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类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与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文献综述有关硕士学位论文范文

该文是关于服务业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文献综述

产业集聚一直以来都是管理学、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关注的议题.过去,国内外学者针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但近年来,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已经引起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研究视角由单个制造业的集聚拓展至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问题上.本文将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提出未来的研究趋势和方向.1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研究综述

生产性服务业( Producer Services)的概念最早于1966年出现,有些文献会将它称为“生产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等,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界定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但是对于其内涵却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即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实质是一种中间投入,为产品或服务的产出提供服务.

目前有关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理论研究主要以两者协同集聚的内在机理为主.关于两者协同集聚的理论墓础最早出现在Marshall对于产业集聚的研究当中,他认为产业间的投入产出关联、劳动力储备和知识外溢是致使产业之间产生集聚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明显的投入产出关系,因此原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两者协同集聚关系开展进一步的研究.Porterfeild和Pulver的研究发现在一些服务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其高度集中的生产性服务企业会为了贴近市场,跟随本地制造业企业转移到新的集聚地区,并在该地区附近开设分支机构.Venables认为处于上下游关系的产业,其区位选择会受到彼此的影响,除此以外,生产成本,贸易成本和市场规模都是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决定性因素.Andersson则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者存在“客户——供应商”关系,因此制造业需要布局在生产性服务业的附近,以充分利用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来降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陈菁菁在Venables的模型上,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垂直关联分为两种:一种是需求关联,即生产性服务业会在制造业分布较多的地区集聚是因为制造业为其提供了市场;另一种是成本关联,制造业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地区布局会促进分工专业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丙者存在协同集聚的倾向.赵放构建了一个引入物流部门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空间集聚模型,发现当物流企业的边际成本在合理区间以内,那么物流部门的集聚水平会追随制造业部门的集聚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陈晓峰的研究指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协同集聚效应存在行业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规模经济、价值链匹配、空间临近、商务成本节约、制度支持是影响协同集聚效应的重要条件.

纵观现有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效应理论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由于存在投入产出的关系,因此两者会在彼此附近布局和集聚.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实证研究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实证研究大致可分为两个研究思路.

第一,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互融关系作为切入点,通过样本数据考察两者间的协同集聚效应.Selya和Holmes等学者认为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品,是影响制造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空间布局上两者需要实现协同集聚,并以中国台湾和美国的样本数据加以佐证.陈建军和陈菁菁以浙江省69个城市和地区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对彼此空间分布的影响会因为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大城市应首先关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集聚才能顺利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而中小型城市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首要任务应该是实现制造业的集聚.王硕利用20042010年长三角2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做实证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陆剑宝的研究发现,在省级和市级层面上,制造业集聚、知识密集型要素都是诱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因素,其中制造业集聚为主要因素. 第二,通过地方样本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进行测度.Ellison和Glaser最早提出协同集聚指数,也称作ECJ指数,用来测度产业间的协同集聚程度,他对美国制造业四位编码行业进行了测算,发现存在分工联系的上下游产业间协同集聚的程度很高.虽然ECJ指数刚开始主要被用来测度制造业内部各细分行业间的协同集聚程度,但近年来,国内学者开始利用ECJ指数来描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之间的协同集聚情况.吉亚辉,李岩和苏晓晨利用ECJ指数分别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情况进行测算,并发现两者呈现出明显的集聚相关特征.李惠娟在此基础上,通过2004 2010年中国地级城市的就业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的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进行测算,发现两者协同集聚的程度在东、中,西部呈现较明显的差异.江曼琦和席强敏通过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算,发现信息、商务、科技类生产性服务业与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呈现高度相关的协同集聚效应,而投入产出强度低的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协同集聚效应并不明显.

根据现有实证研究可知,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虽然会因为投入产出关联而形成协同集聚,但是这种协同集聚效应会根据地区和细分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存在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异质性.3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研究趋势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研究日渐丰富,对今后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然而,就目前已有研究看来,对于该领域的研究还显得较为单薄,仍然留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首先,基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产业特性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形成机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回顾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当前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研究主要还是沿用制造业集聚的研究范式,李文秀和谭力文指出传统产业集聚的评价模型并不适用于服务业集聚的评价.因此针对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形成的动因和具体因素仍然缺乏比较适当和系统的研究.其次,现有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水平的实证研究,仅仅停留在对当前集聚情况的描述上,对于基于两者集聚会对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以及基于协同集聚的特定区域应该实现如何的产业分工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等,这些方向的实证研究仍留待进一步挖掘.最后,目前大多数实证研究的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年鉴等公开资料的二手数据,涉及行业微观层面的企业数据较少,未来数据的获取应该转向更多的实地调研或访谈,以探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集聚更细致的特征.

总而言之,如何评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如何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影响,针对不通过地区的微观实证分析都会是将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服务业论文范文结:

大学硕士与本科服务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关于免费教你怎么写服务业方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