缓的音乐、中医针灸治疗等.

写在最后:

采访是在疼痛门诊的间隙进行的,时不时有癌症病人在家属的陪同下就诊.一整个上午,付医生没离开过座位,她始终微笑着,耐心面对一位又一位癌症患者和家属,诊疗的过程中不光看病,更耐心安慰、鼓励这些身处巨大痛苦中的病人和家属.

有的癌症患者很乐观,付医生会表扬:就喜欢你这样乐观坚强的,癌症细胞也怕你了.有的患者脸色苍白,非常虚弱,实在疼得睡不着,才来疼痛门诊.付医生耐心地安慰,并告知患者和家属:吃了药就不疼了,就能睡好,还要注意补充营养,才能好好打败癌细胞.

“癌症的确很糟但也没有那么可怕.”付医生最后说,那些抗癌明星秘诀是:拥有乐观心态,积极治疗包括止痛治疗,加强营养,适度运动,提高免疫力.

癌痛不该也不必忍论文范文结:

关于癌痛不该也不必忍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癌痛不该也不必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