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方面有关专升本论文范文 与画珐琅工艺风格相关论文范例

本文关于工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画珐琅工艺风格

在纷杂的艺术品市场中,大家一提到珐琅,就会联想到景泰蓝,画珐琅工艺很多时被忽略.专业的命名定位,以及时代特点,身临其境总会遇到疑惑,总结些经验,研究深讨.

珐琅器中包括很多品种,最常见的是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类型.掐丝珐琅是当今最常见的一种俗称景泰蓝.制作时一般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来,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烧制、研磨、镀金等多遭工序而成.明末成书的《春明梦余录》将艳丽的景泰蓝珐琅与宣德铜器、永乐雕漆、成化斗彩并驾齐驱.到了明末极度奢华的掐丝珐琅一度停产,一直到康熙时期,官内设立珐琅作坊,专门研发珐琅器.由于康熙把目光更多地转移到画珐琅的技术上,以至于忽略掐丝珐琅的制作,所以这类产品数量并不多,品种比较单一.雍正时期整体单品更加稀少,直到乾隆朝恢复全面工艺水平,延续了传统的陈设、祭祀、实用等器型,更加追求绘画工艺的完美,成为历史的巅峰时期.由于历史的原因,随后这项技术开始衰落,如今传世的掐丝珐琅器,除了展览的,大部分都流散海外.掐丝珐琅和画珐琅的区别在工艺上按照不同加工方法和施釉处理有所不同.釉面图案有线与无线之分;掐丝珐琅展现花纹,填以珐琅料.画珐琅是先涂珐琅料,再上面画出花纹.

画珐琅是用各色珐琅彩直接涂画在器胎上,经过烧制后显色,画珐琅以金属为胎.据清代蓝滨南在其《景德镇陶录》中记载,画珐琅是以金属铜做器骨(胎),用五颜六色的瓷粉(珐琅釉)经烧制而成.简单说就是,先在胎器上涂上白色珐琅釉,放入窑烧制,表面平滑后,施以各种颜色的珐琅料绘饰图案,再经过二次烧制而成.画珐琅的制作技法起源于15世纪欧洲到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政府平定台湾请开海禁,恢复对外贸易的正常运行.康熙二十三年,下令开海,设立海关,与国外同商.1685年,广州成为唯一 的官府外贸港口,有了大规模的贸易往来,画珐琅技术也逐 渐兴盛起来.

清代广东作为画珐琅的主要作坊,而宫廷造办处画珐琅 工艺相对保守,同时广州民间私家作坊的画珐琅吸取了西洋 画法,出现了仿欧洲纹饰器型,盛行锦地开光风格,创新构 图模式,题材新颖,线条奔放,釉色鲜艳,有着玻璃质感的 光泽.

举个实例,(图1)此盘铜胎敞口,盘内壁彩绘锦地纹,分别布置有四处开光,内施黄釉,绘有蟠桃等各式花卉,还有瑞果.盘心主题绘画八仙,画工相对严谨,人物衣纹清晰、五官细致,锦地纹衬托四只螭虎,尽管虎尾卷翘也失去了早期的锐利霸气,盘子整体色彩明亮搭配,画面层次感分明.如果是清代早中期的画珐琅制品,包浆应该很好,不可能颜料中有透明质感,或者扎眼的光泽,这种现象的出现只能说明当时工匠制作舍不得用颜料,调制颜色水平趋于下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这件应该是晚清民国时期作品,再仔细观看胎体有分布不规律的小黑点.(图2)盘子底部整体不均匀,有明显反白色感觉.本身就是皇家御用民间忌讳的颜色,要求条件较高,不可能宫廷御用这类画珐琅制品,到清晚期画珐琅技术才逐渐流入民间,当时社会内忧外患,百姓的颠沛流离,促使这项技术减退,从而不采用进日颜料,自己上色偷工减料等一系列问题出现.

(图3)此茶盏铜胎,胎体很细薄,露胎部分用手一捏兢断.(图4)此器物整体纹饰由不规整的宝相花卷草纹构成.宝相花是汉族传统吉祥纹样之一,盛行于中国隋唐,一直延续清末至今,一般以某种花卉为主体,中间镶嵌着形状不同、大小粗细异样的其他花叶组成.用圆珠作规律排列在花瓣旁边和底部,加以多层次渲染,凸显富丽珍贵.满雕卷草纹,连绵不绝,画面恬静之中蕴含文雅之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卷草纹也不断演变.据说乾隆皇帝比较喜欢螭虎纹饰,大量器型中都会出现虎尾卷翘.个人认为卷草纹的花藤枝叶卷曲形制和螭虎尾巴特别相像,也许就是从中延伸过来的,到了清后期,国力薄弱,技术水平下降,这种纹饰逐渐减化,没有前期写实.民国后期更加退化,省略局部,没有层次叠加感觉.尽管这件制品没有鲜艳夺目,但是它的胎体和卷草纹,告诉我们这件是清中晚期的作品.

我自己考察了很多实物对比了一下清代和民国画珐琅的主要特点:

清代,胎体相对轻薄,做工规矩,色彩浓郁亮丽.描写 大都按照画稿作画,有一定章法,整体神态生动边缘镀金的 金水越厚重越好,喜欢用t由绿、油红、蛋黄、胭脂水粉等亮 丽的色彩填充器物.地子有极细开片.

民圉,胎体相对厚重,造型工粗,底足蠢笨,色彩鲜艳,不素淡大方.喜欢用葱绿、浅黄、淡粉等色.是宫廷御用的颜色,如果颜料色差有差距,肯定是后期制作的.描画较粗,无一定章法,比较随意,神态差,地子多有小黑点,镀金金水比较薄.

本身古代珐琅艺术品相对少,发行数量有限,书写资料 留下不多.如果说景泰蓝金碧辉煌、璀璨夺目,那画珐琅就 是富丽堂皇、古典之美.中国没有普及开,清早期只在皇宫 出现,清末有段时间至民国多些流入了民间,多作外销.解 放后多作搪瓷,珐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史料记载在早期 景泰蓝产品技术研究都是保密状态,后来中国经济不断发 展变化,工程师被日本人挖走,工艺技术外漏,没有人扶持 这个项目,导致名存实亡.期末民国兴起烧蓝工艺,这项技 术属于景泰蓝工艺退步产品,工艺简单省去了步骤,彩容易 掉,当时不受欢迎,不过现在有些少数民族还在使用这类工 艺饰品,希望能继续把它发扬光大.

工艺论文范文结:

关于工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工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1、热加工工艺期刊

2、工艺论文

3、新技术新工艺杂志

4、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