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类自考毕业论文范文 和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差异与成因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此文是一篇文化差异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差异与成因

摘 要: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千差万别,由于特定的文化心理、经济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中国呈现出“集中的宗族”现象下的强管束抚育模式,而西方则呈现出“分散的城邦”现象下的弱管束的特点.

关键词:抚育文化 文化心理 集体主义 个人主义

中图分类号:G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1-0289-01

中国的王婆婆又得一宝贝孙女,由于女儿休完产假要赶回去上班,带孩子的重任就交给了王婆婆,每天早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带着孙女一起去买菜,下午带着孙女去公园转转,晚上才有休息的时间.美国的格林夫妇也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女儿,格林女士特地辞去了工作在家当上了全职太太,这样她就有充足的时间来陪伴她的女儿,而且她也丝毫不担心经济上的负担,因为她丈夫的工资可以承担家里的开支.一中一西,两种子女抚育模式千差万别.

本文主要探讨东西方国家在子女抚育文化上的差异,以及由这些差异的成因背景.本文中提及的“东方”,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亚洲国家,同样受该文化影响的还有韩国、日本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而本文中的西方则泛指以英、美国等代表的契约文化背景下的国家.

一、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差异

1.抚育生活习性:中国的“四世同堂”与西方的“自成一统”

东西方在抚育生活习性上迥然不同.在中国,子女成长以后,与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指地理上如同一屋檐或是临近街区居住的联系,更重要的则在于不管共同居住与否,父母多少都在小家庭的运作上有所参与控制.并且,会出于对子女下一代即(外)孙子女的照顾需求,敦促子女尽早育儿,从而顺理成章的肩负起带孩子的“重任”.由此可见,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父母在对子女及其下一代的抚育生活习性上,仍然坚守着四世同堂、天伦之乐的理想信念.而在西方,子女在成年之后,往往迫不及待的离开原生家庭而享受单独生活的自由和惬意,其父母也因为追求个人自由生活空间的需求而更加尊重儿女的独立生活的愿望.他们可以地理上相隔很远,各自过着各自不甚相干的自由生活,不会对彼此有过多的约束和干涉,更不会过多关注其子女是否有意愿养育下一代的问题.由此可见,在重视自由和个人选择的西方社会,子女长大、各自成家、自成一统,自然宣告了抚育生活的终结以及各自家庭新生的开始,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2.抚育角色分工:中国的代际依赖与西方的代际独立

东西方在抚育角色分工上大相径庭.在中国,中国夫妻有了孩子,在半年左右产假结束后,母亲开始重新工作,导致绝大多数夫妇是优先选择自己的父母作为抚育角色人来看管自己的孩子,表现为对上一代的依赖;同时,隔代的抚育关系往往呈现出长辈的过多溺爱进而造成孩童的更大程度上的依赖,如在陪睡方式上,中国的婴儿依赖父母或抚育者的时间往往比较长,独立比较晚,跟着抚育者睡觉一般会到3岁左右.由此可见,中国在抚育角色分工上表现为浓厚的代际依赖特点.而在西方,西方家庭在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孩子的抚育者角色往往由孩子母亲扮演,母亲往往会成为全职妈妈,专心在家抚育孩子,等孩子可以上幼儿园以后,再考虑是否回归职场.这时候,孩子的祖辈和孩子的父辈往往保持相互独立,祖辈没有照顾孩子的义务或意愿;而在孩子的具体抚育工作上,西方家庭没有“陪睡”概念,孩子从小就会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婴儿房,从小就跟父母分床睡,从小就很独立.由此可见,西方在抚育角色分工上表现为明显的代际独立特征.

3.抚育早期成长:中国“尚启蒙”与西方“重天性”

东西方在抚育下一代早期成长上的文化理念也各不相同.在中国,孩童的早期培养崇尚启蒙,追求“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考试的选拔模式让抚育者--无论是无暇陪伴孩子的父母还是实际承担抚育工作的孩子的(外)祖父母心有惶惶,于是动用一切精力和物力报名各类课外班、辅导班,以防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绩牵动着每一个家人的神经,同时对于孩子的学术成绩也会随时过问.于是乎,抚育下一代早期成长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做好早期学术启蒙.而在西方,孩童的早期培养则更注重天性,即孩子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让孩子释放自然生命力,他们认为只有生命力成长起来,才是应对世界和社会的能力,同时孩子才能具备独立发展的能力.于是乎,抚育下一代早期成长的重要工作在于天性启发和综合能力和理解世界能力的塑造.

二、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成因探究

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其特定的文化心理、经济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决定的,在上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的子女抚育呈现出“集中的宗族”而西方则呈现出“分散的城邦”的特点.

1.中国抚育文化溯源:集中的宗族

中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辩正统一,思维方式以辩正的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呈现出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而较长历史时期延续的集权制度使得中国形成了强管束的管理体制,无论是体现在君主对国家的掌控还是长辈对家庭的掌控,于是,“集中的宗族”也成为中国抚育文化特色的根源.在文化心理上,儒家思想强调的“尊老爱幼”成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信条,在同一集中的宗族家庭中,长幼有序、代代相传的观念不容置疑.在经济心理上,中国是传统的农耕经济文化,因而也酝酿了复杂的等级社会机制,尤为强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集体协作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集体利益.在社会心理上,中国是一个家庭纽带紧密相连的宗族社会,而在同堂的大宗族中,老人或者长者作为家族核心,要关注并掌控大家族每一代的子孙大事,诸如《红楼梦》里贾府中家族长者老太太的核心地位以及受到上上下下的恭顺和服从即是一例;而到了现代社会,即使时代变迁,但是依靠家里老人照顾孩子依然能够为维护家族关系和谐秩序以及确保孩童安全等问题获得保障.从古至今,中国“集中的宗族”现象下家庭为重的抚育文化心理是一脉相承的.

2.西方抚育文化溯源:分散的城邦

西方社会则是建立在古希腊的城邦的文化传统上,在思维方式上以逻辑和分析思维为主要特征,呈现出强烈的个人主义特点,而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风起云涌也极大地强化了西方国家要求独立、自由、平等的心理诉求,无论是国家还是家庭,无论是长者还是年轻一代,都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每个人都是分散独立的个体.于是,“分散的城邦”也成为西方抚育文化特色的根源.在文化心理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奠定了西方文化对平等与无限崇尚的基础,人们更关注追求个人价值与自我实现,家族亲情的约束力较弱,这使得长者与年轻人、年轻人与下一代之间的情感联系较为松散.在经济心理上,西方人们很早很早就已进入工业社会,崇尚重商主义理念,该理念强调“个体利益高于一切”,此外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也具备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机制以保障年轻家庭的幼儿抚育以及老年人的养老生活.在社会心理上,西方社会极为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利,独立意识成为每个人的自然选择,依赖被视为一件耻感的事.年轻人关注自己的家庭,依靠自己能力抚养下一代;老年人充分享受晚年的自由时光,在家庭之外他们有一揽子个人计划,帮助子女抚育孩子从来不是他们的选择.自古至今,西方“分散的城邦”现象下个人独立的抚育文化心理从未改变.

综上所述,东西方子女抚育文化千差万别,由于特定的文化心理、经济心理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在上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中国呈现出“集中的宗族”现象下的强管束抚育模式,而西方则呈现出“分散的城邦”现象下的弱管束的特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国需要进一步了解东西方抚育文化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期为愈演愈烈的老龄化趋势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许倬云. 万古江河: 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M]. 2006.

[2]江华圣. 中西文化差异与成因探究. 中南论坛:综合版. 2008( 3):82-83.

[3]方汉文. 比较文化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侯玉波. 从思维方式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N]. 光明日报. 2003-10-14 .

[5]刘玉秋,刘玉芬,赵学军. 浅析西方生育观念. 中学生导报. 教学研究.2013.

[6]洪彩华,李桂梅. 反哺与接力:中西方家庭养老式之异同. 中州学刊.2007(2):129-131.

[7]王海燕.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4(2).

[8]胡元江,陈海涛. 中西方孝文化探析.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1):46-49.

文化差异论文范文结:

关于本文可作为相关专业文化差异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文化差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

1、中外文化差异论文

2、中西文化差异论文

3、中西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4、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论文

5、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6、中美文化差异论文