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有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 和大学生对微信与朋友圈现状的调研有关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关于免费大学生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大学生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大学生对微信与朋友圈现状的调研

摘 要:本次调研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山西太原3所高校的1 0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交叉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搜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了解大学生对微信及朋友圈使用的基本情况,探究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传播信息的认知判断和处理方式,分析现今微信朋友圈传播信息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海量微信朋友圈信息的同时,需要提高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端正科学态度,并能从自身出发对朋友圈信息去伪存真,共创一个积极、健康、科学的信息环境.

关键词:信息传播;微信;朋友圈;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206;TP393.09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4-9146.2018.09.023

腾讯网2016年3月发布的《微信影响力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2月,微信每月活跃用户高达6.5亿,微信的主要用户群体以18~35岁的中青年为主,占比为86.2%.朋友圈功能在2012年推出,数据显示约61.4%的用户打开微信必刷朋友圈.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朋友圈的使用率高达85.8% [1].

微信为社会搭建了平等自由的对话空间,是中国网要使用的社交媒体,在这个信息流传播圈中,网民可获得最新动态、分析资料、共享资源[2].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以及高频度的朋友圈使用情况,导致朋友圈发布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的信息.朋友圈信息的复杂多样性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信息处理的态度及行为方式是必须重视的,笔者对此予以研究.

1 大学生对微信及朋友圈使用现状的研究方法

1.1 调查方法

采用文献调查法,从大学生接触微信朋友圈的现状以及大学生对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的自我评价入手,设计调查问卷.以太原市3所高校(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医科大学)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选择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工程专业大一和大三、太原师范学院外语专业大一和大四、山西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大一和大四的1 0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采取在教室现场发放并回收纸质版问卷的调查方式收集信息.

1.2 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并建立数据库,然后将数据导入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研究结果进行汇总整理.

2 大学生对微信及朋友圈使用现状的研究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与样本统计

调查实际发放问卷950份,回收问卷939份,回收率为98.8%,其中有效问卷923份,有效率为97.2%.对回收的问卷经过数据统计汇总后,呈现了不同学校、年级、性别的大学生使用微信及朋友圈的基本情况.

为了更好体现样本的均衡性和代表性,样本选择的3所高校分别代表了理、文、医三科的大学生,并有高低年级和不同性别的比对,具体情况见表1.

在抽样的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中,样本数量相对均衡,考虑到实际工作的可行性,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与分层抽样相比,本次抽样男女比例相对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3所高校本身的男女比例差距造成的.

2.2 大学生使用微信及朋友圈的基本情况

笔者首先对选择微信作为通信工具的主要原因做了分析.样本选择集中在“大家都在用”和“方便,节省短信等资源”,各占比为61.2%和71.0%.不同性别之间和总体样本的结果没有明显差异.

在“使用微信时间”的数据统计中,大一学生主要集中在1年以下(30.4%)和2~3年(59.6%),大三或大四学生主要集中在2~3年(50.1%)和4~5年(38.1%).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时间长度上基本和进入大学的时间相一致,随着年级的增长,微信的使用时长也在增加.这可能是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普遍是进入大学以后才开始频繁使用微信进行交流的.

朋友圈使用的基本情况如下:在“刷新微信朋友圈频率”的数据统计中,56.7%的学生偶尔刷,23.1%的学生随时刷,20.3%的学生几乎不刷;在“刷新朋友圈时间段”的数据统计中,45.6%的学生随时刷新,40.5%的学生晚上刷新,只有1.1%的学生选择不刷;在“每周发布朋友圈次数”的数据统计中,主要分布在“0~2次”,占比为86.2%,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

根据数据统计可知,大学生对微信及朋友圈非常依赖,然而这种新的交流方式与现实世界中以表情、肢体语言沟通的表达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大学生长时间使用微信,或者对微信产生了依赖感,久而久之就会在现实世界中出现交流障碍的现象[3].

2.3 大学生处理微信朋友圈信息的态度行为表现

根据“面对朋友圈传播信息,采取的态度和行为情况”的数据统计,在分别对学校、年级、性别进行相关叉分析后,均没有显著差异性,整理结果如下.

2.3.1 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是否有积极影响”的数据统计中,94.1%的学生认为有积极影响,选择“方便与朋友沟通交流”的学生占比为84.8%,选择“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的学生占比为74.1%,选择“获取学习考研工作等的相关信息”的学生占比为50.3%,选择“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的学生占比为25.1%.而在“是否有消极影响”的数据统计中,53.0%的学生认为有消极影响,47.0%的学生则认为没有消极影响.在认为“有消极影响”的学生中,选择“信息冗杂,难辨真伪”的学生占比为69.7%,选择“容易泄露,隐私得不到保护”的学生占比为56.9%,选择“沉迷其中,荒废时间”的学生占比为43.8%,选择“微信诈骗,防不胜防”的学生占比为37.6%,选择“网络交友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生占比为34.2%.关于微信对生活的影响,72.9%的学生选择“利大于弊”,3.9%的学生选择“弊大于利”,而23.2%的学生则选择“利弊相抵”.综上所述,更多的大学生认为微信朋友圈信息传播对大学生有积极影响.

从消极影响的数据统计分析可见,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微信势在必行,加强大学生对微信使用的自控能力,力争让大学生对微信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积极引导大学生让微信的使用成为丰富自己生活和学习的有效工具,而不应该沉溺其中,让微信左右生活[4].

在遭受朋友圈虚假信息危害的调查中,选择“经常”的学生占比为1.6%,选择“多次”的学生占比为3.8%,选择“一两次”的占比为29.7%,而选择“从来没有”的学生占比为64.9%,遭受朋友圈虚假信息危害与性别的交叉分析见第25页图1.在经常和多次遭受朋友圈虚假信息危害的学生样本中,男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生所占比例,而在从来没有遭受朋友圈虚假信息危害的学生样本中,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所占比例,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在面对未知网络信息时比男性更加谨慎[5].微信功能的丰富与强大确实为大学生拓展交际圈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但是,微信毕竟只是一种社交网络工具.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这些陌生交友的功能可能会被他人恶意利用[6].

2.3.2 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传播信息的态度行为

对于朋友或相熟的人多次转发信息的态度,57.1%的学生选择“保持警惕”,只有4.6%的学生选择“完全相信”;对于朋友圈的链接信息,55.9%的学生选择“选择性打开”;对于朋友圈发布的广告信息,3.4%的学生选择“都相信”,74.7%的学生选择“选择性相信”,22.0%学生选择“都不相信”;对于朋友圈发布广告的相关产品,2.5%的学生选择“几乎全都买”,30.2%的学生选择“会酌情购买”,67.3%的学生则选择“不会买”;对于朋友圈转发的赠送活动的态度,34.7%的学生认为“都不可信”,61.7%的学生选择“一般不信,朋友推荐会尝试”,3.6%的学生选择“相信,认为就算假的也没损失”.

在并不清楚朋友圈发布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11.1%的学生选择“总是查证”,56.6%的学生选择“偶尔查证”,而32.3%的学生选择“从不查证”;对于微信朋友圈的公众推送信息的态度,4.0%的学生选择“信任”,69.3%的学生选择“选择性相信”,26.7%的学生选择“质疑”.

对于朋友圈中博人眼球的推文,3.2%的学生选择“相信,会转发”,10.6%的学生选择“相信,不会转发”,2.6%的学生选择“不在意真假,会转发”,45.5%的学生选择“不在意真假,不会转发”,38.1%的学生选择“不相信,不会转发”.

从这部分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传播信息的态度与行为普遍比较理性.

2.3.3 大学生对微信朋友圈虚假信息的认知判断

对于如何判断网络信息的内容真实性,37.2%的学生选择“以理性思维分析”,29.4%的学生选择“凭借个人经验判断”,16.2%的学生选择“多方求助,查资料辨别”,15.8%的学生选择“看相关网 友评论”,只有1.4%的学生选择“无所谓,直接 相信”.当自我认知属于误导公众的信息时,不同性别的学生样本呈现出的行为差异见表2.其中有71.3%的学生认为“我不需要做任何事,事情总会真相大白”.从选择“积极在社交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言论并进行广泛传播”“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争论,直到自己的观点被认同”两种行为的学生样本中可以看出,与女生相比,男生更倾向于与他人争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调查发现,当对事件合理性进行逻辑判断时,发布的机构或人权威可信、内容附有目击证人或相关人士的证实爆料及朋友圈信息与自己想法接近时,大学生更易盲目相信.

3 结束语

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作为一种即时网络通信工具,以其使用方便、功能丰富、消耗量少等特点受到广大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7],微信以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改变着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但在现如今这个朋友圈信息泛滥的时代,微信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获取信息、扩大视野和抒发感情的需要[8],但是更多的弊端也在逐渐显露出来.大学生从微信朋友圈获取的信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网络信息文化的直接化、形象化使得许多错误观念和虚拟信息更加逼真,媒体为经济效益、轰动效应而过度渲染,部分使用者为吸引眼球博取热点而从中牟利,使得微信信息更加鱼龙混杂,这使尚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很难明辨其中的是非善恶,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大体素质的提高[9],这就要求大学生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信息的同时,提高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端正科学态度,并能从自身出发对朋友圈信息去伪存真,共创一个积极、健康、科学的信息环境.

参考文献:

[1] 沈金萍.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我国网民达7.3亿[J].传媒,2017(3):30.

[2] 熊红燕.浅谈网络传播圈的特点、成因及控制[J].电影文学,2007,453(24):93-94.

[3] 毛晨蕾.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利弊研究——以某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26(5):65-68.

[4] 武文斌.大学生微信使用行为对自我认同的影响探究[J].科技传播,2016,8(12):96-97.

[5] JONES S, JOHNSON-YALE C, MILLERMAIER S, et al.U.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use: race, gender and digital divides[J].Journal of 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2009,14(2):244-264.

[6] 崔朝辉.大学生微信使用对自我认同的影响[J].西部广播电视,2016(18):35-36.

[7] 范楚晗.微信时代大学生行为习惯及相应的引导策略研究[J].山西青年,2017(15):137.

[8] 祁欢.微信对大学生的影响[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476-478.

[9] 魏倩倩,王莹辉.大学生网络信息辨别能力现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24(23):197-198.

(责任编辑 邸开宇)

大学生论文范文结:

适合大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大学生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1、大学生发表论文的期刊

2、大学生毕业论文格式

3、大学生投稿

4、大学生小论文范文

5、大学生时间管理论文

6、大学生职业和就业指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