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引导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跟校园不良网贷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引导策略有关论文如何写

此文是一篇教育引导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校园不良网贷对大学生的影响与教育引导策略

[摘 要]近年来,校园不良网贷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逐步表现为诱惑贷、、催命贷.校园不良网贷导致大学生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理性的消费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大学生金融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辨别力;加强消费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抵制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免疫力”.让校园不良网贷失去存活的市场,还校园清新自由的氛围.

[关键词]校园不良网贷;负面影响;教育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C645;F8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6120(2018)10 - 0041- 07

2016年4月,教育部和中国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十九大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1]34.可见,党和政府加强了对金融的监管力度,也非常重视对校园不良网贷的治理;高校也加强了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已初步取得成效.然而,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管控力度还不够,高校对大学生借贷风险的预防、教育、引导工作做得还不到位,再加上校园不良网贷形式多样、花样翻新、变化迅速.手段隐蔽,在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以利益链条诱骗大学生,甚至控制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导致大学校园因不良网络贷款所引发的惨剧时有发生,在社会上引起了恶劣的反响.目前,校园不良网贷的诱惑对象以单个学生为目标逐渐转向以学生集体为目标,既迅速又隐蔽,高校和社会难以察觉,而一旦发现,就可能演变为不易控制的大事件.这不仅影响大学生个体的身心健康,影响高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影响家庭和睦,而且会威胁到高校的校园安全,甚至威胁到社会公共安全.高校要想“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就要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此,研究校园不良网贷的具体表现、探讨校园不良网贷对大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探讨消除负面影响的教育引导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园“不良网贷”的表现

校园贷主要指贷款机构、放贷人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培训、创业支持等给予的专门信用贷款.校园贷因网而生,因网而兴,因此又称为“校园网贷”.校园网贷的产生建立在“贷”的需求与“网”的环境双重基础之上,校园网贷给大学生带来了“福音”和“便利”,一边是大学生的强烈与迫切的消费信贷需求,一边是风险与利益相伴而生的校园信贷市场,他们一拍即合,给校园里增添了不一样的风采,却暗藏危机.校园网贷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生分期购物网贷;第二类为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第三类是传统电商网贷提供的消费信贷服务.其中,P2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和活力的业务模式之一.虽然校园网贷能满足大学生信贷消费的需要,帮助大学生解决在学业和创业中出现的资金之困,但是若缺乏及时、科学的治理和引导,一些校园网贷在利益的引诱下,就会缺失责任伦理.目前,校园网贷呈现野蛮生长之势头导致发展异化,引发诸多问题,受到诸多诟病,这种不良网贷逐渐演变成了“校园害”,主要表现为诱惑贷、,甚至演变成大学生不堪忍受的催命贷.

(一)表现为诱惑之贷

近年来,网贷在校园中颇有市场,根据“存在即合理”的理论,说明它有存在的市场,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部分大学生资金短缺,又难于通过其他渠道解决的需求.校园贷的“低门槛”“零利息”“无担保、无抵押”等宣传口号,着实对大学生充满了巨大的诱惑.一是“低门槛”.校园贷款公司为了能迅速占领市场,一度降低门槛,通过提高限额来引诱大学生.高校有巨大的消费潜力,《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普通本专科招生761.5万人,在校生2 753.6万人,毕业生735.8万人.若仅考虑在校期间购买1—2次3C产品(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就会有千亿级的市场规模,如果加上学生其他的信贷消费需求,那么整个市场潜力有望达到万亿级.对于如此巨大的消费市场,贷款公司为了寻找更多的潜在客户,不仅虚假宣传,而且通过校园代理等,从学生内部着手、从熟悉的学生着手诱惑大学生贷款;而有些大学生存在从众心理,也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和自制能力,只要登记、学生证,以及相关的亲友、教师或学生的基本信息,就可以轻松贷款,额度从几百到20万元不等,对于大学生来说这着实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二是“零利息”.贷款公司打着“零利息”的旗号(实则暗藏高利息),宣传只需少量的手续费,就可以轻松贷款.大学生对金融知识知之不多,又缺乏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再加上校园代理的“热情”宣传,以及其他学生的贷款作法,在消费心切和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容易上当.三是“无担保、无抵押”.贷款公司不用抵押与担保,承诺绝不会让家长知晓,这让大学生在贷款消费方面感到更加“从容”和“自由”,导致部分大学生非常信赖贷款公司.四是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部分大学生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侵蚀下,消费越来越大,出现过度消费、超前消费甚至异化消费,认为只有消费才能表明自己的存在,倡导“我消费、我存在,我消费、我快乐”的消费价值观.五是诱惑大学生违背道德观念.一些学生为了超前消费、炫耀消费,将道德和责任抛之脑后,通过骗取自己好友和同伴的信任,将同伴和好友的信息、手机号码、微信、支付宝骗取到手,冒用好友的信息给自己贷款.一些学生就这样在各种虚假宣传的诱惑下,享受着当时借贷消费虚拟的、及时的快乐,却并不知这将给自己和朋友带来巨大的伤害.

(二)表现为高利之贷

校园网贷在大学校园里具有诱惑力的同时,其实深藏着陷阱,逐渐演变成.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方式不当和监管力度不够,客户只需简单的资格认证就可以在网上注册金融平台公司,一些缺乏资质的金融公司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就将获益对象直指自控能力缺乏、还款能力不足的大学生一族,这些公司不是没有风险意识,而是认定家长就是最后买单的人,他们不怕学生逾期,因为只有逾期才会产生更多的收益,到最后就演变成.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某贷以月利率0.99010的噱头,造成利息不高的假象,但一推演,这款网贷的实际年利率达21. 25%,再加上各种名目的手续费、中介费,利率可以达到50%甚至200%.”某媒体记者对一名大学生进行实地了解发现,这名学生与网贷平台签订的个人消费贷款申请表显示,其贷款的月贷款利率为1.67%,月客户服务费率为1. 79%,另外还有0.77%的月担保服务费率,这样每个月费率加一起是4.23%,乘以12个月,年费率高达50.76%.不仅如此,一旦逾期,网贷平台通常还要收取高得吓人的违约金.据一位家长介绍,他儿子第一次在校园贷的借款是800元,在短短20多天里,他所背负的债务已高达20多万元.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校园不良网贷逐渐演变成,无形中以诱贷到骗贷,最终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理性消费观的形成.

(三)表现为催命之贷

一些大学生由于涉世未深,缺乏辨别意识、风险意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预测若不及时还贷会造成的后果.他们在进行校园网贷之后,一旦出现难以清偿的情况,贷款平台容易采取极端手段,可能通过恐吓或公布等方式进行追偿,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校园秩序,而且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容易给当事学生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诱发学生自杀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对于承受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来说,要么趁早还贷,要么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还贷方式,结果导致债台高筑,走投无路,甚至走向不归路.2016年,河南郑州大学生郑某为了满足的,冒用28名学生身份信息先后在诺诺镑客、人人分期、趣分期、爱学贷、优分期、闪银等14家网络小额贷款平台,共计贷款58.95万元,最后无力偿还而跳楼身亡.2017年6月,重庆19岁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网贷而跳江身亡.他第一次借贷5万元用于网络,在亲友和家人的帮助下还清了;他又开始借贷5万元,连本带息要还10多万,在众多的催款短信中夹杂着胁迫的语言,这名大学生不堪重压,最后走向不归路.2017年7月,陕西1名大学生在家中上吊身亡,疑被校园贷催款.这些“带血”的案例,虽然只是个案,但暴露出校园不良网贷的致命危害,不仅对大学生及其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而且也威胁到校园安全甚至是社会安全.

一、校园“不良网贷”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不良网贷在校园里肆意横行,异化为诱惑贷、、催命贷.对一些大学生来说,不仅存在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而且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沦为片面发展的“单向度”的人,导致一些大学生的人生观、消费观和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出现偏离.

(一)大学生正确人生观难以形成

大学生的人生观应该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应在追逐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梦,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绝不应是靠投机取巧、不劳而获、只追求个人物质享乐的人生观.而校园不良网贷的出现,影响着一些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影响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刺激了他们暗藏在内心深处的消费,滋生了腐朽的人生观.这对一些大学生的人生态度、人生目标、人生价值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是影响部分大学生正确人生目标的形成.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市场化、思潮多元化的形势下,尤其是微媒体的介入,充斥着随机的、去中心化的、去权威化的信息,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本就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而校园不良网贷的出现加剧了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功利性追求,促使部分学生认为,人生来就是为了享受,人生就是吃喝玩乐,就是消遣、娱乐、不断追求感官的快乐,导致他们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二是影响部分大学生正确人生态度的形成.部分大学生认为“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幸福日子”是一种时尚、一种标新立异,只管今天哪管明天,及时行乐才是根本.当他们陷入不良网贷的陷阱时,却又不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应对,而是出现跑路事件或者采取“肉偿”等极端方式,更有甚者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三是影响部分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的形成.他们认为人生价值完全体现在所消费的商品中,若一个人玩的、穿的、喝的够时尚和高档,就越有品味,个人价值就越大.他们沉迷于这种虚荣之中,而又羞于跟家长启齿这种虚荣心,于是借助网贷以寻求暂时的快乐.部分大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二)大学生理性消费观难以形成

大学生的消费观应该是适度的、理性的消费观.中华民族历来提倡勤俭持家、量体裁衣、绿色环保的优良传统,不主张过度消费、畸形消费.但由于新媒体的推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逐渐侵蚀着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校园不良网贷成为大学生进行超前消费、畸形消费的催化剂,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意识、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一是影响大学生的消费意识.不良网贷通过虚假的宣传方式,以分期付款购买商品或套现等方式,以及聘请校园代理进行促销宣传,如“新学期,什么都应该是新的”,诱导大学生产生炫耀消费的心理,呈现出攀比现象和功利现象,而抛弃我国传统的勤俭持家、量力而行的消费意识.二是影响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大学生信用卡在校园里被禁止后,反而给校园网辟了渠道,校园不良网贷在大学校园里野蛮“生长”,借贷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新的消费习惯,部分大学生将分期购物当成一种时尚,存在超前消费、非理性消费等习惯.三是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最快,好奇心最强,校园不良网贷的疯狂“生长”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出非理性、超前性、过度性和奢侈性特征.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为了购买必要的学习用品或者用于创业资金周转,而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购买奢侈品、高档品,甚至进行网络等.校园网贷初心是为了学生完成学业和创业,但一些校园网贷公司在利益的蛊惑下,变成了“校园害”,将正当合理的消费行为异化成榨取和控制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道德观难以形成

大学生应该具有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但校园不良网贷通过互联网、朋辈传递等方式,影响着大学生道德认知、责任意识、诚信品质的形成.一是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大学生是未来之人才,明天之希望,他们理应具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事实上,在某些贷款公司及校园代理的诱惑下,一些大学生不仅自己成为受害者,而且还被迫去欺骗其他学生和好友,丧失了基本的道德认知和判断.二是导致大学生责任意识缺乏.虽然一些大学生会有急需消费的正当理由,但若具有责任意识、社会良知和家庭责任,就不会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即使要借贷也一定是在自己偿还限度内借贷,更不会在多个平台借贷.因为借贷一旦产生逾期,就会将看似正常的校园网贷演变成,就会为自己、为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和更多的身心伤害.三是影响大学生诚信品质.诚信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体立足于社会的重要品质;而校园不良网贷产生后,一些学生抛弃本有的诚信意识,缺乏法治观念,存在侥幸心理,他们认为网贷平台有不合法的部分,就以自己心理还不成熟为挡箭牌,将还款等事宜抛之脑后,甚至逃之天天,其“诚信意识和道德水准令人担忧”.

三、校园“不良网贷”的教育引导策略

校园网贷本应是为了方便部分大学生完成学业或者创业,但由于金融网络市场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贷款公司的准人制度还不严格,网贷公司在运行方面还有不规范的情况,因此产生了诸多不良现象,给纯净的校园带来了阴霾.要消除校园不良网贷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社会、政府、高校以及家庭形成合力.墙外要加强金融市场的治理,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整顿墙外的金融市场固然要依靠法治,墙内的高校亦要查漏补缺.因此,高校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大学生的金融安全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鉴别力;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抵制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提升大学生的“免疫力”.

(一)加强大学生金融安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辨别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今社会是和平与发展的社会,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出现了更多的互联网经济,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消费行为,而大学生还普遍存在金融知识的匮乏,缺乏信用安全意识,因此,在校园网贷中难以分清真伪,同时产生了盲目跟风的现象.高校应加大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普及力度,结合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一是请相关金融监管机构、门进校宣传、普及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普及信用贷款的流程、主要内容,以及如何识别信用贷款公司是否具有资质,如何识别信用贷款公司的宣传是否存在虚假宣传、恶意宣传,如何识别信用贷款公司的利率是否合理合法等知识.同时,高校要与政府和监管机构形成合力,加强对高校校园信贷市场的综合治理,邀请国有银行进高校,以便满足大学生的合理信贷需求,以期达到“良币驱逐劣币”效果.二是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提升防范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讲座,使大学生知晓逾期还款利率、复利、约定还款等专有名词的含义,学会理解、计算贷款合同款项,能够自觉规避具有“”倾向的不良贷款平台.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两微一端”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加强警示教育.引导大学生保护和谨慎使用,不要盲目信任他人推销的网贷产品,加强风险评估和防控,提升大学生抵御和消除风险的能力.三是大力宣传校园不良网贷的表现形式以及存在的危害,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大学生的辨别力.高校要通过多种渠道,以线上和线下方式、传统和现代方式,大力宣传校园不良网贷存在的潜在风险,提升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安全阀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对校园不良网贷的防范力.

(二)加强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抵制力

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摒弃过度消费、畸形消费、炫耀消费,形成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观念.一是引导大学生认清错误消费观的实质.高校应该通过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错误消费观的本质.错误消费观往往是西方不良社会思潮通过媒体技术、影视文化等方式传播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消费中,导致本来就缺乏自制能力的部分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那种过度消费观念,产生盲从消费和畸形消费心理和行为.二是引导大学生辨识错误消费观的危害.要通过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等,大力宣传错误消费观念对大学生产生的危害,错误的消费观不仅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会破坏家庭和睦相处,破坏社会和谐发展,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破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引导大学生逐渐认清危害、远离危害.三是引导大学生科学的消费行为.当今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他们的消费观比较新潮、前卫,难免会好坏不分、盲目跟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在开学前制定消费计划,在学期末,对自己的消费状况进行总结,并审视自己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财商,学会合理投资和理财,让他们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的财富观.大学生只有形成理性的、科学的消费观,才能用理性抵制不良网贷的蛊惑.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免疫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是将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法宝.“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引导大学生讲诚信、懂法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对校园不良网贷的“免疫力”.一是引导大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向来崇尚节俭,《左传》:“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孔子在《论语》中也说:“奢则不孙,俭则固.”古人所推崇的节俭,不仅是指贫穷境况里精打细算、省吃俭用的要求和选择,而且指小康乃至比较富裕条件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因此,要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优良基因传承下去,只有这样,大学生才会有牢固的崇尚节俭的思想基因.二是引导大学生修德、明辨.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德是人之根本,引导大学生要修大德,此大德,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大德,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大德,有了大德,才不会计较自己物质利益的得失,才会主动摒弃非理性的消费观,才能明白哪些商品可以不用,哪些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可以不要.在遇到各种诱惑时,才会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会明辨是非,不盲从、不跟风.三是引导大学生讲诚信、懂法律.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重义轻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子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此外,中国的语言体系里还有大量诸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金句,这些都是诚信精神的写照.诚信是社会、民族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当大学生在必要情况下使用了借贷消费时,就要具有诚信意识,提前做好风险预判,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懂得法律,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大学生既要用法律来保护自己,也要遵守法律法规,讲诚信、知礼节、懂法律.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对校园不良网贷产生“免疫力”,让校园不良网贷没有存活的市场,还校园清新而自由的氛围.

教育引导论文范文结:

适合不知如何写教育引导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教育引导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关于教育的英语论文

2、教育杂志投稿

3、师德教育论文

4、教育杂志社

5、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6、教育教学论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